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提綱:論李白的自由精神
李白一生追求報國,追求功名,而到頭來卻落個詩人的名號。可是他的精神卻是自由的,所以才創作出了這么多優秀的詩作。
論文:論李白的自由精神(一)
摘要:李白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偉大之不僅僅在于它留給后人的珍貴的詩歌創作,還在于在他的自由精神。由于受諸子百家的影響,李白的思想構成十分復雜,但是自由精神卻是其中最耀眼的部分。通過本文筆者將對李白自由精神的構成元素,以及李白自由精神的源起進行討論。
關鍵詞:李白 自由精神 源起
唐詩作為一種文化的符號在唐朝逐漸走向了頂峰,而在盛唐詩壇文化中最富代表性的詩人,當數李白。李白以其狂傲豪放的氣度,以其無拘束的情懷,完美的展示了唐文化中的自由開放的元素。關于李白的自由精神可以從多個角度,不同的方面進行理解,不少學者也就此問題進行了較多的探討。那究竟李白的自由精神有哪些構成的元素,以及是什么造就了這樣一位流芳百世的自由主義者呢?筆者將分別進行探討。
一、李白自由精神的構成元素
(一)彌漫在詩酒中的自由精神。
對于李白來說,他在對自由進行理解和把握時,其范圍不僅僅是限制在他豪邁且放蕩的情感中,更多的則是體現在他的醉意詩學當中。李白一生縱情詩酒,自稱為“酒中仙”,我們可以從正面和側理解一點。例如,可以從杜甫的作品《飲中八仙歌》中可見一斑,“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在李白的詩歌中,大多都是獨酌的自由情感,在這樣的情境之中詩人將自己的靈魂和思想得到真正的放飛。以李白的詩歌《月下獨酌》為例,這是一首極富想象力的詩歌,把詩人李白的主觀情感寄托在自己的孤獨體驗當中,當然,這里也離不開客觀現實的映襯,李白的這種敢于展開無限想象的情懷,正是在他酒酣之時而作的,通過這種酒酣之時的'大膽想象,他把自己內心的孤獨和苦悶之情進行了完美的詮釋,可謂無拘無束。但是這樣的孤獨和苦悶之情在旁人看來確實一種相反的效果,通過大膽的想象,卻不但沒有給人們帶來沮喪之感,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全所未有的暢快,一種酣暢淋漓的自由之感。除此之外,這種酒酣之時的詩歌中還潛藏著一種朦朧的意境美,這種內斂卻又略顯舒張的情感,則是詩人自由精神的另一種體現。
可以毫不避諱的說李白的自由人生之境界是詩酒共同構筑的,仿佛處于酒酣中的李白才是真正的李白,也只有在這種似醉非醉之中,方能體會到醉后的狂喜之感。
(二)超脫世俗蘊含在尋找自我之中的自由精神,。
李白作為一個抒情詩人,其自由之精神還體現在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超然于世外的氣概。李白生活與盛唐時期,但是官僚的貪腐腐化之氣與自己仕途的不得意構成了與這個時代的強烈反差。他的這種只有也顯得與盛世有些格格不入,然而也正是李白生活在一個總的來講缺乏自由的時代,他又以一種非常強烈的形式表達了其自身甚至是整個人類對自由的向往之情,有一種不畏懼環境的強烈壓抑仍然毫無保留的展示自由欲望不甘于妥協的氣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正是這種精神的真是寫照。
李白的偉大不在于其功名顯赫,而在于他敢以一介布衣之身而藐視名聲顯赫的權貴,肆無忌憚地以自身追求的自由主義嘲笑森嚴的等級秩序,大膽批判腐朽的政治現象。李白反權貴的思想意識,是隨著他的生活實踐的豐富而日益自覺和成熟起來的。從稍顯含蓄的“不屈己、不干人”,如“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贈辛判官》)“,到之后如“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的豪言壯語可看出一方面李白對權貴的蔑視,對平等和自由精神的追求伴隨著生活實踐愈來愈強烈。
