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國考制度對免費師范教育的挑戰與機遇論文

        時間:2024-10-04 08:29:03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國考制度對免費師范教育的挑戰與機遇論文

          免費師范教育的實施推動了中西部教育的發展,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尚需解決。在其亟須調整與優化的同時,國家又頒布了“國考”制度,引發了一系列新挑戰。首當其沖的是“國考”實施范圍產生爭議;其次是無法保障“國考”考試通過率;以及師范院校特色受到影響。針對這些沖突,提出強化招生環節、改進教學模式、建立協同機制的解決路徑。

        國考制度對免費師范教育的挑戰與機遇論文

          一、免費師范教育實效性及現存問題

          為了培養優秀師資,鼓勵更多優秀青年從事教育事業,國務院于2007年5月9日頒發了《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決定在教育部直屬的六所師范院校實行免費師范教育(后又于2013年給予江西師范大學招收免費師范生的權利),即免費師范生在校學習期間無需交納學費、住宿費,并享有一定的生活補助。此舉意味著自2000年師范教育收費起七年后免費師范教育的再次回歸。對此,有學者認為,“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實施無疑是國家在新形勢下的一項重大教育政策變革,并有可能在很長時期內影響教師教育體制的發展。”[1]

          (一)免費師范教育的實效性

          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實施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并初見成效。一方面,師范生免費教育的實施減輕了許多農村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學費和住宿費的減免以及生活費的補助使更多優秀的貧困學生擁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師范生免費教育的實施深化了教育體制改革,更新了教育觀念,激活了教師教育體制與機制創新,為培養優秀教師、成就未來的教育家積累了經驗。免費師范生畢業后若能長期從事中西部地區的教育工作,將明顯提高中西部基層教師素質和教育質量,進而推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最終帶動其全面發展。

          (二)免費師范教育的現存問題

          雖然免費師范教育已初見成效,但仍處于試點階段,出現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集中于招生、人才培養模式、就業、退出機制上。

          在招生方面,學生的準入機制不夠完善;雖已明確提出要合理確定招生數量,但實施方案尚未具體化,招生計劃與現實需求仍有明顯差距。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培養出的人才與預期不符;需要著重培養免費師范生的實踐能力,但學校培養出的卻主要是研究型人才。在就業方面,編制、待遇均得不到保障,且日后深造引人堪憂;由于免費師范教育落實不到位,難以保證編制與待遇,且免費師范生只能報考專業型碩士的規定制約了部分人的發展。在退出機制上,未實現免費師范生與非免費師范生間的轉制,且違約后懲罰規定與賠償金額不夠明晰;問題的解決方案模糊,可能會導致一些人利用制度上的漏洞。

          此外,還有諸多研究者要求“在全國所有師范院校包括省屬師范院校普遍推行免費師范生教育。”[2]認為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二、免費師范教育遭遇“國考”引發新挑戰

          在免費師范教育政策亟須調整與優化的同時,國家又頒布了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制度,即“國考”制度。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中提出“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實行全國統一考試”,[3]所有想取得教師資格證的人員都需要通過“國考”。此前,由于我國的教師資格認證的“門檻兒”過低,特別是非師范專業畢業生只要通過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規考試和教育教學能力測試,就能獲得教師資格證,并作為“準入證”可以進入教師隊伍。[4]當前,免費師范教育遭遇了“國考”,引發了一些新問題。

          (一)“國考”實施范圍遭遇挑戰

          近年,原有的教師資格考試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教育的發展,出現了一些難以適應現代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弊端,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滯緩了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5]“國考”的實施,使得是否直接發給免費師范生教師資格證頗具爭議。

          首先,國家若出于對免費師范教育政策的保護,允許免費師范生畢業后直接拿證,以防止出現因無法通過考試而失去教師資格的學生,那么其他師范生一定會對此存有異議。其次,在實行“國考”前,我國教師資格考試采取“國家統一管理,地方適度自治”的管理模式,教師隊伍質量差異和教育質量的不均衡性,加劇教師資格認定的地方保護,會使教師資格的公正性、權威性將受到影響。[6]再次,并不是每個免費師范生都能順利通過“國考”,我們無法保證他們都成為合格、甚至是卓越的教師。

