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寓言故事(集合15篇)
成語寓言故事1
關于成語的寓言故事: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成語寓言故事2
【畫蛇添足】
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而得八城,移兵而攻齊。
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标愝F曰:“異貴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标愝F曰:“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巵酒。
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蝗松呦瘸,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巵,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巵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闭殃栆詾槿,解軍而去。
成語寓言故事3
《南橘北枳》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后,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到來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后,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說:'是楚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問:"這捆著的是個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個齊國人。因為盜竊犯了罪。"
楚王轉過頭來望著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
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水土不同啊,F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并沒有盜竊的行為,來到楚國以后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
楚王聽了,尷尬地笑著說:"圣賢的人是不可戲弄呀!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寓意: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良好的環境可以讓人學好,不好的環境可以使人變壞。
原文: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成語寓言故事4
馬首是瞻的成語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秦國十分強大,常欺負那些弱小的諸侯國。引起了眾諸侯國的強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晉悼公聯合了其他諸侯國,組成聯軍去攻伐秦國。
指揮諸侯聯軍的是晉國的大將荀偃。他原先估計,秦國得知諸侯聯軍來進攻,肯定會驚慌失措,戰爭很容易取勝。沒想到聯軍內部各懷異志,并不齊心,士氣也很低落,秦國得知這些情況,所以一點也不怕,根本就沒有求和的表示。秦軍還在涇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聯軍的士兵。
看到這種情況,荀偃就想早點發動總攻,他向聯軍將領發布命令說:明天早上雞一叫,我們就準備出發,各軍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布陣。作戰時,大家都看著我的馬頭來行動,我指向哪里,大家就奔向哪里。
荀偃手下的將領聽了他的話,覺得他太專橫了,很反感。有個將領說:晉國從來就沒有下過這種命令。你要向西去打秦國,那你自己去吧,我的馬頭可要向東,回到我們晉國去。
其它諸候國的將領看到晉國的將領帶兵回國,也紛紛撤回自己國家去了。全軍頓時不戰自亂,荀偃眼看無法挽回,也只好狼狽地撤軍了。
馬首是瞻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mǎ shǒu shì zhān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解釋】首:頭;瞻:往前或向上看。馬首是瞻,原指作戰時士卒看主將的馬頭行事。后比喻服從指揮或依附某人。
【用法】一般用在“唯”“依”等詞的后面;“馬首”前常有表示領屬的定語。前半部“馬首”與介詞組合成介詞短語;作狀語;后半部“是瞻”作謂語。
【近義詞】唯命是從、如影隨形、亦步亦趨
【反義詞】眾叛親離、分崩離析、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例句】你不必全聽他們的話,唯他們~。
馬首是瞻點評
相信讀了這個成語故事,大家都能體會到團結的重要性了吧!原本晉軍是有贏的把握的,可誰知軍心不穩定,各自都有著自己的想法,不肯聽令。而秦軍也恰恰是明白這一點,所以輕而易舉的贏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團隊如果不團結一致,就如同一盤散沙,虎會輕易被打敗。
成語寓言故事5
拔苗助長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太慢,心里很著急。
這天,他干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里,對家里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誰如果違背規律蠻干,就必然受到懲罰。鄭人買履
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現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寓意: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成語寓言故事6
有個有錢人家偶然得到兩只小狼,將它們和家狗混在一起豢養,連狗也沒有受到傷害。
兩只狼漸漸地長大了,還是很容易馴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們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廳里,聽到群狗嗚嗚地發出發怒的叫聲,驚醒起來四周看看沒有一個人。再次拿起枕頭準備睡覺,狗又像前面一樣吼叫,他便假睡來等著觀察情況。便發現兩只狼等到他沒有察覺,要咬他的喉嚨,狗阻止它們不讓它們上前。那個人就殺狼取它們的皮。
狼子野心,是真實的,根本沒有誣蔑它們啊!那兇惡的本性只不過是被深深地隱藏罷了。表面上裝作很親熱,但心里卻心懷不軌,更不是只有兇惡。禽獸并不值得說什么,這個人為什么要收養這兩條狼給自己留下禍患呢?
成語寓言故事7
羽毛未豐
羽毛未豐,指小鳥的羽毛還沒有長全。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戰國時期,蘇秦到秦國去,想勸說秦國征伐六國,稱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對他的意見不感興趣,說道:“現在的秦國,就好比一只羽毛還未長全的小鳥,如果硬要展翅高飛,必定會遇到災禍。先生從很遠的地方來到我國,對我進行開導,我表示感謝?墒,關于爭霸稱帝的事,還是以后再說吧!
蘇秦不愿意就此離去,于是給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說明爭霸的重要性?墒,秦惠王對他的意見越來越反感。這時,蘇秦的資財也耗費光了,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家去了。
成語寓言故事8
有一匹年輕的千里馬,等待著伯樂來發現它。
商人來了,說:你愿意跟我走,遠走他鄉嗎?
馬搖搖頭說:我是千里馬,怎么可能為一個商人馱運貨物呢?
士兵來了,說:你愿意跟我走,馳騁疆場嗎?
馬搖搖頭說:我是千里馬,怎么可能為一個普通士兵效力呢?
獵人來了,說:你愿意跟我走,捕獲獵物嗎?
馬搖搖頭說:我是千里馬,怎么可能去當獵人的苦力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匹馬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機會。
一天,欽差大臣奉命來民間尋找千里馬。千里馬找到欽差大臣,說:我就是你要找的千里馬啊!
欽差大臣問:那你熟悉我們國家的路線嗎?馬搖了搖頭。
欽差大臣又問:那你上過戰場、有作戰經驗嗎?馬搖了搖頭。
欽差大臣說:那我要你有什么用呢?
