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英語教師必要的專業(yè)發(fā)展

        時間:2024-05-16 14:36:50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英語教師必要的專業(yè)發(fā)展

               一、新課程的實施要求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精辟地闡述了新一輪英語教學改革的新思路。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背景及個性差異。徹底改變“精英教育”、“填鴨式教育”、“應試教育”,在課堂上要盡力創(chuàng)設一種友好的、積極的、寬松的課堂氣氛,以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耐心傾聽并理解學生的不連貫、甚至詞不達意的英文句子,就像母親傾聽嬰兒牙牙學語一樣,讓學生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這樣,學生的語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得到培養(yǎng)。有美國學者在談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時說,要:(1)創(chuàng)設一種氣氛,使每個學生感覺到他們被尊重;(2)使學生個個感到自尊,并積極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3)使每個學生獲得學習的勇氣和自信心;(4)使每個學生有利用和體驗其他能力和環(huán)境的自由;(5)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并學會選擇;(6)避免使學生感到害怕、有壓力,因為害怕會禁錮學生的智力發(fā)揮。
                二、 新課程與現(xiàn)有英語教師之間的差距
                當前的英語教師專業(yè)素質與新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還存在著距離,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還存在數(shù)量上僅滿足低水平,質量上合格教師不足,學歷上層次普遍偏低,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研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實踐技能比較缺乏,教育投人普遍不足,教育方法手段落后等問題。如在英語教學中,重教師的講解教學,輕學生的探究學習;重書本,輕情景;重集體朗讀,輕個人和小組活動;重語言知識掌握,輕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等。而新課程卻對教師提出許多全新的教學理念,如學科本位向學生本位轉變、集體統(tǒng)一性教學向個別差異教學轉變、知識技能接受教育向知識主動意義建構轉變等等。在英語教學中,更加強調教學活動的多樣化,不但有聽講,還應該有探索、實踐;強調學生主動的意義建構,不但有練習,還應該有體驗、合作;強調關注每一個學生,不但注重學生學習的一致性,還針對不同的學習風格、不同的經(jīng)驗背景和不同的學習策略所帶來的差異進行教學,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真正發(fā)展。這些都要求英語教師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專業(yè)素養(yǎng),并能夠不斷地發(fā)展和成熟。為此,英語教師素質建構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建立英語教學信念 
                教學信念指教師自己選擇、認可并確信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理念)。從教師職業(yè)的共性看,教師的信念包括教育觀、學生觀和教育活動觀;從英語學科的特性看,主要包含關于英語學習者的特點和學習性質的信念、英語教學特點的信念、學科價值的信念等。信念制約行為,因此,教師要根據(jù)課程改革的要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二)熟悉英語教學相關的知識 
                英語教學的相關知識是教師專業(yè)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工作的動態(tài)發(fā)展要求教師的知識體系應含多元內容并且不斷發(fā)展,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普通文化知識和學科知識。教師作為“傳遞、授業(yè)、解惑”者,要具備某些普通文化知識,特別是當代外語課,由于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涉及中西文化、科普常識等,更要求英語教師不能“孤陋寡聞”。同時,英語教師還應具備較為扎實的英語專業(yè)知識、語言學基礎(基本)知識和本民族語言知識。 
                2. 一般教學法知識。英語課是基礎教育課程的一部分,與其它學科一樣,同樣受到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論原理的制約。因此,英語教師必須了解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使自己的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3. 個人實踐知識。這里的“個人實踐知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通過實踐研究,把前人的知識深化為自己的認識,去進行詮釋、提煉,從而使這些知識帶有重新創(chuàng)造的特征;其二,通過反思、研究等方法,把自己的經(jīng)驗提升到理論認識階段。 