          (二)考試通過率遭遇挑戰

          實行“國考”后,考試整體難度明顯上升,難以保障教師資格證的考試通過率。王世存指出,“改革后的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突破了傳統‘兩學’(教育學、心理學)的束縛,主要考核了申請入職者應具備的教育理念、職業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規知識;科學文化素養和理解、表達、推理和信息處理能力;教育教學、班主任的基本知識;所教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教學設計、實施、評價以及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7]這一制度已在浙江、湖北等省份進行了四年的試點工作。據統計,包括師范生在內的省屬師范院校學生的考試通過率只有30%。也就是說,從2015年起,省屬和地方師范院校學生的考試通過率大概在30%左右,甚至更低。按“國考”的難度,無法通過考試的師范生會更多。許多學生可能會因此而放棄就讀師范專業,直接影響免費師范教育在地方的實行。

          (三)師范院校特色遭遇挑戰

          當前,師范院校正向綜合性大學轉型,學校內部組織結構原有的協調與平衡受到干擾,教師教育被削弱。實施教師資格新政策以后,如果師范院校不能及時變革組織結構、強化教師教育特色,那么很有可能出現師范生不能通過教師資格考試的“戲劇性”局面。[8]此時又因受“國考”影響,更多的師范院校摒棄了師范專業,通過不再招收師范生來避免可能產生的師范生無法取得教師資格證的結果。沒有了教師資格證這一保護傘,師范專業吸引力大打折扣。又因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存在不足,師范院校無法發揮其優勢,培養出專門的教育人才,師范院校的特色的發展受到抑制。這種情況下,“師范生”的存在受到質疑,而“免費師范生”的存在意義更引起人們的懷疑。免費師范生若沒有了專業優勢,在求職競爭力上明顯處于弱勢。失去了教師資格證的庇護,如何保護師范院校特色免受沖擊成了師范院校面臨的嚴峻考驗。

          三、免費師范教育問題解決的機遇

          當前,“國考”勢在必行。讓免費師范生通過考試的方式來取得教師資格證,可以激發學習動力,打破因不需為找工作發愁而不主動學習的消極態度,對他們進行倒逼,使其產生緊迫感,積累更多的知識與經驗。而且,國家層面的考試可以起到一定的篩選作用,將不適合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挑出來,將可能成為優秀甚至卓越教師的學生留下。實行“國考”是世界范圍的大趨勢。從“國考”的視角來看免費師范教育,免費師范教育政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改進,要保證免費師范生的考試通過率,發展師范院校的教育特色,從而更好的施行,形成教育合力。

          (一)實行提前批次錄取并加大自主招生力度

          想要解決免費師范教育遭遇“國考”引發的問題,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必須保障免費師范生的“國考”通過率,而這首先就要從招生入手。招生時,可以通過提高門檻來吸引更多優質生源。當生源的質量得到保證與提升,學生通過考試的機率自然就大了很多。第一,可以實行提前批次錄取。通過將一部分招生類別、性質、專業基本相同的學校集中起來,在大規模招生前進行提前錄取,這樣可以網羅一大批優秀人才。第二,加大各院校自主招生的權利。改變傳統的單純通過成績選拔入學的方式,給予各高校自行組織選拔招生的權利,通過設立面試環節,來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傾向以及從教潛質,從而招收擁有從事教師這一職業潛質、高素質的人才。各院校還可根據需要自行增加加試環節,來篩選符合需求的學生。

          (二)合理設置課程與教學模式多元化

          免費師范教育是教師教育中的精英教育,對免費師范生的培養有極高的要求。各師范院校首先應根據需要確立人才培養模式,然后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

