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的互動發展論文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對我國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互動發展的優勢,并提出了兩者互動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家庭體育;學校體育;互動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健康就是財富的重要性認識越來越明確,健康意識在人們的心目中所占的比重必然是越來越大,健康是一切的基礎,體育則是健康個體的源動力,學校在創導和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對體育越來越重視,但在應試教育和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下,不難發現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能適應處于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展需要,于是家庭體育應運而生,體育不應只限于學校生活之中,更多的是家庭生活中。
家庭體育對學校體育是補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而學校體育是家庭體育的起點與基礎。因此,只有促進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的和諧發展,為進一步培養青少年的終身體育鍛煉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1、家庭體育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家庭體育是21世紀群眾體育的一種新形式,有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家庭體育人口的比率達39.37%,其中城市家庭占41.18%,農村家庭占38.08%。農村家庭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大幅度上升,老年人成為家庭體育的帶頭人。他們大多數選擇自家庭院、住宅空地、公園街道等非正規體育場所進行鍛煉。但在這種看似火爆的背后隱藏著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在觀念上對體育活動的認識不夠
中國傳統的養生習慣是"靜",這一觀念已深深地扎根在人們的心中,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們對體育的態度。家庭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前進而變化的,社會潮流、傳統文化及家庭成員體育意識和體育價值觀都影響著家庭體育的實施。加上對群眾體育的宣傳力度不夠大,制約了人們自覺地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1.2人們經濟力量的影響
體育是休閑文化的一種體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只有滿足家庭成員的基本需求后才可能考慮對體育的投入。這也是大多數農民家庭無法涉足體育的一個重要原因。
1.3體育設施與人口相比嚴重短缺
我國的正規體育設施絕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人均體育設施面積為0.6m2,有些小城市就沒有體育場館,只在城市的一角隱約可見一點健身器材。而農村雖然地方充足,但沒有財力打造體育場地。所有這些嚴重阻礙了家庭體育進一步的發展。大力發展家庭體育,增加體育人口,就必須充分認識到家庭體育的意義,使人們發自內心地接受體育鍛煉,使體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自覺行為。
2、學校體育的現狀問題
2.1終結性體育教育現象突出
一般而言,我國青少年要在學校接受幾年到十幾年的基礎教育,系統的體育教育一直貫穿其間,因而脫離學校走向社會的中青年人理應最具成為體育人口的先決條件,而事實情況卻相左。目前,許多學校的體育教育表現為"終結性體育教育",大多數學生自離開學校之始就與學校體育教學的內容相揖別,十多年體育教學留給學生的只是一個短暫回憶后的句號,再無延續。作為家庭體育的基礎,學校體育,本應是培養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態度、興趣、習慣和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由于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的相互脫節,使許多學生一旦離開學校便離開了體育。這種現象說明我國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習慣和體育興趣的培養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這亦是造成我國體育人口兩頭熱中間冷狀況的主要原因。
2.2學校體育設施使用效率不高
據調查,我國各類體育場館有75%在學校,各類各級學校都建有體育設施。然而,受先前課程設置的影響,以及學校作為教育部門的單位性,社會管理的封閉性,體育場地的建設自然被圈于學校的圍墻之內,為學校所獨用。同時學校教育帶有明顯的時段性,場地設施的使用因節假日和學期的結束而終止,致使學校體育設施在占全年近一半的時間里閑置不用。與家庭體育、社區體育設施相比,就出現了一方面無人問津,另一方面嚴重緊缺的矛盾現象,造成了社會體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3、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互動發展的必要性
3.1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相互滲透
順應社會和時代潮流,學校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學校體育擔負重任,學校體育教學體系必須發生根本改變,更新觀念,體育教育不僅局限于學校教育,應走出去把教育的對象和范圍擴大到學生的家庭,改革活動課教學模式,邀請學生的家長參與,使其了解學校體育活動課的情況,以便家長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對子女進行體育教育,使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有機結合,取長補短,互相滲透,拓寬體育教育環境,營造一個身體鍛煉的良好氛圍。
3.2中小學體育與家庭體育
