一個大學生的瘋狂創業
“生命就在于折騰。”23歲的李鑠推推眼鏡,嘴角微揚,淡淡地吐出這樣一句話。他說,這句話是他的座右銘。
望著眼前這個清瘦、文雅、略顯稚氣的大男孩,傾聽低沉男中音娓娓道出他那與其年齡不搭調的滄桑經歷,不禁讓人感慨其與“壯志少年”身份相符的激情,也唏噓其風光背后“少年老成”的無奈。
生于憂患,拒絕安逸
2002年的高考落榜,沒能阻止年輕自信的李鑠走出皖北那個貧窮的小山村,夢想走出另一條成才之路的他選擇了當時在國內已漸成氣候的民辦大學。
和很多家境貧困的農村孩子一樣,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成為他當時最沉重的負擔,長年土里刨食的農家生活,加上父母的休弱多病,根本供養不起一個大學生。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意氣風發的李鑠自邁進北京工商管理學院的第一天起,就開始了自己艱辛的大學生活。為了完成學業,大學一年級,他賣過報紙、送過早餐、打過鐘點工、做家教、發傳單……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同時接了8份“活”。
“有時候為了省一塊錢,我經常徒步走幾站地,一天只吃兩個饅頭。那段時間,每天早上4:30起床從批發商那里接到早餐奶,然后一袋袋去送,送完之后再趕去上早自習。在學校忙活一天,晚上還要去飯店干鐘點工,每天最多只能睡不到6個小時。”因為嚴重的睡眠不足、營養不良、心理壓力大,1.78米的李鑠體重只有51斤。
生活的困難并沒有壓倒這個堅強、倔強的農村孩子。“他們總是說民辦大學就是花錢買文憑,沒什么真才實學,和國立院校的本科生沒法比。來自社會上的歧視讓我們成為低一等的‘次品’,這是我最無法忍受的。很多民辦高校確實存在虛假宣傳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很多學生甚至自暴自棄沉迷于游戲、戀愛而荒蕪了學業……我覺得不是別人看不起我們,而是我們自己的不自信、不自重、不自愛,是我們自己看不起自己。”
大一下學期的學費是李鑠一塊錢一塊錢攢出來的。那時,不管他的日子過得多么辛苦,每個月都要給家里寄500塊錢。李鑠說,給家里寄錢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認識李鑠的人都說,這個并不起眼的大男孩有著非同尋常的毅力和智慧。不甘平庸的他開始嘗試做些“小生意”,2002年放寒假的時候他看準了北京二手手機市場,用身上僅有的1000多元買了5部二手手機,回到老家馬上銷售一空。2003年年初,表哥從上海運來的一大批衣物交給李鑠處理,李鑠用三輪車拉著到農村集市叫賣,很快被搶購一空,轉手就凈賺了1000多塊,正是一連串的“買進賣出”的成功,讓李鑠決定“大干一番”。
巔峰谷底,鑠沙成金
2003年的春天,“雄心勃勃”的李鑠開始著手創辦自己的公司,主要經營教育產業。但是,就在那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李鑠卻遭遇自己人生的第一個“寒冬”:身體孱弱的母親突然病重急需用錢,來勢兇猛的“非典”又讓他剛剛起步的公司經營慘淡,外出打工的父親在回家途中遭遇搶劫,因頑強抵抗慘遭歹徒殺害而客死他鄉……
一瞬間,李鑠的生活陷入一片黑暗當中。“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整個人都傻了,我不停地問自己:該怎么辦?該怎么辦?身上僅剩的800多元還被小偷偷去了,那時感覺就是絕望,看不到人生的一點光亮。”
“我特別感謝我當時的班主任田老師。那段日子,田老師找我談心,談人生、談理想,給予我人生的希望,我才放棄了輕生的念頭,決定堅強地活著。但我確實上不起學了,我要養家糊口,掙錢治好我母親的!”李鑠紅紅的眼睛中露出一絲堅毅的光芒。
2003年,李鑠從北京工商管理學院退學,田登琪老師回憶說:“這孩子是流著眼淚離開學校的,他喜歡讀書啊!”