          在課程設置上,第一,增加與考試相關課程,圍繞教師標準對免費師范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第二,“國考”考查的是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學生的教學能力。要加強實踐環節的培養,重視綜合能力的養成。[9]為學生量身打造課程體系,建立各具特色的課程,強化師范性。此外,教學模式要多元化。可采用“2+1+1”(兩年專業課程,一年教師教育課程,一年教育實習)、“2+2”(兩年專業課程,兩年教師教育課程)等不同模式。同時,不要僅僅局限于以本科四年為單位周期,可建立本碩一體教學模式,比如“3+1+2”(三年專業課程,一年教育碩士課程,二年教育實習)。

          (三)建立高校與中小學、高校與高校間的協同機制

          當前,師范院校正處于向綜合性大學轉型的浪潮中,這對師范院校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發展態勢下,免費師范教育的吸引力急劇下滑,師范院校的發展成了問題,阻礙了免費師范教育在地方的實施。應拉大師范院校與非師范院校的差距,使二者更具區分度,保留其教育特色。師范院校要與中小學建立良好關系,使學生更好的進行實踐活動,合作共贏。高校要通過雙方的合作,將社會需求信息及時反饋到教師培養環節,優化教師教育資源。中小學可利用高校的優質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而師專院校可以采取與省屬師范院校聯合教學,變成省屬師范院校子學校的方法,使師專在教育質量上有所提升。

          此外,諸多相關制度都亟須頒布與明確。比如建立不合格免費師范生與非免費師范生之間的轉制立交橋;進行追償機制的政策設計。總之,本文試圖找到解決免費師范教育遭遇“國考”引發的新問題的路徑,以期使免費師范教育更好的實施,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促進我國教育發展。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國考制度對免費師范教育的挑戰與機遇論文】相關文章:

        新媒體環境下企業營銷的機遇與挑戰論文(精選12篇)01-14

        高職師范教育發展的困境與出路論文05-02

        英語教學的挑戰與對策論文02-18

        關于師范教育綜合課程建設問題的探討論文02-18

        淺析計算機對于幼兒師范教育的啟迪和幫助論文02-14

        外語教師面臨角色的挑戰的論文02-27

        財務管理系統在小微企業中的挑戰與機遇12-17

        關于天下家國的論文03-23

        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的論文03-06

        保險制度論文02-09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日本中文字幕永久免费 |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 最新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频 | 日本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亚洲AV极品视觉盛宴 | 中文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國考制度對免費師范教育的挑戰與機遇論文

              免費師范教育的實施推動了中西部教育的發展,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尚需解決。在其亟須調整與優化的同時,國家又頒布了“國考”制度,引發了一系列新挑戰。首當其沖的是“國考”實施范圍產生爭議;其次是無法保障“國考”考試通過率;以及師范院校特色受到影響。針對這些沖突,提出強化招生環節、改進教學模式、建立協同機制的解決路徑。

            國考制度對免費師范教育的挑戰與機遇論文

              一、免費師范教育實效性及現存問題

              為了培養優秀師資,鼓勵更多優秀青年從事教育事業,國務院于2007年5月9日頒發了《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決定在教育部直屬的六所師范院校實行免費師范教育(后又于2013年給予江西師范大學招收免費師范生的權利),即免費師范生在校學習期間無需交納學費、住宿費,并享有一定的生活補助。此舉意味著自2000年師范教育收費起七年后免費師范教育的再次回歸。對此,有學者認為,“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實施無疑是國家在新形勢下的一項重大教育政策變革,并有可能在很長時期內影響教師教育體制的發展。”[1]

              (一)免費師范教育的實效性

              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實施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并初見成效。一方面,師范生免費教育的實施減輕了許多農村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學費和住宿費的減免以及生活費的補助使更多優秀的貧困學生擁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師范生免費教育的實施深化了教育體制改革,更新了教育觀念,激活了教師教育體制與機制創新,為培養優秀教師、成就未來的教育家積累了經驗。免費師范生畢業后若能長期從事中西部地區的教育工作,將明顯提高中西部基層教師素質和教育質量,進而推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最終帶動其全面發展。

