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麥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識流手法研究
摘要 美國著名作家塞林格的經典之作《麥田里的守望者》,對美國社會以及20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v覽整部著作,其最大的特點不僅僅是那個能夠以其獨特的個性、經歷、思想來吸引廣大青年讀者的主人公,還在于作品獨具一格、超凡脫俗的“霍爾頓式”意識流的創作風格。本文結合傳統現實主義的相關批評思想,對《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意識流創作手法的靈活運用做進一步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論證了塞林格在運用意識流技巧進行創作過程中創新手法的運用,從而形成了“霍爾頓式”意識流的創作風格。
關鍵詞:意識流手法 杰羅姆塞林格 創新 不真實感
Abstract: The classic famous American writer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on American society and the world literature of the 20th century had a profound impact. An overview of the whole book, its greatest feature is not just the one that its unique personality, experience, thought to attract the majority of young readers of the hero, but also in the works a unique, otherworldly "Holden-styl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riting style. In this paper, related criticism intellectual tradition of realism,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in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way of further analysis, and on this basis, demonstrated in the us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echnique Salinger creation during the use of innovative techniques, thus forming a "Holden styl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riting style.
Keyword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Jerome Salinger innovation is not realistic
一 寓于現實主義中的意識流創作
美國著名作家杰羅姆塞林格創作的《麥田里的守望者》,自1951年面世以來,就受到了美國乃至世界各國青少年學生的喜愛和推崇。這部小說主要是對一個16歲少年霍爾頓考爾菲爾德離開學校到達紐約的一整天和兩個夜晚的經歷進行描寫,并對這個年輕的學生的內心感觸和體驗進行了極為細致的分析。小說里的霍爾頓極其厭惡虛偽造作、不求上進、道德敗壞的學校生活;以致他老是考試不及格而多次遭到多所學校的開除,最后,當他被潘西中學開除出后,不得不獨自一人流浪于紐約街頭。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社會并不比學校生活好到哪里去,同樣充滿著爾虞我詐、虛情假意及勾心斗角,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情實意,這讓他感到極其失望、苦悶、失意,同時讓他精神上感到極度空虛,致使他出現思想上的叛逆、行為上的極度放縱,但在實際行動上卻又畏縮不前。所有這些,促使霍爾頓考爾菲爾德一直苦苦掙扎在個人理想與現實殘酷生活中,最后不得不以逃避現實、遠離這個冷漠無情的社會來作為他無奈的選擇。縱覽這部號稱二戰以來美國文學的最“現代之典”――《麥田里的守望者》,不難發現,以往的評論界對這部著作進行評論,往往是以傳統現實主義這個角度來進行評論的,他們通過研究,得出塞林格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均以第一人稱、運用年輕人說話的方式來完成整部著作,特別是在其創作過程中,為突出主人公郁悶、壓抑而又極度彷徨的內心感受,作家用現實主義極具生動而又細致地對這位中產階級青年學生進行了描寫,例如,作品中霍爾頓到老斯賓塞家中告別的情景,及他在旅館中鬼迷心竅地找了妖女等等;但是,如果我們更深入一個層次來對這部不朽著作進行研究,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其實在這部小說里,作家用得頻繁的還是意識流這種創作手段;在小說里,優秀的傳統意識流小說的創作技巧,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補充,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塞林格還對這種創作手段進行了創新和提高,例如,在作品后半部分有關人物的行動描寫就深染意識流特征。
