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與相應的教育

        時間:2024-09-20 22:43:10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與相應的教育

           論文提要:網絡文化的影響給青少年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它與青少年德育之間存在著多種矛盾。面對和解決這些矛盾,開展網絡教育,凈化網絡文化環境,建設網絡道德文化,培養青少年道德自我完善能力,是“E代教育”的重要內容。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與相應的教育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網絡文化  品德發展  網絡道德教育

          進入21世紀,一種以信息為標識和內容,以因特網為主要載體的嶄新的生存方式——網絡文化,即將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交往、思維、情感、行為乃至思想價值取向的基本方式。據有關統計,至2000年上半年,我國的互網絡用戶已達1690萬一;18~35歲的網民占90%以上:,并呈年輕化趨向。據預測,到2005年,世界少年兒童網迷將達5000萬。對于青少年一代來說,網絡文化將成為他們占主導地位的生存方式(E代生存方式)。因此,“E代教育”——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發展的影響與相應的教育對策研究,是網絡時代德育的一個全新的課題。

          一、虛擬生存:網絡文化的基本特征

          要探討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響與相應的教育對策,首先要弄清網絡文化的基本特征。網絡文化作為人類未來的一種基本生存方式,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虛擬性。網絡世界是一種電腦虛擬空間,即網絡行為所依附的空間是一種不同于物理實在空間的電子虛擬空間。各種網絡行為形式沒有現實社會行為的實體性、可感知性,沒有外在的可觸摸可察覺的時空位置和形態。網絡行為雖然在功能效應上是真實的,但在存在形式上是虛擬的、非真實的,可稱之為亦真亦幻的虛擬現實。網絡的虛擬性使網絡行為不受任何時空形式的局限而變得無拘無束,讓網絡人的思想、思維、想象、行為、創意得以無限量的發揮: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天馬行空,任意馳騁;當然也可以使人不守規則、任意妄為乃至胡作非為。因此,網絡文化在為人的社會交流提供無限的虛擬空間的同時,又在物理空間進一步限制了人們傳統的思維方式和交往方式。對它缺乏合理、適時導向,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互聯性與互動性。網絡文化的最大特征在它的交互聯系性。它使整個世界聯成一張網絡,成為真正的“地球村”。其互聯性帶來了信息傳播和人類交流、交往行為以及相互間影響的互動性。網絡傳播提供了,一種開放的雙向信息流通方式,傳播者與受眾或“網絡人”之間可以直接交流信息,實現人際互動;其互聯、互動性也使傳播與交流不受時空、地域、國界身份之所限,網“撒”到那里,傳播和溝通就可以在那里即時實現,從而實現了信息資源的交互共享和共生。這是過去的物質資源和貨幣資本都無法達到的。

          多元性。網絡文化的多元性主要表現為:①傳播的多元一體性。各種不同價值取向的文化均可共存于網絡之中。②受眾選擇的多元化。傳統的大眾傳媒以單向、點對面為基本傳播方式,即由少數人(媒體“把關人”)掌握信息來源,通過媒體的篩選和制作向龐大的公眾(受眾)進行傳播。而數字技術使網絡傳播成為多媒體傳播,文字、圖片、圖表、動畫、聲音和視像等多種信息融成一體,給受眾以全方位、多維度的信息;同時,實現雙向的點對點、面對面的互動傳播,打破了傳統的溝通方式,使每一個網民都可以直接、自由地溝通,也可能使“每一個新聞機構甚至個人都能成為對世界產生沖擊的人”,改變了傳統大眾傳播諸因素的關系。③個性化服務。網絡傳播方式提供了與傳統傳播絕然不同的個別化、個性化的服務,更適合現代人的需要,更有利于主體作用的發揮。傳播的多元化和受眾選擇的多元化以及傳播中間環節的減少(中空化),其結果必然是“把關人”地位及其控制傳播進程、引導輿論、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功能的相對弱化,相反則是網絡的平等性、開放性、互動性功能的加強以及網民的自主性、創造性的更自由發揮。