(三)在寄情山水中獲得的自由精神。
李白雖出生于盛唐時期,但是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是在漫游中度過的,他的足跡遍布了大半個中國,自稱“青蓮居士”。據考證李白25歲離川,漫游各地,體驗了各種生活;經朋友推薦,42歲時曾到京城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但由于性格傲岸蔑視權貴,受到詆毀,三年后被排擠出京,政治抱負不得實現。之后,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晚年漂泊困苦,在當涂(今安徽省當涂縣)病逝。
李白的人生之路,尤其是政治仕途可謂曲折,但是卻一直懷著強烈的報國情懷,即使是其隱居之后這種情懷依舊存在。 “一生好入名山游”,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對于李白來講,山水才是他心靈的最終寄托,正是由于此,在李白的理想受到阻礙的時候,他還能夠豪邁的把精神寄托放在名山之上,在名山名水中來獲得自由的精神隱居。
不僅如此,在對自由精神進行表達時,李白巧妙的借助于跌宕起伏的古體詩作為載體將這一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在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歌當中,更是把李白的這一特點詳盡的體現出來。詩人采用了大膽的想象,描繪出了一幅帶有神秘特色并且又是充滿自由的夢境。
二、李白自由精神的源起
(一)大膽創新的詩歌主體成為李白自由精神的有力載體
李白在進行詩歌的創作時能按自己的意愿開展,以表現自我為依據,打破傳統的風格,在嘗試各種主題的基礎之上對題材進行深度的加工,有一種脫俗之感,也正是他的這種大膽的創作風格使“自由精神”成為其詩歌的一枚標簽,也使得李白的詩作成為承載他的自由思想,表達他的自由主張的重要陣地。
(二)現實與理想的反差構筑了李白對自由精神的強烈訴求。
李白追求自由蔑視權貴的思想并不是天生具備的,他與其他一般人士一樣在統一皇權帝制下都渴求進身,這是一種基于現實而來的理想訴求。但是他自身的孤傲與放蕩不羈使得他對對功名的這種期望顯得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格格不入,在他的自由精神世界中流露出的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便是李白迫于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反差之后轉而對自由精神的向往和追求的寫照。如《子夜吳歌》其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當然就李白的自由精神而言,也有學者認為主要來自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影響,對于這樣的說法我們沒有理由予以否認,但是也不能因此而不加思考的全盤肯定。李白對道家對道家和道教的思想的吸收只有一部分,如果脫離他強烈的理想欲求與現實的反差,那這種自由精神也未必就會在他身得以詮釋。
總之,李白的自由精神,有其特定的呈現方式和產生緣由。而這些既與其大膽的詩歌創作手法、不拘于世俗的生活方式有不可割舍的淵源由借此得以完美的呈現。
參考文獻:
[1]黃英.李白詩歌中并列式復合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2]王琦.李太白全集[M].中華書局,1977年版.
