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文與水資源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論文
摘要:水文與水資源專業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發展迅速,能為國家水利、交通、地礦等部門輸送人才。如何合理制定并完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本科教學體系,是培養與社會需要高度吻合的專業人才的關鍵所在。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為例,針對目前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了教學方案及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改革措施,為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措施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以地球科學基本理論為基礎,以水資源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學習水資源的分布、形成、演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兼顧地下水科學、巖土工程和環境工程的基礎知識,并將其應用于水信息的采集和處理,水資源的規劃與開發、評價與管理,水利工程的勘查、設計、施工,地下水環境和地質環境的監測、評價和治理等。我國現有45所高等院校開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但由于中南民族大學開設該專業時間較短,因此在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許多問題。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為例,在認真分析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總結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適合于本校實際情況的改革措施,為培養合格且適應社會需求的水文專業人才提供參考。
一、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國內各高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基礎課基本一致,主要為水信息采集與處理、水文學原理、水文統計、水文水利計算、水文預報。但由于各高校根據自身特點和特色,又適當增加了一些其他相關課程,如水資源評價、地下水水文學、水文地質勘查等。中南民族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始于2011年開設,起初隸屬于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環境工程系,隨后學校于2015年5月新成立了資源與環境學院,于是該專業演化為隸屬于資源與環境學院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系,獨立招生。由于水文與水資源專業是在化學科學和環境科學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因此該專業所開設的課程覆蓋了一些環境和化學類課程,比如水環境化學、水環境監測與分析、水文地球化學、地下水污染與防治、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復等。該專業兼顧地表水、地下水和水環境三方面,培養方案統籌兼顧,培養方式博學潛知,契合本科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但在課程課時分配上仍存在一些瑕疵,尤其在實踐教學環節,問題更加突出。
二、人才培養模式中所存在的問題
根據2016年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所反饋的信息以及已畢業和在校本科生所提出的意見,當前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課程和課時的分配需要調整。專業選修課偏多,而專業必修課偏少,且專業必修課里與水環境和污染相關的課程幾乎空白。課程設置在分配上的不均必將導致課程課時的分布不均,比如水文水利計算為64學時,而水文分析與計算部分的課時達48學時,后期水利計算的課時只剩16學時,給深入細致講解該課程帶來一定難度。2.部分課程之間內容交叉太多。例如水環境保護和水資源評價中關于地表水質量評價方法的內容以及水文統計和水文水利計算中關于頻率分析與計算的內容重復。3.實驗課開設不夠。目前中南民族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課實驗包括水力學實驗、水信息采集與處理實驗、水環境化學實驗、水環境監測與分析實驗、自然地理學實驗、氣象與氣候學實驗、地下水水文學實驗。而類似于必須設置實驗課的地下水污染與防治,至今卻未開設實驗課。4.實驗設備不完善,尤其是地表水流測流、測速方面,實驗設備尤其不充足。如水信息采集與處理實驗中水位和流速測量實驗,學生只能在室內簡單操作小型模擬實驗,無法到野外實際操作ADCP儀器,造成學生動手能力低下,對相關專業知識缺乏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5.與生產實際相關的實踐內容較少。許多學生對地下水的相關內容,尤其是對地層和地質的相關知識一知半解,對地下水方面的工作缺乏經驗。
三、人才培養模式改進措施
1.優化培養體系,完善課程設置。結合本校實際,考慮到該專業是在環境科學的大背景下建立起來,可從以下四點出發:(1)在設置專業課程時可稍向水環境類課程傾斜,比如可將水文地球化學和地下水污染與防治課程調整為專業必修課,增加學生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方面知識的學習;(2)優化教材選用,比如水資源利用課程,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更適合本專業的教材;(3)調整課程開設時間,如水信息采集與處理可調至第四學期,一方面讓學生提前了解本專業課程特點,一方面平衡學生學習時間,不至于第四學期課偏少,而第五學期課偏多;(4)優化師資結構,中南民族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專業目前僅有教師6人,且全部為年輕教師,引進教授及專業相關人才迫在眉睫。2.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動手能力。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實踐教學環節對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構建理論—實踐—理論的教育框架,本專業開展了系列專業實習實踐課程,包括測量實習、專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生產實習綜合地質地貌和水利等方面,內容豐富,綜合性強,能顯著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畢業設計則是學生走向社會,深入到生產單位體驗所學理論知識的機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但中南民族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時間分配太短,僅15天,無法全面深刻理解本專業教學內容。另外,在實踐內容安排上,可適當增加與地層認識、地形地貌觀察、水土流失及水污染等水文地質和生態環境相關的內容,豐富學生對本專業知識結構的理解,更加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3.完善實驗儀器,開放實驗設備。水文與水資源室內實驗較少,設備尚缺乏。水信息采集與處理是本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實驗課時僅為16學時,且由于實驗設備和條件的限制,目前只能在室內開展實驗,但水位測定、流速測驗等實驗只有讓學生親身到戶外體驗儀器操作流程,才能真正快速掌握測驗方法和步驟。因此,引進ADCP多普勒流速儀以及建立戶外簡易水文站并安裝水位計顯得非常必要。另外,地下水污染與防治和水文地球化學這兩門課程可適當增加實驗環節,開展土柱實驗、三維矩形槽實驗、水化學分析實驗,讓學生動手學習水污染防治與修復的相關技術。
四、結語
水文學發展迅速,歷年來各大高校為國家輸送了大量水文專業人才,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尤其在知識經濟作用下,如何培養出更適應社會需求和市場變化的專業人才,值得每一位從事水文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為例,通過分析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從教學體系、實踐環節以及實驗開放等方面提出了相應改進措施,以期為建立與社會發展更加緊密契合的水文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建議。
參考文獻:
[1]門寶輝,紀昌明,張尚弘,張成,張驗科.華北電力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體系建設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290(52):173-175.
[2]郭純青,周蕊,代俊峰.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以桂林理工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為例[J].當地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5(11):83-85.
[3]趙華榮.環境學科背景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3,20(08):61-62.
[4]史文娟,張建豐,沈冰,宋孝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168(35):35-37.
[5]徐剛,董曉華,杜發興,玄英姬.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260(01):33-34.
【水文與水資源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04-15
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論文03-04
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3-01
淺談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論文04-01
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10-09
企業激勵管理存在問題分析論文04-19
關于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03-30
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04-29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應用論文03-10
項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