          快捷性。網絡文化這種特點表現為:①傳播速度快。駕駛計算機“快馬”的網絡文化傳播速度是一觸即傳天下,用“坐地Et行八萬里”已無法形容。任何一種“網民”所關注或感興趣的現象,瞬間便可傳遍世界,成為時尚,使“環球同此涼熱”。②上網人數劇增。從1993年9月IT產業興起至1999年短短6年間,全世界上網人數就達2.6億;到2000年底上網族已達4.14億,。③“快餐文化”大量涌現。高速度、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具有簡潔、平白、快速特征的“快餐文化”迅速成為時尚,成為現代文化生活的特征之一。

          開放性與非中心的全球性。與傳統文化相比較,網絡傳播是開放而沒有中心的。任何一個網絡人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是自由、自主的;任何網民、網頁都可以成為中心。網絡文化開放性的魅力,在于可讓網民自由交流,無拘無束,暢所欲言,隨心所欲,迎合了當代青少年的自我心態。而網絡的非中心性則與其全球開放性緊密相聯,每一個網絡人都可以“觸一鍵而動全球”,通過觸網牽動整個世界的神經;每一個網絡人都可以“東家長、西家短”地評論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任何人和任何事網絡文化的開放性、既有加速多元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和發展的功能,同時也使西方某些發達國家的文化、價值憑籍其語言和技術上的優勢,通過互聯網“君臨天下”,形成“殖民文化”,進行“文化侵略”

          自主性:網絡行為是一種自主的個體行為,每一個網民都具有文化主體的地位:現時其他傳播文化那種“精英階層——把關人——大眾”的影響模式,具有明顯的控制性,即文化生產者為精英階層所控制和操縱,文化信息需經把關人來傳給普羅大眾;把關人以把關為由,隨意以增、刪、改、管、卡、壓等形式對信息進行過濾、篩選、導向、加工,人為改變了信息的自然性或原本意義?而網絡文化是一種點對點,面對面的自主文化,“大眾——大眾”是其基本形式。任何網民都可自由、自主、不受束縛地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可以從開放的網絡中獲取多元化的信息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這也是網絡像漩渦一樣吸引人和讓人產生眷機情結的原因之一:
          
          創造性。網絡世界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走進世界”、“創造世界”的欲望和在“網絡世界中尋寶”的希望,而網絡又為所有懷抱壯志的人提供了各種潛能發揮的機會。它是拓荒者創造性發展的最大舞臺
          
          交互式思維。多元、互聯的網絡文化特點營造了網絡行為的交互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信息的雙向、多向交流中產生,具有即時反應性、隨機應變性、相互啟發性和多元整合性等特點。它是一種高效、靈活、互動、協同的思維方式,有助于促進人的智慧發展。

          二、雙刃劍:網絡文化的道德價值審視

          網絡文化以其獨有的特點和強大的功能,開創了嶄新的第四媒體時代。它從誕生的時候起,便對富有好奇心和探險精神的青少年產生了極強的吸引力.其寬頻高效的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學習交流和文化享受、娛樂的心理需求:但是,作為一種新生的文化現象,它對社會的影響作用猶如一把雙刃劍,積極作用與消極影響同時并存。它一方面為人類展現了E時代數字化生活的全新、美好的前景,并為新一代的潛能開發提供了巨大舞臺;另一方面又導致了各種各樣非秩序化(脫序)、無政府主義、病態的網絡社會問題。上述的網絡文化特點及其影響對青少年的道德規范、品德發展和青少年道德教育等方面同樣表現出正與負效應兼具的雙重意義。它既為道德發展與道德教育體系注入了新的生機、新的希望和新的活力;同時又帶來了許多新的網絡道德問題,增加了德育的難度,對現行德育模式與體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和挑戰性。具體表現為如下幾種矛盾沖突。