論文:論李白的自由精神(二)
摘要:李白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偉大之不僅僅在于它留給后人的珍貴的詩歌創作,還在于在他的自由精神。由于受諸子百家的影響,李白的思想構成十分復雜,但是自由精神卻是其中最耀眼的部分。通過本文筆者將對李白自由精神的構成元素,以及李白自由精神的源起進行討論。
關鍵詞:李白 自由精神 發展 唐詩作為一種文化的符號在唐朝逐漸走向了頂峰,而在盛唐詩壇文化中最富代表性的詩人,當數李白。李白以其狂傲豪放的氣度,以其無拘束的情懷,完美的展示了唐文化中的自由開放的元素。關于李白的自由精神可以從多個角度,不同的方面進行理解,不少學者也就此問題進行了較多的探討。那究竟李白的自由精神有哪些構成的元素,以及是什么造就了這樣一位流芳百世的自由主義者呢?筆者將分別進行探討。
第一章:李白性格的形成與發展篇
(一)李白生活的時代背景 人的性格形成,和他的身世、經歷、學問相關,李白的復雜人生促進他的性格形成和發展。相反,人的性格也推進著人的生活軌跡,
決定著他的人生目標和人生結局。
李白 (701—762), 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蘇聯托可馬克),李白即誕生于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 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墒,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朝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于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于天寶十四年(公元7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于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當涂縣。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朽,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二)李白的主導思想及發展
要說李白和他的詩歌,首先不得不說他的經歷。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咸紀人。我想這些大家都知道,但鮮少有人知道李白的出生地。他的先祖于隋末戰亂逃至碎葉,李白便出生在那里,那末碎葉在哪里呢?其實,遂也就是今日的吉爾吉斯共和國和圖托克馬克附近,也許因為李白從小接觸番邦文化的關系,他自小就有“觀奇書”,“游神仙”,“好劍術”胸懷大志,并常以魯仲連,范蠡,樂毅自許。“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薄皳釀σ挂鲊[,雄心日千里”,“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是何等的壯懷激烈。然而我們也要知道,李白后來是做管了,本以為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但翰林這樣一個有名無實的文職官位又怎能納的下李白的雄才大略呢?是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李白離開了,只因為“摧眉折腰事權貴”,他不屑!按簌i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他堅信,所以他離開了。
但是,平淡的生活并未磨平他的棱角和壯志,即使他只能游山訪仙,痛飲狂歌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傷,但仍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中奔涌的豪情。
安使之亂爆發后,李白曾應邀入永王李麟幕府,以為又獲得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詠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的詩句。而當永王軍隊被滅后,李白也受牽連而入獄,后流放夜廊途中遇赦,
從此便無甚作為,但人老心不老的李白直到六十一歲仍請求從軍入幕。李白的一生一波三折,但它卻是一位積極的不受拘束,自由的浪漫主義大師,他不但接受了儒家思想要“濟蒼生”,”安社稷”,追求功名,又融入了道家思想,不屑富貴,糞土王侯。所以如此矛盾的思想,造就了李白的詩歌,也造就了他苦難的一生。
第二章:李白的政治抱負及失意篇
(一)游俠詩歌中的自由精神
