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醫學論文

        時間:2024-05-17 13:04:38 醫藥學 我要投稿

        醫學論文15篇[精選]

          在各領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學論文15篇[精選]

        醫學論文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xx年9月~20xx年12月我院收治的通過纖維胃鏡確診的98例小兒消化性潰瘍患兒,其中72例男患兒,26例女患兒,男女比例為2.8:1,年齡為3~14歲,平均年齡為8.7歲,其中有9例患兒3~10歲,32例患兒5~7歲,47例患兒8~9歲,10例患兒10~13歲,平均病程為4d~6.5年。

          1.2臨床表現

          本組資料中有65例患兒上腹痛,49例患兒惡心、嘔吐,18例患兒反酸,34例患兒噯氣,28例患兒納差,30例患兒貧血。

          1.3診斷方法

          所以患兒均在與臨床癥狀結合判斷疾病的基礎上,參照中華醫學會發布的診斷標準進行幽門桿菌檢測和纖維胃鏡檢查。

          1.4治療方法

          在進行治療時,對全部患兒均使用藥物治療結合飲食療法的方法。飲食療法:遵醫囑,禁食刺激食物,按時、適量給予易消化食物,其中主要是流質食物。藥物治療:主要是三聯療法,口服阿莫西林+奧美拉唑+克拉霉素,若患兒為HP陽性,則應當再加用含質子泵抑制劑進行治療,連續使用2周,并對療效進行觀察。

          2結果

          2.1診斷結果

          對本組患兒均進行纖維胃鏡檢查,其中發生十二指腸潰瘍的有76例患兒,占77.6%;20例患兒為胃潰瘍,占20.4%;2例患兒為復合潰瘍,占2.0%;潰瘍類型對應年齡分布見表1。本組資料中有41例患兒HP檢測陽性,占41.8%。

          2.2療效

          經過2周的治療,該98例患兒中有95例得到不同程度緩解,其中有62例病癥痊愈,另外33患兒的潰瘍逐步縮小,有效率達到96.9%。本組資料中有3例患兒經診治癥狀不見好轉,其中有2例經纖維胃鏡檢查的患兒發現其潰瘍面增大,另外1例患兒急性穿孔,通過對其進行手術治療在出院時痊愈。

          3討論

          消化性潰瘍在近年來被認為黏膜被胃酸及胃蛋白酶入侵,導致其抵抗力失衡,而胃壁和十二指腸壁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所消化,黏膜組織被損傷所致。由于小兒自我表述能力很差、并多伴有食欲差、煩躁不安、反復嘔吐以及原因不明導致的貧血而入院就診,同時,由于患兒有再發性腹痛或消化不良導致不能及時明確診斷,當嘔血、便血出現時可能引發嚴重的并發癥。由此,家長應當及早發現癥狀帶患兒到醫院就診。

          消化性潰瘍在任何年齡段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在新生兒期也是有可能發生,學齡兒童是最常見的消化性潰瘍發生期,通過表1中的纖維胃鏡診斷結果即可以看出。在臨床診斷中,由于患兒年齡小,難以配合進行一些特殊檢查,而通過纖維胃鏡可以對這一問題進行很好的.解決,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診斷率。

          通過使用三聯療法對消化性潰瘍進行治療,其療效快,對于炎癥和潰瘍面能達到快速的控制,通過本文對98例小兒消化性潰瘍的患兒治療率達到96.9%也可以說明。據調查,約有83%的兒童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由此表明HP感染是致使發生消化性潰瘍發病以及反復發作的原因。國內外均明確指出不管消化性潰瘍患者病期如何,對于HP均應當首先進行根除。

          綜上所述,成人消化性潰瘍的典型癥狀在小兒患者中沒有發現,患兒大部分屬于十二指腸潰瘍,其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有著密切聯系,若能及早發現其癥狀,正確診斷,及時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

        醫學論文2

          摘要:隨著現代醫學、免疫學研究的快速發展和中醫藥研究的不斷深人,中醫藥與機體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同時,由于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們崇尚回歸自然潮流在全球范圍的悄然興起,中醫藥通過調整機體免疫狀態而在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中所起的作用倍受人們關注。

          關鍵字:醫學免疫,中醫理論,中藥方劑,實驗技術,中醫藥研究。

          前言:

          現代免疫理論在我國早有記載。早在公元342年,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就記載了預防狂犬病的免疫學方法和效果:“療犬咬人方,乃殺所咬犬,取腦傅之,后不復發。”公元998一1022年宋真宗時代,我國就用接種人痘預防天花,至明朝隆慶年間(1567~1572年)我國對人痘法有了重大改進,同時創造了人體連續傳代的方法降低苗種的毒力,此法成為近代免疫學的先導,開了人工免疫方法的先河。我國人痘接種獲得成功見于文字記載是公元1007年前后,比英國人琴納試用牛痘苗預防天花要早700多年。中醫學對變態反應的認識也是比較早的,約在公元前3000年的神農氏就曾提出孕婦應忌服魚、蝦、雞和馬肉,認為服用這些東西會引起皮膚潰瘍。這對后世認識和預防變態反應有重要意義。中醫學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比西方國家早20xx多年。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不僅是免疫學的“故鄉”,也為世界免疫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主要從三方面談起中醫藥與免疫學的關系與發展,一是中醫理論;二中藥方劑;三實驗技術。

          1 現代免疫與中醫傳統理論

          中醫理論的邪正學說、陰陽學說、臟象學說及養生理論都已證明和現代免疫學關系十分密切。

          1.1中醫學把人體的機能活動及抵御和清除各種有害物質的作用叫“正氣”,免疫能力與正氣的含義基本上是吻合的,而把破壞人體內部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相對平衡狀態的有害物質叫“邪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而這正是機體的免疫功能。現代免疫學提出的機體免疫系統三大功能(防御功能、自穩功能、監視功能)正是中醫邪正學說的具體化。防御功能是指機體抵御病原生物等“外邪”的功能,自穩功能和監視功能指機體清除“內邪”(如:損傷、衰老、死亡、突變細胞等自身抗原)的功能。

          1.2免疫系統不斷維持自身平衡的過程也正等同于中醫的正邪對抗和陰陽平衡,以此達到自身的穩定。中醫藥防病治病,歸根到底,主要還是通過調整機體免疫等功能,從而達到機體的自身穩定。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免疫系統僅是人體內復雜系統中的一個,中醫藥引起機體免疫功能的變化,不僅作用于免疫系統,也可能是通過其它系統(如:神經內分泌系統)來影響機體免疫功能的。

          1.3經絡實質也是免疫細胞,免疫分子的循行通路,參與免疫調節網絡的構成,針灸的有效作用與免疫調節同樣密不可分

          2 免疫學與中藥,復方的相互關系

          近些年來,研究和開發免疫調節藥物成為醫藥界的熱門話題,臨床使用的很多中藥及方劑經實驗研究被證明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加之中藥資源豐富,所以從中藥中尋找新的免疫調節劑具有針對性強、成本低、見效快的特點。

          2.1免疫促進藥:主要是益氣、養血、溫陽、益陽的藥物及少數解毒和活血的藥。 1.促進細胞免疫藥物:如增加T細胞比值的藥:黨參,黃精,白術,香菇,雞血藤,淫羊藿等。促進淋巴細胞轉化的藥物:人參,桑寄生,白術,五味草,旱蓮草,白芍,川芎,丹參,黃芪等。增強細胞吞噬功能的藥:山藥,黃連,穿心蓮,白花蛇,舌草等金鄉縣人民醫院中醫科張西峰。 2.促進體液免疫的藥物:如抑制補體含量減少的藥:枳殼,陳皮,麻黃,丹皮等。促進抗體生成增加的藥:菟絲子,黃芪,紫河車,云芝等。

          2.2免疫抑制藥:主要是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藥。 1.清除抗原藥:魚腥草,蒲公英,銀花,黃連,黃芩,黃柏,當歸,紅花,大蒜,郁金等 2.抑制抗體生成:當歸,川芎,赤芍,生地,大棗,補骨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茵陳,秦艽,桂枝,澤瀉,蒼術等

          2.3.雙向調節藥:可使過低的既能狀態提高,亢進的機體狀態降低,使機體內環境穩定。常用藥:人參,刺五加,黃芪,防風,甘草,當歸,麥冬,五味子,肉桂,熟地,赤芍,丹參,降香等