              (二)免費師范教育的現存問題

              雖然免費師范教育已初見成效,但仍處于試點階段,出現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集中于招生、人才培養模式、就業、退出機制上。

              在招生方面,學生的準入機制不夠完善;雖已明確提出要合理確定招生數量,但實施方案尚未具體化,招生計劃與現實需求仍有明顯差距。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培養出的人才與預期不符;需要著重培養免費師范生的實踐能力,但學校培養出的卻主要是研究型人才。在就業方面,編制、待遇均得不到保障,且日后深造引人堪憂;由于免費師范教育落實不到位,難以保證編制與待遇,且免費師范生只能報考專業型碩士的規定制約了部分人的發展。在退出機制上,未實現免費師范生與非免費師范生間的轉制,且違約后懲罰規定與賠償金額不夠明晰;問題的解決方案模糊,可能會導致一些人利用制度上的漏洞。

              此外,還有諸多研究者要求“在全國所有師范院校包括省屬師范院校普遍推行免費師范生教育。”[2]認為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二、免費師范教育遭遇“國考”引發新挑戰

              在免費師范教育政策亟須調整與優化的同時,國家又頒布了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制度,即“國考”制度。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中提出“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實行全國統一考試”,[3]所有想取得教師資格證的人員都需要通過“國考”。此前,由于我國的教師資格認證的“門檻兒”過低,特別是非師范專業畢業生只要通過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規考試和教育教學能力測試,就能獲得教師資格證,并作為“準入證”可以進入教師隊伍。[4]當前,免費師范教育遭遇了“國考”,引發了一些新問題。

              (一)“國考”實施范圍遭遇挑戰

              近年,原有的教師資格考試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教育的發展,出現了一些難以適應現代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弊端,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滯緩了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5]“國考”的實施,使得是否直接發給免費師范生教師資格證頗具爭議。

              首先,國家若出于對免費師范教育政策的保護,允許免費師范生畢業后直接拿證,以防止出現因無法通過考試而失去教師資格的學生,那么其他師范生一定會對此存有異議。其次,在實行“國考”前,我國教師資格考試采取“國家統一管理,地方適度自治”的管理模式,教師隊伍質量差異和教育質量的不均衡性,加劇教師資格認定的地方保護,會使教師資格的公正性、權威性將受到影響。[6]再次,并不是每個免費師范生都能順利通過“國考”,我們無法保證他們都成為合格、甚至是卓越的教師。

              (二)考試通過率遭遇挑戰

              實行“國考”后,考試整體難度明顯上升,難以保障教師資格證的考試通過率。王世存指出,“改革后的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突破了傳統‘兩學’(教育學、心理學)的束縛,主要考核了申請入職者應具備的教育理念、職業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規知識;科學文化素養和理解、表達、推理和信息處理能力;教育教學、班主任的基本知識;所教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教學設計、實施、評價以及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7]這一制度已在浙江、湖北等省份進行了四年的試點工作。據統計,包括師范生在內的省屬師范院校學生的考試通過率只有30%。也就是說,從2015年起,省屬和地方師范院校學生的考試通過率大概在30%左右,甚至更低。按“國考”的難度,無法通過考試的師范生會更多。許多學生可能會因此而放棄就讀師范專業,直接影響免費師范教育在地方的實行。

              (三)師范院校特色遭遇挑戰

              當前,師范院校正向綜合性大學轉型,學校內部組織結構原有的協調與平衡受到干擾,教師教育被削弱。實施教師資格新政策以后,如果師范院校不能及時變革組織結構、強化教師教育特色,那么很有可能出現師范生不能通過教師資格考試的“戲劇性”局面。[8]此時又因受“國考”影響,更多的師范院校摒棄了師范專業,通過不再招收師范生來避免可能產生的師范生無法取得教師資格證的結果。沒有了教師資格證這一保護傘,師范專業吸引力大打折扣。又因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存在不足,師范院校無法發揮其優勢,培養出專門的教育人才,師范院校的特色的發展受到抑制。這種情況下,“師范生”的存在受到質疑,而“免費師范生”的存在意義更引起人們的懷疑。免費師范生若沒有了專業優勢,在求職競爭力上明顯處于弱勢。失去了教師資格證的庇護,如何保護師范院校特色免受沖擊成了師范院校面臨的嚴峻考驗。

