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課程教學論文
引言
“語言不是人與人之間唯一的交際工具,但它是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雹俦娝苤,語言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儲存了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經驗和文化特征。每個語言對象國的文化都具有其獨特性,為了進行順利的跨語言交際,必須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對于學習外語專業和將來從事涉外工作的學習者而言,除了要在外語上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以外,還要面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通過習得該語種來認知這個民族的行為、思維、心理、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等,從外語學習中觀察,對不同語言與文化差異進行對比。
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和國際形勢發展的多樣化,對非通用語種人才提出了在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上的新要求。對如何提高非通用語教學中語言與文化課程的教學質量,加強課堂教學策略,實現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每位非通用語種教師的責任。本文以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泰語專業為例,探討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課程的教學實踐。
1 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2010年起,廣西民族大學為2007級泰語專業本科生開設了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根據學校本科培養計劃,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屬于專業任選課,課程設置在大學四年級的第一學期。該課程語言與文化并重,要求學生更深入、更系統地了解語言和文化的概念、泰語語言特征、文化特征、泰國語言與文化的內在關系,以及當前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相關理論。旨在讓學生通過各種實例的研究,探討語言與文化的各種內在及外在關系,學會分析語言背后的文化特征。課程的開設不僅有利于拓寬、更新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結構,整合四年所學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四年級撰寫畢業論文時奠定理論基礎,發展學生的個性和興趣,提高文化素質。
2 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的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
2.1 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的教學現狀
外語教學中,語言課程總是作為主干內容來進行設置,我校在培養泰語本科專業學生傳統的語言訓練,如聽、說、讀、寫、譯技能方面一直有較好的經驗。但語言教學無法與文化背景相脫離,外語教學中無論采用什么樣的語言教學方法,總會自然地融入相關的文化教學,并形成多種多樣的語言文化教學模式。我校在培養泰語本科人才中一直非常注重對文化的導入,授課教師通常會根據上課內容涉及的主題進行補充介紹,灌輸人文領域的基本知識和經歷見聞,但內容較為零散。在低年級階段,針對泰語專業的學生在國內也開設有專門的文化課程,如:泰國概況和東南亞歷史與文化。課程側重的是橫向的文化知識鋪墊,內容覆蓋面廣而泛。大學第三學年,在學生赴語言對象國學習期間,開設有泰國社會文化課程。雖然我校的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課程尚處于任選課的地位,但對于加深對語言對象國的認識又是不可缺少的課程之一,在高年級專門開設語言與文化兼并的課程對外語學習者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二語言教學是跨文化交際教學,包含了教授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教師在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課堂上的作用就是提出語言現象結合文化因素,把語言放在社會語用背景下教學,提高語言學習者對語言文化的認識。筆者通過關注2010年至今泰國語言與文化課開設的情況看,從教學設計、教學效果和學生反饋等方面發現,其中有值得借鑒的可取經驗,同時也存在許多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
2.2.1 教材問題
針對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這門新開設的課程目前沒有適合的固定教材可供直接使用,暫時給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由于泰國語言與文化課設定為專業任選課,但語言與文化涉及內容范圍廣,教師不可能把包羅萬象的語言文化現象和特征囊括在36個課時內介紹完整。加上可搜集整合的教材資源有限,時間緊、內容多、任務重,教學準備不足使教師沒有完全吃透教學內容,對于語言文化知識不夠深厚,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則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如何上好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保證授課質量,是任課教師面臨的棘手問題。
2.2.2 國內外教師教學方法問題
2010年筆者曾教授過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課,之后分別由另外兩位泰籍外教繼續擔任授課教師。毋庸置疑的是,中泰教師由于文化差異,教學經驗各具特點,教學方法也會存在差異,這包括授課內容、手段和側重點不盡相同,教學成效也必然會有所差異。