李白一生的思想極其復雜,其中以節義為本的人格崇拜,對自由平等觀念的贊賞,對報國精神的認同等為主體的游俠精神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深深地影響了李白的性格與心理,并且對李白詩歌的內容和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是其詩歌成為盛唐詩歌典范和盛唐氣象表現載體的重要原因,集中體現了盛唐氣象。
據專家研究,李白平時是佩劍的'。儒生是坐而論道的,是學院派的,而俠則是要做事的,實踐品格的,要君臣一體,要報國立功。這正是中古社會的士人理想。儒生、仙翁與俠客,是李白的三種主要身份,也是他的詩風光明皎潔的源泉。
據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107次,可見,李白是多么地鐘情于劍了。他既謙虛又驕傲地稱與自己相濡以沫、生死相許的妻子為“拙妻莫邪劍”(《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璟》),他豪爽而坦蕩地褒獎亦弟亦友的李凝為“吾家青萍劍”(《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留飲贈之》),他把朋友蘇明府
比作“蘇季子”,并稱贊他“劍戟森詞鋒”(《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詩人從小就有學劍的經歷,而且劍術還很不錯。劍是他的知音,他的至愛,甚至是他生命的化身。他用自由的詩筆把我國文學史上的劍舞蹈得出神入化、瀟灑翩然,為后人留下了一座永恒的豐碑。這種渴望建立蓋世功業的思想一直貫穿于李白的一生,也深深地浸透于他詩歌的劍意象之中。劍不僅是一種頗具神話色彩的兵器,也是人們喜愛的佩飾。
唐代的長安自漢以來有著濃厚的俠文化傳統,尤其是關隴一帶人民“融合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的生活習慣更是俠風盛行的沃土。對于胸懷壯志的文人來說,任俠成為他們功業意識的一種寄托,他們“渴望通過古代游俠那種偶逢知音便平步青云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佩戴一把光彩照人的寶劍則是顯示游俠身份的必須。李白生活于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況且游俠精神“流動著青年人的活潑潑的情感和新鮮的血液”,充滿著“樂觀奔放的時代旋律和火一般的生活欲望、人生宣泄”。這更與他酷愛自由、張揚個性的天性不謀而合。血管里洶涌著的游俠精神使李白對劍特別鐘愛。詩人一生佩劍,年輕時“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白馬篇》),年老時“邊塵染衣劍,白日凋華發”(《禪房懷友人岑倫》),求謁時“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荊州”(《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醉酒時“醉來脫寶劍,旅憩高堂眠”(《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高興時“擊筑飲美酒,劍歌易水湄”(《少年行二首·其一》),失意時“倚劍增浩嘆,捫襟還自憐”(《郢門秋懷》)。他的許多朋友也佩戴著光彩照人的寶劍;李白詩中的劍還寄予著他對自由的渴望,詩人專門描寫;:“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而吟,一任感情的潮水傾瀉而出;(二)女性題材詩歌中的自由精神;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作了為數不少的;他創作的思婦、商婦、棄婦、宮女生活的詩歌,反映他;的抒寫,同時也漸增加了揭露玄宗后期政治黑暗和安史;1、深情的思婦;李白有相當數量描摹思婦心理的詩作,他常借夫婦
人的寶劍!兑箘e張五》:“龍泉解錦帶,為爾傾千觴。”《君馬黃》:“長劍既照曜,高冠何赩赫!薄顿洿奘汤伞罚骸伴L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 在異常廣闊的空間之下,詩人倚劍而立,俯視蒼茫大地,不禁情緒激昂、感慨萬千!《發白馬》:“倚劍登燕然,邊烽列嵯峨。蕭條萬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薄兜呛惡椴ㄅ_,置酒觀發兵》:“觀兵洪波臺,倚劍望玉關。請纓不系越,且向燕然山??遙知百戰勝,定掃鬼方還!
李白詩中的劍還寄予著他對自由的渴望,詩人專門描寫寶劍的詩歌只有一首《古風》