學校體育是家庭體育發展的基礎,學校體育能為家庭體育的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和場地設施,學校體育促進了家庭體育的發展,增強了家庭體育的活力;家庭體育為學校體育奠定基礎;家庭體育是學校體育的延續和補充。兩者的結合是體育社會化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樹立終身體育觀的需要,要使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有機結合,就要做到:轉變觀念,加強家庭體育宣、強化家庭體育觀念、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采用多種形式活動;構建學校、家庭體育協調中心,形成暢通的運行機制。學校的體育場館向家庭開放,打破校園界限,開放課堂;學校運動會設立家庭項目,發揮體育教師的指導作用,達到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的互動。
3.3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相互影響
學校體育是家庭體育的基礎,又是終身體育的入門期。學校的體育觀念是一部流動的發展史,應與家庭體育緊密相連。一個人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長期養成的,是長期教育的結果。通過學校體育教學,使終身體育觀念變成人類的共識,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養成健身意識和習慣。學生健身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帶動整個家庭參與到社會體育中去,從而提高我國體育人口的數量。同時,由于家庭體育具有靈活性、趣味性和自主性強的特點,使得學生更容易地堅持體育活動?梢哉f,家庭體育又為學生實踐終身體育觀念提供了便利。因此,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生成能夠促進家庭體育的開展,同時,家庭體育又為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實現提供了保障。
4、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互動發展的建議
4.1以學校體育帶動家庭體育的開展
學生的終身體育習慣一旦養成,體育活動就將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為學校體育活動的主體,學生,目前,絕大部分都來自三口之家,他們是家庭的希望和寄托。因此,學生的行為和習慣將對社會體育主體,家庭成員,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社會學理論認為:家庭是社會群體中最忠實、最可信賴的群體之一。這一群體中的成員,在進行社會活動中,都不同程度遵循著一種群體規范,已達到維系群體利益為最基本的出發點。所以,完全可以通過發揮學生的排頭兵作用,感染和帶動家庭成員的鍛煉意識和行為,促進非體育人口向體育人系群體利益為最基本的出發點。所以,完全可以通過發揮學生的排頭兵作用,感染和帶動家庭成員的鍛煉意識和行為,促進非體育人口向體育人口的轉化,實現以學校體育帶動家庭體育的開展。此舉對于改變我國體育人口"兩頭熱中間冷"的狀況也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4.2家庭體育有利于體育教育的延伸
學生在學校內接受體育教育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為實現學校體育教育的目標,學校體育必須向家庭延伸"特別是我國在實施五天工作制以后,學生在家里的時間增多,因而形成了以學校體育為主!以家庭!社區體育為輔的一體化模式"為了實施一體化教育發展模式,學校可通過建立家長聯系薄!聯系卡!學生定期交一份自我小結報告等形式,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
4.3實現體育場館設施的資源互補
學校體育場館修建的局限性和使用的時段性與社會體育場館緊缺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的現狀之間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完全可以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做好協調工作,對于修建體育場館受場地、資金限制的學校和家庭、社區,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修建場地,并在使用和管理工作上做出合理的時間調配,對于使用尚未有余地或開放程度低的社會體育場館設施,爭取向學校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充分發揮社會體育場館設施的使用效率;隨著學校在經濟上的自主性越來越強,可充分發揮本身的資源優勢,通過改造和重建,建立準經營型體育場館設施以低于商業性經營的收費標準向社會開放,既能緩解社會體育設施不足的燃眉之急,又促進了學校體育自身的優化。
參考文獻
[1]曹士云,等.我國家庭體育發展狀況研究[J].體育科學,2002.22.(2).
[2]方新普.論社會體育與學校體育的互補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7):953-955.
[3]楊梟.論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良性互動[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21(5):75-77.
[4]宛霞.21世紀中國家庭體育的發展趨勢[J].體育文史,1999(6).
[5]萬修偉,宣海德,等.論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J].安徽體育科技,2005(4):112-113.
[6]石偉錚.論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的有效結合[J].浙江體育科學,2004(1):77.
[7]莊春玉.淺談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J].和田師范?茖W院學報,2006.
【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的互動發展論文】相關文章:
家庭體育:發展我國現代農村體育的著力點08-08
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的問題研究論文04-25
快樂體育在體育教學中的發展與運用08-18
體育游戲融入體育教學的論文04-16
基于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互動分析06-10
中專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探究06-04
論述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發展趨勢08-24
學校體育教師教學論文09-19
高校體育發展對大學生就業作用淺析論文04-30
怎樣開展學校陽光體育活動論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