          2.4免疫調節藥:作用于機體的調節系統,有利于體內健康方向發揮作用,而達到新的動態平衡。 1.作用域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興奮該軸的藥物:人參,黨參,白術,五味子,紫河車,靈芝等抑制該軸的藥:黃精,地黃,甘草等2.作用與環核苷酸的調節藥:環核苷酸被認為是陰陽平衡的樞紐,正常細胞環磷酸腺苷(cAMP)/環磷酸烏苷(cGMP)保持著一定的比值,補陽藥可能升高此比值,滋陽藥可能協調該比值,從而是免疫平衡得到調節,屬于一種快速調節方式。常用藥物:黨參,豬芩,人參,甘草,茶堿,麻黃堿,土茯苓,龍葵,燈心草等。

          2.5中國古代傳統經方與免疫關系緊密,二妙方具有增強細胞免疫的功能,四妙方又表現出免疫的雙向調節作用。等等。

          2.6許多中藥、方劑和針灸等可以通過調整機體免疫狀態治療世界疑難疾病,例如癌癥,艾滋,等傳染病。絕大多數中藥和方劑無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很小),還可克服西藥(主要是免疫抑制劑)的毒副作用。中醫藥治療腫瘤,不但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癥狀、緩解病情,還可拮抗放療、化療對機體的損傷。現代醫學在治療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疾病中,常給機體輸人細胞因子,這些外源性的免疫反應物質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僅價格昂貴,且長期應用會降低機體的敏感性。而不少中藥、方劑及針灸等可誘使機體細胞產生和分泌細胞因子。而以上機理的闡明都來自于現代醫學和免疫學的研究。中醫在處方時,很注意各味中藥君臣佐使的協同作用。但對中藥的有效成分不清楚。而中醫藥免疫學則可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同時,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也依賴現代科學技術,如:由甘草等提取物制成的抗AIDS藥物“克艾可”已用于臨床。

          3 免疫學實驗技術與中醫藥研究

          3.1目前中醫藥研究中常用到的免疫技術有許多,現試舉比較常見的實驗的應用。1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應用此試驗在中醫藥研究中可以定量的測定某蛋白質在某組織中的含量,了解中醫藥對體液免疫的影響。2免疫印跡法,中醫藥在自身免疫的診療中發揮重要作用。3免疫組化技術,通過表面標志物的標記,對組織細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做定性,定量,定位的檢測。4放射免疫技術,在中醫藥研究中主要做微量物質的研究測定,等等。

          3.2加強中醫藥專業免疫學等實驗能力的培養,掌握必要的免疫學實驗技術,有利于培養既精通中醫藥,又熟悉常用的現代醫學實驗技術的高素質創新型中醫藥人才,有利于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在國際中藥市場上,我國的貿易額不占優勢,其原因之一就是傳統的.中藥劑型不太容易被某些國家所接受。掌握必要的實驗技術,促進中醫藥現代化,以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務。

          3.3中醫藥免疫學把現代科學技術用于中醫藥免疫等作用的研究,既重視中醫學宏觀整體的哲理思想和動態辨證關系,又強調現代醫學的局部定位性和實證分析研究,既繼承和發展了中醫學整體觀的合理性和優勢,又彌補了中醫學整體觀的缺陷和不足,它是中醫學宏觀整體的哲理思想與現代科學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是中醫藥學與現代醫學等科學技術的巧妙結合點,是獨具我國特色的極有發展前景的新興學科。它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和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中形成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4.結論

          中醫藥與現代免疫學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但是,目前二者沒能很好的結合與應用。中醫藥面臨機遇又面臨挑戰,和所有學科一樣,中醫藥的發展也必須依靠現代科學技術,依靠掌握了現代科學技術的人才。中醫學有其合理性和優勢,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缺乏實證分析研究,對機體微觀局部的結構和功能缺乏深刻了解,是一種哲學觀念。這種理論的滯后性和認識方法的欠缺,加之現代科學技術的貧乏是制約中醫藥發展的根本原因。要想充分發揮免疫學理論在中醫藥研究中的特有作用,促進中醫學新的振興和發展,最重要的是要提倡中醫專家和免疫學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只有中醫專家和免疫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密切合作,各自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才有可能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1.賀新懷 席孝賢 孫理軍 中醫學整體觀與中醫藥免疫學 (712083陜西中醫學院學報)

          2.胡研萍 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免疫學研究。

          3.關洪全,韓曉偉,雷萍,侯殿東試 加強中醫藥專業碩士生免疫學實驗能力培養的意義與措施中 醫 藥 導 報

          4.郭 峰 淺談開展中醫藥現代系統免疫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5.陸平成 免疫學在中醫藥科研中的應用和展望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醫學論文3

          題目:基于遺傳算法的混合需求VRP問題優化研究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

          開題報告

          能獨立查閱文獻和從事其他調研;能正確翻譯外文資料;能較好提出課題的開題報告;綜合分析的正確性和設計、計算的.正確性;論證的充分性

          業務水平

          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能正確設計實驗方案(或正確建立數學模型、機械結構方案);獨立進行實驗工作;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發現與解決實際問題;能正確處理實驗數據;能對課題進行理論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有較好的專業外語水平

          論文質量

          綜述簡練完整,有見解;立論正確,論述充分,結論嚴謹合理;實驗正確,分析處理科學;文字通順,技術用語準確,符號統一,編號齊全,書寫工整規范,圖表完備、整潔、正確;論文結果有應用價值;計算及測試結果準確;工作中有創新意識;對前人工作有改進或突破,或有獨特見解;

          工作量、工作態度

          按期完成規定的任務,工作量飽滿,難度較大;工作努力,遵守紀律;工作作風嚴謹務實

          導師評語

          論文介紹了送貨問題和取貨問題同時存在的混合需求VRP問題,并設計了相應的遺傳算法,通過C編程進行實驗,試驗結果表明所設計的遺傳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論文選題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結構合理,邏輯清晰,格式較規范。

        醫學論文4

          摘要: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了工程學、物理學、生物學、醫學等學科,以預防和治療疾病、保障人體健康為主要目的的新興學科。生物醫學工程致力于研發新的生物學制品和生物學材料,改進醫療技術,在現代醫學領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將追溯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歷程,提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學科建設

          電子學、光電子學、計算機技術、物理學、化學、精密儀器制造等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對現代醫學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生物醫學工程就是在這些技術背景下產生的新型醫學分支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利用現代工程技術來對人體進行研究,分析疾病的機理,從而制定有效的治療措施,極大提高了現代醫學的治療水平。但是,我國在建設和發展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必須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才能夠促進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

          1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歷程

          生物醫學工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起源于美國。這一學科一經產生,就迅速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1965年,國際醫學和生物工程聯合會建立,后來改名為國際生物醫學工程協會[1]。生物醫學工程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是因為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能夠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物醫學工程將現代科學的技術成果與醫學聯系起來,極大地提高了人體對疾病的預防水平和治療水平。歐美等地區的先進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已經成立了針對這一學科的研究部門,負責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與建設。而我國的生物醫學工程起步相對較晚,而且應用范圍比較窄,僅限于醫院設備保管和維修、醫療物資采購等方面,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建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生物醫學工程的學科建設方面起步比較晚,應用也處于初級水平。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來自于以下2個方面。首先,歷史遺留的體制問題。我國的各級醫院,負責生物醫學工程的科室沒有統一的名稱,也沒有明確的職責范圍,各級醫院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設定有關部門的名稱、職責范圍、人員編制、歸屬單位等情況,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有些醫院的生物醫學工程部門只負責醫療設備和物資的采購,對醫療設備進行維修,而另一些醫院的類似部門,不僅要負責醫療設備和物資的采購,還要負責生活用品的'采購;有些醫院的生物醫學工程部門由醫務處來管理,而另一些醫院卻將其列為后勤保障處的管理范圍。這種學科建設上的混亂,極大程度地妨礙了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導致人們對其產生了偏見,沒有意識到生物醫學工程的重要意義。其次,人員編制問題。我國很多醫院在設立生物醫學工程的相關部門時,為了方便醫療設備的維修,聘用了一些電工、鉗工等專業維修人員。然而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醫療設備越來越精密,這些維修人員的水平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生物醫學工程的需要。如果醫院不能夠加強對員工的培養,建立起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能夠規范應用現代醫療技術的人才隊伍,就會導致人員冗余,許多專業能力不足的人占據崗位,真正的人才難以被引進,不能對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3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策略

