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選購小常識
春季是食品安全事件和流行性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而學校、單位食堂、餐館是人口密集且流動性大的場所,很容易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那我們平時怎么樣注重食品安全呢?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食品安全小常識,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如何選購食品?
(1)查看食品包裝。食品生產企業的產品應為預先包裝好的食品。食品的包裝應該完好無損,注意瓶裝、袋裝等密封類食品,有無膨脹、破損、變形等不正常情況。
(2)查看食品標識。食品標識應注明產品名稱、凈含量、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特別是要認真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查看食品包裝是否有“QS”標志及QS生產許可證編號。
(3)查驗食品銷售及貯存環境。消費者要仔細查看食品經營場所的衛生條件及貯存環境,盡可能在衛生條件好的商場、超市和食品經營店購買。
(4)索要購物票據。以防出現糾紛扯皮現象,便于消費者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5)購買到疑有質量問題的食品,請向12331舉報投訴。
2、哪些原因可導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發生?
(1)冷藏方法不正確,如將煮熟的食品長時間存放于室溫下冷卻,把大塊食物貯存于冰柜中,或冷藏溫度不夠。
(2)從烹調到食用的間隔時間太長,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3)烹調或加熱方法不正確,加熱不徹底,食物中心溫度低于70℃。
(4)由病原攜帶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輔料。
(6)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7)在室溫條件下解凍食物。
(8)廚房設備、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確。
(9)使用了來源不安全的食物。
(10)加工制備后的食物受污染。
3、如何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1)不買不食腐爛變質、污穢不潔及其它含有害物質的食品。
(2)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不購買無廠名廠址和保質期等標識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店;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
(4)不食用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7)不飲用不潔凈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來水;水是否干凈,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應用潔凈的水徹底清洗并盡可能去皮;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9)進食前或便后應將雙手洗凈;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干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凈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10)在進食的過程中如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
4、如何判別偽劣食品?
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防范“七字法”:即防“艷、白、反、長、散、低、小”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
(1)防“艷”。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咸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
(2)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面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3)防“長”。盡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采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
(4)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5)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低,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
(6)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于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7)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制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食品選購小常識】相關文章:
食品安全小常識08-23
食品安全小常識解讀01-08
食品安全小常識講解01-05
月餅食品安全小常識01-17
夏季食品安全小常識介紹01-06
夏季食品安全小常識參考12-30
關于夏天食品安全的小常識12-30
食品衛生安全小常識國旗下講話稿01-18
木門選購技巧-如何選購木門08-13
櫥柜選購技巧-如何選購櫥柜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