筆者在正式上課前曾具體調查過學生對課程的期望,讓學生寫下希望從中收獲到些什么,以便及時調整教案和盡量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提前做好教學計劃后,在第一堂課上會先告知學生整個學期的教學計劃及上課內容,讓學生在沒有課本和教材的情況下明確本學期該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筆者從“泰語語言特點”的角度出發,采用主題分類的方式,利用每周3個課時教授一個相關主題的內容,如泰語語言等級、泰語中的外來詞、泰語稱謂詞和泰國姓名文化等。筆者分主題制作課件,并打印分發課件講義作為上課資料。授課過程中先鋪墊基礎理論導出本節知識點,讓學生學習該主題中相關的語言與文化理論,舉例論證,盡可能地把本節中語言和文化的背景關系分析清楚,然后進一步介紹目前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與論文。最后,安排全班分組后在下一次課進行小組報告,開展自由討論。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后去查找更多其它的有關理論書籍閱讀,搜集更多的實例來論證,增強理論基礎。筆者還特別強調學生的作業報告中所引用資料的可信度,嚴格要求參考文獻、參考書目的書寫規范。
從與泰國外教交流教學經驗中得知,泰國學生一般是通過民俗學或文學類課程中習得語言文化知識,而授課老師如果是語言學家則會選用歷史紀實、史記類書籍作為教材授課。泰國外教主要從“文化”的角度來設計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的教學內容,例如:泰國農村社會和城市社會中的語言文化、泰國風俗中的語言文化和泰國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文化(以警示詩為例)。同樣采取主題分類和課件的方式授課,重點講解一些實用、優美的詞匯,分析詞匯的含義、詞根、文化背景和現今的使用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詞匯后能夠學以致用。最后,布置相應的練習或完成課后作業,如造句或寫作等進行檢查。
學生一致反饋泰國語言與文化課相比過去所接觸的語言文化知識課難度更深,層次更高。學生對筆者采用先分析后報告的教學方法的評價是,授課內容有深度、有條理,與泰國教學方式相似,對提高泰語專業學生研究水平起到積極作用。而外教身為對象國語言文化的“代言人”語言地道,是可靠的目的語文化信息來源,教學風格具有本土化特色,課堂文化氣氛多元,在闡述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的背景時更駕輕就熟?梢哉f,聘請外教授課本身就是一種加深學生對對象國語言與文化學習的過程。
雖然國內外教師的教學方式各具優勢,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捉襟見肘。國內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弊病之一是力求一次講全講透、面面俱到,筆者在初次授課時一直忙碌于閱讀和搜集大量而分散的資料信息制作課件,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求,盡可能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但由于準備的材料多,往往會造成對教材不夠熟悉,照本宣科的情況出現。聘請外教教學同樣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外籍教師的流動性大,部分泰國外教是非泰語專業出身,出現教學水平良莠不齊等情況。外教通常對我們國內的教學大綱不熟悉,上課缺乏教學計劃,教學設計不夠規范,授課內容經常與學生在泰國留學期間已學習過的知識重疊。此外,由于缺乏系統教學和理論參與指導,課堂上容易出現跑題,講述漫無邊際,教學效率不高的弊病。外教也反映,因為泰語中不少詞匯是來自巴利文、梵文并且涉及宗教的文化背景,詞匯的含義較深,所以要花大量的時間來講解一兩個詞匯的文化根源,有時需要加快語速或者借助圖片教學,學生雖然最終能夠掌握,但整個學期下來在專業上的收效甚微。
2.2.3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
大學本科教育一向都提倡培養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外語專業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對語言使用文化環境的理解。每個學生掌握語言的水平高低和進度不同,文化接受能力不同,自身對新事物新文化的理解和遇到的障礙也不同。是否能夠準確地領會語言與文化的聯系,取決于個人語言的能力、文化素質和生活經歷,F今社會中不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相對薄弱,甚至對本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優良傳統了解甚少,身為外語專業的學生對語言對象國文化的學習了解遠遠不夠。如果只具備了專業素質,而欠缺人文素質,最終只能成為“單面人”。另外,筆者在布置學生進行課后分組報告中還發現,一些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滯后,獲取、處理及運用信息的能力比較弱,這體現在搜集資料的方法和渠道單一,范圍窄。再則,由于缺乏理論研究的培養,理論基礎薄弱使很多學生不善于分析和綜合歸納問題,在報告的論證中往往缺乏可信的依據,并且出現抄襲的情況,小組報告的信息來源、內容及分析結果雷同,缺乏新意。若能加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觀察的敏銳性,學會分析語言文化差異,對加強大學生專業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3 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教學的實踐和探索
3.1 了解學生需求,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筆者從對學生的課前調查中注意到,學生對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課的期望值較高,一是對課程感興趣,從廣西民族大學歷屆泰語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方向來看,語言文化范疇的論文每屆平均約占38%,因而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的開設,無疑給一部分學生開拓了論文方法及思路的引導。二是可以擴大知識面,在專業知識中查缺補漏。
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預先考慮整個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設定教學方案,明確課程內容設計,保證教學內容系統而完整,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目的性、計劃性更強。教師要迅速地追蹤廣泛的信息來源,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篩選、重組、更新,量化課堂教學內容,把握詳略,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既不能趕時間滿堂灌,也不能過于粗糙、枯燥地帶過,應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不斷摸索并選擇出恰當的教學策略。充分結合中泰教師的優勢,取長補短,總結并積累經驗,提高教學素質,與學生共同成長。此外,為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的反饋依然不可忽視,特別對于非傳統課程而言,新課程更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反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正并調整教學策略,為將來的教學準備工作提供參考依據。任課教師還要開展對社會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語用學和文化語言學等的學習鉆研,搜集大量的語言文化例證,做出系統深入的對比研究,把研究結論或成果運用在教學過程中。