。骸皩殑﹄p蛟龍,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沖。一去別金匣,飛沉失相從。風胡滅已久,所以潛其鋒。吳水深萬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終不隔,神物會當逢。” 如果我們同時參看《大鵬賦》和《上李邕》,就會發現詩人對于自由是多么地珍視和向往啊!詩人對于自由的渴望是如此強烈,以至于他在與心愛的寶劍猝然“相遇”時,心凝形釋,物我兩忘,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劍,惟存對人生自由的開拓與逍遙!但更多的是他所仰慕的傳奇人物建功立業的社會環境一去不復返了,李白平交王侯,一匡天下的理想遭到了破滅。當抱負不能實現的煩惱蛛絲般塞滿了詩人的心兒時,他想到了求仙解脫,但“仙人殊仿佛,未若醉中真”(《擬古十二首》)!俺榈稊嗨,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無奈之下,他的目光緩緩地落到了那把浸透著他功業夢想的劍上,頓時詩人心潮澎湃、愁思沸郁,或拔劍擊柱,或拂劍而舞,或倚劍而嘆,或彈劍而歌,或撫劍
而吟,一任感情的潮水傾瀉而出!顿洿蘩芍凶谥罚骸伴L嘯倚孤劍,目極心悠悠。時哉茍不會,草木為我儔。”《郢門秋懷》:“倚劍增浩嘆,捫襟還自憐。”《南奔書懷》:“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行路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薄队駢匾鳌罚骸叭鲃ξ枨镌拢鋈桓咴佁殂魸i!薄顿洀埾噫二首·其二》:“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薄督募臐h陽輔錄事》:“抽劍步霜月,夜行空庭遍。長呼結浮云,埋沒顧榮扇!薄端透]司馬貶宜春》:“何言謫南國,拂劍坐長嘆!薄读魟e賈舍人至二首》:“拂拭倚天劍,西登岳陽樓。長嘯萬里風,掃清胸中憂。”
(二)女性題材詩歌中的自由精神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作了為數不少的反映思婦、商婦、棄婦、宮女生活的詩歌,從中表現了李白關心婦女命運的可貴探索和他的鮮明的愛情觀,具有超出同時代作家的遠見卓識。他從這些婦女題材詩中傾訴自己的苦悶心情,借女性來宣泄自己自由、放蕩不羈的心情。
他創作的思婦、商婦、棄婦、宮女生活的詩歌,反映他超出同時代作家的遠見卓識,呈現出悲凄、哀愁的基調。李白既是個反抗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自由解放的騎士,又是盛唐那個時代的犧牲者。他的報國理想在供奉翰林三年的時間里,現實無情地將它粉碎了。離開長安后,詩人心情非常苦悶,但詩人依然關心國事,他的詩作依然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對政治理想的謳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對郊游生活
的抒寫,同時也漸增加了揭露玄宗后期政治黑暗和安史叛軍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內容。詩作表現出來的內容與風格,時而現實,時而虛幻,時而濃烈,時而淡遠,時而恬靜,時而雄放。他很注意向樂府民歌學習,從中汲取純熟優良的技巧。他的近一百五十首樂府詩中,不少篇目抒情寫意,各盡其妙,鄉情閨怨,小曲民歌,都能隨意抒寫,纖細入微。他創作了為數不少的反映思婦、商婦、棄婦、宮女生活的詩歌,從中表現了李白關心婦女命運的可貴探索和他的鮮明的愛情觀,具有超出同時代作家的遠見卓識。這些詩歌就其藝術成就來說,也同他的歌唱理想,反映現實名篇一樣受人喜愛,描寫細致,刻畫動人,異彩紛呈,達到了詞淺意深的高度的藝術境界?傮w而言,思婦、商婦詩和棄婦詩呈現悲凄、哀愁的基調;歌唱愛情的詩作則熱情奔放,從中反映盛唐社會婦女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借男女愛情抒身世之慨的詩歌則寄慨遙深,意味綿長而曲折。本文擬從多種人物形象方面,對李白女性形象的詩歌作一粗淺的探討。
1、深情的思婦
李白有相當數量描摹思婦心理的詩作,他常借夫婦離別及風雪云草之景,抒發閨中女子對丈夫的思念,從中反映盛唐社會現實內容。盛唐時期,國家統一,統治階級整軍習武,為國立功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聘得良人,為國愿長征”(敦煌曲子詞),一種光榮感很自然地從家屬的神態中流露出來。但至天寶年間,統治者好大喜功,輕起邊戰,百姓則苦不堪言。由此而產生相當數目的閨怨詩。
與《子夜吳歌》相比,《烏夜啼》更添相憶的悲苦。太陽下山,城邊暗淡,群鴉歸棲,遠在天涯的征夫何時能回呢?可憐她徘徊窗下,憑目遙望,心頭泛起刻骨銘心的思夫之痛。往日恩愛,此守孤獨,怎么不讓她“停梭帳然”,淚傾如雨呢?《長相思》的女子,她用彈琴奏瑟來表達她對丈夫的思念,她期望自己的一片心化作春風飄到良人那去。她朝思暮想,昔日楚楚可愛的“橫波目”,今日只能流淚不止了。她終日以淚洗面,愁煎百慮,這在當時社會里不知有多少這樣可憐的女子!