田登琪或許從沒有想過自己的學生李鑠會有自己的公司,更沒有想到他會如此“瘋狂”地“折騰”,但她卻給予這個有志的孩子最大的支持。
“我最困難的時候是田老師幫了我,為了辦公司,前期的啟動資金都是田老師用房子作抵押貸的款。以前上大學的時候籌不起學費,全是田老師給墊付的。”李鑠提起自己的恩師滿是感激之色。
田老師對自己的愛徒也是青睞有加:“李鑠是一個很有想法、懂得堅持的孩子,他從沒有因環境的艱苦而放棄自己的理想。”
在退學一年半以后,李鑠在2004年年初開上了自己的車,在北京買了自己的房,在中關村的上地有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數百萬元,這一切都在預示著這個20剛出頭的青年前途無量。
嚴冬來臨,春天不遠
在成功承辦了“全國民辦院校招生人峰會暨教育投融資洽談會”“中國高考招生論壇”等多次大型活動后,李鑠的教育產業公司在民辦教育界產生了不小影響。年輕的李鑠不再被合作伙伴當作孩子,甚至還被業界稱為“撬動地球的小人物”。
但是,沒人想到一場噩夢正在悄然逼近。因公司下屬員工涉嫌詐騙,毫不知情的李鑠被卷入到一場莫名的糾紛之中。盡管最終李鑠洗盡了“冤屈”,但外界撲面而來的“詐騙”和誤解還是讓他的公司瞬間“土崩瓦解”。“這是我在父親去世以后遭遇的最沉重的打擊。都怪我法制觀念太薄弱,實踐經驗不足!”李鑠輕嘆一口氣,眼睛中布上一層灰色的痕跡。
“知識不夠,要經常加油,尤其是在實踐中學習。”田老師給自己的學生總結了教訓。經歷人生的巔峰與谷底,這一次李鑠選擇了更加堅強。從哪里跌倒,再從哪里爬起來。
經過縝密的`市場調研,李鑠發現,現在大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培訓與創業指導這塊市場目前國內還處于空白,尤其是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急需就業與創業的培訓,“民辦高校的學生,這是一個遭歧視的群體,這是一批學歷得不到廣泛認可的大學生,這是一群快要被忽略的邊緣人,他們的就業經常遭到歧視,他們的成才欲望更加強烈,其成才之路也更加崎嶇。”
“缺乏良好務實的心態、實踐能力不強、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成為除競爭激烈之外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作為北京工商管理學院2002級國貿系的“早退生”,李鑠對大學生的就業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說:“當我們從大學校園的書本里走出來的時候,面對社會陰晴不定的多變環境,大多數學生是茫然不知所措的,沒有經驗、缺乏實踐、心態浮躁成為他們致命的硬傷。課堂下、校園外都需要實踐對理論的補充,紙上談兵永遠不會帶來根本性勝利。以現在的高等教育現狀來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前的實踐培訓成為一種必需。”
2006年秋,李鑠的“‘瘋狂創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融資洽談會上,年輕有志的李鑠和他那朝陽般的教育創業培訓項目獲得了投資商的青睞,順利融資500萬元,熱衷于折騰的李鑠開始了他20多年人生中最為刺激的一次“折騰”。
在“‘瘋狂創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網站的首頁上,李鑠寫下這么幾句話——“風雨迷途,人生共濟。奮斗不息,鑠沙成金!”
“瘋狂創業”在很多人眼里還稍顯陌生,但對于北京各個民辦高校的學生來說卻無疑是“一縷春風”。就業前的培訓指導、心理輔導、各著名企業老總與知名成功人士的現身說法與言傳身教,以及創業項目的咨詢、啟動資金的提供、市場調研、模擬經營都讓在校大學生倍感“清新”。
“幫助更多人創業成功便是我們自己最大的成功。”李鑠的這句話說得特別真誠。
李鑠的公司現有50名員工,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出頭,一群年輕、有闖勁兒的大學生從不愿向命運屈服的李鑠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明天,看到了公司的未來。
“大家一同起步,一同前進,成就別人也是成就自己,鑠沙成金,就是讓沙子歷經磨礪能成為黃金。我們都是——在路上。”點開自己公司的網站,電腦音箱中傳出劉歡充滿激情的背景音:“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
對于未來,李鑠滿懷憧憬。
【一個大學生的瘋狂創業】相關文章:
1.瘋狂賣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