                (三)加強英語教師應具備的能力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除了應具備完成各種正常活動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做事能力外,還須具備從事英語教學活動必需的特殊能力。這種特殊能力包括兩方面:一是與教師教學實踐直接相聯(lián)系的特殊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學科教學能力等;二是有利于深化教師對教學實踐認識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培養(yǎng)職業(yè)道德和情感態(tài)度,提高自我發(fā)展需要的自覺性。職業(yè)道德是教師素質結構中的重要成分。“育人”必先“育己”,教師工作的特殊對象決定了教師表率作用的重要性。為此,教師對學生應有一份特殊情懷,尊重、關心每個學生,使學生從英語教師的關愛中迸發(fā)出強烈的英語學習動機。 
                三、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發(fā)展
                教師是一個觀察者、思考者,更要成為思想家。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教師就必須獲得三方面的能力。
                (一)調節(jié)情感的能力
                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中,道德素質是基本的素質。它通過對學生、對教育工作的態(tài)度和情感而體現(xiàn)。我們常常見到這種現(xiàn)象:學歷達標,課上不好;“四證”齊全(教師資格證、計算機、外語、普通話),但不會搞教育。究其原因,教師的情感因素起著主要的作用。黑格爾說過:“我們簡直可以斷然聲明,假如沒有熱情,世界上一切偉大的事業(yè)都不會成功”。教育發(fā)展到今天,反思所走過的路程而又回歸到它的起點:尊重生命,以人為本,進行人性化的教育。面對復雜的社會競爭以及教師所承擔的職責,筆者認為教師必須要有情感調節(jié)能力,做到始終充滿活力,精神抖,用自己的精神感染人,用自己的熱情激勵人,用自己樂觀豁達的胸懷鼓舞人。所有這些良好的情感因素應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對事業(yè)的追求。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就意味著要為其而獻身。教師的工作不同于任何其它職業(yè),它涉及到培養(yǎng)下一代這個神圣的事業(yè),關系到國家的前途、民族的興旺、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教育需要教師有事業(yè)心。 
                二是對社會的責任感。工廠在產(chǎn)品加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廢品,學校教育一旦在教育過程中疏忽大意,敷衍塞責,受其影響的不只是“一兩個廢品零件”,而是可能影響一代人。社會責任心告誡我們:社會發(fā)展的質量本質上取決于學校的質量,學校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工作責任心。
                三是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育人的工作,既光榮也艱辛,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對中學生而言,三到六年的中學生活,決定著他們的未來;對教師而言,教育教學工作是終身的,要有蠟燭精神,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提升自己。
                (二)自主學習的能力
                職前師范培訓,只是為職后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是初級階段的知識儲備,要建構自己的新知識體系,就要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自覺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使職前和職后教育成為統(tǒng)一體。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劉潤清提出:在職教師在日后的工作中要讀五十本書。2000 年外研社和人教社聯(lián)合推出“劍橋英語教師叢書”二十本,作者都是國際英語語言領域里的專家學者,劉潤清教授作了總序。他精辟地闡述了 Teacher training(教師培訓)→Teacher education(教師教育)→Teacher development(師資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及其內涵,強調反思性學習、課堂行動研究,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識和進行適當?shù)淖晕艺{整的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這二十本書是當前英語教師自主學習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三)自我反思的能力
                自我反思的能力是專家型教師的必備條件。所謂反思,對教師而言就是反思性教學,是教師負責以自己的實踐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核和分析。(趙新平,《學者型教師》)“反思性教學就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收集有關教學過程、教學或學習態(tài)度、對語言教學的認識等諸方面的數(shù)據(jù)用以進行研究”。杜威提出了反思活動的兩個階段:(1)一種得以產(chǎn)生思維活動的懷疑、猶豫、困惑、心靈困難的狀態(tài);(2)一種為了發(fā)現(xiàn)解決這種懷疑、消除和清除這種困惑的材料而進行的探索、搜集、探究的行為(熊川武《理性教學》)。按照杜威的觀點,“反思就是一種教學上的探索、搜集、探究的行為”。因此,筆者認為實踐反思性教學,就要通過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來實現(xiàn)。如:
                1. Lesson report:課后記下課堂內發(fā)生的一件事。
                2. Journal(日記):記載對課堂發(fā)生影響的事件,幫助日后反思。
                3. Observation(觀察):不同學生對課堂教學的不同反映和態(tài)度。
                4. Interview(訪談):就課堂教學與學生進行的談話。
                5. Questionnaire(問卷):收集信息,了解學生學習態(tài)度、興趣及效果。
                6. Case study(個案研究):一事一議,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7. Evaluation(評價):重視過程,使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四、英語教師發(fā)展的多種途徑
                第一,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改革是手段,目的是通過改革使學校教學得到更好的效果,使自己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教師在發(fā)現(xiàn)以前英語教學弊端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學改革的正確理念,設計和制訂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并確保改革措施到位,以取得改革的成功。因此,教師首先要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再采取相應措施。例如,發(fā)現(xiàn)學生對英語難以啟齒、口語交流發(fā)生困難、情景對話的練習不易展開等現(xiàn)象,教師就可改變原來教室的“秧田式”座位,讓學生圍成一個或者多個圈,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口語不再成為難點,情景對話的學習成績也由此而提高。教師在制訂改革措施、提出新的改革方案的時候,特別是當改革有效的時候,就是教師發(fā)展和成長的時候。
                第二,展開教育科研。作為一個英語教師,應該把教學科研視作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需途徑。進行科研,首先應該明確自己要研究和解決什么問題。只有選對了問題,才能夠確保研究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教師應該選擇自己或周圍的同事在教學中出現(xiàn),但前人沒有解決的,或者是難以借鑒別人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的問題。教師選擇的問題(課題),不但是本學科自己感興趣的,并且是有能力展開研究、能夠通過研究解決的。凡是非常難的問題,不是中學教師的能力、時間和經(jīng)費所能承擔的,或者是非常簡單的問題,都不值得教師選擇。其次,選擇研究方法。解決任何問題都要通過正確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科研的方法很多,教師應該對這些方法進行分析比較,以求得正確高效的方法。只有正確高效的方法,才能夠收集到真正的信息,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才能通過研究解決問題。
                第三,專家和老教師的輔導和幫助。教師的提高和進步,不僅需要自己的努力,還需要“高手”的點撥。專家、學者和老教師的講學,可以使許多教師的知識和技能得到擴展和提高。特別是當教學研究進入“高原階段”,個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專家和老教師的指點,能夠使人豁然開朗,更上一層樓。
                第四,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個人學習。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系統(tǒng)地學習,如攻讀碩士學位、單科在職進修等等,也可以在平時看書看報、上網(wǎng),甚至在和社會上有關人員的聊天中進行點點滴滴的積累。特別是積極開發(fā)學習資源,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結構和專業(yè)素養(yǎng)。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第一是基本知識,包括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是英語教學必需的基本知識。第二是學科知識,應該擁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英語知識技能。第三是教育科學理論和教師的實踐性智慧。專業(yè)素養(yǎng)是指英語教師必備的素質和條件,包括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心理素質、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等等。
                當然,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還是個新課題,筆者認為要不斷學習,不斷研究,加強群體合作,共同探索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之路。總之,教師的專業(yè)化是不斷深化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勢必對教師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專業(yè)發(fā)展也應該是每一個英語教師不斷追求,為之而學習奮斗的。 