二 源于心理學基礎的意識流創作
意識流小說以其別具一格的形式獨步于世界文學殿堂,堪稱世界文學中的一大奇跡。而在這個創作領域,西方眾多文學大師如弗吉尼亞伍爾夫(英國)、詹姆斯喬伊斯(愛爾蘭)及威廉福克納(美國)等等,都給世人留下了具有意識流創作特征的經典力作。關于意識流,其本身涵義極其廣泛,其容量之大足可容納宇宙間萬事萬物,因此在世界文學史上,有關意識流小說的創作手法極其多樣、且不拘一格。正因如此,當今很多學者、專家們在對有關意識流小說進行評論時,也是眾說紛紜,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意識流小說的發展,讓生于上世紀長于新世紀的很多青年人能更深刻地領悟到意識流小說獨具一格的創作魅力。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正是由于這種莫衷一是的看法,讓意識流小說原本就具有些邊緣性的這個特征被表現得尤為突出。但不管怎樣,今天若讓我們站在心理學這個角度來看,還是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意識流小說具有很多的共同性,因而從心理學基礎這個層面來分析,《麥田里的守望者》也是一部具有極其顯著意識流特征的小說,這已得到當今很多專家和學者們的認可。以第一人稱“我”這種方式來展開整部著作的情節,可以說是這部小說的一大亮點。細讀這部小說,可以讓我們感覺特別的親切,就像主人公霍爾頓在你耳邊,把他本人的一切所有感受,以那種不厭其煩的方式向你傾訴著,這時你會驚訝地發現,霍爾頓告訴給你的,是那些斷斷續續的、漫無邊際的,但前后又具有一定聯系的感受及他本人的回憶。就是其中的那些運用現實主義寫法也不乏有這種發自內心獨白方式的體現。例如,在這部小說里,主人公霍爾頓一出場就向我們滔滔不停地講述著:“大衛科波菲爾式的那些廢話讓我厭煩”。又如,當他去跟他的老師――老斯賓塞告別時,他一邊在跟老師交談著,一邊心思卻飛到了遙遠的某個地方……所有這些都在昭示著主人公極大地排斥著他周圍這種虛情假意的環境,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極其向往那種既古老又無限純真美好的東西,這些讓他如癡如醉。若真有時光隧道出現在他眼前,我們猜想他一定是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地踏進去,好讓他自己能夠穿越時光,重新回到曾經有過的那些美好時光。正如某個著名評論家所說的,有很多可變換技巧可被應用于意識流這種創作形式,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心理獨白了,例如小說中的“秘密金魚”,霍爾頓那不幸早年夭折的弟弟艾里,還有像夢一樣從未真正露面的迦加格等等,都是源于心理獨白方式的意識流創作。因此,基于內心獨白,以意識流這種手段來進行創作,就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小河流,把主人公霍爾頓與現實中的事物帶動又聯系起來一起奔流向前;這種源于本性的直覺,其目的性雖然不甚明確,但對于霍爾頓而言,其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意識,相互之間卻有比較密切的此起彼伏的相關聯,猶如那些各自獨立的多米諾骨牌,以相互碰撞達到彼此聯系而持續運動下去。由此可見,心理學基礎就是這部著名的意識流小說的生存所在、立足之地,以源于心理學基礎的意識流來進行創作,把霍爾頓這位16歲少年本為破碎不堪、七零八落的思想意識轉化為那種處于川流不息的連續運動狀態;霍爾頓內心世界中的這條川流不息的“河流”,雖然在很多時候表現為不具有任何邏輯,也沒有多大理性,但是正是借助于這種源于心理學基礎的意識流進行創作,把來自霍爾頓內心世界的那些真實的、不混有其他雜質的所思所想,以極其完美的形式展現在我們眼前,給眾多年輕讀者的內心深處帶來了些許的震撼。
三 高于傳統意識流創作技巧的意識流創作
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因其意識流創作源于傳統意識流創作技巧,自然與傳統意識流創作技巧有著割不斷剪不開的密切聯系,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位世界意識流小說創作之父――塞林格,在以意識流手法對這部作品進行創作時,并不滿足于前人早已取得的成果,也不拘泥于前人所走過的路,而是在前人所取得的成果上另辟蹊徑,以獨具一格的方式把意識流小說這種創作形式進行了極大的豐富和創新。例如,在這部小說里,主人公霍爾頓那種雖是斷斷續續、虛無縹緲,但同時卻又奔騰不已的內心意識活動之所以能完美展現于讀者面前,正是塞林格以他那種超凡脫俗的大智慧,設置了第一人稱的自我獨白手法;此外,我們從作品中霍爾頓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這個側面也可以得到足夠的說明。又如,這種特征在作品第二十節開頭的一句話“我坐在那里越喝越醉”也得到了充分體現,自那以來這種特征在這部著作中就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正是從那以后,對主人公那種懷著對這個現實社會的無比絕望和沮喪的心情的描寫,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最高點,把他原本就是漫無目的、無所依托的那種浪跡天涯的流浪生活,真正地推到了一個無比絕望、萬劫不復的境地!