          3.1明確生物醫學工程的職責范圍

          在一些生物醫學工程發達的國家,醫療、護理、醫學工程已經成為了醫院發展的3個主要方面,這3大部門共同構成了現代醫學的技術體系[2]。而在我國,醫學工程的地位遠遠沒有達到與醫療和護理平齊的地步,應用范圍還比較狹窄,醫學工程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國的醫院必須調整觀念,強化對生物醫學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明確地劃分醫學工程部門的工作范圍,不僅要負責醫療設備的采購、安裝、維修保養,還要做好下列工作。首先,醫療設備的安全性能調試。比如,目前我國醫院所運用的先進醫療設備大多數依靠國外進口。但是,醫院在引進設備的時候,往往只關注設備的技術水平和價格高低,忽視了醫療設備的插頭問題。由于國內外醫療設備的插頭標準不同,所以忽視插頭問題,很容易導致花費大量資金引入的先進醫療設備無法在國內應用。另外,還有醫療設備的安全等級控制、設備之間的相互干擾問題,這些都是醫學工程部門的工作內容。其次,醫療設備的保養。醫療設備的保養包括靜態保養和東泰保養兩個方面。靜態保養就是建立醫療設備的維護保養制度,對設備的存放環境進行整頓;而動態保養則是根據設備的使用、消耗、故障情況實時進行的保養,比如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況,及時進行故障診斷和維修,更換損害嚴重的部件等等。

          3.2完善醫療設備的管理制度

          在我國很多大型醫院,都具備各種先進醫療設備,其固定資產的總額甚至能達到幾百萬、幾千萬。但是,這些醫院當中,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只重視醫療設備的采購,而忽視了醫療設備的管理,醫療設備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難以發揮醫療設備的最大性能,導致醫療設備閑置或者損壞。對此,我國的醫院應當積極完善醫療設備的管理制度,以便能夠最大程度發揮醫療設備的性能。比如說,將醫院所有的醫療設備集中起來進行管理,而不是將醫療設備分屬于各個科室,在各個科室需要使用設備的時候進行租賃。通過這種方式,就能夠有效避免醫療設備的閑置狀況,而且方便了醫療設備的統一維修與保養。

          3.3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生物醫學工程具有極高的科技含量,與眾多高新科學技術成果都具有密切的聯系。所以生物醫學工程的從業人員也要具備相當高的科學素質,在具備應有的醫學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能夠對各種先進醫療設備進行正確、規范地操作,制定針對患者身體健康狀況的分析報告[3]。為了滿足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需求,醫院必須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著力培養生物醫學工程的專業人才。醫院要與各大高校進行合作,建立人才的引進機制,同時加強對內部員工的培養,制定激勵制度來提高員工的學習熱情。

          4結論

          生物醫學工程對現代醫學的發展進步具有促進作用,我國各級醫院要明確劃分醫學工程部門的工作范圍,提高醫學工程部門的地位,完善醫療設備的管理制度,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促進生物醫學工程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璐,蘇娟,王穎,等.中國生物醫學工程類科技論文近期發文的計量研究[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xx(6):1342-1345.

          [2]呂昊,張楊,荊西京,等.軍事生物醫學工程“信號與系統”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xx(1):69-72.

          [3]司清海,董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J].實用醫藥雜志,20xx(12):1151-1152.

        醫學論文5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我院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因產科原因于剖宮產術后4年內再次剖宮產術病例96例。本資料統計剖宮產指征以第1指征為準,主要分為:難產占36.6%,包括骨盆異常、頭盆不稱、巨大兒、胎頭位置異常、產程異常等;胎兒窘迫占13.6%;妊娠并發(合并)癥占14.3%,包括妊高征、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妊娠合并心臟病、糖尿病等;臀位及除頭位難產以外的其他胎位異常占6.8%;社會因素占12.9%,包括高齡初產、珍貴兒、無臨床指征家屬及本人要求手術者;瘢痕子宮占1.8%,包括有剖宮產史及既往子宮手術史;其他占9.5%,包括胎膜早破、過期妊娠、羊水過少、臍帶因素、性病等。

          1.2手術方法

          1.2.1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方法

          1.2.2實驗操作

          先將對照組切除原手術瘢痕只去除表皮層:先切開一小口后用手向兩側撕開至10cm娩出胎兒;子宮下段縫合為子宮肌層全層連續鎖邊,漿膜層連續縫合。觀察組采用如下方法:①全部切除原手術瘢隙。②較高位置打開腹膜。③將子宮下段切口采用銳性剪開。④在子宮內漿肌層連續鎖邊一層縫合。其他操作兩組相同。

          1.3觀察指標

          對上訴不同方法分別從開腹時間(指開皮到胎兒娩出時間min)、出血量的.估計(ml采用容積法+面積法)、術后切口感染(指傷口不能如期甲級愈合)、術后貧血診斷標準為:Hb<100g/L這4個方面觀察并記錄。

          1.4采用t來檢驗統計學處理兩組數據計量資料,2檢驗計數資料,P<0.05說明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兩組術中并發癥觀察組無一例闊韌帶血腫和周圍臟器損傷,對照組術后闊韌帶血腫2例,1例于術后12h出現失血性休克再次開腹,1例保守治療;膀胱損傷1例,術中修補。

          3結果分析

          3.1本資料中經剖宮產術后再次開腹者,術中見腹膜平滑,無增厚及粘連。皮膚皮下全層縫合,可減少異物反應。

          3.2為了保證結扎手術進展順利減少膀胱損傷機率,需要在較高位置打開腹膜進入腹腔避免手術在腹膜外進行。

          3.3利用銳性剪開能控制切口方向、長度并能保證切口整齊等優勢在子宮下段切口采用銳性剪開能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3.4產科醫生對再次剖宮產術技巧的掌握情況也是手術的關鍵,這也是手術安全病人并發癥減少的關鍵。

          4結論

          研究證明剖宮產術中遇到的主要操作問題是取頭困難,而如果能保證術中麻醉效果滿意,其中一部分取頭困難是可以避免的。再次剖宮產術應.用"改進式"手術方法可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減少并發癥發生,并且易學易操作,是一種適于在基層醫院推廣的理想術式。

        醫學論文6

          討論是醫學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應圍繞主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討論,避免冗長的文字堆砌。討論要以研究的結果為依據,作者既不要不敢下結論,也不可妄下結論。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的建議,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發布的《向生物醫學期刊投稿的統一要求》。

          對討論部分的書寫作了統一要求,主要可歸納為以下5點:

          1、應強調指出研究獲得的新的重要結果和結論,不要重復引言和結果部分內容;

          2、應說明研究的價值和局限性,如有其他相關研究,應闡述其間的關聯;

          3、要與研究的目的結合起來討論,避免妄下研究結果不支持的結論;

          4、除非做了經濟學分析,一般不應下成本、效益方面的結論;

          5、要避免強調和暗示尚未完成的工作的重要性,如果有把握,可以提出新的假設和建議。

          作者在寫討論時易出現的問題妄下結論作者在日常工作時發現,一些作者,特別是一些年輕的.作者,比較容易人為夸大研究的理論或實用價值。有人總愛用“首次發現”、“沒有報道”這類字眼,目的無非是想證明自己的研究是很前沿的,有價值的,自己應該受到應有的尊重和相應的待遇。即便沒有做相應的全面的文獻檢索,有些人也喜歡這種用詞。還有些作者,喜歡下這樣的結論,就是讓人從其論文中找不到依據的結論。試想,如果沒有相應的結果支持,結論從何而來?如果有把握,提出一些假設和設想是可以的,但要言之有據,切忌空談,其實,研究是不是第一,是不是很有價值,讀者心里有桿秤,事實也終會證明,作者沒有必要大肆標榜。作者應以結果為依據,根據結果下適當的結論。即便真的是很有意義的開拓性研究,也只需客觀、適當評價即可。好與壞、是與非,后人自有公論。真正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是不會被埋沒的。