2、孤寂的商婦
商婦生活也同思婦題材一樣在李白女性題材中占突出地位,其中當推《長干行》和《江夏行》為代表。《容齋隨筆·唐揚州之盛》中記載:“唐世鹽轉運使在揚州,盡斡利權。判官多至數十人,商賈如織,故諺‘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大,揚為一而蜀次之也!奔嬉岳畎壮!盎煊螡O商”(太白自語),其創作此類題材的詩歌也就不足為奇了。
《長干行》是一篇商婦懷遠的名作。詩人在敘事之中極為巧妙地把女主人公的生活情景聯綴成為完整的藝術整體。描寫初婚情景,筆觸細膩,女主人由“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的少女羞澀而為婚后的熾熱愛戀。丈夫經商遠行,她為丈夫路途艱險而擔驚受怕。詩人以“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這些寫景語句,抒寫少婦飽受刻骨相思的煎熬,感嘆
歲月流逝,紅顏憔悴。她急盼夫歸,希望丈夫回來前來個信,她就是去七百里遠的長風沙接他,也不會覺得路遠。詩中的女子感情溫柔、細膩,婉轉而纏綿,,刻畫生動而完整。所以《唐宋詩醇》稱贊說:”兒女子情事,直從胸臆中流出?M回曲折,一往情深!
3、幽怨的宮女
對宮女命運的同情和關注也是李白女性形象詩歌的一大內容。在《玉階怨》詩中:“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痹娙酥γ鑼懥艘粋幽閉深宮的婦女的苦悶。全詩抓住宮女的神態和動作。表現深宮女子希望君王垂幸而絕望已極的痛苦。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說:“其寫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際。第二句云露侵羅襪,則空庭之久立可知,第三句云卻下水晶簾,則羊車之絕望可知。第四句云隔簾望月,則虛帷之孤影可知。不言怨而怨自深矣!边@種以抒情之筆狀人的表現手法,使詩境含蓄,耐人尋味。在《長門怨》二首中:
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兩首同是表現宮人愁怨的主題,但前首是通篇寫景,不見人物,人物如在畫外,呼之欲出!皰臁弊,“流”字均給人一種凄涼之感,可見宮女的處境。宮女風月起愁,月光滿地,遍地是愁,使人不必見人即覺宮人處境之苦,愁思之深了。第二首則側重于言情,以我觀物,緣情寫景。可憐的宮女長年都在愁怨之中,她已記不得人間還有春天了,住的房子里塵土蕭瑟。從季節環境上描寫宮女的感受,再又以對月光的感受以見其深愁之苦。
由此可見,李白是以悲憫筆調抒寫這些在人間地獄深宮中過著凄涼孤寂生活的廣大宮人的悲慘景況的,對腐朽的封建妃嬪制度不啻是一個強烈的抨擊。詩人站在一個人道主義作家的立場上,關注她們,抒寫她們的生活,對她們的不幸遭遇表現了深切的同情。唐代也有不少作家以宮怨生活為題材,李白是這方面寫得卓有特色的一個。
4、借以抒發感情的“美人”
李白也有一些詩中借“美人”來抒寄他個人身世和和家國之事的感慨!哆h別離》中,他通過娥皇、女英與舜的愛情故事,表現自己對政治危機的憂念!坝詣t懼禍及已,不得已而形之詩,聊以致其愛君憂國之志,所謂皇英之事,物借指耳。”而在《長相思》中,李白也是借思念“美人”來表達他離開長安后對朝廷的懷念,說明詩人雖離開了朝廷,但仍記掛于政治理想的實現,希望又能“仰天大笑出門去”,為國建功立業。然而詩人感到前路茫茫,“孤燈不明愁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對他而言已是“如花隔云端”了。
(三)山水題材詩歌中的自由精神
唐開元盛世的青年李白,愛好辭賦、劍術和豪飲,博覽道家、諸子百家奇書和縱橫術,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的神游和狂想,養成一種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俠精神,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試正途,而要走隱士兼俠士而成名士的獨特之路。李白是不屬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屬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唐玄宗愛慕酒仙李白的才華,給其加官賜予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連,以至于唐玄宗賜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庫支錢”,被傳為千古佳話。詩人杜甫有一首詩贊酒仙李白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崩畎鬃苑Q“五岳尋仙不辭遠, 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歲月是在隱逸漫游中度過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風明月,留下許多含而不露,意境深遠的山水詩的名篇。李白的一生游歷范圍很廣,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峽,留下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空谷絕響;南行江浙,留下了“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長河畫影;上廬山,留下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畫卷;東至齊魯,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蒼涼景色;西游華山,留下“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李白描寫自然山水,善于描寫大自然的形象美,特別是善于描寫雄、壯、險、奇、幽、曠的美景。