          (一)道德規范的民族性與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全球性的矛盾
          道德有鮮明的民族性特點,不同民族往往有不同的道德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內容。如東方民族的道德價值注重群體意識,而西方社會的道德價值則偏重個人精神。網絡文化的全球性、開放性特點,帶來了社會道德的多元性。這既有助于民族性的道德融人全球性的共同道德體系,又可以使民族性的道德“圍城”被突破而導致瓦解;既有助于青少年道德視野的拓展和道德判斷、選擇、協同、整合等能力的提高,以及促進傳統的順從型、依賴型道德向現代的主體型、自主型道德轉變,也可能導致青少年道德價值混亂或民族道德精神的丟失。西方某些信息輸出大國通過網絡傳播來進行“文化侵略”,將其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倫理道德滲透進來.使人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最終產生認同和依賴感。根據我們的調查,當前青少年對西方發達國家的道德價值觀念表現出相當大程度的認同:59.8%同意“個人主義、自我中心”的觀念;75.1%同意“性自由”的觀念;97.2%同意“信仰自由”的觀念;44.6%同意“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的觀念;64%同意“有錢就有一切.金錢萬能”的觀念;92.7%贊成“享受人生”的價值觀念;信仰自我奮斗的學生占44.5%,信仰上帝、宗教的占l1.4%,而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只有2.1%?梢,以上傾向與網絡文化開放性、全球性特點所帶來的西方“殖民文化”影響有關。憑籍在國際互聯網上占有的語言和技術上的絕對優勢,美國人直言不諱他們的文化理想是“讓全世界都用北美人的方式思維與書寫”,美國《新世紀國家安全戰略》更聲稱要“領導全世界”。其“殖民地文化”的政治企圖昭然若揭。

          解決道德的民族性與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全球性之間的矛盾沖突,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鞏固和拓展民族道德價值中的基礎性、人性。因為只有基礎性、人性化的道德才有更強的國際性,更能融人人類共同價值的精神家園。二是加強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美德教育,使年輕一代認識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精神。三是發展青少年的道德智慧與能力.特別是對多元價值的判斷、選擇、協同、整合等能力。四是發掘東方文化的道德資源。東方文化及其蘊含的道德價值是人類精神世界的珍貴遺產,繼承這些遺產并使之發揚光大,成為網絡時代中華民族的立國之本和全人類的精神財富,是歷史賦予新一代炎黃子孫的社會責任五是對東西方道德價值的選擇與取向問題,而核心與實質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道德價值的判斷、選擇、協同與整合的問題。西方發達國家的個人主義道德價值憑籍其媒體傳播尤其是網絡傳播技術與語言上的優勢,影響將越來越廣泛、迅速和深刻因此.網絡時代加強青少年社會主義、集體主義道德價值的正確導向和對多元價值的識別、判斷、選擇與整合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二)道德生活的實在性與網絡文化的虛擬性的矛盾
          現實社會中的道德生活具實在性,個體的道德行為受到社會規范的約束與他人的監督而具有一定的掩飾性、社會控制性和自我制約性,從而更符合社會規范的要求。而以虛擬運作為基本運行機制、以虛擬世界為生活空間的網絡文化,則具有隱匿性、不易控制性等特征。這些特征與現實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教育有相互促進一面,也有很大的矛盾沖突。在網絡上,圖文、聲音、影像等信息都以數字信息0與1的形式被傳輸、記錄、存儲、處理,上網人的身份姓名、地址、電話、相貌、身材、性別、年齡等一切真實的特征都可以被人為地遮掩和臆造與隱蔽性特征相聯系的是不易控制性。網絡傳播以電子為載體.通過全球因特網或電話、電視網絡等以光速傳送,網絡交流行為在網絡人之間直接、自由地進行,沒有處于中間環節的“把關人”從中把持.因而不易搜尋,難以確認和控制。網絡文化的這些特征能使人的道德有更真實、更本性、更自由或更智慧的表達,在隱蔽、無監督的狀態下,人的內心世界往往有更“本我”(弗洛伊德語)、更充分和更率真的流露而無須戴著面具、這有助于青少年進行道德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而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社會控制和學校德育的難度社會道德行為的掩飾性和約束性與網絡行為的隱蔽性和“本我”性的矛盾,很容易使青少年產生表里不一、知行脫節以及自我道德失范(如網絡犯罪或任意妄為)等不良人格。