馬說:我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欽差大臣讓它跑一段路看看。
馬用力地向前跑去,但只跑了幾步,它就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
你老了,不行!欽差大臣說完,轉身離去。
啟示:千里馬是一步一步跑出來的,不是自以為是就是。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努力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積累能量,為未來打基礎!別把今天的一次拒絕,變長明天的后悔,等到老了跑不動了再覺遺憾!
學歷不代表能力,文憑不代表文化,過去的輝煌都已成為歷史和回憶。所以,昨天怎么樣不重要,關鍵是今天做了什么,明天會怎么樣?
成語寓言故事9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
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成語寓言故事10
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么福氣呢的。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的,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的,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成語寓言故事11
鄭人買履
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成語寓言故事12
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講的是三國時,黃忠的軍隊來到定軍下,黃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軍山的作戰方案。法正指著定軍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說:“這座山比定軍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臨下,定軍 山上的情況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軍山易如反掌!秉S忠抬頭觀察了一蕃,當天半夜就發動了進攻,占領了山頭。法正說:“老將軍,請您帶領軍隊在半山腰,我 在山頂監視。夏侯淵的軍隊來攻打,我就舉旗幟為信號。舉白旗,老將軍就緊守不出擊;舉紅旗,就立即沖下山狠狠的打。這樣,一定能取得勝利!秉S忠完全贊成。
夏侯淵得知對面的高山失守后極為僨怒,下決心把它奪回來。張頜勸他說這是法正的計謀,應該堅守,決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淵聽不進去。他親自帶領一支軍隊下 山,圍住那座高山,大聲叫罵,向黃忠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黃忠看見,守在山腰不下來。
到了下午,法正發現魏軍已經疲勞,乘他們沒有防備,連忙揮舞 紅旗。黃忠看到信號后,發起進攻。隨著一片喊殺聲,黃忠已飛沖到夏侯淵面前,夏侯淵被連頭帶肩砍作兩段。
黃忠斬了夏侯淵,奪下了頂軍山,為奪取整個漢中掃除了障礙。
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yī mǎ dāng xiān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解釋】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帶頭
【近義詞】遙遙領先、爭先恐后、身先士卒、匹馬當先
【反義詞】知難而退、后來居上、后起之秀、慢條斯理
一馬當先點評
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講的是永遠走在任何事情的最前沿,是個榜樣的象征。我們常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所以呀,成功的人從來走的不是捷徑,而是幾乎別人不愿意走的艱險的路。小朋友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成語寓言故事13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見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他拎著兔子一邊往家走,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成語寓言故事14
成語寓言故事和寓意
自相矛盾:
主要內容——古時候,有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說:“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舉起自己的矛夸口說:“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庇袀圍觀的人問他:“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么樣呢?”那個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上來了。
寓意——說話、寫文章,如果在同一時間和同一關系中,竟有兩種相反的說法,前后互相抵觸,那就會矛盾百出,像楚國商人一樣經不住駁同。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對頭。
濫竽充數
主要內容——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也喜歡聽吹竽?墒撬灰S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寓意——濫竽充數的故事告訴人們: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一時,但是無法蒙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
畫龍點睛
主要內容——南北朝時,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張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沒有眼睛。游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可惜,就請張僧繇把龍的眼睛補上去。張僧繇推辭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游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嚇唬人。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云密布,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游客們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寓意——是指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是指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成語故事
狐假虎威: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是指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是指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是指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是指見識狹窄的人。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是指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守株待兔:原是指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F也是指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是指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是指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是指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濫竽充數:是指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刻舟求劍:是指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葉公好龍:是指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愛好。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是指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是指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是指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是指沒有眼力,取舍不當。
成語寓言故事15
土崩瓦解的故事
商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個暴虐無道的昏君。他貪戀酒色、荒淫無度,整日花天酒地,尋歡作樂,不理朝政。
他聽信讒言,重用奸臣,殘害忠良,戮殺無辜,他強征暴斂,動用巨資,強迫百姓為自己修建宮苑,他慘無人道,制造種種酷刑,以觀看人受刑后的痛苦為樂。在他暗無天日的統治下,百姓無不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雖說商朝的疆土遼闊廣袤[mào] ,左起東海,右至杳無人煙的沙漠,南從五嶺以南的交趾,北至遙遠的幽州,軍隊從容關一直駐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數萬,但打起仗來,因為兵士不愿意為紂王戰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邊。商朝軍隊士氣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權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當周武王左手擎[qíng]著用黃金作裝飾的大戟[jǐ],右手節用牦牛尾裝飾的白色旌[jīng]旗、坐著戰車,勢不可擋地殺來時,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訥紂王軍隊的潰敗,商紂王政權的垮臺,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無法挽救。
寓意:凡是沒有讓人們過上好日子,反倒是怨聲載道,苦不堪言,這樣的國家必定只會有一個結局——滅亡。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做人一定要有好的品質,首先你的面子決定了別人愿不愿意與你做朋友,而你內在的品質是決定你們能不能長期做朋友的因素,如果你毀壞了自己的名譽,那么你建立起來的關系也是很容易瓦解的喲~
【成語寓言故事(集合15篇)】相關文章:
成語寓言故事精選12-10
成語寓言故事:樂不思蜀12-10
成語寓言故事:畫蛇添足12-10
成語寓言故事:愚人食鹽12-10
樂不思蜀的成語寓言故事12-10
成語寓言故事(15篇)12-08
成語寓言故事15篇12-08
出自寓言故事成語名稱10-31
寓言故事成語15篇08-24
成語寓言故事:無價之寶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