        【英語教師必要的專業(yè)發(fā)展】相關文章:

        談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問題03-02

        我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推廣的必要性及對策探究論文01-02

        淺談英語教師信念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01-16

        論農村英語教師現(xiàn)狀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03-03

        淺析工學結合模式下職業(yè)英語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12-11

        《英語教師專業(yè)技能發(fā)展》課程目標來源分析02-20

        淺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教師專業(yè)化論文03-26

        大學英語教師發(fā)展問題的論文02-28

        中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比較分析02-22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新婚蜜月中出中文字幕 |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91 | 自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午夜看片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英語教師必要的專業(yè)發(fā)展

                   一、新課程的實施要求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精辟地闡述了新一輪英語教學改革的新思路。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背景及個性差異。徹底改變“精英教育”、“填鴨式教育”、“應試教育”,在課堂上要盡力創(chuàng)設一種友好的、積極的、寬松的課堂氣氛,以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耐心傾聽并理解學生的不連貫、甚至詞不達意的英文句子,就像母親傾聽嬰兒牙牙學語一樣,讓學生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這樣,學生的語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才能得到培養(yǎng)。有美國學者在談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時說,要:(1)創(chuàng)設一種氣氛,使每個學生感覺到他們被尊重;(2)使學生個個感到自尊,并積極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3)使每個學生獲得學習的勇氣和自信心;(4)使每個學生有利用和體驗其他能力和環(huán)境的自由;(5)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并學會選擇;(6)避免使學生感到害怕、有壓力,因為害怕會禁錮學生的智力發(fā)揮。
                    二、 新課程與現(xiàn)有英語教師之間的差距
                    當前的英語教師專業(yè)素質與新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還存在著距離,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還存在數(shù)量上僅滿足低水平,質量上合格教師不足,學歷上層次普遍偏低,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研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實踐技能比較缺乏,教育投人普遍不足,教育方法手段落后等問題。如在英語教學中,重教師的講解教學,輕學生的探究學習;重書本,輕情景;重集體朗讀,輕個人和小組活動;重語言知識掌握,輕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等。而新課程卻對教師提出許多全新的教學理念,如學科本位向學生本位轉變、集體統(tǒng)一性教學向個別差異教學轉變、知識技能接受教育向知識主動意義建構轉變等等。在英語教學中,更加強調教學活動的多樣化,不但有聽講,還應該有探索、實踐;強調學生主動的意義建構,不但有練習,還應該有體驗、合作;強調關注每一個學生,不但注重學生學習的一致性,還針對不同的學習風格、不同的經(jīng)驗背景和不同的學習策略所帶來的差異進行教學,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真正發(fā)展。這些都要求英語教師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專業(yè)素養(yǎng),并能夠不斷地發(fā)展和成熟。為此,英語教師素質建構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建立英語教學信念 
                    教學信念指教師自己選擇、認可并確信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理念)。從教師職業(yè)的共性看,教師的信念包括教育觀、學生觀和教育活動觀;從英語學科的特性看,主要包含關于英語學習者的特點和學習性質的信念、英語教學特點的信念、學科價值的信念等。信念制約行為,因此,教師要根據(jù)課程改革的要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二)熟悉英語教學相關的知識 
                    英語教學的相關知識是教師專業(yè)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工作的動態(tài)發(fā)展要求教師的知識體系應含多元內容并且不斷發(fā)展,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普通文化知識和學科知識。教師作為“傳遞、授業(yè)、解惑”者,要具備某些普通文化知識,特別是當代外語課,由于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涉及中西文化、科普常識等,更要求英語教師不能“孤陋寡聞”。同時,英語教師還應具備較為扎實的英語專業(yè)知識、語言學基礎(基本)知識和本民族語言知識。 
                    2. 一般教學法知識。英語課是基礎教育課程的一部分,與其它學科一樣,同樣受到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論原理的制約。因此,英語教師必須了解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使自己的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3. 個人實踐知識。這里的“個人實踐知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通過實踐研究,把前人的知識深化為自己的認識,去進行詮釋、提煉,從而使這些知識帶有重新創(chuàng)造的特征;其二,通過反思、研究等方法,把自己的經(jīng)驗提升到理論認識階段。 