          同時,由于人的本性具有追求自我與自由、不喜歡受束縛的特點,厭倦了現實道德的虛偽性與約束性的當代青少年對具有隱匿性和不被控制性的網絡生活十分青睞和沉迷,因此也帶來了種種消極、負面的網絡道德與網絡心理問題。網絡沉溺是其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經常生活在電腦虛擬空間中的青少年,如果把一種虛擬的環境當作真實的環境來體驗,過度沉迷于其中,就會產生現實社會和網絡社會的角色倒錯.無法實現其在現實社會和網絡社會這兩個不同的生活世界的角色轉換和行動協調,造成一系列心理錯位、人格障礙、行為變異乃至生理失調等現象。這種現象具體表現為:①雙重人格,即在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中分別產生兩種絕然不同的性格特征。②網絡孤獨,即過度沉浸于網絡世界,與現實社會中人際情感日趨疏遠而產生“網絡幽蔽癥”等。⑧網絡虛偽,即網絡行為的隱匿性使人出于自我保護或別有用心等目的,在網絡交流上常隱去真正的身份及意圖,用面具示人。這與在真實社會生活中的知行不一等現象相比,網絡上的面具行為具有更多的圖謀性和虛假性。④網絡上癮,即網絡生活能讓人產生一種像吃軟性藥丸、酗酒、賭博一樣的上癮感覺,欲罷不能,上網則“落網”。⑤道德冷漠,即網絡沉溺者由于整天面對虛擬的電腦世界,脫離現實生活,遠離社會群體,失去表達真實情感、協調人際關系和關懷他人的機會,出現道德冷漠癥。此外,網絡沉溺還會導致“信息綜合癥”、認知情意以及思維模式僵化、學業荒廢乃至神經錯亂等現象。這些現象屢見于報端,應引起關注。

          解決網絡沉溺問題的途徑不是遠離網絡,而是不要脫離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要教育青少年不要把虛幻的網絡世界當作現實的生活,學會做網絡的主人、超越者,而不要成為網絡的奴隸;學會以網絡為工具去豐富人生,而不要讓網絡成為人生發展的枷鎖。
          (三)道德的規范性與網絡文化的非秩序化、自由化的矛盾
          道德規范是形成社會秩序和社會控制的基礎,社會規范的目的是使個體養成遵從行為并促使其“自我立法”(自我修養)。遵從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自我修養和形成道德人格則是它的最終目的?梢,道德是通過規范人的行為、促進個體道德“自我立法”來實現社會控制的。這與網絡行為的自由化和非秩序化取向形成了矛盾沖突。

          網絡信息傳遞過程不存在等級上的中央管理控制,因此網絡行為表現為一種非中心的自主行為,崇尚平等、自由、無限制、無束縛的交流方式。被網絡世界普遍認同的價值規范和道德信條是“進入計算機網絡應該是無限制和徹底的,所有的信息應該是自由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行為是一種無政府狀態的“自由市場”式行為,它不像其他媒體文化傳播那樣必須經過“把關人”的制作和社會監控,上網發布或查閱信息基本不受任何限制,即使有些信息在某處被禁止,但網民可以輕易在別處調閱。網絡行為的自由化和個性化服務方式,有利于信息的廣泛傳播.但容易導致青少年品德發展的非秩序化、自由化和個人主義傾向。在缺乏有效管理與監督的狀態下,人性“本我”中的灰暗面得以肆無忌憚和淋漓盡致的發揮,各種犯罪,包括網絡盜竊、網絡詐騙、網絡洗錢也找到最好的滋生和蔓延的溫床,其中網絡色情與暴力是網絡無秩序化對青少年品德影響最廣、危害最大的網絡社會問題,是造成青少年品德不良問題的主要“殺手”。令人憂慮的是,由于商業目的、人類的基本需要和好奇心的推動,色情文化在網絡文化傳播中有很大市場。據調查,在因特網內的非學術性信息中,約有47%與色情有關。

