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計算是數學學習中最基礎的部分,走好這一步,對今后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低年級的計算又是整個數學學習的入門,因此低年級的計算教學非常重要。小學低年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能夠使用多種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小學生掌握數學計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數學計算速度和質量,提高數學學習的質量。
論文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計算能力;培養
小學數學學習,最根本的是學習數學計算能力。因此,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是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計算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系著學生觀察、記憶、注意等能力的發展,關系著學習習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教學是相對枯燥乏味的,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調動他們的計算積極性。讓他們在興趣地引領下走進并喜歡上計算。在具體情境中展開計算教學,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并不難,從而激活思維,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的時候,動畫出示例1,。出示圖書閱覽室,上午53人在看書,動畫走了24人,再動畫來了38人。用動畫的形式,讓學生輕松進入了加減混合的學習,并且在動畫中,理解運算順序。實踐證明,在計算教學中,若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則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又學得扎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級的計算方法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計算教學不再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有趣。
二、養成習慣,培養學生計算能力
習慣的養成對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平時的計算作業中,我們發現孩子在做題時出現錯寫、漏寫和看錯運算符號的現象比較嚴重。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孩子認真讀題、認真書寫、不急于求證得數的習慣,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更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因為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良好的計算習慣要從一點一滴抓起,那么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計算習慣呢?
一是認真讀題的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了加減乘除以后,常會把運算符號看錯。尤其在學習了除法乘法以后,如果作業中突然參加一些加減法,就會很容易犯錯。比如“36-9=”這一題目,在學習了表內除法以后,和除法題目一起進行計算時,很多孩子就把減號看錯除號,這樣就很容易計算錯誤。如何來預防這樣的錯誤出現,我覺得在一開始進行加減法計算時,就要養成學生讀算式的習慣。我常要求學生在心里默默讀一遍這個算式,然后再來進行計算。而不是盲目地進行計算。而在教學兩步計算的綜合算式時,我更要求孩子們先把綜合算式讀一遍,看清楚運算符號,然后再把運算順序用畫線的方式把第一步給劃出來,這樣一來,數字、運算符號和運算順序就都不會出錯了。認真讀題是正確計算的重要前提,單讀題很枯燥麻煩,越粗心的孩子越不耐煩做這些。因此在教學中要鼓勵孩子們對計算要有信息,要有耐心,不厭煩,在長時間的訓練中慢慢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
二是認真書寫的習慣
。在低年級的計算教學中,已經要求學生能夠擺豎式計算、遞等式計算,以及有余數除法的擺豎式計算。這些計算的書寫格式將在接下來的數學學習中陪伴很長時間。這就需要在一開始養成學生認真書寫的好習慣,要求學生作業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規范,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比如在教學遞等式計算時,我要求學生在數學本子上抄題目完成,在第一次完成時,我就規范書寫,講清楚如何寫題目,等號寫在哪里,第一步算什么用橫線劃出來,以及做好第一個題目以后要求空一行完成下一個題目,目的就是保持書寫的整潔和公證。第一次做的時候,我往往是和孩子們一起來進行書寫,在練習了四五個題目以后,再放手讓他們自己做。然后認真批改,在批改過程中及時發現書寫的錯誤,讓孩子們及時改正,并且這種類型的題目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天天練習。主要就是看書寫的格式和計算的正確率。每一次遇到新的書寫形式時,我都會放慢腳步,教孩子們書寫的格式,要求孩子們嚴格按照要求來進行書寫。以下就是我們孩子們的計算作業。
三是打草稿的習慣。
很多高年級的學生都會出現懶惰的現象,對于計算題往往喜歡口算,而不習慣利用草稿紙。這樣的習慣,其實需要在低年級的計算教育中就時時滲透。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每個學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我還經常不定時檢查學生的草稿簿,表揚準確認真的同學,促進學生養成打草稿的習慣。尤其當孩子出現計算錯誤時,我會要求學生拿出草稿本,找到錯誤的地方,如果沒有在草稿本上有過程的話,就要求學生在草稿本上做一做。
四是認真驗算的習慣。
檢查計算結果是否正確,最好的方法就是驗算。為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我要求學生作業完成后要作自我檢查,驗算。比如擺豎式計算的題目,我就要求學生進行驗算。計算結果出來以后,再反過來計算一下,不要怕麻煩,一定要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結果正確。但驗算比較麻煩,學生往往不情愿做,所以就需要教師經常訓練,前幾次一起進行運算,在平時的計算過程中不斷強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驗算的習慣。
五、領悟算理,提高計算能力
算理其實就是計算過程中的道理,明白了算理就明白了為什么這樣計算。因此只要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那么怎樣讓學生理解計算中的算理呢?我覺得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理清算理。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同時伴有一定的直觀動作思維。因此,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直觀操作,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理解和掌握算理,發展數學思維。比如在教“進位加法”的時候,如何讓學生明白“滿十進一”這一算理,就可以讓學生來進行直觀操作。準備好小棒,用小棒擺出個位上和十位上的數,先把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發現滿十根了,捆起來,給十位上的數。這樣一操作,就能夠直觀地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又如在教學“有余數除法”的時候,學生剛學過整除,對于有余數的除法就不能夠很好的理解。如何正確地試商成了困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擺一擺、分一分的活動,來進行算理的理解。給學生準備6個小圓片,分出3分,分一分,剛好可以平均分。那如果再加一個小圓點呢?這下再分一分,發生了什么?通過這一過程來明白不能進行平均分,多了。引出有余數的除法。緊接著再追問,分成3份,每一份是幾個呢?多了幾個?然后變擺邊擺豎式,根據活動說出每一部分的意思。這樣一來,就直觀理解了為什么商是2,而不能是3或者1。解決了試商這一難點。類似這樣的算理,在低年級教學中我們都可以通過一系列活動來進行直觀算理教學。
計算需要仔細、謹慎,培養這些好習慣,需要從點滴做起。我們要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要采取多種合理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對計算產生濃厚的興趣,養成好的計算習慣。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2-05
小學低年級英語語音教學的實踐論文02-20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寫作03-19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000字12-05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范文12-04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開題報告03-19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策略探析論文02-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