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農村空巢家庭的養老保障問題
論文關健詞: 空巢家庭 養老保障
論文摘要:當前空集家庭在城市和農村的大黃出現,在中國家皮發展史上尚屬首次,而且可以說現在僅僅是才開始?展彝プ咝鲁霈F的現象和社會問題,已經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相對于城市里的空果家庭,農村空果家建的老人可以利用的養老資派極少,養老保陣問題更為嚴重,也更容易被忽視。本文立足于我國農村空集家庭日益精多的現狀以及這類家定的老人面臨的問題,就如何實現其養老保津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我國農村空巢家庭形成原因
“空巢”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階段,指最后一個孩子離開父母家至配偶一方死亡這一時期。進人此階段,“空巢”家庭也就形成了。“空巢”現象由來已久,但一直沒有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隨著發展和社會變革,農村空巢家庭數目正在以較快的速度增加。根據2000年全國普查資料計算,農村有老人的家庭戶占全國總戶數的72.56%,其中有21%的老人沒有和子女同居生活,這一比例還會逐漸加大。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提供的資料,近10年來,中國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趨勢,1987年全國空巢家庭在有老人家庭中所占比例只有16.7%,而1999年上升到25.8%。在這一過程中,還出現了空巢家庭主體年輕化、空巢期相應延長的特征。我國農村空巢家庭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1.1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向城市。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大發展和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農民積極向外尋找發展的空間,我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的規模越來越大,形成規?涨暗拿窆こ。據來自部的粗略,2002年我國已有900。萬農民進城務工。2004年,進城務工農民已超過1億人。打工與在農村種地的經濟效益相比較,外出務工的純收人顯然高于種地。這就使得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不愿意再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寧愿到外地打工。大量農業勞動力從農村流向城市,離開家庭在外創業,留守的父母則成為空巢家庭。
1.2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隨著我國20世紀70年代計劃生育的廣泛展開,60%的農村夫婦做到了只生育一個孩子,大量獨生子女的出現使父母身邊的子女數目減少,同時也使得父母進人空巢階段的時間提前。在農村,許多50歲左右的中年人也加人了這個行列。待父母年老時,即使子女有贍養父母的孝心與父母同居,也只能與一方老人共同生活,另一方父母則成為“空巢”家庭。所以,一般來說,當獨生子女18歲離家求學或者工作時后,他們的父母將在空巢家庭生活10年左右才進人老年生活階段。如果農村人口的平均壽命為70歲,這些獨生子女的父母可能將在空巢家庭中生活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1.3農村老齡人。的高齡化。隨著農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以及農村老齡化人口的比重和數量不斷增加、老齡人口負擔系數不斷提高,出現了老齡人口的高齡化。高齡老人不斷增加,其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從 1982年的6.6%增至2000年的10%,而其供養者的年齡也日益老齡化。這兩代老人未曾分居或原來分居后被接回而生活在一起,但當第三代子女開始獨立生活時,就使得這種純老人組成的空巢家庭不斷涌現。
2.現行農村養老保陳制度下空巢家庭面臨的問題
2.1我國現行農村養老保津制度的特點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實行的是一種非正式的養老保障制度。土地和家庭是這一制度的核心,輔之以集體供養和國家救濟。農村養老保障是以家庭經濟供給和照料為主。老年人口的經濟保障來源在城鎮主要依靠社會性保障,在農村主要依靠家庭保障。從全國來看,老年人的生活由家庭供養者約占74%,由社會供養者約占26%,但城鄉之間的差別極大,其中,鄉村老年人主要經濟來源由家庭提供者占92.9%,由社會保障提供者占7.1%;城鎮老年人主要經濟來源由家庭提供者約占37.9%,由社會保障提供者占62.1%。
在客觀上,中國的農村老年人與城市老年人最大的差異在于,城市老年人退休或者不能工作是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退休金,而農村老人一旦喪失了勞動能力,則不會有任何經濟來源,而且農民收人相對于城市而言一直很低。因此對于農村老年人來說,他養老的經濟支持的來源只能依靠子女。農村居民的養老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每一個農村居民都將面臨。我國農村居民目前的養老方式主要依靠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總是具有一定的風險。而現實生活中,由于子女不贍養或無力贍養老人的事實,無疑加深了農村居民的養老風險意識。農村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形成所謂的“四二一”家庭結構,客觀上增強了這種擔憂。
2.2農村空巢家庭老人面臨的問題
在現行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下,空巢家庭老人的養老較之于一般家庭的老人,有著更多具體的困難。主要表現在:
2.2.1在經濟供給方面,許多農村空巢老人只要還有勞動能力,就還是繼續從事農業生產來養活自己。雖然外出務工的收人高于種地收人,外出務工的子女對老人的經濟支持卻往往很有限。農村很多外出務工子女打工所得的收人僅夠維持自己的生活,有的甚至連自己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則他們對老人基本上沒有經濟支持,有的甚至還要求父母給予支持。在很多農村地區,子女上學、、結婚、買房等都依然需要父母的經濟支持,這對于本不富裕的農村父母而言,無疑是沉重的負擔。與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的經濟負擔還體現在孫輩的日常生活開銷上。因為不少外出打工的子女將孩子交給父母照看,孫輩日常生活花費的負擔也自然落到了老人肩上。這也是目前比較普遍的年輕一代“啃老”現象的突出表現。
2.2.2在身體健康狀況方面,空巢家庭老人的和患病后的醫療救治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幫助。據老年流行病學發現,目前我國老年人中70%患有各種老年病,其中15%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閻這些疾病如果形成,則很難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發癥,需要終身治療及護理。在城市,較好的條件、狀況及護理水平往往使空巢家庭老人能夠得到妥善的照料。而在這些方面都落后于城市的農村,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則既沒有兒女在身邊照顧生活起居,也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請保姆進行日常生活的照料。與此同時,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經濟支持以化解疾病風險和恢復身體健康。因此,農村中很多空巢家庭老人都面臨著各種老年病的威脅,他們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也受到極大影響。孤身老人在家中暴病卻無人救助,甚至因病死亡多時仍無人知曉的例子在現實中屢有報道。