                    (三)加強英語教師應具備的能力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除了應具備完成各種正常活動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做事能力外,還須具備從事英語教學活動必需的特殊能力。這種特殊能力包括兩方面:一是與教師教學實踐直接相聯(lián)系的特殊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學科教學能力等;二是有利于深化教師對教學實踐認識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培養(yǎng)職業(yè)道德和情感態(tài)度,提高自我發(fā)展需要的自覺性。職業(yè)道德是教師素質結構中的重要成分。“育人”必先“育己”,教師工作的特殊對象決定了教師表率作用的重要性。為此,教師對學生應有一份特殊情懷,尊重、關心每個學生,使學生從英語教師的關愛中迸發(fā)出強烈的英語學習動機。 
                    三、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發(fā)展
                    教師是一個觀察者、思考者,更要成為思想家。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教師就必須獲得三方面的能力。
                    (一)調節(jié)情感的能力
                    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中,道德素質是基本的素質。它通過對學生、對教育工作的態(tài)度和情感而體現(xiàn)。我們常常見到這種現(xiàn)象:學歷達標,課上不好;“四證”齊全(教師資格證、計算機、外語、普通話),但不會搞教育。究其原因,教師的情感因素起著主要的作用。黑格爾說過:“我們簡直可以斷然聲明,假如沒有熱情,世界上一切偉大的事業(yè)都不會成功”。教育發(fā)展到今天,反思所走過的路程而又回歸到它的起點:尊重生命,以人為本,進行人性化的教育。面對復雜的社會競爭以及教師所承擔的職責,筆者認為教師必須要有情感調節(jié)能力,做到始終充滿活力,精神抖,用自己的精神感染人,用自己的熱情激勵人,用自己樂觀豁達的胸懷鼓舞人。所有這些良好的情感因素應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對事業(yè)的追求。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就意味著要為其而獻身。教師的工作不同于任何其它職業(yè),它涉及到培養(yǎng)下一代這個神圣的事業(yè),關系到國家的前途、民族的興旺、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教育需要教師有事業(yè)心。 
                    二是對社會的責任感。工廠在產(chǎn)品加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廢品,學校教育一旦在教育過程中疏忽大意,敷衍塞責,受其影響的不只是“一兩個廢品零件”,而是可能影響一代人。社會責任心告誡我們:社會發(fā)展的質量本質上取決于學校的質量,學校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工作責任心。
                    三是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育人的工作,既光榮也艱辛,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對中學生而言,三到六年的中學生活,決定著他們的未來;對教師而言,教育教學工作是終身的,要有蠟燭精神,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提升自己。
                    (二)自主學習的能力
                    職前師范培訓,只是為職后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是初級階段的知識儲備,要建構自己的新知識體系,就要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自覺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使職前和職后教育成為統(tǒng)一體。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劉潤清提出:在職教師在日后的工作中要讀五十本書。2000 年外研社和人教社聯(lián)合推出“劍橋英語教師叢書”二十本,作者都是國際英語語言領域里的專家學者,劉潤清教授作了總序。他精辟地闡述了 Teacher training(教師培訓)→Teacher education(教師教育)→Teacher development(師資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及其內涵,強調反思性學習、課堂行動研究,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識和進行適當?shù)淖晕艺{整的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這二十本書是當前英語教師自主學習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三)自我反思的能力
                    自我反思的能力是專家型教師的必備條件。所謂反思,對教師而言就是反思性教學,是教師負責以自己的實踐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核和分析。(趙新平,《學者型教師》)“反思性教學就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收集有關教學過程、教學或學習態(tài)度、對語言教學的認識等諸方面的數(shù)據(jù)用以進行研究”。杜威提出了反思活動的兩個階段:(1)一種得以產(chǎn)生思維活動的懷疑、猶豫、困惑、心靈困難的狀態(tài);(2)一種為了發(fā)現(xiàn)解決這種懷疑、消除和清除這種困惑的材料而進行的探索、搜集、探究的行為(熊川武《理性教學》)。按照杜威的觀點,“反思就是一種教學上的探索、搜集、探究的行為”。因此,筆者認為實踐反思性教學,就要通過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來實現(xiàn)。如:
                    1. Lesson report:課后記下課堂內發(fā)生的一件事。
                    2. Journal(日記):記載對課堂發(fā)生影響的事件,幫助日后反思。
