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和而不同”思想中蘊含的倫理思想
論文關鍵詞:和而不同 倫理思想 現代意義
論文摘要:中國傳統“和而不同”思想作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它是事物和社會關系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也是人們處世行事應該遵循的準則,是人類社會協調發展的真諦!昂投煌彼枷胫刑N含的倫理思想葉于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和而不同”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之一,它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政治學思想,而它所蘊含的倫理思想對于我們當今要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更加凸顯。
我國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大國,但是由于人口眾多,我國又是一個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較少的國家,并且存在很多的嚴重問題。例如,不合理地利用資源等引發了人與自然的沖突,又由于人們對資源占有的不平等而引發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沖突。要想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要解決這些沖突與困擾,而解決這些沖突與困擾,我們可以運用“和而不同”思想中蘊含的倫理思想為指導,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沖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和而不同”思想的理論淵源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和”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出現。“和”原指音樂上的重音的協調,而后才被引申為一切不同事物之間相互作用、協調統一的哲學范疇。
在先秦時期,“和”的思想已經形成,那時候曾有過“和同之辯”。最早通過“和”與“同”的比較而對“和”做出確切說明的春秋初期的史伯,在與鄭植公討論“周期弊乎”時曾指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去和而取同”是遭致弊端的根本原因。在這里史伯強調了“和”時不同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補充和限制。同是排斥差別的抽象的同一性,它取消了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根據,可見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原因是“和”而不是“同”。后來的史伯和晏嬰的“和同論”進一步向我們揭示了“和”與“同”異于“和實生物”的道理!巴笔浅橄蟮闹苯拥耐恍;“和”是包含著矛盾和差別的具體的、辯證的同一性。
孔子依據對當時現實社會道德人格的經驗認知,從“和同之辯”視角,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意思是說君子能夠接受不同的意見,而獲得和諧;小人只認同相同的意見,而排斥不同的意見,因此不和諧。換言之,君子沒有乖慶的思想,他能包容、兼聽不同意見,能海納百川,和諧相處;小人結黨營私、黨同伐異、同而不和。這就是說,和、和諧、和合是在不同、沖突中求得的,同是排斥和、和諧、和合的,體現了兩種不同的處理人際、社會、政治、國家、民族、宗教間復雜關系的方法,也蘊含著兩種不同的理想人格、道德情操和思維方法。
張載對相爭與相合也曾有過“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的說法?偟膩碚f,和解是一個大趨勢。又如《中庸》中所講,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而這恰恰是周恩來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在中國,20世紀60年代社會輿論的主流是斗爭論。人們斥“和而不同”的“均衡論”為“庸俗機械論的飯辯證法的理論”。這個時期,周恩來在處理中國同蘇、美、日之間的關系時,均采取了尋求均衡求得穩定的非,F實主義的立場。這種均衡論事周恩來留給后人較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均衡論就是“和而不同”論。
總之,所謂“和而不同”是事物和社會關系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也是人們處世行事應該遵循的準則,是人類社會協調發展的真諦。“和而不同”是貫徹中庸思想(執兩用中)必須提倡的正確方法。
二、“和而不同”中蘊含的倫理思想的具體表現
首先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主張天人合一,肯定人與自然的統一。強調人類應當認識自然并征服自然。人類作為自然界這個有機整體的一部分,它的產生和發展與自然界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人類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地改造自己、利用自然,從自然中獲取物質生產資料以滿足自己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另一方面,人類通過勞動使自然界不斷的變化。因此,人類與自然界是一種平等的關系,而不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時候要依照自然規律辦事,必須保持人與自然的統一,正確認識和把握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關系,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僅關系著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而且也關系著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這種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想原則正是中國傳統生態倫理所主張的人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人必須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規律,而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為所欲為。
其次,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上,主張“和睦相處”,待人要真誠、寬厚,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心、理解、與人為善、建立團結互助、友愛的人際關系。人與人的和諧是人類社會和諧的基礎。要形成和諧的人際環境,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關愛。在我國的傳統社會中,人與人在自然經濟關系和血緣倫理關系中生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簡單而且穩定。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人與人之間在感情上日益淡漠、日趨功利化。所以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時候要尊重人、關心人。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
最后,在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強調人與社會是有機統一起來的,個人離不開社會,社會又是由個人組成的。所以要尊重個性的發展,鼓勵個人的追求和創造,同時個人又必須融人到集體中,把個人的目標同社會的需要結合在一起。在古代社會中,個人與社會是被動合一的,個體必須服從統治階級的意志,個體的原則時常受到群體原則的壓制,F代社會給人的個性與個體原則帶來了空前的張揚。然而,個人權利意識的膨脹及個性原則的伸張,帶來了社會組織的渙散及群體原則的冷漠。為了使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有序、穩定的發展,社會要尊重個人正當的權益,個人要服從社會群體的理想目標。這種處理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則。即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集體主義原則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規范體系,而且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范體系。深人持久地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對于培養公民有兩的道德品質、建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推動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三、“和而不同”思想中蘊含的倫理意蘊的現代意義
繼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之后,四中全會提出:“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四中全會決議確定了在中國“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這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執政宗旨與社會理想。是實現經濟現代化同時又要實現社會現代化”的要求。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日益發展,當代社會各階層日趨分化,經濟利益多元化已經成為現實。其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分配中的欠公平。但是,由于貧富差距的存在,以及由此形成的心理對立,而發生利益沖突,嚴重的時候可能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定。因此,我們在大力發展經濟、建立起相應的利益表達機制、調整分配關系之外,還要從倫理的角度上來緩解這種對立。
而“和而不同”思想中蘊含著豐富的倫理思想,對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具有和平緩解的作用?茖W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對自然界的利用更加有效合理,但是由于過度的利用給自然界也帶來了更大的破壞,有時候甚至是利大于弊。然而,當今人類社會所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較之于“人與自然的矛盾”更為復雜,它涉及“自我與他人”、“人與社會群體”、“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地域與地域”之間的種種矛盾。例如:對物欲和權力的追求,對自然資源的爭奪、占有和野心的膨脹,造成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地域與地域之間的對立和戰爭,而有“帝國霸權”和“恐怖主義”等等。過分注重金錢的追求和物質的享受,特別是貪臟腐化、欺壓老百姓,造成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緊張、社會的冷漠、黑惡勢力的猖狂等等。在人類社會中,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猜忌,在日常生活中的互不理解和仇視,心靈上的隔膜,使社會的和諧全失,這樣發展下去中將導致人類社會的瓦解。
和諧是一個不斷調整、不斷追求的目標和境界,要實現社會的和諧,既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而和諧社會的建立必須要解決人類社會中存在的沖突與困擾,而解決這些沖突與困擾,可以以“和而不同”思想中蘊含的倫理思想為指導,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沖突與困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談“和而不同”思想中蘊含的倫理思想】相關文章:
談莊子生態倫理思想研究11-17
談蔡元培的女子教育倫理思想02-20
談《易經》卜辭與殷周時期的倫理思想02-20
柳宗元倫理思想中的政治色彩11-18
《太平經》中的生態倫理思想11-16
《溫公家范》中的家庭倫理思想11-16
淺析《福樂智慧》中的政治倫理思想11-15
析杜威倫理思想中的知行關系11-1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