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試析孔子的理想人格與西方理想人格的比較

        時間:2024-07-15 08:41:48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試析孔子的理想人格與西方理想人格的比較


          論文摘要:對理想人格作了簡單的介紹,著重從孔子、西方理想人格的內容、思想、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性作比較,力求將中西方的思想精髓融合并對塑造現代理想人格給予明確的啟示。

          論文關鍵詞:孔子;西方思想;理想人格
          
          一、理想人格的定義

          人格的英文是 personality,這個字是來自希臘文 persona,是面具(mask)的意思。它指的是希臘演員在演出時所戴的面具,用來代表他們所演出角色的個性。就像是京劇的臉譜一樣,不同的臉譜和顏色代表不同的個性。人格的定義很多,一般來說,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于其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而理想人格是道德上的完美典型,是一定社會的道德要求和道德理想的最高體現。
          學者李宗桂認為,“理想人格是一種連續性的行為傾向和模式,是對社會倫理觀點的反應。”理想人格具有三個特征:首先,它具有道德榜樣的作用。理想人格是一種最為完善的人格典范,它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是虛懸一格的超現實的最理想的人格。因此,理想人格是人類一生所追求的目標。若“人格 ”還能分成病態與健康或高尚與低下,那么理想人格無疑是個道德典范,是值得社會成員學習和推崇的榜樣。其次,它具有永恒性。理想人格不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或社會形態的改變而消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再次,它能體現人格理想的行為模式。追求理想人格的人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持久的耐力,能發掘出主觀能動性與環境及文化的互動潛力,不斷完善其個性特征。

          二、孔子的理想人格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出生在社會動亂、民生凋敝的春秋時期,就是這樣混亂不堪的局勢造就了孔子的強烈社會責任感,他希望通過確立一種理想的倫理道德來構建一種和諧有序的社會秩序。但是這種理想倫理道德的確立必須建立于理想人格之上。因而,在《論語》一書中涉及了理想人格的界定、培養、修為等方面,孔子的理想人格概括而言就是“圣人”、“君子”。孔子的所謂“圣人” 與“君子”并沒有多大區別,他們都是理想人格的代表。張立文認為:“君子是孔子認為現實社會中可以實現的理想人格,圣人是個可得見的終極人格。”“君子”在《論語》中出現多達107 次。“君子”一詞原為對貴族的通稱,自孔子開始,才賦予其道德含義,成為具有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者的稱謂。”孔子所設想的理想人格就是圣人、君子人格,它并不是由仁、智、勇三者孤立的組合而是三者之間有機結合。首當其沖就是“仁”,是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所在。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仁德之人。而“智”是指人的智慧,是人對自然的認識和理性思維。但是對孔子來說,理想人格之 “智”并不是獲得理性的知識,更主要是對倫理道德的認識。即所謂 “知人”、“知禮”。有了這種智慧,就有可能成為有德之人,所以有“智”是“仁”的必要素。最后是“勇”,“勇”顧名思義就是有膽識、有勇氣。勇也是君子必要素,是仁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可以說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仁”有充分的解釋,但是對“智”、“勇”則只是簡單提到,并未充分展開,并強調“智”和“勇”是為仁而服務的。所以孔子所謂理想人格實際上就是道德人格。

          三、西方理想人格

          西方心理學家起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關注著病態人格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近代心理學理論。這種情況直到在20世紀50 年代掀起第三思潮——人本主義才有所改變。人本主義代表人物馬斯洛將“自我實現”定義個體能夠不斷實現潛能完成天職或天數。自我實現的個體就是充分挖掘并利用自己的潛能使其趨于完美,這樣的個體才被馬斯洛稱為心理健康人或自然人)。馬斯洛筆下的自我實現的個體就是人性達到的最高境界。羅杰斯把理想人格說成是趨勢而不是終點,他認為自我實現是一個困難而痛苦的過程,它包括面對對生活難題的挑戰、消除環境對自我實現設置的障礙以及要接納自身人性中的弱點。榮格和馬斯洛兩人都認同只有極少數人能實現理想人格。為什么實現理想人格的人如此之少?榮格認為,所有的人都會受個體的前半生的行為、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馬斯洛不僅把童年經驗歸列其中,而且更把所需的物質、社會環境、教育模式、文化氛圍等都列入了妨礙人不能實現理想人格的重要原因。所以人自我實現的程度僅僅只能是“接近 ”或“可能”了。而弗洛姆將全部的原因歸于現代社會,他認為只有病態的社會才能產生病態的人格。

