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試論中學生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方法論文

        時間:2024-07-28 03:59:31 碩士論文 我要投稿

        試論中學生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方法論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試論中學生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方法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試論中學生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方法論文

          提要 本文包括兩個部分。首先, 對國內四個漢語期刊的文章進行分類統計, 統計結果表明, 在有關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的文章中采用實證方法做研究的文章所占比例非常小。然后, 介紹和討論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常見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包括實驗研究、相關研究、調查研究、個案研究和觀察研究。

          一、我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現狀

          我國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正在起步, 無論是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還是外語教學領域, 都已經有研究者開始了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 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偏誤分析、中介語研究、第二語言習得過程、語言能力結構等(有關綜述見王建勤,1997) , 在外語教學領域,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主要包括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特別是學習風格、學習策略) 等方面的研究。這些研究為國內開展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奠定了基礎。但是, 與國外的研究相比, 我們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無論是在研究范圍還是在研究方法上, 我們與國外的差距都比較大。

          擴大研究范圍必須建立在科學的研究方法基礎上。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方法現狀怎樣呢?

          桂詩春和寧春巖(1997) 曾對1993- 1995年國內四種外語期刊《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外語界》《現代外語》中的755篇文章進行了一次分類統計, 發現思辨性研究所占的比例(54% )最大, 其次是描述性研究(20% )、介紹性研究(13% ) 和理論性研究(10% ) , 實驗性研究所占比例最小, 僅為3% , 即在755篇文章中僅有24篇采用實驗研究方法。他們還發現80% 的研究沒有數據, 12% 的研究雖有數據但無統計分析, 有統計分析數據的研究只占7%。根據這次統計結果, 桂詩春和寧春巖(1997) 認為我國外語研究工作者面臨著學習和更新研究方法的任務。

          在漢語學習和漢語教學研究領域, 我們也同樣面臨著學習和更新研究方法的任務。我對最近四年(1995- 1998年) 發表在《語言文字應用》《語言教學與研究》《世界漢語教學》和《漢語學習》這四種期刊上有關漢語學習和漢語教學研究的307篇文章進行統計, ①將文章分為四類:

          (1)理論介紹和經驗總結, (2) 調查研究(含個案研究、相關研究和觀察研究) (3) 實驗研究, (4)其他(含書評、會議紀要或發言、講座) , 其中理論介紹和經驗總結文章占80. 8% , 調查研究占9.2% , 實驗研究占3. 6% , 其他文章占6. 4%。根據數據的運用情況將研究分為四類, 即(1) 沒有數據, (2) 有數據無統計分析, (3) 描述統計, (4) 推論統計。發現87. 6%的研究沒有數據, 1. 3%的研究雖有數據但無統計分析, 有描述統計的研究占7. 8% , 有推論統計分析的研究占3. 3%。

          雖然這個統計資料不能完全代表目前國內漢語學習和漢語教學研究的全貌, 國內研究者在國內其他期刊和國際期刊上發表的有關研究論文沒有統計在內, 但由此我們基本上可以了解到, 目前在漢語學習和漢語教學領域, 研究以理論介紹和經驗描述為主, 科學的調查研究和實驗研究比較少。對此, 用施光亨先生的話來說, 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洋”和“土”兩個方面。一方面, 許多介紹國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文章, 作者對國外理論沒有經過很好的理解, 也沒有結合漢語實際的實證研究, 文章帶著“洋味兒”; 另一方面, 許多總結教學實踐經驗的文章, 作者沒有科學教學理論、學習理論以及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 文章帶著“土味兒”。從總體上看, 漢語學習和漢語教學研究并沒有走出理論介紹及經驗總結的模式。

          針對國內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缺乏科學的實證研究、定量研究的現狀, 本文主要討論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我們不僅要引進和介紹國外的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理論, 而且更要學習和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對外漢語教學和外語教學的具體現象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研究出現質的飛躍, 才能縮小與國外同行的差距。