          討論不系統有些作者對研究所反映的問題討論得不夠系統、完整,導致論文分割(Balkanization)。所謂論文分割,主要指以下兩種情況:1、作者在討論時不引用或沒有系統引用相關文獻。發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為:作者沒有意識到查找和引用相關文獻的必要性;作者因條件所限,無法查到和查全相關文獻;少數作者故意不引用相關文獻,以突顯自己研究的“新穎”和“價值”;有些醫學期刊有意讓作者壓縮篇幅,致使作者不能引用很多文獻。2、作者雖引用了相關文獻,但沒有結合自身的研究討論,也就是說,作者雖查到并引用了相關文獻,但沒有把以前的結果和自己的結果融合在一起討論。這兩種論文分割的結果都一樣,就是使讀者看完論文后,仍對該研究缺乏系統、完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作者應盡力避免。

          與引言、結果部分重復有些作者在討論部分,仍喜歡強調引言部分已經明確的研究目的,并引用結果部分已經列出的具體數據,使討論和引言、結果部分內容重復。

          這種做法既浪費篇幅,又容易使讀者產生繁復之感。實際上,討論是根據研究的目的和結果所做的總結性、提示性陳述,主要是對研究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文中已經有的,就不必再簡單重復。

          不愿意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任何研究,哪怕是很成功地研究,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作者常常用很多文字強調研究的重要性和價值,但在局限性方面卻很少提及,或者干脆只字不提。

          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的投稿要求和CONSORT小組的聲明,都提到要指出研究的局限性。筆者認為是很有道理的。一個誠實的或者一個成熟的作者,應該對研究結果有一個可觀的評價,既強調研究的成功或可取之處,還要指出研究的不足。指出研究的不足(只要不是大的如科研設計方面的問題),并非否定研究本身,而是為了讓讀者更客觀地看待研究的結果和結論,使他們注意到研究還沒有解決或者以后需要解決的問題。

          討論部分最能反映作者復習的文獻量和對某個學術問題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作者應該予以高度重視,投入應有的時間和精力,寫好討論。寫好了討論部分,即可很好反映作者的水平,又可提高讀者對有關問題的認識。

        醫學論文7

          摘 要:在如今的社會,人們一提到腫瘤就會色變,是的,腫瘤在目前的醫學界仍然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也是對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影響特別大的一種比較嚴重而且常見的一種病。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醫學技術的發展,腫瘤藥物的新藥不斷的研發涌現。在抗腫瘤藥物的臨床上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一系列的腫瘤藥物對人體的危害或者說是副作用是很大的,因此關于一種低毒的對人提損害比較小的藥物的研發就提上了藥物研發者的日程,本文主要分析了今年來腫瘤藥物的一個研究現狀,以及今后的發趨勢,并對此進行了總結。

          關鍵字:抗腫瘤;靶向藥物;治療性疫苗

          一、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現狀

          我們可以看到,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社會,通訊也跟著快速發展。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狀況也跟著在飛速的緊張。在與腫瘤細胞分化和增殖的細胞信號轉導途徑作為藥物目標,要尋找新的抗腫瘤藥效率,特異性,成為研究和開發的焦點相關聯的一些關鍵點。

          從臨床研究的數量來看,抗癌藥物的研究目前處在所有藥物研發的首位。從第IIV期臨床研究的角度數,各類腫瘤藥物的研發狀況和腫瘤的發生情況大體上是比較吻合的(表1)。

          從臨床研究階段來看,目前期臨床研究和大致相同的II期臨床研究的數量。然而,由于I期臨床試驗不能全是在II期臨床試驗中,因此可以預見的未來一段時間內,腫瘤耐藥性的II期臨床研究中的數量將減少。總體而言,臨床研究Ⅲ較少的相位。

          從臨床抗癌藥物研究領域的發展,數量最多的是美國的全球發展,涉及到最流行的國家類別。此外,開展對抗癌藥物的國家/地區為歐洲,中國和日本等更多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美國的癌癥臨床研究項目達到60996項,歐盟為32872項。

          臨床研究的藥物類別,小分子藥物等等。其中,小分子靶向治療有其特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應比較用細胞毒類藥物為低,成為抗腫瘤新藥研究的重點。此外,單克隆抗體靶向藥物對腫瘤相關表面抗原或單克隆抗體的特異性受體的特異性識別,因此該藥物直接向腫瘤細胞,提高藥物療效,減少藥物對循環系統的毒性和身體的其他部位,也具有在本一定數量的抗腫瘤藥物。

          從抗癌藥物的上市,已成功開發出多種腫瘤靶向制劑,包括抗體和小分子靶向藥物。其中,單激酶靶抗腫瘤小分子藥物是最早的,最成功的,包括甲磺酸伊馬替尼( STI571 , Imatinibmesylate ) ,吉非替尼比(吉非替尼,易瑞沙) ,厄洛替尼(埃羅替尼的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的例子小分子化合物,特羅凱) ;小分子藥物的多靶點抗腫瘤,包括索拉菲尼(索拉非尼,多吉美) , Shunite鎳(舒尼替尼,舒尼替尼) ,風扇吧, (凡德他尼, ZACTIMA ) , Rapati鎳(拉帕替尼,商品名Tykerb )

          二、抗腫瘤藥物的研究進展和方向

          通過幾十年的研討,雖然分子腫瘤學、分子藥理學等學科的開展,以及高通量挑選、組合化學、基因工程等技能的使用加快了藥物開發進程,但人類面臨實體瘤仍然缺少高效的醫治手法。我們看到這幾年以來,對化療藥物效果機理的研究情況變得是越來的越深入,許多的針對腫瘤的藥物也變的越愛越多,為抗腫瘤藥物的研討帶來了期望。大體上這些年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為以下幾點動態:(1)有些針對化療藥有效果的藥物在腫瘤的其他的方面診治不具備優勢,因此與化療、放療有共同療效的藥物,有望進一步進步效果;(2)效果、不良反應和預后的猜測目標正由臨床象征趣生物學象征開展;(3)雖然有新的藥物不斷的研發,但是化療這一傳統的方法仍然無法替代。(4)根據循證醫學的個性化醫治得到注重。

          (一)分子靶向藥物分子靶向治療針對腫瘤異常的信號通路,具有高選擇性、低毒性和高治療指數,可長期用藥,從而有可能使惡性腫瘤轉化為“慢性病”

          目前,已有十余種分子靶向藥物被同意用于實體瘤醫治,還有數十種處于臨床研討中。分子靶向藥物已經成為抗腫瘤新藥研制的首要方向,依照來歷與制備技能,可分為以下幾類。

          抗體靶向藥物:依據其布局,抗腫瘤單克隆抗體類能夠分為抗腫瘤單克隆抗體藥物和抗腫瘤單克隆抗體偶聯物。其間抗腫瘤單克隆抗體藥物能結合到腫瘤細胞,經過直接的抗原抗體反響致使細胞逝世,如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阿侖單抗,西妥昔單抗,貝伐單抗, Panitu - mumab等。抗腫瘤單克隆抗體共軛物,也稱為免疫綴合物(免疫綴合物) ,單克隆抗體和“攻擊”腫瘤成分(化學藥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生物因子,基因,誘導劑,光敏劑,酶)偶聯的2部分的分解。

          小分子靶向藥物:這類藥物的研究通常是在有關的細胞信號轉導途徑和腫瘤細胞分解(蛋白酪氨酸激酶,芳香酶,拓撲異構酶等)為靶,高效率,低毒性,低增殖中的關鍵酶特異性分子化合物中選擇對特定目標的選擇性作用。抗腫瘤藥物的單激酶目標是小分子化合物,如吉非替尼和埃羅替尼等。然而,小分子藥物單一目標愈合范圍窄,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

          作用于特定分子靶點的天然來歷藥物:使用特定模型和檢測辦法進行挑選,從天然來歷的樣品中發現并別離提純取得的'活性物質。植物產品、微生物產品、海洋生物產品均是挑選發現抗腫瘤新藥的豐厚資源。

          在腫瘤的臨床應用中,聯合用藥的的研發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我們也看到總體上在聯合用藥的藥物研發方面還處在一個研發期間。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1)同靶點聯合,如吉非替尼+埃羅替尼;(2)同靶點但不同位點的聯合,如吉非替尼/埃羅替尼+西妥昔單抗;(3)多靶點聯合,如對于EGFR的靶向藥物(吉非替尼,埃羅替尼+西妥昔單抗)+對于另一靶點藥物,包含抗腫瘤血管生成的貝伐單抗、多靶點抗葉酸藥物培美曲唑等。

          除了分子靶向藥物本身,藥物載體在腫瘤治療中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進展,包括脂質體,納米粒子,微乳液和聚合物膠囊。研究人員發現,長循環脂質體與核小體特異性單克隆抗體2C5連接的核活動受限,在體內。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但不正常的細胞和鑒定,藥物特異性遞送到腫瘤細胞。然后,基于匯總長循環脂質體在治療癌癥中的應用。