3.2 循序漸進,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化研究的引導
了解學生需求后,跨語言文化教學應遵循在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的同時,循序漸進地增強文化研究能力訓練。陳申在語言文化教學策略中就曾提到應分階段設計教學大綱。在學習的入門和初級階段,外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較低,一般采用明晰易懂的母語解釋來教授目的語文化,增強學習興趣與動力,打好下一階段目的文化基礎。到外語學習的中級階段,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已有所提高,具備一定的交際能力,此時的目的語文化可以考慮采用目的語或雙語解釋的方法教授,同時使學習者在交際行為中應用和領會文化知識,這個時期的學習更偏重于采用交際語言教學模式。外語學習的高級階段,學習者文化知識的掌握和交際能力的培養都得到較大提高,此時應注重文化教學的過程而不只是內容。隨著語言水平提高,文化越是顯得重要,文化教學的比重和深度也隨之加大。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開設在高年級,學生此前經歷了一定語言文化知識形成和積累的過程,授課教師應適當加深教學難度,將語言與文化關系深入淺出地傳遞給學生,提高其文化洞察能力。
除了根據語言的水平,階段性地導入不同的文化教學外,高年級的語言文化課程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因而只依靠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做練習,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目標。要讓學生深刻地掌握每一個語言文化知識,必須讓學生親身參與到研究當中。從產生疑問到理清問題,分享研究成果,達成共識,既有效地利用了課后時間鞏固專業知識又能增強嚴謹治學的意識,激發積極性,提高自信心。交際能力與文化素質的培養是同時并舉的,將語言習得升華為符合文化環境的交際行動,還必須從理論上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利用理論加強語言文化研究的引導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正如陳申在綜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提到,“就某一文化專題作系統和深入的研究也是有效的語言文化教學策略之一!雹谠诮虒W中開展語言文化研究,一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作為學生研究的指導者,應當在研究方向、范圍、方法和資料文獻的查找方面提供指導幫助。二是學生與信息資料的互動,學生要超越自身文化的界限,在大量的信息資料中經過客觀、科學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后考證或發現可信的結論。高年級學生中開展以調查研究為形式的學習,不是教學生如何解決問題,而是用問題來激發學生獲取答案和新知識的欲望,以已有的本民族語言文化知識為基礎,在相互合作、討論中尋找出異同點,進而解答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曾產生過的疑問,即讓學生利用已知的知識去進一步探索未知的知識。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讓學生掌握有關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理論,正確引導學生科學地搜集信息、使用信息,能夠在實踐練習中就有用的信息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比較。語言文化研究的指導,可以從指定本次文化研究報告的主題及范圍開始,再提出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回答的問題,需要的資料和文獻,搜集文化信息資料的方法,整理歸納有用的原始資料,分析總結提出的問題。各組成員互相聽取報告,最后由老師和每組成員對別組的報告情況進行點評和建議。加強文化研究的引導對研究性強的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時有很大的指導幫助作用。
3.3 不斷豐富教學表現形式
雖然教學大綱規定的課時有限,但教師應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豐富教學的表現形式,發揮現代教育設備的作用,完善更新教學多媒體課件,將網絡教育、音頻視頻納入課堂,使得教學更直觀,加深學生對語言對象國語言文化知識的了解。此外,還可以靈活運用座談會形式教學,引導學生就語言與文化課題進行交流探討,例如就某個語言與文化的理論問題用例證闡述見解,或調查分析某種語言文化現象,然后根據相關理論提出觀點。
4 結語
掌握語言與文化關系的內涵,重視語言的文化價值,減少對目的語的文化障礙,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實現順利有效的交流溝通,恰如其分地發揮外語技能是開設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這門課程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主動去了解學生,成為學生學習成功的組織者和推動者,不斷思考以文化作為激發外語學習積極性的作用,盡最大努力積極引導和調動學生興趣與求知欲,使學生的新舊知識順利銜接,并探索培養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這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專業情感,提升就業競爭力的需要。這種教育指導思想應滲透于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之中,不斷檢驗和完善課堂特色教育,從而進一步提高非通用語的教學質量
【論泰國語言與文化關系課程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語言文化加強教學論文02-15
論高職院校珠算課程教學模式論文02-28
中職學校文化課程的有效教學的論文03-22
論英語語言教學中文化資源11-14
課程教學論文03-21
廣告語言與文化三者之間的關系研究論文04-02
高中英語語言文化教學論文02-14
漢字與文化傳承關系的論文(精選6篇)02-07
論現代企業文化創新的論文02-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