          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第二語言習得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 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從應用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借鑒來的。可以將研究方法分為定性和定量這兩大類, 一般認為, 定性研究的主要特征是: (1) 隨著研究的進展逐漸形成假設; (2) 通過自然的觀察和訪談收集資料;(3) 資料來源于自然情境; (4) 對資料進行敘述、描述; (5) 研究一個或少數幾個案例。定量研究的主要特征是: (1) 研究開始時就有精確的假設; (2) 通過有控制的觀測收集資料; (3) 將資料簡化成數字進行分析; (4) 研究一定數量的被試。

          實際上對研究范式的定性與定量劃分不是簡單、絕對的, 這兩種研究各具特色, 某種具體的研究方法總是比另一種研究方法更符合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的范式, 例如個案研究更具有定性范式的特征, 而實驗研究、調查研究更符合定量研究范式, 但是它們并不矛盾, 可以互相補充, 例如通過個案研究獲得的自然語言資料與通過有控制的實驗研究獲得的資料可以互相補充。這些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會妨礙一個人在實際研究中對另一種范式的選擇 (L arsen- F ree2m an &Long, 1991)。

          (一) 定量研究

          1. 實驗研究

          實驗研究的目的是在兩種現象之間建立因果關系, 即探討一個變量的變化是否引起另一個變量的變化。例如探討教學方法與語言水平之間的因果關系, 即某種教學方法是否比另一種方法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

          實驗研究的一個獨有特征是, 研究者直接對自變量進行操縱。例如, 如果研究不同教學方法孰優孰劣, 教學方法就是自變量, 那么研究者就要將學生隨機分成兩組, 并設法給不同組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法。為了有效地建立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 實驗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 有對照組。一般來說, 一個正式實驗至少有兩個被試組: 一個實驗組和一個對照組。實驗組接受某種處理(例如用一種新教材或一種新教法) , 對照組不接受處理(這時稱為控制組) 或接受另一種處理,例如用一貫的教材或教法。

          (2) 將被試隨機分組。實驗開始時研究者要將被試隨機分配到不同組中去, 即參加實驗的每一個人分配到實驗組或對照組的機會是相等的。隨機分組的目的是使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開始時盡可能相等, 即兩組的差異是隨機誤差造成的, 以便實驗處理之后兩組結果的不同可歸為處理不同造成的, 而不是兩組差異造成的。

          (3) 對額外變量進行控制。在第二語言學習的自然環境中, 例如在家庭、學校課堂或者社會環境中, 人們進行第二語言習得的實驗研究遇到很多困難, 有時要進行一個真實驗是不可行的。這時可以進行前實驗或準實驗研究。

          既沒有對照組、又不隨機分組的實驗稱為前實驗。在前實驗設計中, 對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無關變量沒有進行很好的控制。例如某個研究者想研究一種新教材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 他先用興趣量表對某個班的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測量, 對某個班采用新教材一學期, 在學期開始和學期結束時都用一個興趣量表測量該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它的缺點是, 只知道處理前后結果是否發生了變化, 無法知道觀測的結果是否由處理造成的。為了克服這個缺點, 必須將實驗組的結果和使用常規教材學習相同內容的對照組結果進行比較。有實驗組和對照組、但不對被試隨機分組的實驗稱為準實驗。準實驗設計比前實驗設計前進了一步。但是由于準實驗設計沒有將被試隨機分組, 不能保證兩組在實驗開始時是相等的。

          在實際研究中, 特別是課堂教學實驗中, 將被試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對照組常常是很難實現的。例如, 被試是已經在某個固定班學習第二語言的學生, 僅僅為了做實驗而將被試重新分班,進行隨機分組, 這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常常是不可行的。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不得不做準實驗設計。應當注意的是, 在一個準實驗中進行因果推論不是那么肯定、有把握, 可以將它看成是產生假設的實驗。要判斷有關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假設正確與否, 必須進行真實驗設計。在進行一個實驗研究時, 研究者要盡最大可能消除或減少除自變量之外的變量對結果的可能影響, 也就是對額外變量進行控制。如果不能保證是否有其他變量影響結果, 那么就不能肯定引起結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特別要提出的是, 在做實驗設計時, 一定要盡力保證所有被試特征(例如年齡、性別、智力、態度、動機、社會經濟地位等) 得到控制, 盡可能使兩組除了自變量之外的其他所有變量相等。由于實驗研究是建立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最好途徑, 因此它常被認為是最有說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