          (二)生物標志物

          生物標志物(生物標志物),一般是指生理學為客觀測量和評價或病理或治療過程中的一些特征,通過身體的生物處理的確定的生化指標可以獲知的。近年來,不良反應及預后的預測因子,腫瘤治療是通過臨床體征對生物標志物的開發。

          (三)腫瘤治療性疫苗

          除了新式的分子靶向藥物外,其他新式的抗腫瘤藥物也在研制中,包含基因醫治、抗腫瘤疫苗、抗腫瘤中藥等,其間研制發展較快、短期使用遠景最為看好的是醫治性疫苗。20xx年4月29日,美國FDA同意了首個癌癥醫治疫苗PROVENGE(sipuleucelT)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醫治,創始了癌癥免疫醫治的新時代。在這些新式的醫治辦法中,抗腫瘤疫苗的研討特別值得重視。其主要原因是抗原遞呈缺乏。因此正向力量呈現腫瘤抗原,已成為抗腫瘤治療疫苗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在此之后,隨后的樹突狀細胞(dendriticcell,DC)中預先體外培養的技能和技巧進行擴增,可以提高DC的功能的體外和促進DC呈遞惡性黑色素瘤抗原TAA信息。 CD34由于其低的可控+造血干細胞在體外誘導分化成DC的不同細胞因子的影響,但是,最終產品趨向于單核 - 直流(的MoDC)

          總的來看,這些年的臨床試驗標明,DC疫苗導致黑色素瘤患者的顯著免疫應對功率不超越5%~10%。怎么進步DC誘導的抗腫瘤效果,以及展開體系、規范、隨機的多中間臨床試驗,然后對其效果進行切當的評估依然有待打破。

          此外,這些年T細胞在DC疫苗免疫中的效果機制研討也取得了發展。在惡性腫瘤患者中,因為存在對腫瘤細胞的免疫耐受,機體的免疫體系無法發生正常的抗腫瘤反響,其機理能夠包含:CD4+CD25+調理性T細胞(Treg)誘導免疫耐受(Treg)首要按捺本身活化的T細胞,然后按捺抗腫瘤免疫應對)[25],腫瘤細胞表達Fas配體阻礙淋巴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損壞效果,抗原呈遞細胞無法激活T細胞等。其間,按捺性T細胞(Ts)對在胸腺內不能構成本身耐受的本身反響性T細胞克隆有按捺效果,一起能按捺非己抗原誘發的免疫應對,因而它們在按捺本身免疫反響和幫忙腫瘤的免疫逃逸中發揮著重要效果。Treg細胞能夠按捺DCs對T細胞增殖反響的誘導,這種按捺效果經過CTLA-4依靠路徑對DCs共影響分子下調來完成。因而,依據細胞外表象征,挑選性地除掉患者體內Treg細胞能夠能夠增強抗腫瘤免疫效果。

          三、小結

          經過多年的發展,抗腫瘤藥物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發展。新的研究開發,為個體化治療抗腫瘤的藥物需求的發展訴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抗癌藥物的分子靶點進步發展的新時代:一些化療耐藥腫瘤作用的藥物,有一定程度的優勢公差,配合化療,放療和藥物之間的共同目標,有望取得進一步進展的效果。該研究思路已進入抗癌藥物全球發展的各個領域,提供高選擇性,高效率和低毒性,藥物奠定的基礎。此外,新藥研發的抗腫瘤疫苗,并進一步豐富了治愈技能。在此基礎上,隨著芯片技術和生物信息學技術的發展,可以進行腫瘤細胞的基因表達水平(布局和分子分型)的準確分類,可根據個人目標的指導下治愈是可能的,將使分子靶向藥物和毒品,他在以最大的抗腫瘤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秀莉,馬利兵,李佳佳,籍鳳宇.抗腫瘤藥物對小鼠早期胚胎發育的影響[J].生物技術通報.20xx(05).

          [2]甄永蘇.抗腫瘤新藥研發的機遇與挑戰[J].科技導報.20xx(19).

          [3]李文,沙沂,朱丹.新藥替尼泊苷的碳氫NMR信號全歸屬[J].波譜學雜志.20xx(01).

          [4]沈雪松,劉義,趙儒銘,周傳佩,屈松生.抗腫瘤藥物與DNA相互作用的熱動力學規律[J].中國科學基金.

          [5]劉杰,陶健.抗腫瘤藥物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科技致富向導.20xx(23).

          [6]韓新峰.國際抗腫瘤藥物市場趨勢及制劑技術進展[J].河北工業科技.20xx(03).

        醫學論文8

          1方法

          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相關章節授課結束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考核,并且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查看實驗組學生對PBL教學方法的反饋情況,對照組同學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反饋情況。

          2統計學處理

          所有統計分析均由SPSS17.0軟件完成,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針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相關章節授課后的考核成績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針對教學方法的問卷調查的描述性分析(很感興趣、感興趣、不感興趣)使用卡方檢驗,所有假設檢驗的檢驗水準均為ɑ=0.05。

          3結果

          通過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相關章節進行PBL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授課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同學進行了測試,實驗組同學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實驗組學生對該部分內容和此種教學方法很感興趣、感興趣和不感興趣的比例分別為65%、30%及5%,而對照組學生對傳統教學方法很感興趣、感興趣和不感興趣的比例分別為32%、31%及3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討論

          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相關章節的課程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的課程,但是由于心律失常疾病臨床表現繁多,心電圖表現不易理解,當面對難以理解的心電圖時,學生有時會產生畏懼的心理,這會給臨床診斷及治療帶來困難,若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只需要接受教師所灌輸的教學大綱的內容,卻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嚴重影響將來的臨床工作,也不利于學生今后的自身發展。PBL教學法是將理論聯系臨床實際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PBL教學給學生們營造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氛圍輕松、活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提出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言論,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理念。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同學們在學習中、臨床工作中尋找問題的積極性,更能夠使他們擴充知識內容,擴寬知識范圍,理論聯系實際,使所學知識更加牢固,更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臨床當中。這種學習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更加鍛煉了他們邏輯分析、綜合理解、總結歸納的能力,不僅使學生的問題得以解答,更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而傳統的教學方式枯燥乏味,是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角,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鍛煉。PBL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十分嚴格,教師不但要熟悉本專業的知識內容,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還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及教學技巧有很高的要求。此外,教師要有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要幫助學生引導問題,激勵學生發言,善于控制課堂節奏,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結語

          總之,PBL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國外的教學改革中,已經顯示出了卓越的成效,但是我國的教學水平和國外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隨著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進入我國留學,我們對本國學生及留學生的教育應該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完善,不斷地探索與總結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方法,不斷地調整與創新,不斷地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與教學效果。隨著醫學領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臨床教學作為培養優秀人才能力和創新的載體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更應該把PBL教學運用到臨床醫學教育中,并且不斷地探索出適合臨床學生的教育方法,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

        醫學論文9

          1臨床資料

          1.1病例資料選取20xx年8月~20xx年9月實施宮腔鏡手術患者130例,年齡22~53歲,平均年齡(32±2.6)歲。其中功能性子宮出血18例,子宮內膜息肉56例,取環4例,不明原因陰道流血13例,黏膜下肌瘤20例,診斷性檢查19例。

          1.2術前觀察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及選擇性實驗檢查等,如有變異情況待術前糾正或列入禁忌。

          1.3選用儀器選用連續灌流式液體膨宮機及電視攝像監視系統,外徑4mm的直管式30o硬性宮腔鏡(德國SIORZ公司生產)。

          1.4膨宮介質一般采用甘露醇液(5%)聯合葡萄糖液(5%),13.3~20.1kPa的膨宮壓力,300~400ml/min液體流速。

          2術中配合及護理

          2.1術前準備

          ①病人準備。病人需在術前1D口服米非司酮,使宮頸軟化,以降低低置鏡進入時的阻力,同時病人需進行各項檢查,以符合手術條件,便于手術操作;在術前前一天晚及手術當天清晨,患者需對陰道進行沖洗,并在術前排尿至膀胱空置,以預防在術中發生感染;在手術當天清晨還應進行肥皂液灌腸,在麻醉后對病人行導尿管置入。