(1)表現壯美的詩篇
李白的山水詩表現壯美的很多,如對黃河的描寫:“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他筆下的長江是“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橫江詞其一》“吹倒山”,詩人描摹大風吹得兇猛:狂飚怒吼,呼嘯而過,仿佛要刮倒天門山。緊接一句,順水推舟,形容猛風掀起洪濤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于瓦官閣!泵土业谋╋L掀起洪濤巨浪,激起雪白的浪花,從高處遠遠望去,沿著天門山長江江面,排山倒海般奔騰而去,洪流浪峰,一浪高一浪,仿佛高過南京城外江邊上的瓦官閣;他登上廬山寫下“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薄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其二》前兩句寫到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從遠處看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后兩句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詩人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這首詩極富想象力的描寫了廬山的壯美,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
(2)表現險峻的詩篇
李白的山水詩表現壯美險峻的詩篇大多描寫到山勢陡峭、險峻,道路充滿危險,使人驚心動魄。它即使人害怕,又會激起人們的好奇心和征服艱險的決心,在征服艱險和戰勝自我的過程中給人帶來了極大的刺激,帶來美的享受。李白山水詩的代表作《蜀道難》就是表現巴山蜀水的壯美和雄奇、險峻的,詩中寫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痹娙艘辉伻龂@,把蜀道之險表現的淋漓盡致。
(3)表現的曠美的詩篇
如“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痹娙伺d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開闊的江面撲入視野,奔騰咆哮的江水向遠方流去,直到那水天相連的荒漠遼遠的原野,何其壯美。
(4)表現清幽的詩篇
“隱逸”這在封建文人身上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他們往往隱居在隱蔽的半封閉狀態的山谷或密林之中,享受一種安定、靜謐的生活!叭呵捅棠μ,逍遙不記年。撥云尋古道,倚石聽流泉。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泵枥L了一種清幽、幽靜的生活環境。
【結語】
李白是一個千年的詩人。他博覽群書,兼采百家之精華,終生高揚積極的人生態度,在顛沛流離的命運輪回中,始終不改變對生活的炙熱愛戀。他運用多種詩體,如樂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詩,積極地謳歌祖國美好的山河,寄托雄心壯志,表現自我在時代實踐中的感想。
他的作品感情濃烈,氣勢恢宏,無拘無束,充滿了理想色彩和熱烈的主觀抒情。本文只是結合李白的生命軌跡,對李白的精神世界做一點探究,有諸多不到之處,希望各位指正。
1、黃英 李白詩歌中并列式復合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2、王琦 李太白全集[M]中華書局,1977年版
3、袁行霈 羅宗強:《中國文學史》第二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葛曉音 周先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5、羅宗強: 《李白神仙道教信仰》一文,《中國李白研究》1991年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4月版
6、蘅塘退士(清)選編《唐詩三百首》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8—5
【論文提綱:論李白的自由精神】相關文章:
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論文提綱03-07
論環境保護與貿易發展論文提綱12-09
論林白的創作及其創作轉型論文提綱03-27
論概念邏輯在知識組織中的應用論文提綱01-16
論地理因素對國家制定法的影響論文提綱03-27
操控論的新聞英譯文化距離研究論文提綱11-16
論刑事訴訟見證人論文提綱12-09
論文提綱格式-畢業論文提綱范例03-17
論文提綱結構11-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