          四、孔子的理想人格和西方理想人格的比較

          1.兩者相似之處
          (1)兩者提出理想人格的背景是相似的。孔子是因為對當時現實的不滿而表現出憂患意識,進而提出了圣人、君子的理想人格。而西方心理學家起初只對病態人格作分析,但他們都意識到了社會現實中的各種弊病,進而對“理想人格”進行全面的闡述與發展。
          (2)兩者提出理想人格的目的是相似的。不管是孔子還是西方學者提出的“理想人格”,他們都希望人們以此為典范,不為生活環境和其他壓力所屈服,堅韌不懈地追求并實現理想人格。
          (3)兩者都注意到理想人格的整體性和可分性。無論是早在幾千年前的孔子還是20世紀的西方學者都注意到了理想人格是多個因素的有機結合。孔子分成“仁、智、勇”三部分,而西方學者則從智力、品德、能力及潛能等方面進行全面闡述。
          2.兩者不同之處
          (1)理想人格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圣人、君子就是孔子的理想人格的代表,它最重要的就是“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圣賢人格的簡潔概括。而西方理想人格則更注重個體發展,他宣揚社會公正達來對個體進行充分肯定,反對凌駕于個人。總而言之,西方理想人格權為本位而孔子的理想人格則以倫理為本位。
          (2)對理想人格的評價標準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當發生義利矛盾時應當舍生取義,儒家強調要成為“立德、立功、立言”之人。而西方的人格價值取向則是重利輕義。盡管西方有著多種多樣的價值觀,但是功利主義一直都是西方的主流價值觀。他們認為人應該最大化實現自己的權利。
          (3)理想人格的修行存有不同渠道。孔子把“仁”和“義”作為首要標準,修行應通過自我反思、嚴格自律、修身養性等等形為最終能夠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而西方的理想人格修行渠道是由外而內,由表及里。由于西方人過于強調個人主義和享受主義,所以必須有嚴格的法律條文對其行為進行監督和約束。西方社會的個人自由和權力是由外部力量的強化來維系的。
          3.兩者理想人格的比較對塑造現代理想人格的啟示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個民族間的交流日益增多,民族間的文化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著,它們彼此之間能夠相互學習和參照。這樣的交流為中西方人格模式、評價標準及追求目標等互補鋪通了道路。它特別對現代人的人格塑造和培養有著深遠的意義,我們要吸取精華,拋棄糟粕,重塑現代理想人格,就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那樣。
          首先,中庸之道與樂觀進取相結合。幾千年來的傳統要求中國民眾都謹守所謂“中庸之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常常泯滅國人創新之念,而改革者通常飽受阻擾和非議。我們應當汲取民族精華,正確理解“有為”、“中庸”等內涵,將西方的樂觀進取精神與中國的傳統兼容并用,有利于當代人向理想人格更大的邁進。
          其次,道德型和能力型人格的相互融合。孔子的理想人格十分注重道德的價值作用,這雖對培養和塑造民族氣節和道德品質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認孔子的理想人格是片面化的,而西方的理想人格卻突出人的能力,宣揚個人成功主義,這雖然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也導致社會資源的無謂的浪費和社會的不安定。理想人格應該是真、善、美的統一,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這需要兩者互補才能促進這樣的人格的形成。
          再次,利與益并重的價值觀。孔子理想人格是 “重義輕利” 的價值取向,這種價值觀對培養中華民族的偉大人格和民族氣節起著參天化育的作用。但是后來發展為“存天理,滅人欲”,把義與利完全對立起來,成為發展的障礙。因此,我們要義利結合,同時吸取中西方理想人格中的合理因素,做到義利并重。最后,法律監督機制與自身的內省自察相結合,進一步完善人格修行渠道,促進理想人格的實現。人格修成是受內外部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孔子的理想人格卻只強調人們自律意識和自我反省能力,這雖然有利于道德自覺性的培養,但卻限制人對自我潛能的挖掘,使人做事因循守舊。而西方人格修成則強調外部使其存有不少的弊端。因此理想人格的塑造不能僅僅依靠一種手段,要多方位發展,我們既要重視人的覺悟提高,又要加強優化外部環境,真正做到中西方的融合。

        【試析孔子的理想人格與西方理想人格的比較】相關文章:

        試析陶淵明田園詩中的理想與現實11-16

        試析《理想國》中的人性思想及教育內涵12-01

        游戲對幼兒健康人格的作用03-05

        關于人格的心理學論文11-29

        談高職人格本位課程研究03-13

        哲學視角下的人格問題探討12-08

        論藝術教育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11-24

        跨文化交際與人格重塑的論文03-08

        試析西方女性文學批評理論的誕生與建構03-27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青青 | 伊人大蕉香中文字幕青青 | 综合伊人久久在 | 亚洲熟女精品不卡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