          ②器械準備。根據手術需要準備宮腔鏡手術用物及相關器械,并對所有涉及應用器械進行嚴格消毒滅菌;術前檢查整個操作系統、工作系統是否正常后可以進行手術。

          2.2術中配合

          將患者安置于手術床上,取下所帶的金屬物品,建立一條上肢靜脈通路,全麻后將患者安置于膀胱截石位,貼好電刀負極板后、打開開關,講點刀切割功率調到80W,電凝功率調制60W左右。常規消毒鋪單后,暴露會陰部手術視野,與手術者配合將光源線、電極線和攝像頭等套上無菌套妥善固定并連接,防止脫落。將滅菌后的宮腔鏡手術器械根據手術所需的前后順序,擺放在器械臺上,以方便手術操作。手術過程中,要監視儀的正常運轉情況,根據需要調節膨宮壓力,一般維持在100mmag以下,以官腔膨脹視野清晰為準,尤應注意容器內應有足夠的灌流液,隨時補充,準確記錄官腔灌注量和排出量,及時報告其差值,必要時遵醫囑給予利尿劑或少量高滲鹽水輸入,以避免體液的過量吸收而造成過度水化綜合征(TURP綜合征)。

          2.3術中并發癥預防及護理

          2.3.1空氣栓塞

          宮腔鏡檢查中最為嚴重的感染并發癥為空氣栓塞,這是由于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外部空氣經手術創口開放的小靜脈進入血液循環引起所導致。其正確的預防措施是在保證正常壓下進行通氣,同時避免頭低臀高的錯誤體位;膨宮壓力以能膨開官腔、圖像清晰、壓力最小為度;護士應及時補充膨宮液,保證膨宮液流量連續不斷,防止膨宮液管道內氣體進入官腔引起空氣栓塞。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血壓、呼吸,如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停止手術,使患者取左側臥位,配合醫師進行搶救。

          2.3.2預防TURP綜合征TURP綜合征是由于在大量的灌流液下,一方面由于宮腔壓較高,液體經輸卵管兩側進行腹腔,并透過腹膜進行人血吸收;另外一方面經手術創口開港的小靜脈進行人血吸收,進而引起的.一些列全身癥狀。因此,在手術中,對手術時間要求嚴格,應該控制在1h以內,并在術中進行液體流出/入量、血壓、呼吸、脈搏的情況記錄。在一旦發生TURP綜合征時,應即刻停止手術,給予吸氧、強心、利尿、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等,以便于糾正酸堿平衡紊亂及電解質。

          2.3.3預防感染在對手術的時期選擇應在月經后3-7d之內進行,并對頑固性的異常子宮出血者進行抗炎治療、積極止血,并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在術中要嚴格以無菌操作流程進行手術,并在術后給予患者抗菌藥物的治療,告誡患者術后注意保持陰部清潔,并在1月之內禁止陰道沖洗、盆浴及性生活。

          3術后護理

          當患者行完手術回病房后,護士在進行術后護理時應該告訴患者注意事項:

          ①采取去枕平臥體位6h后,待麻醉感消失后進行下床活動;

          ②根據患者體質在術后6h對腸胃蠕動情況進行判斷給予半物質及普食飲用;術后密切觀察陰道出血及腹痛情況,如出現出血量多于月經量,且腹痛劇烈時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醫學論文10

          三年寒暑,轉瞬即逝,三年的研究生時光即將畫上句號,在這里我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朱曉玲老師,老師不僅在學業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生活上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三年來她都一直默默地幫助我、鼓勵我,幫我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渡過人生中的層層難關。點點滴滴我永遠銘記于心,在此我向她表示最誠摯的祝福和最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要感謝腎病實驗室胡云琴老師、閔曼老師、湯絢麗老師對我腎臟病理知識的悉心教導,讓我受益匪淺,也是她們陪伴我渡過人生中非常美好的時光;還要感謝實驗室的王軍老師,林宜老師,張迎華老師、張華琴老師對我學習和實驗的種種幫助。

          另外還要感謝腎內科袁博寒老師、王宇暉老師、倪軍老師、俞東容老師對我臨床知識學習的'指導與教誨。他們淵博的學識,認真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為醫療事業的奉獻精神時時刻刻影響著我、鼓勵著我、鞭策著我,讓我前進充滿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年寒窗,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和同學。沒有你們的辛勤勞動,就沒有我今円的滿載而歸,在此我向你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醫學論文11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社會對高級預防醫學人才需求的改變,需繼續深化預防醫學教育教學改革。在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應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強預防醫學實踐教學,突破傳統教學的思維定勢,以提高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應積極采用案例教學,將預防醫學知識滲透在生產實踐。

          一、修訂培養方案

          現代醫學模式已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公共衛生體系和職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專業培養目標需要把衛生防疫技術人才培養轉變為疾病控制、預防保健、衛生監督與行政管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等方面并舉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在此形勢下,我校預防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轉變思想觀念、夯實基礎、提高教學質量、拓寬專業知識、加強素質教育,結合社會對人才需求狀況,培養全面發展,既掌握醫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又有較扎實的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專業理論和技能、衛生檢驗檢測技術,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衛生科研等單位開展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流行病、食品安全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

          二、調整課程結構

          預防醫學專業課程結構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三個方面,現行的預防醫學專業課程一般由五大衛生即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組成,隨著疾病譜的轉變,傳染性疾病逐漸減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身心疾病及及亞健康狀態等與心理和社會因素有關的疾病逐漸增多,傳統預防醫學課程體系已經不能體現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在教學內容上沒有及時反映現代社會發展的步伐。因此我院整合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本著應急與現場的原則,在預防醫學教育中,除開設了傳統的預防醫學專業課外,還開設了人類行為學課程,如醫學行為學和社會心理學等課程,另外系統性開展衛生經濟學、衛生事業管理、衛生法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等課程。為了使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的能力,還開展生物實驗新技術、現場調查設計、環境醫學檢測新技術、文獻檢索、計算機應用、統計軟件應用等課程。

          三、更新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改革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改變填鴨式教學方法,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加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在某些教學上,采取案例分析或教學討論等教學方式,增加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引入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調整教學學時,精簡理論學時,增加實驗學時,增加綜合性、探索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在一定條件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動手機會,提高學生實踐和動手能力,使學生知識、能力、素質能夠協調發展。三是更新教學內容,根據社會發展需要精簡傳統理論教學內容,摒棄過時的內容,增加公共衛生新興課程及現代預防必須的內容,補充學科的前沿知識和最新進展,系統化、規范化的'設置選修課課程,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其他專業領域,加深學生對預防醫學及公共衛生學科體系的理解。

          四、增加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素質的關鍵環節和有效途徑[3]。傳統預防醫學專業實驗教學主要以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為主,學生通過觀看教師演示,然后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在此實驗過程中,學生僅是被動的熟悉實驗流程,缺乏獨立思考、設計、完成實驗的機會,不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科研素養。所以我院在預防醫學教學改革中,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一是根據公共衛生形式的變化將實驗操作或內容上具有相似性或重疊性的實驗內容進行整合,例如對環境衛生學和職業衛生學實習課的空氣采樣、噪聲測定等內容進行整合。在整合時,既要顧及相互銜接又要避免脫節等問題。二是打破傳統實驗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教學內容前提下,大力開展設計性實驗,為學生開放實驗室,提供相應的設備、儀器和試劑,使學生能夠自己獨立設計、準備和完成實驗。激發學生潛能,鍛煉學生的獨立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三是在實驗方法上引進現代技術手段或先進技術方法。如引進具有高靈敏度和特異度的檢測檢驗手段(如雙道原子熒光光度計、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對微量元素、重金屬污染物、生物毒素及有機磷農藥殘留物等物質的檢測。通過以上幾方面的實驗教學改革, 使學生對疾病防治任務的變化有了深刻的認識,熟悉疾病防控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培養學生樹立大衛生觀念,提高了解決公共衛生問題的能力。

          預防醫學課程體系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既面臨著挑戰,又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何提高公共衛生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針對我校預防醫學教學的現狀,我們做了以上教學方法改革的初步探討,通過對預防醫學教學內容改革,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得到增強。