          2.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它主要是研究兩個(或多個) 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 例如性格外向程度和第二語言水平之間的相關關系。和實驗研究不同, 相關研究沒有自變量, 研究者不對變量進行操縱。相關研究不能作出因果判斷, 只能得到兩個變量之間是否有關系的判斷。例如, 相關研究回答“外向與第二語言水平是否有關系”, 不能回答“外向是不是導致第二語言水平高的一個原因”。

          相關研究有兩個主要目的:

          (1) 解釋。通過確定變量之間的關系, 有助于解釋復雜現象, 幫助人們了解復雜現象的構成因素(例如語言能力、學習態度等)。例如研究發現父母言語的復雜程度與兒童語言習得的速度有關系, 有助于解釋語言習得這個復雜現象。又如吸煙導致肺癌這個流行觀點, 其根據除了來自動物實驗外, 主要來自吸煙量與肺癌發病率的相關研究。進行探索性研究時, 常常要研究與某個復雜現象可能有關的許多變量, 如果在相關研究中發現沒有關系或關系較小的變量, 則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可以不作考慮, 如果相關研究發現關系較大的變量, 則可以作為實驗設計的重點, 了解其相關關系是否真正的因果關系。雖然相關研究本身不能建立因果關系, 但是它可以為將來的實驗研究提供有益的啟示。

          (2) 預測。利用相關研究, 可以探討是否能夠用一個變量的值來預測另一個變量的值。如果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較高, 那么就可以用一個已知變量的值預測另一個變量的值。能夠從一個變量的值預測另一個變量是非常有用的, 假設高考分數與大學學習成績之間有很高的正相關,那么就可以利用高考分數預測大學成績, 有助于大學錄取考生時選擇那些將來在大學中可能取得好成績的學生。相關研究是定量研究, 其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研究者對變量定義的好壞以及測量的信度和效度。如果對變量的定義很差, 測量缺乏信度、效度, 那么研究的價值就很小。

          3. 調查研究

          調查是通過對樣本的直接研究來了解總體特點的研究方法, 它是采用標準化的資料收集方式研究大量被試的某些變量。首先, 調查的目的不是深入了解每個個案的詳細信息, 而是探討大量個體的一個或多個變量。其次, 調查是一個標準化的觀察程序, 所有的被試都面臨相同的調查問卷, 有相同的指導語, 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調查實施的方式可以有書面形式和口頭形式。書面形式的調查也稱為問卷, 可以郵寄、親自發送或通過計算機網絡發送。口頭調查也稱為訪談, 可以面對面訪談、電話訪談。進行一個調查研究常常包括幾個階段: 首先要確定研究的目的, 并根據研究目的編寫調查工具。調查采用的問題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開放式問題, 它允許被試用自己的話來回答問題, 例如“請你列出你學習漢語的原因”。另一種是封閉式問題, 它要求被試從規定的幾種反應中選擇一種。例如“我喜歡通過和母語者交往來學習漢語: ①非常同意②同意③無所謂④不同意⑤非常不同意”。封閉式問題可以獲得定量資料, 容易整理、分析; 開放式問題可以獲得定性資料,有助于在被試反應中發現新的變量, 在編制調查工具的初期, 開放式問題是非常有用的, 研究者可以將開放式問題獲得的信息綜合到封閉式問題中。調查工具或問卷設計好之后, 就要進行取樣調查。取樣是調查研究中很關鍵的一步。由于對總體進行調查常常是不可能的, 因此研究者需要選擇一個樣本進行調查。必須采用適當的取樣方式來保證樣本的代表性。選擇有代表性樣本的方法通常是概率取樣。概率取樣選擇一個樣本, 往往采用隨機選擇的方法, 每個元素被選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概率取樣分為幾種方式:

          (1) 簡單隨機取樣。每個個體被選中的概率相等。這是最簡單的概率取樣方式。如果總體比較小, 可以利用隨機數字表或隨機數字發生器進行簡單隨機取樣。

          (2) 分層隨機取樣。將總體分成幾個層次或小組, 然后從每個小組中隨機取樣。例如要研究英語學生的英語寫作策略, 如果我們選擇一個簡單隨機取樣, 那么就可能漏掉某些語言背景和語言水平的學生。為了獲得包含每一類學生的樣本, 我們可以將學生按語言水平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即三個小組, 然后從每個小組中隨機取樣。運用概率取樣的方法, 不僅可以對總體進行統計推論, 而且可以說明樣本代表總體的準確度如何。因此概率取樣是調查取樣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方法。與概率取樣相對的是非概率取樣(nonp robality samp ling)。常見的非概率取樣方式是偶然取樣(acciden tal samp ling) , 即研究者選擇一個方便的、易于獲得的樣本。例如采用某個班作為調查的對象, 采用志愿參加調查的人作為對象。采用這種方式取樣遇到的問題是, 樣本與它所代表的總體可能在某些重要特征上有系統的差異, 因此我們不能從統計上推論: 樣本的結果與總體的結果是相似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對方便樣本或志愿者樣本的調查是無價值的, 它的價值不在于統計上的推論, 而在于能夠了解一些重要的趨勢和問題, 也可以作為一個大研究的預備性研究。第三個階段是對資料的收集、分析和解釋。選擇了一個樣本之后, 就可以運用編制好的調查工具進行實際的調查, 收集資料, 然后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和解釋。調查研究的資料并沒有獨特的統計分析技術, 它常常需要多種統計方法, 包括描述統計(計算頻率、百分數、平均數、標準差等) 和推論統計(相關分析、卡方分析、多重回歸和因素分析等)。一個成功的調查研究具有很多優點。最主要的優點是能夠快速地收集大量被試的許多變量的信息, 可以研究一個大樣本。而且, 調查的外部效度比較高, 因為調查研究涉及的問題通常與真實生活情景有關, 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 常常是被試感興趣的, 它可以解決許多重要的問題。調查的最大缺點是存在被試自我選擇的可能性。有的被試拒絕完成調查, 這種被試稱為無反應者(non responden t)。這個問題在郵寄問卷的調查中比較突出, 郵寄問卷的回收率常常比較低。我們必須知道反應者與無反應者之間是否有系統差異, 如果反應者與無反應者之間有明顯的系統差異, 那么結果就可能會有某種偏向; 如果沒有不同, 那么結果就比較可靠。此外, 調查只能收集相關性資料, 不能進行因果關系的推論。

          (二) 定性研究

          1. 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是從分析的單位來定義的, 對一個對象的研究就是個案研究。它主要研究一個個體, 通常研究處于自然環境中的個體。個案研究探討的問題完全不同于相關研究。相關研究探討群體的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個案研究則可以為研究者提供有關個體的豐富信息, 例如學習者個體學習的過程、策略,學習者個體的個性、態度、動機等特征是如何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的。在第二語言研究中, 個案常常是指正在學習某種語言的一個人, 例如一個學英語的日本兒童、一個學西班牙語的美國成人。個案也可以是一位教師、一個課堂、一所學校、一個團體。研究者可以研究一個個體, 也可以研究幾個個體并對他們進行比較。但是, 個案研究所采用的個案數量常常是很少的, 因為個案法最重要的是詳細、全面地了解某個個體的特征。個案研究是描述研究, 其目的是描述處在自然環境、自然狀態中的個體, 其本質上是定性研究。它主要收集自然的資料, 收集資料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可以是自然方法(例如自然觀察法) , 也可以是別的方法(例如訪談、大聲思維、完成任務等)。個案研究作為研究語言發展的一個工具, 在兒童語言發展研究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是, 由于個案研究不像實驗研究、調查研究、相關研究等假設檢驗研究那樣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嚴格的統一標準, 因此在心理學、教育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研究中它一直處于比較低的地位, 直到最近才被認為是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John son, 1992)。從假設推理的角度看, 個案研究的最大缺點是不能將一個個案研究的結果推廣到其他個案。我們很難從個別被試的行為中分辨出哪些特點是個體特有的, 哪些是群體共有的。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之一是做大量的個案研究, 將不同的個案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 以便找到共同的規律。

