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論人口流動下的農村家庭養老

        時間:2024-08-19 05:52:37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論人口流動下的農村家庭養老

          【論文關鍵詞】人口外流 農村養老保津 家庭養老

        論人口流動下的農村家庭養老

          【論文摘要】大量人口從鄉村流向城市,反映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但青壯年人口離土又離鄉的持續外流,對于農村的家庭養老保津卻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家庭結構小型化,家庭照料者缺乏,養老觀念淡化等,使得農村家庭養老保津面臨困挽。

          13億人口9億在農村,眾多人口束縛在土地上必將嚴重影響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大量剩余勞動力的持續外流減少了堆積在土地上的眾多人口,給中國鄉村轉變和鄉村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因此,當前研究從總體上說,都對農村人口流動持樂觀態度。但另一方面,大量青壯年人口的外流,對鄉村社會,特別是對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保障方式的沖擊,卻十分復雜,其影響將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匯人外流的大潮中而逐漸顯現出來。

          一、人口外流趨勢

          人口大規模持續外流首先是由于土地上存在著大量的農業剩余勞動力,其實質是許多處于失業或半失業狀態的農民到城市尋求生存。在城鄉二元格局下,大量農業剩余人口不得不長期羈留在土地上,處于一種隱性的失業狀態。隨著戶籍制度的松動和城市用工體制的逐漸放開,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離開土地轉向城市尋找機會。特別是隨著近年來農業收人增長緩慢和各種稅費居高不下,單純從事農業生產只能滿足溫飽。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踏上進城的道路,導致人口外流的趨勢有增無減,甚至愈演愈烈。

          有資料表明,2000年全國有1.7億左右農業剩余勞動力等待轉移。到2020年前,農業剩余勞動力每年都將維持在1億以上,其大規模向非農產業、向城鎮轉移的趨勢不可阻擋。在離開土地的農民中,大多數為年齡在18-40歲的年輕人,從外流的半徑來看,已經從最開始的離土不離鄉到跨縣、跨省的全國范圍內的大轉移,時間上也從農閑外出、農忙回家的季節性務工到現在的常年在外。

          毫無疑問,大量人口外出務工,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加速了農村城市化的進程。但同時,離土又離鄉的大規模人口外流,對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的影響,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二、農村的家庭養老保障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和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農村老年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老齡化速度加快,有著近9億人口的農村涌動著“銀發潮”。據2000年統計,農村8.33億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為7.36%。據估計,到2030年,6.64億農村人口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到17.39% ,為1.2億人。這個龐大的老年群體與城市老年職工的重大差異是他們中絕大多數無工薪,年老喪失勞動能力后,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生活缺乏基本的社會保障,因而只能依賴子女的贍養。1999年6月統計數據表明,我國農村中97.6%的老人依靠家庭養老。在我國,農村居民養老以家庭養老為主要形式,這是由我國傳統的社會結構、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幾千年的鄉土文化所決定的。

          傳統的鄉土社會中,人員流動性小,人們世世代代在一個有限的范圍內共同生活,具有相同的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以及彼此認同的生活價值觀,年長者因為擁有世代相傳的生活經驗而在家庭中具有核心地位,老年人依賴一代一代不斷重復的家庭內的代際交換來實現家庭養老。此外,在鄉土社會這種熟人社會里,子女的行期及大程度上受到傳統道德的約束,對父母不孝,就會被親朋鄰里斥責,就會為家族、社會所不容。在這里,孝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農村養老問題并不突出。

          但是,隨著我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傳統的鄉土社會流動性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涌向城市,破壞了傳統的家庭養老所依賴的社會環境,而對農村的家庭養老保障模式形成挑戰,農村家庭養老面臨困境。

          三、農村家庭養老的困境

          人口流動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反映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但這些離土又離鄉、進廠又進城人員常年在外務工經商,對于老年人的供養,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許多老人家庭表面上擁有子女,但實質上得不到子女很好的照顧,傳統的家庭養老保障遭遇困境。

          困境之一:人口大量外流,農村家庭結構小型化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家庭戶34837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19839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44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的3.96人減少了0.52人,家庭規模呈現出繼續縮小的趨勢。家庭小型化的原因之一是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原因之二是農村人口的大量外流。人口外流,直接導致農村老年父母身邊子女數量的減少,老年人單身戶或一對夫婦的純老年戶比重提高。雖然這些流遷人口仍可能在經濟上接濟父母,但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會受到較大影響。而且,即使外出者返回村莊,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經歷也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從而極有可能導致兩代人分開居住,使得農村家庭結構趨于小型化、核心化。

          家庭結構小型化,實際上是養老盡孝觀念的淡化過程。與傳統的大家庭相比,小型化家庭養老能力顯然較弱,在傳統的幾代同堂的大家庭中,眾多成年小輩共同承擔著供養老人的義務,是一種“泛供養”,而在小型化的核心家庭中,成年子女另立門戶,老人由子女輪流供養。這就使“泛供養”變為一定時期內由某一子女供養的具體依附關系。如果子女間互相推誘,不愿盡義務,老年人的生活就沒有可靠的保證。