        醫學論文12

          1重視文獻檢索在循證醫學教學中的作用

          因為循證醫學既重視個人經驗又強調現有的研究證據,這就使得文獻的檢索和閱讀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們認為學生掌握文獻檢索技巧、正確閱讀和評價醫學文獻是循證醫學教學順利實施的保障。我校醫學生在臨床實習之前都會對文獻檢索課程進行選修,其中就有循證醫方面的內容。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我們會挑選一名對文獻檢索比較熟練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同時負責對其他檢索技能不熟練的學生進行輔導。在文獻的選擇運用方面,我們鼓勵學生們使用英文文獻,為了降低難度,一般采用Pubmed數據庫即可,中文文獻則我們鼓勵選用核心期刊的文章。此外,文獻檢索也是使醫學生成為一名終身學習的醫務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但有研究發現,醫學生掌握的新知識情況和從醫院畢業的年限呈顯著負相關,因而在學生時期養成良好的文獻檢索和閱讀習慣也是十分必要。

          2通過典型病例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病例教學是臨床實習中常用的教學方法,而循證醫學的初衷也是為了解決臨床中的實際問題。對于典型的病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臨床病例進行分析,查閱文獻,結合本科室的特點,提出診斷及最佳治療方案。比如因頸椎病就診的患者,教師先帶領學生對患者查體,閱讀相關影像學檢查結果。由此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患者的頸椎病分型是什么?適宜采取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如需手術治療,前路手術還是后路手術?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大都比較積極,通過采用此種教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部分學生鉆研的深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比如有學生竟然將“k-line”理論引入頸椎前路還是后路手術的討論中。循證醫學教學極大提高了實習生對手術的興趣,本批學生上手術的積極性及出科后自愿報考骨科的比例都較之前有明顯升高。

          3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循證醫學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積極性,發掘學生通過文獻檢索、文獻閱讀及文獻評價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日常帶教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循證醫學教學的訓練,學生不僅掌握文獻檢索、文獻閱讀和評價方法,還熟悉了各種研究設計、報告規范和常用統計方法,并且提高了外文閱讀能力。有助于在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保持自我知識更新的能力。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對醫學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骨科循證醫學教學是隨著臨床循證醫學和骨科學的進步而發展的,它要求我們在強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培養醫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臨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將循證醫學引入骨科臨床實習教學中,將有助于進一步促進骨科臨床教學的發展及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醫學論文13

          1臨床骨科患者的感染

          1.1骨科治療

          骨科患者由于外傷、神經受損、腫瘤、截肢等各種軟組織性問題,在治療中常常會出現感染,為了防止出現手術過程中或術后的感染問題,應在術前分析手術的難易程度,確定手術時間、麻醉方式、傷口引流情況、抗生素使用效果等進行試驗。提高醫生和護士對于患者病情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查分析,制定合理的巡查,完成患者病情數據的更新記錄,制定術后抗感染效果跟蹤調查分析,有效的完成術后治療。

          1.2骨科感染發病感染情況

          采用合理的骨科感染位置的傷口治療,完善皮膚軟組織、泌尿系統、上呼吸道、胃腸感染系統的治療管理,提高對骨科感染數據的分析。對骨外科手術中的感染問題進行研究,統計分析表明,截肢手術中的感染發病率較高,其次是外傷手術后可能出現的感染率高。外傷手術后會造成開放性的術后感染,直接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所以應制定有效的術后感染清理治療,提高術后的.骨科感染問題分析。

          1.3骨外科手術后的感染因素

          針對手術后的骨外科感染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急診患者的感染情況較普通的術后感染比例高,在抗生素使用相同的情況下,急診患者的感染比例明顯降低。隨著骨外科手術后的時間的逐步延長,感染比例逐步增加。分析骨外科患者的感染比例情況,對控制患者的骨科感染具有幫助。可以防止出現一系列的感染問題,加強手術后的傷口治療,對術后的防感染問題進行治療,降低骨科患者的術后感染比例。在各類骨外科手術的感染問題中,截肢手術后期的受感染比例較高,可以達到手術治療比例的50%左右,合理分析手術后的傷口恢復情況,制定機體免疫力控制管理,防止患者在術后恢復過程中出現免疫功能下降的問題,有效防止感染源的發展。另外,骨外傷手術的治病失敗率比例較高,其中開放性的外傷手術感染比例較重,容易出現嚴重的閉合性外傷問題。這與傷口的感染程度、感染大小、感染后的出血量和機體的應激能力均有關系,影響患者機體的各項機能逐步下降,直接影響患者的手術治療。對患者的神經肌肉的軟組織進行治療,防止出現術后治療感染問題。及時清理手術中的各種感染部位,提高手術治療標準,努力達到國際手術標準。手術治療中需要對抗生素的用量進行分析,制定定時給藥、定量給藥、定次給藥的診斷治療,逐步改善患者的骨科感染問題。提高患者手術期間的治療過程,實現對患者感染比率問題的有效分析。提前進行術前、術中、術后的治療分析,完善患者的骨科感染治療。

          2手術的感染情況監控

          采用手術與術后感染發展情況同時監控的方法,制定術后感染檢測方法,記錄臨床上受感染的患者,對患者的感染比例進行分析,完善手術的治療監控。在手術過程中,對急性骨科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有效的治療,加深對患者的病情監測管理,逐步完善手術中麻醉、傷口引流以及其他手術后的相關感染問題治療。

          3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臨床醫學上的骨科患者的感染問題分析和治療,完善臨床患者感染情況的分析,實現有效的骨科監控,可提高臨床醫學骨科患者的治療效果。

        醫學論文14

          【摘要】為了全面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進步對醫學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要,我國于1998年設置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這是醫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措施,是醫學高層次人才培養方案的戰略性調整,它將徹底改變臨床醫學者的臨床能力訓練不足及臨床能力較弱的狀況,為醫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關鍵詞】專業能力;臨床醫學

          為了培養從事實際工作的社會急需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臨床專業學位教育以培養高層次臨床醫師為目標,注重臨床能力的培養,要求研究生在系統掌握本學科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本學科的'臨床技能,并能獨立處理本學科領域的常見病合并疑難病癥,從而提高臨床工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臨床醫學專業現狀

          1.1 臨床醫學管理的不規范,制度欠完善。醫師缺乏緊迫感和使命感。一是由于各醫院的建設目標均為自己設定,缺少具體的量化指標和參照系,加上學科分布不一,考核較難。二是上級機關由于人力、精力等諸因素限制。對臨床醫學中心運行機制研究不夠,缺乏有力指導和組織管理。

          1.2 部分臨床醫學專業自身建設不足建設經費投入中絕大部分均用于病房和手術室改擴建、重大儀器設備購置等硬件建設,用于科學研究、新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等軟件建設不足:人才流動受人事分配制度和內部運行機制制約明顯;半數以上臨床醫學中心學科帶頭人已過65歲;面臨扶植、培養新一代中青年學科接班人的問題。

          1.3 部分臨床醫學專業作用發揮不足大部分單位為適應發展需要,不同程度地對臨床用房進行大規模的改擴建。對一些新進設備的使用產生一定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臨床醫學發展:臨床醫學專業人員的收入與所承擔的工作數量、質量、風險、難度之問差距明顯,各醫院之間分配懸殊,直接影響人員積極性與創造性,制約了臨床專業的產出,導致其作用發揮不足。

          2 未來發展政策及建議

          針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建設,我們提出“統籌規劃、科學管理、協調發展、共同進步”的發展思路。

          2.1 實行科學管理:一是要建立科學、可行的申報、審批程序和管理細則以利于開展檢查與指導,體現管理效益。主管部門既要嚴格臨床醫學專業準人,又要在之后的每一輪評審中加強動態管理,督促臨床醫學專業的計劃落實。

          2.2 抓緊研究建設規劃,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現:一是主管部門要通過調查研究,充分論證,組織專家對臨床專業的數量、結構、布局進行科學論證,正確引導處理增長與數量,質量與速度、效益的關系,本著“適度規模、適度數量、提高質量”的原則。即要有長遠規劃。又要有近期計劃。二是醫院要有重點學科發展的科學規劃。結合醫院自身條件、市場因索、支撐條件、專科技術等方面,在多專業普遍提高的基礎上,充分選擇論證重點發展專業。