              三、免費師范教育問題解決的機遇

              當前,“國考”勢在必行。讓免費師范生通過考試的方式來取得教師資格證,可以激發學習動力,打破因不需為找工作發愁而不主動學習的消極態度,對他們進行倒逼,使其產生緊迫感,積累更多的知識與經驗。而且,國家層面的考試可以起到一定的篩選作用,將不適合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挑出來,將可能成為優秀甚至卓越教師的學生留下。實行“國考”是世界范圍的大趨勢。從“國考”的視角來看免費師范教育,免費師范教育政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改進,要保證免費師范生的考試通過率,發展師范院校的教育特色,從而更好的施行,形成教育合力。

              (一)實行提前批次錄取并加大自主招生力度

              想要解決免費師范教育遭遇“國考”引發的問題,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必須保障免費師范生的“國考”通過率,而這首先就要從招生入手。招生時,可以通過提高門檻來吸引更多優質生源。當生源的質量得到保證與提升,學生通過考試的機率自然就大了很多。第一,可以實行提前批次錄取。通過將一部分招生類別、性質、專業基本相同的學校集中起來,在大規模招生前進行提前錄取,這樣可以網羅一大批優秀人才。第二,加大各院校自主招生的權利。改變傳統的單純通過成績選拔入學的方式,給予各高校自行組織選拔招生的權利,通過設立面試環節,來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傾向以及從教潛質,從而招收擁有從事教師這一職業潛質、高素質的人才。各院校還可根據需要自行增加加試環節,來篩選符合需求的學生。

              (二)合理設置課程與教學模式多元化

              免費師范教育是教師教育中的精英教育,對免費師范生的培養有極高的要求。各師范院校首先應根據需要確立人才培養模式,然后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

              在課程設置上,第一,增加與考試相關課程,圍繞教師標準對免費師范生進行專業知識培訓。第二,“國考”考查的是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學生的教學能力。要加強實踐環節的培養,重視綜合能力的養成。[9]為學生量身打造課程體系,建立各具特色的課程,強化師范性。此外,教學模式要多元化。可采用“2+1+1”(兩年專業課程,一年教師教育課程,一年教育實習)、“2+2”(兩年專業課程,兩年教師教育課程)等不同模式。同時,不要僅僅局限于以本科四年為單位周期,可建立本碩一體教學模式,比如“3+1+2”(三年專業課程,一年教育碩士課程,二年教育實習)。

              (三)建立高校與中小學、高校與高校間的協同機制

              當前,師范院校正處于向綜合性大學轉型的浪潮中,這對師范院校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發展態勢下,免費師范教育的吸引力急劇下滑,師范院校的發展成了問題,阻礙了免費師范教育在地方的實施。應拉大師范院校與非師范院校的差距,使二者更具區分度,保留其教育特色。師范院校要與中小學建立良好關系,使學生更好的進行實踐活動,合作共贏。高校要通過雙方的合作,將社會需求信息及時反饋到教師培養環節,優化教師教育資源。中小學可利用高校的優質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而師專院校可以采取與省屬師范院校聯合教學,變成省屬師范院校子學校的方法,使師專在教育質量上有所提升。

              此外,諸多相關制度都亟須頒布與明確。比如建立不合格免費師范生與非免費師范生之間的轉制立交橋;進行追償機制的政策設計。總之,本文試圖找到解決免費師范教育遭遇“國考”引發的新問題的路徑,以期使免費師范教育更好的實施,提升中西部地區教育水平,促進我國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