2.2.3在、精神慰籍方面,農村空巢家庭老人普遍處于缺乏愛和關心的狀態,很可能陷人空巢心理危機。中華傳統使得“養兒防老”、“兒女繞膝,其樂融融”的觀念在許多老年人頭腦中根深蒂固,在農村尤其如此。老年人在身心日趨老化、正需要晚輩作依靠之時,子女卻成家立業、遠走高飛,就會產生孤苦、自悲、自憐等消極情感,即所謂的“空巢綜合癥”。此時,如果配偶尚在,則空巢老人夫妻雙方還能有精神支柱。一旦喪偶,則失去對方的沉重打擊會給老年人帶來嚴重的精神創傷,甚至引發嚴重的身體疾病和精神障礙。這不僅給他們晚年的物質生活帶來極大的不利,還會給造成難以治愈的心理創傷,使得他們的適應能力相應減弱。與此同時,外出打工的青年人在對待老人和孩子的權衡中幾乎都偏向孩子,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受到了極大沖擊,老人應當得到的愛和關懷極為缺乏。
3.如何實現農村空巢家庭老人的養老保障
應該看到,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繼續轉移,農村空巢家庭的數量還將繼續增加,農村家庭的空巢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由于空巢期歷時較長,這就將連帶產生諸如經濟安排、醫療保障、生活護理及感情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盡管這些問題是所有空巢家庭老人都會遇到的,但對于農村空巢家庭而言更為具體和迫切。幫助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方面的困難,使他們老有所養,是應對中國老齡化挑戰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化解農村空巢家庭老人在養老問題上面臨的諸多困難,涉及到國家、社會、集體、個人多方面的因素。為此,應當未雨綢繆,將其放在社會保障和社會老齡工作的范圍內進行綜合考慮和安排。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3.1加決推進農村社會養老,逐步實現農村養老的社會化。社會化的養老方式是與現代化社會相適應的、能有效地分散風險的制度。目前我國農村老人養老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家庭贍養,而子女的外出務工往往并不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援助,很多反而持續“啃老”,這就意味著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單純依賴家庭養老則有著比較大的風險和不可預見性。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在全國試推行11年來,盡管目前大部分地區都遇到不少困難,有的地方已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但截至2002年末,全國參保人數仍有5462萬。這一制度雖然在實際運行中出現了偏差、遇到了挑戰,但只要在經驗教訓、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加以不斷調整和完善,農村的空巢家庭老人就逐漸能從其中受益。
3.2加強農村社區引導,發揮社區為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的作用!吨腥A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發展社區服務,逐步建立適應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務、文化體育服務、疾病護理與等服務設施與網點。鼓勵和支持社會志愿者為老年人服務。”可見,社區是服務老年人的重要手段。
在農村地區,同村的鄰里交往頻繁,人際關系比較密切。在這樣的基礎上形成的社區具有很強的凝聚力,社區成員能夠較好地被動員起來實行養老互助,實現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所以在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上能發揮巨大的積極作用。為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社區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對老人進行日常生活方面的照料護理和物質方面的資助,比如建立社區服務網絡和家政服務站等,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適,維護身心健康,擺脫空巢綜合癥的陰影;可以安排人員為不能自食其力的、身體患病的空巢家庭老人干農活,給他們提供飲食、住宿方面的照料;組織社區衛生保健服務部門,定期深人社區空巢家庭內部,進行健康檢查,為老人建立健康,有針對性地提供醫療保健護理,減少到醫院就診給其生活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可以采取大眾傳媒手段如廣播、報刊雜志或舉辦娛樂活動等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減少他們的孤獨感,幫助他們建立健康行為。
3.3大力發揚等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倡導良好的社會風尚。動員全社會發揚中華敬老愛老養老的傳統美德,營造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社會氛圍,多關心、理解老人,特別是針對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同時,要重視密切空巢老人與子女的親情聯系,子女有義務對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提供物質上和精神上的贍養扶助,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關心幫助體貼安慰、多加往來,使老年人能感受到天倫之樂,安度晚年。
3.4增強農村空粱老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擴充他們的社交領域,鼓勵空粱老人積極參與戶外社會活動?粘布彝ダ先碎e暇寂寞的時間較多,可以鼓勵他們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社會活動,增設適合老人的活動場所和設施,還可以大力組織青年人群體和低齡老人群體為高齡老人群體服務以實現互助,這對于保持不同年齡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愉快有著積極作用。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談農村空巢家庭的養老保障問題】相關文章:
淺析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思考05-30
家庭養老在當前農村養老保障中的地位11-19
養老保障制度面臨的問題與模式重構11-19
談改革視角看養老保障模式創新的制度取向11-19
農民工家庭的土地養老問題02-23
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理論與對策11-21
淺析家庭結構的變化與農村老年保障11-21
論人口流動下的農村家庭養老11-20
談農村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完提綱03-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