          2.3 建立臨床醫學中心:由于臨床醫學中心研究在當地具有專科技術優勢,能夠吸引周邊地區大量疑難危重病例。然而普通病例與疑難危重病例在診療技術方法、衛生資源消耗上差別很大,如不將其加以區分。就很難合理實施質量控制。傳統的評價指標如治愈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轉率、死亡率等在不同的醫療單位之間缺乏可比性,依據這些指標進行評價。往往不能反映醫療單位的實際情況。病例分型管理理論結合患者病情,將住院病例進行科學分類。解決了當前醫院管理中醫療質量指標體系不完善、分類過粗、可比性較差等問題。防止了臨床科室片面地強調以。指標為中心。鼓勵多收治復雜危重病例。從而發揮了醫療質量管理的正面導向作用。同時有利于獎金分配、評功評獎、職稱晉升和人才堵養、醫療保險理賠等措施的完善。

          2.4 加強臨床醫學專業的軟硬件建設:針對臨床醫學專業“重硬件輕軟件”的情況,要進一步加強臨床醫學的軟硬件建設。尤其是人才培養、課題研究及管理等軟件建設。 以人才培養為例。

          一是注重學科帶頭人的選拔培養。從崗位和需要出發進行選拔培養,綜合思想品質、工作作風、學術水平和組織領導能力等多方面,通過引進和培養相結合培養具有推動新興和前沿學科發展能力的學科帶頭人。

          二是要培養技術骨干隊伍。大力啟用培養現有中青年骨干的同時,積極引進高層次優秀人才,打造一支梯次合理、整體素質好、技術水平高、醫德醫風好。具有團結、拼搏、奉獻精神的技術人才隊伍,以保證學科競爭實力和發展后勁。

          三是不斷改善支撐條件。完備專科設備、實驗室、圖書資料、信息網絡、醫療用房和一定規模的床位,保證資金投入,強調設備購置高精尖和配套適用,保證臨床醫療中心規模和重點學科科研順利開展。

          四是努力進行技術創新。集中精力,重點突出,突破高新技術、重大疾病防治及疑難危重病的診療技術,瞄準國內外學科發展趨勢和主導技術。著眼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同時注重新興、交叉、邊緣學科領域,填補學科領域空白,確實提高學科核心競爭力。最終達到持續的、高層次的學術地位和技術水平。

          五是深化人才激勵制度改革,拉大收入差距,使分配向臨床第一線、向優秀人才傾斜,建立有效的激勵和制約機制,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支持知識、技術和管理要索參與分配。體現人才價值,對少數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實行“年薪制”。

          2.5 構建優勢學科群:以重點學科為。龍頭、以高新技術為依托、以疾病診治鏈為紐帶、以重大研究項目為切人點。深入開展研究。通過若干同類相關學科或跨門類學科組合、交叉、滲透和聯合,使原有學科優勢和效能得到更大發揮,進而組建集不同學科之長、體現群體協作優勢、跨學科聯合攻關的學科群,形成強大綜合實力,實現知識、技術的創新及新知識的推廣用,以此構建醫院的創新體系。

          臨床醫學專業研究是為了探索專科技術新理論、創造新技術、提供新經驗,帶動整個上海市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要在技術上勇于創新、改進。及時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并負責對其他單位進行業務指導、技術幫帶和協作聯合,通過交流經驗、現場勞教指導、培養進修人員等方法促進本市醫療技術的提高和普及。組成本市同類臨床專科技術中心協作網;在臨床醫學中心運行過程中注意總結管理經驗,針對中心建設模式、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進行總結、交流,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月忠.充分發揮科主任和護士長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1999,6(4):281-282

          [2] 曹德品,朱慧全,王麗娟.新形勢下加強臨床實習教學的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xx.4:34

          [3] 楊蕾.許蘋,連斌.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績效評估[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xx.13(8):623-625

          [4] 易學明.狠抓教學查房確保教學質量[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xx,12(1)

          [5] 李桂紅,趙江霞,帕爾哈提克里木.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研究及實踐能力方法探索.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xx.may,28(5)

        醫學論文15

          1.合理組建不同學科專家聯合教學團隊,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重建的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課程在師資的配備上更注重多學科的整合,除了目前由基礎醫學多學科教授執教外,還計劃引入在轉化醫學方面卓有成效的臨床專業教授參與教學,使基礎研究生學會如何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出發點,凝練科學問題和設計課題,并且進一步將基礎學術研究成果應用于臨床實踐。教學具體內容中,選擇最重要的醫學問題如動脈粥樣硬化、腫瘤、糖尿病等作為專題講座。教授們在自身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收集案例,精心準備多媒體課件,將科研成果和最新研究策略和進展引入教學內容。最后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整合相關知識點,確保學生對本課程涉及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一個相對系統的學習。同時,對教學具體組織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達成共識。教學進度安排循序漸進,前面幾次課側重介紹新技術和新知識,后面則依次開展醫學重大問題研究專題講座,以及文獻閱讀和學術寫作訓練。相對穩定的專家教學團隊的構建,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規范的教學實施,是確保研究生教學質量的第一要素。

          2.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以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實施個性化教學

          不同醫學院校在不同年份招收的研究生的生源結構都會有不同,同一批次的學生知識背景也會有比較大的差異,因此針對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多層次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顯得至關重要。目前,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教改課程學時的三分之二為教師主講,三分之一則組織學生在文獻閱讀基礎上開展隨堂分組討論。在專題講座中,每位導師還結合自己科研經歷,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提出科學問題和解決科學問題的策略。課后的反饋顯示,學生普遍歡迎隨堂小組討論的教學形式,認為這種同學和導師之間及時的溝通和交流,能極大地填補個人知識的缺口,幫助學生闡明一些理解模糊的關鍵信息,對科研思維的形成極有幫助。具體教學實踐中,還是會遇到不同知識背景的同學教學效果不同的情況,有的同學對跨專業的討論顯得很吃力。應對策略是每組人數要少、每組注意搭配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選擇適當難度和廣度的教學參考資料于課前發放給學生、引導老師注意個性化輔導等。無論是哪種教學模式,不管是面對哪一層次的學生,都要注意鼓勵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國內外專家的特邀學術講座,可以滿足基礎較好的研究生對科研前沿信息的渴求,進一步拓展研究生的視野。

          3.增加形成性評估的考核形式,提升教學質量

          研究生課程的構建是基于能力培養的,包括理論知識、研究方法和實驗技能、論文書寫技能以及溝通技能等。而傳統的總結性評估的考核方式大多只是在學習階段結束后考核某些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能全面科學地評估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程度。而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考核的形成性評估,能反映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動態變化,讓教師有機會根據反饋出來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和內容,并且有針對性地對需要幫助的學生實施個性化輔導。在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教改課程中,目前考核的主要形式是在學期末要求學生結合各自專業方向撰寫綜述,并進行打分。同時在課程中期,教師通過觀察和記錄學生課堂討論的參與程度和問答情況,對每一個學生給予面對面的反饋,分析存在的問題,對相應的對策給予及時的指導。在課程反饋中,學生肯定了這種形成性評估的教學效果,并建議增加更多的科研寫作方面的練習以及教師一對一的實時評閱和具體指導。因此,研究生課程考核應該注重兩個方面: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學業的進展情況。這樣既能客觀全面地反映教學效果,也能促進學生的學習。醫學基礎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學改革實踐表明,盡管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卻都是可塑之才,教師只要因材施教,就能為醫學科研培養出優秀的后備人才。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更加要求課程組導師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帶教意識,肯為培養不同專業的學生付出課堂以外的時間和心血。課題組也應該規范和統一教師指導方面的具體要求,而教學管理部門則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生教學的督查,以切實保障研究生教學效果。基礎醫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的設置注重不同學科專業的交叉整合,并且要以重要醫學問題為依托,規范科研思維和學術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設計上注重課程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的先進性與實效性,幫助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知識體系,培養研究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為研究生獨立進行科研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方法上以研討式教學形式為主,以特定的研究方向為中心讓研究生參與討論,更注重學生在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考核中不僅要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掌握情況,還要結合更加靈活的形成性考核方法,逐步引導學生獲取前沿進展和新技術,訓練其科研課題設計能力、科研論文撰寫等科研基本功,以培養出合格的創新型醫學科研人才。

        【醫學論文】相關文章:

        醫學論文05-16

        醫學論文提綱03-27

        醫學論文的寫作12-06

        醫學論文寫法12-04

        護士醫學論文11-29

        醫學論文寫作范文11-18

        醫學論文正文寫作03-07

        醫學論文的內容要求12-09

        醫學論文的格式構成12-09

        醫學論文寫作的目的12-1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在线观看激情五月 | 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 日韩欧美国产一二三区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午夜男女爽爽刺激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视频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