          2. 自然觀察法

          觀察法沒有要操縱的自然變量, 研究者在研究開始時并沒有任何假設, 主要是探索和記錄自然出現的現象, 并不對環境中的變量進行控制。自然觀察法的資料收集方法主要是對現場進行觀察記錄, 然后進行總結分類。自然觀察法的最大優點是有很強的現實性, 它在自然環境中研究人的行為, 力圖不干擾被試的行為、不改變情景。在研究工作的開始階段, 進行簡單的自然觀察常常是很有用的。開始進行研究時, 研究者也許并不知道與行為有關的變量是什么, 由于沒有假設要檢驗, 所以研究者觀察的角度不受限制, 有助于確認基本的行為類型以及可能與行為有關的變量。因此自然觀察法研究常被看成是產生假設的研究。但是自然觀察法有很大的局限。首先, 資料收集存在觀察者偏向。研究者進行觀察之前對所要觀察的行為類型了解很少或根本不了解, 很難建立一個標準的測量方法, 因此在對行為進行分類時, 研究者很容易受預期和已有觀察的影響, 很難認識到預期之外的新行為。其次, 進行自然觀察所需的時間很長。在SLA 研究中, 研究者要獲得語言學習和語言使用的自然資料, 常常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而且不一定能達到研究者的目的。學習者可能并不使用研究者感興趣的語言項目。此外, 自然觀察研究不能操縱自變量, 不能控制額外變量, 因此不能進行因果推論。

          三、小結

          以上所介紹的五種研究方法是第二語言習得領域的主要研究方法, 并沒有包括所有的研究方法。這些方法的分類并不是絕對的, 研究者可以根據研究的問題和方法重新定義研究的類型。嚴格地說, 其實大部分研究實際上不只是采用某一種研究方法, 而是將多種研究方法結合在一起。例如, 一個以實驗為主的研究可以包括對被試的調查訪談, 可以用豐富的定性描述的資料來補充, 一個個案研究也可以同時利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評價一種研究方法是否有價值, 應該根據它是否適合研究的問題和研究的目的。對不同的研究方法抱一種開放的態度, 有助于我們解決所研究的問題。國外SLA 領域非常重視有第一手材料的實證研究, 特別是實驗研究, 因為實驗研究能夠建立變量間的因果關系, 最近, Hu lst in (1997) 對1988年至1996年公開發表的20個研究語法學習的實驗室研究進行綜述, 討論了用實驗室方法研究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優缺點, 提倡進行實驗室研究。Ellis 和Schm idt (1997) 認為實驗室實驗使我們能夠直接研究習得過程, 特別是研究語言學習者理解和產生語言的即時過程。當然提倡實驗室研究并不是要否定自然的現場研究。

          我們不能說只有實驗方法才是最有價值的研究方法, 但是至少可以說, 將先收集資料、然后形成理論假設的研究過程與先形成理論假設、然后收集資料去驗證理論假設的研究過程相結合,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 這是第二語言習得領域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試論中學生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方法論文】相關文章:

        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交際策略研究11-15

        關于第二語言語用習得研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論文11-19

        第二語言語用習得研究對外語教學11-14

        試論二語習得理論對日語語法教學的認識論文01-26

        外語教學第三語言習得理論研究論文05-09

        試論二語習得理論對日語語法教學的認識02-22

        二語預制語塊習得研究的方法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11-24

        語言習得研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12-11

        論文研究方法11-30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