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變電站實訓基地的職前職后雙模式教學探討論文
隨著智能電網的快速發展,智能變電站作為其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六大環節中的核心一環,至今已有4年的發展歷程,技術也在日趨完善。但對智能變電站的認知、管理或維護,廣大學生以及多數電力從業人員依然處于模糊狀態。作為一個電力高職院校,同時又是湖北省電力公司的技術培訓中心,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對于智能變電站知識的普及和提高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考慮到職前教育普遍存在的理實脫節、學而不能為所用等現狀,以及職后培訓應以工作為對象、實操為目的等諸多因素,在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學院迅速籌劃并投資建設了110kV智能變電站實訓基地,以此來促進職前學生教育以及職后員工培訓的雙模式教學。該模式不僅強化了師資力量,同時可有效促進學員理實結合,使其充分感知現場,鍛煉動手能力,對于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智能變電站概念
所謂智能變電站,也即采用先進、可靠、集成、低碳、環保的智能設備,以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為基本要求,自動完成信息采集、測量、控制、保護、計量和監測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據需要支持電網實時自動控制、智能調節、在線分析決策、協同互動等高級功能,實現與相鄰變電站、電網調度等互動的變電站。
智能變電站實訓基地簡介
為方便教學培訓,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從2012年初開始在校內構思籌建110kV智能變電站實訓基地,并于2013年年底通過項目驗收?紤]到該基地教學用途以及校內場地、項目資金的局限,該智能站結構設計較簡單。
實訓基地本著“同步建設,適度超前”的原則,選取110kVSF6斷路器、隔離開關、電流、電壓互感器、氧化鋅、避雷器母線等設備建設一個出線間隔和一個電壓互感器間隔。在此基礎上,引入智能電氣二次組件及后臺系統。后臺控制室主要布置交直流電源屏、控制屏、監控后臺及工器具、儀表柜等。其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1)110kV采用智能終端+常規一次設備方式實現一次設備智能化,智能終端就地安裝在各間隔智能組件柜內。
。2)110kV采用常規互感器,通過合并單元輸出數字量采樣信號。互感器的輸出模擬信號經合并單元A/D轉換后,通過IEC61850—9—2或IEC60044—8協議送至各IED。
。3)操作控制方式。變電站監控系統按無人值班要求,操作控制功能按站控層、間隔層、設備級的分層操作原則考慮。操作權限由站控層、間隔層、設備級的順序層層下放。
(4)系統網絡結構。鑒于基地線路結構簡單,為節約成本,此處系統站控層與間隔層直接經過站控層網絡連接,未設置過程層網絡。將保護設備直接融合在一次設備場內的智能終端柜中。同時為滿足學員對比觀測常規站與智能站,該實訓基地智能終端柜做了特殊處理。
職前職后雙模式教學探討
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有利于提高學院師資力量,更有助于職前教學方式的改革以及開拓發展職后培訓特色,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充實學院工作雙贏的目的。
職前教學改革
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有著60年辦學歷史的職業高校,數年來為電力系統培養了無數人才。其主打系部電力工程系,始終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每年向社會輸送大量優質畢業生。學生多數從事電力相關行業:電力系統、企業、能源、建筑單位等。故對于電力設備的基本認知和動手能力必須具備。變電站作為電力行業中的至關重要一環,其了解必不可少。為此,學校每年都會開展校企合作或組織學生到不同的變電站、發電廠等站點參觀實習。
職后培訓特色
作為一個高職院校的同時,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也隸屬湖北省電力公司,自2012年正式掛名為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技術培訓中心。為此,學院專門成立培訓部門,將重心由職前變為職前職后兩手抓,雙模式教學。不僅僅承接省公司部署的培訓任務,更要積極主動開拓培訓課程,緊隨時代和職業需求,對系統員工開展新技術普及、實操訓練、技能比武等工作。
實訓基地建設對教學的意義
高職院校實訓基地既是高職學生鞏固理論知識、職業技能訓練、全面提高職業綜合素質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的平臺,也是學院開展職工培訓、技能鑒定、教學改革、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就業指導和社會服務等工作的多功能場所。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實訓基地建設是改進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關鍵環節,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途徑?墒箤W生掌握的書本知識變成應用技能,也是訓練職后學員職業崗位技能的基礎平臺。
。2)實訓基地建設是提高職前學生就業競爭力、縮短職后人員工作適應期的根本保證。學生通過在實訓基地的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提前接受現代企業氛圍的熏陶。職員通過電力行業新技術的培訓,熟練掌握新設備、新工藝,鞏固職業技能,盡快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
(3)實訓基地建設是形成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的基礎性工程。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可以改善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也將促進高職院校在辦學指導思想、管理體制、學制、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從整體上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以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大量技能型人才以及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
為順應智能變電站的發展,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迅速籌建了校內110kV智能變電站實訓基地。本文以此為背景,對智能變電站及實訓基地情況作了簡介,并探討了該校在職前學生教育以及職后員工培訓雙重模式下的教學特色及意義。通過實訓平臺的建立,可有效促進理實結合,使教學培訓更加面向實際應用,實現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優化學院特色、充實學院工作雙贏的目的。
【基于智能變電站實訓基地的職前職后雙模式教學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商務物流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研究論文02-14
《國際貿易模擬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探討11-21
機械加工教學實訓改革探索的論文11-23
中職護理技能實訓改革探討03-27
試析變電站智能化改造工程安全管理的探討12-01
產教結合生產型實訓基地建設實踐與思考論文02-22
關于實驗實訓課教學改革的論文03-19
淺談高職高專院;诰蜆I導向的實習實訓教學方法選論文02-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