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貶義成語故事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語吧,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代貶義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故事1:
成語:大逆不道
拼音:dà nì bù dào
解釋: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原作“大逆無道”,見于《史記·高祖本記》:“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
秦朝末年,繼陳勝、吳廣揭桿而起以后,不少英雄豪杰和諸侯也都紛紛起兵抗秦。其中勢力最大的要算劉邦和項羽領導的兩支隊伍。陳勝、吳廣死后,原來六國的一些貴族各搶各的地盤,秦將章邯、李由等則趁機打擊起義軍,予以各個擊破,這時,項羽的叔父項梁召開了會議,讓大伙推選一位楚王,以便統一領導抗秦的力量。找來找去,找到了楚懷王的一個13歲的孫子,于秦二世二年(公元208年),立為楚王,也稱為楚懷王。當時,包括項羽、劉邦在內,各路反秦軍隊的將領在表面上服從楚王的領導,楚王也和大家約好,誰先進秦都咸陽誰就為王。后來,劉邦先進了咸陽,項羽對此不甘心,想借楚王的命令改變原來的盟約,誰知一請示楚王,得到的回答是“照前約,誰先進關誰做王。”項羽一聽火了,就奪了楚王的實權,尊他為義帝。后來,干脆指使人把楚王殺了。
不久,劉邦興兵攻打項羽。當時,有一個被人稱為董公的三老(縣或鄉中管理教化的老年人)對劉邦說,打項羽得找個名目,并給劉邦出主意說,可借義帝被殺這件事做點文章。劉邦一聽有道理,于是就大舉為義帝發喪,并且派人告訴各路諸侯說:“義帝是大家立的,現在項羽指使人謀殺了義帝,真是大逆不道,我愿意和你們一道去征伐殺害義帝的人。”
在以上這個故事中,“大逆不道”這句成語是指嚴重違背某種封建道德。后來,人們常用這句成語比喻專制者對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
成語故事2:
成語:呆若木雞
拼音:dāi ruò mù jī
解釋: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成語故事:
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斗雞的行家,由于他的名聲太響亮了,于是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斗雞。
十天之后,齊王問他:“斗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后齊王又來問他:“這回斗雞該訓練好了吧?”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币粋月后齊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可是紀渻子還是搖頭說不行。又過了十天后,紀渻子告訴齊王斗雞訓練好了,那只斗雞非常厲害,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天下無敵的斗雞!
成語故事3:
成語:當局者迷
拼音:dāng jú zhě mí
解釋:迷:糊涂,迷惑。指當事人反而糊涂。
成語故事:
唐朝的大臣羹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訂過的《類禮》(即《禮記》)列為經書,也就是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玄宗當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細校閱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張說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說,現在的《禮記》,是西漢戴圣編篡的本子,使用到現在近千年;再說東漢的鄭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經成為經書,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訂的本子呢?玄宗覺得他說得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是元澹認為,本子應該改換一下。為此,他寫了一篇題為《釋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釋疑》是采用主客對話的形式寫成的。先是客人問:《禮記》這部經典著作,戴圣編篡、鄭玄加注的本子與魏征修訂的本子相比,究竟哪個好?”主人口答說:“戴圣編篡的本子從西漢起到現在經過了許多人的修訂、注解、互相矛盾之處很多,魏征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而重新整理,誰會想到那些墨守成規的人會反對!”,客人聽后點點頭,說:“是啊,就像下棋一樣,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
成語故事4:
成語:巧取豪奪
拼音:qiǎo qǔ háo duó
解釋:巧。很涷_;豪奪:強搶。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F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
成語故事: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符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于作畫,尤其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得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畫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就往水里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領,便是能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后來他把真本留下,將摹本還給別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直至過了好些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么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經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后,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起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于他模仿古畫的技藝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米友仁是一個有才能的藝術家,值得人們敬仰,可是他用那種模仿假本換取別人真本的行為,卻是為人鄙棄和不齒的。所以有人把他這種用巧妙方法騙取別人真本古畫的行為,叫做巧偷豪奪,后來的人引申成巧取豪奪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人用不正當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巧取,騙取也;豪奪,搶占也。而用此種方法攫取財物,也往往便利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奪,故所得多多(見《清波雜志》)之語。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騙取無知的人的財物,這便是巧取豪奪了。
成語故事5:
成語:強弩之末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
解釋:強弩所發的矢,飛行已達末程。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成語故事:韓安國,漢初人,漢武帝時任大臣。有一次,北方的匈奴派人來漢朝要求和好,武帝就和大臣們商議對策。有一個名叫王恢的人,認為匈奴反復無常,建議武帝發兵,把它徹底征服。韓安國極力反對,說道:“人家派人來同我們和好,我們反而進攻,這是不合情理的。況且,千里遠征,路途跋涉,戰線拉得很長,人馬拖得很累,正如強弩之末,已勢衰力竭,就連極薄的細絹,也穿不過去。我們出兵,未必能獲勝!”大臣們都認為韓安國說得有理,漢武帝也表示同意,于是接受了匈奴的求和,建立了和睦關系。
【古代貶義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貶義歷史成語故事04-13
古代經典成語故事05-26
古代成語故事08-01
古代孝道成語故事12-22
古代禮儀成語故事09-24
古代勵志的成語故事11-03
關于古代成語故事01-12
古代成語故事集錦12-14
古代兒童成語故事04-13
經典的古代成語故事(精選23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