因此,在這部小說中,其顯著的、充滿整部作品中的意識流特征,不止體現在主人公那種流動不息的思想上,而是從上到下、從外到內、從思想到整個行動,都已染上意識流特征,以致讓他分辨不清東西南北而丟棄了人生的前進目標,這時你要讓主人公以人類本應具有的理性思維來實現人生目標,這與要讓我們人類徒步跨出地球、走進茫茫宇宙有何不同?因此,在面臨著這種境界,主人公霍爾頓也就唯有以那種潛意識來指導他人生的方向;雖然這種思想的意識流與那些不具邏輯性行動有著一定的因果聯系,但還是把這位16歲少年那種極其空虛、沮喪、無所依托、孤苦伶仃的生存狀態,成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從而給我們帶來了難以抑制的顫動。
因而,這部作品在以意識流手段進行創作時,是基于傳統意識流創作技巧,并給予一定的豐富和創新,這在作品中相關人物的主要行動上可見一斑。在以往的那些傳統的具有意識流特征的小說中,諸如《尤利西斯》(喬伊斯)中的主人公布魯斯,不管其思想是如何的散漫、荒誕,這位主人公還是具有那些合情入理的行動,但在《麥田里的守望者》這部小說中,霍爾頓這位年輕人,其所作所為絕大多數都是毫無常規、無理可循的,似既可做,似乎又可不為,虛虛假假、假假真真,讓人總覺倍感迷惘、不知所措;其實這正是我們這位主人公內心世界真實感受的反映,他的所作所為歸根結底就是基于他那毫無意識的思維,以如此無意識的思維來掌控其行動,出現書中主人公那種荒誕、無理、不按常規出牌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也就不足為怪了。由此可見,塞林格正是通過這種基于傳統意識流而高于傳統意識流的文學創作,極其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主人公霍爾頓那種特定的行動與其特定的思想的互為影響、互為支持的特殊關系。書中主人公那種無拘無束、不循常規的行動,在整部小說中隨處可見。例如,他自認為他因中了一顆子彈的射擊而受了極其嚴重的傷害,但實際上他一點兒也沒事,還是好端端的一個人;其實這只是他要把那些埋藏在他內心已久的生存危機向世人表達而已,從另一個側面也體現他早已厭倦這個現實世界,周圍這個爾虞我詐、唯利是圖的成人世界徹底讓他感到恐懼,在他內心深處極力欲尋找一個純真、童話般的世外桃源,為的只是今后再也不受到這個現實世界的傷害,這正是小說主人公霍爾頓的一個真正思想狀況的表現;當他那美麗的童話世界是那么的遙不可及,而現實世界又是如此的真實存在于他的周圍,伴隨著他的左右,一刻也離不開,這是何等的人生無奈和絕望啊,于是乎,處于虛幻與現實夾縫中的他,那種無所歸屬、被世人徹底拋棄的意識,此時更是讓他感到痛入骨髓!處于這種狀況的他倍感迷茫,既不知在這個現實世界該做什么,也不知不該做什么,只好一個人晃晃悠悠、過著形如僵尸般的無奈生活。因此當塞林格運用他那超凡脫俗、高于前人的意識流創作手段來闡釋霍爾頓的人生軌跡,一旦其失去理智的行動退縮到一個比較清醒的邊界,此時霍爾頓那種世界是如此之大,可何處是他容身之處的因極其悲哀而極度絕望的心情就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目睹著這一切,讀者在感嘆造物主作弄世人的同時,也不得不驚嘆于塞林格這種基于傳統意識流創作又高于傳統意識流創作的文學創作手段。正是塞林格對意識流創作的大膽創新和不斷豐富,才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其中的精彩和非凡。
四 結語
總而言之,《麥田里的守望者》這部世紀經典力作,其意識流創作手法,在基于前人成功的創作技巧上,又不斷加以豐富和創新,正是這種永無止步的人類精神,促進了世界文學的不斷發展和創新,也促進整個人類文明不斷跨上新臺階,帶來了人類社會的繁榮和文明。
參考文獻:
[1] 鄭寶卿:《從反抗到妥協――從霍爾頓的心路歷程看塞林格的精神世界》,《漳州師范師院學報》,2001年第4期。
[2] 劉悅聰:《論〈麥田守望者〉》,《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3] 張穎:《20世紀美國少年文學回顧》,《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4] 郭佳:《〈麥田里的守望者〉研究綜述》,《太原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5] 牛振宇:《淺析〈乞力馬扎羅羅的雪〉中意識流的意義》,《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麥田里的守望者》中意識流手法研究】相關文章:
淺談“陌生化”手法在文學翻譯中的再現論文04-18
員工管理中的溝通對策研究06-13
社會學在體育研究中的作用04-18
跳水訓練中形體訓練的研究分析05-18
傳統美術理論在美術教學中的傳承研究06-06
試析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08-22
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06-02
文學作品中的音樂傳達效果研究06-14
高職體育教學中賞識教育理念研究08-09
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研究論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