                    3. Observation(觀察):不同學生對課堂教學的不同反映和態(tài)度。
                    4. Interview(訪談):就課堂教學與學生進行的談話。
                    5. Questionnaire(問卷):收集信息,了解學生學習態(tài)度、興趣及效果。
                    6. Case study(個案研究):一事一議,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7. Evaluation(評價):重視過程,使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四、英語教師發(fā)展的多種途徑
                    第一,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改革是手段,目的是通過改革使學校教學得到更好的效果,使自己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教師在發(fā)現(xiàn)以前英語教學弊端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學改革的正確理念,設計和制訂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并確保改革措施到位,以取得改革的成功。因此,教師首先要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再采取相應措施。例如,發(fā)現(xiàn)學生對英語難以啟齒、口語交流發(fā)生困難、情景對話的練習不易展開等現(xiàn)象,教師就可改變原來教室的“秧田式”座位,讓學生圍成一個或者多個圈,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口語不再成為難點,情景對話的學習成績也由此而提高。教師在制訂改革措施、提出新的改革方案的時候,特別是當改革有效的時候,就是教師發(fā)展和成長的時候。
                    第二,展開教育科研。作為一個英語教師,應該把教學科研視作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需途徑。進行科研,首先應該明確自己要研究和解決什么問題。只有選對了問題,才能夠確保研究的效果。一般情況下,教師應該選擇自己或周圍的同事在教學中出現(xiàn),但前人沒有解決的,或者是難以借鑒別人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的問題。教師選擇的問題(課題),不但是本學科自己感興趣的,并且是有能力展開研究、能夠通過研究解決的。凡是非常難的問題,不是中學教師的能力、時間和經(jīng)費所能承擔的,或者是非常簡單的問題,都不值得教師選擇。其次,選擇研究方法。解決任何問題都要通過正確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科研的方法很多,教師應該對這些方法進行分析比較,以求得正確高效的方法。只有正確高效的方法,才能夠收集到真正的信息,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才能通過研究解決問題。
                    第三,專家和老教師的輔導和幫助。教師的提高和進步,不僅需要自己的努力,還需要“高手”的點撥。專家、學者和老教師的講學,可以使許多教師的知識和技能得到擴展和提高。特別是當教學研究進入“高原階段”,個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專家和老教師的指點,能夠使人豁然開朗,更上一層樓。
                    第四,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個人學習。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系統(tǒng)地學習,如攻讀碩士學位、單科在職進修等等,也可以在平時看書看報、上網(wǎng),甚至在和社會上有關人員的聊天中進行點點滴滴的積累。特別是積極開發(fā)學習資源,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結構和專業(yè)素養(yǎng)。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第一是基本知識,包括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是英語教學必需的基本知識。第二是學科知識,應該擁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英語知識技能。第三是教育科學理論和教師的實踐性智慧。專業(yè)素養(yǎng)是指英語教師必備的素質和條件,包括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心理素質、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等等。
                    當然,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還是個新課題,筆者認為要不斷學習,不斷研究,加強群體合作,共同探索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之路。總之,教師的專業(yè)化是不斷深化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勢必對教師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專業(yè)發(fā)展也應該是每一個英語教師不斷追求,為之而學習奮斗的。 

            【英語教師必要的專業(yè)發(fā)展】相關文章:

            談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問題03-02

            我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推廣的必要性及對策探究論文01-02

            淺談英語教師信念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01-16

            論農村英語教師現(xiàn)狀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03-03

            淺析工學結合模式下職業(yè)英語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12-11

            《英語教師專業(yè)技能發(fā)展》課程目標來源分析02-20

            淺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教師專業(yè)化論文03-26

            大學英語教師發(fā)展問題的論文02-28

            中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比較分析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