          防止青少年受網絡文化負面影響的有效途徑,一是要加強政府、社會對網業的管理、立法、監控;二是提高對網絡傳播中色情和暴力等給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的內容的過漏技術;三是要加強青少年的上網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網民對不良信息侵蝕的免疫力在我們的調查中,重點學校的學生看黃色網頁的比例低于一般學校的學生,且接觸影視網頁色情內容時重點學校學生多為不安、反感或無動于衷,而一般學校及薄弱學校的學生多為好奇、刺激。這說明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和信息素養是防范網絡色情影響的最好辦法。

          (四)道德的遵從性與網絡文化的自主性的矛盾
          道德強調的是共同價值、群體利益和社會秩序,共同性、遵從(服從、幀從)性是它的特征:而網絡文化是一種個性化的文化,多元價值、自主選擇、刨新發展是它的個性特點,這就與道德的遵從性特征存在著矛盾沖突。網絡文化適應了當代青少年的特點,諸如價值取向多元化,自我意識、自主精神強化等。針對當代青少年學生這一特點,我們應改革道德要求劃一和道德教育千人一面的模式,積極引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主體意識和自主創新精神,發展他們的道德選擇和整合能力,以適應時代對新一代品德素質的要求;此外,還要加強個性化、個別化的德育.注重對“自我中心”現象進行分析和教育,防止青少年強烈的自我價值取向滑向極端個人主義的陷阱。

          (五)道德教育的傳承性與網絡文化的互動性的矛盾
          道德教育素來偏重傳承式教育,觀念上把指導者視為教育者.把學習者視為被動的接受者;方式方法上以教育者的說教、灌輸為主,其特點是自上而下、單向輸入、被動接受,而不大顧及學習者的特點要求和實際需要。長此以往,學習者可能形成知行脫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雙重人格,或者以逆反、對抗、厭煩或無可奈何、馬虎應付等心態對待教師“耶蘇式”的說教,導致道德效果偏低。這是學校德育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據我們調查,當前中小學生在品德表現上知行脫節的現象十分嚴重.如對“紅綠燈的交通規則”,100%的大中小學生都懂得,但行為上能自覺遵守的只有59%;對在公共汽車上為有需要的人讓座,公共場所不喧鬧等公德,學生認為應該做,但真正自覺去做的不足50%;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不少原理倒背如流,但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學生只有2.1%。上述現象十分普遍。

          要改變德育低效和學生知行脫節的狀況,我們必須改革現行德育觀念與模式。網絡文化是一種雙向、多向交互交流、溝通的文化,網絡時代是一個多元互動的時代,注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注重民主對話、平等交往和真情互動。因此,網絡道德教育要真正樹立學習者是道德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非任意塑造的對象的德育觀念,變單向灌輸、被動接受的傳承式教育為雙向(或多向)互動、自主選擇、多元整合的德育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德育實效,促進青少年品德素質健康發展。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與相應的教育】相關文章: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03-29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對策研究11-14

        網絡文化下的青少年犯罪比較11-20

        淺談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論文06-17

        青少年美育教育論文03-19

        試析動畫片對青少年發展影響論文03-27

        中國的網絡文化論文03-05

        校園文化\網絡文化與大學生的網絡文化素養11-27

        教育提升青少年信息素養03-29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