          困境之二:家庭主要成員外出,導致家庭照料者缺乏

          在農村流動人口中,最活躍的群體是中青年男性,婦女在傳統上是農村老人的主要照料者,在男人外出情況下,養老的重擔主要落在了婦女的肩上。她們不僅要參加社會生產活動,而且要承擔撫養下一代和照料老人的雙重責任,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奔忙,很難給予老人細心的照料。而且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大調整,二三產業尤其是服務行業發展迅速,婦女的就業機會也大幅增加。青年婦女的就業,對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也是一種沖擊。作為傳統的家庭養老的主角,一旦走出家庭從事職業活動,不可避免會放棄或部分放棄她們的家庭養老義務,而使老年人更加陷人無人照料的境地。實際上,在很多家庭就出現了夫妻雙雙外出,而由老年父母耕種田地和照料孫輩的情況。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家庭養老的困境。

          困境之三:老年人家庭地位降低,子女養老的道德風險加大

          在很多家庭,父母在家種田務農,子女出外搞副業或打工,外出者增加的收人占家庭新增收人的一半以上,家庭經濟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成員在外務工的收人,子女在經濟上有較強的獨立性,父母失去了全部掌管家庭經濟的權力,也就失去了相應的地位,家庭養老缺乏凝聚力。一些老人依靠兒子的贍養而生活,一些老人則以子女們為軸心安排自己的生活,為外出務工的孩子照料家庭與看管土地成為他們為家庭發揮余熱的重要方式。

          另一方面,人口的外流帶來了農村老年人與子女生活上的分離,這種分離時間越長,父母與子女的感情紐帶會變得松弛。同時,外出者在外出的過程中,思想觀念也逐漸發生變化,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降低,不再把侍奉父母視為人生第一大事,而是尋求個人的自我發展。隨著外出時間的延長和外出半徑的擴大,傳統的道德評價標準,如輿論和孝文化等,也不再如過去那樣有約束力,第一,違反者可以認為這些傳統道德本身的不道德,是封建的三綱五常;第二,他可以遷出他目前居住的村子。換言之,人口外流不僅創造了村民違反傳統道德的理由,而且創造了違背傳統道德的人可以自由遷出從而逃避指責的機會。最終引致農村尊老敬老的文化缺失,老年人的家庭經濟支持與生活照料陷人困境。

          四、對策與建議

          從城市化的角度來說,大量農村人口外出務工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加快城市化進程,但我們不能由此忽視農村人口外流對鄉村生活帶來的新問題。毫無疑問,在現代化進程中,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鄉村,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家庭面臨養老的新問題,家庭養老面臨困境。

          1.關于農村養老保障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可否認的是,傳統的農村家庭養老盡管難以維持,但鑒于中國國情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家庭養老還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下去,繼續擔當農村養老保障的主要力量,同時也要輔之以多種形式的其他養老保障方式。

          問題在于:一是家庭養老今后在農村較長時期的繼續維持,是無奈之舉,還是主動選擇?如果是前者,就應該盡早找到替代家庭養老的其他行之有效的辦法;如果是后者,就應該想方設法使家庭養老發揚光大。二是今后要在較長時期內維持家庭養老,在目前危機重重的情況下,應采取具體措施解決養老問題。

          2.家庭養老保障:強化還是淡化

          我國1996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年人”。八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更明確指出:“農村養老以家庭保障為主,堅持國家行政機關引導與農民自愿,發展多種形式的養老保險。”可以認為以上規定表明了國家在農村養老保障發展方向上的明確態度,并會成為我國今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農村養老保障發展的指導方針。

          但是,將“農村養老以家庭保障為主”在黨和國家行政機關綱領性文件的明確提出,可能會對扭轉目前農村生育率偏高、重男輕女及出生性別比偏高的不良傾向有不利影響。而且,農村靠子女供養為主的養老方式,本身就加劇了農民養兒防老的觀念。只要家庭特別是子女仍是應付老年風險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保障,較高的生育意愿就勢在必然,這無疑會對計劃生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起阻滯作用。

        【論人口流動下的農村家庭養老】相關文章:

        家庭養老在當前農村養老保障中的地位11-19

        談農村空巢家庭的養老保障問題11-19

        勞動力流動視角下的農村社會結構變遷研究11-16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社會養老保障的影響11-21

        社會學論文:試論社會轉型背景下的家庭養老結構變遷11-23

        論信息技術下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誤區與策略11-25

        論新形勢下護士的角色03-27

        論大眾藝術教育下的表演教學11-24

        論新傳播環境下攝影的發展12-12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色资源站欧美在线 |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97 |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在线 | 亚洲区自拍偷拍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y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