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摘 要】: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慢慢成為關注的焦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需要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緊跟時代步伐,培養學生的實踐性和創新性。論述了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益的有效策略,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因材施教,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等方面的實現。【關鍵詞】:高中 信息技術 教學 課堂效益
“向45分鐘要效率”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提高課堂效益成了教師共同思考的話題。什么是高效率的課堂教學?筆者認為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高效的完成三維教學目標。一句話,就是使學生獲得更大更快的發展。
一、合理安排課程,因材施教
作為計算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段,抓住中學生喜歡獲取新鮮知識的特點,設計的教案要給學生營造一種創造的氛圍。例如在講授word、excel等office軟件的基礎知識時,許多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積極性,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實踐上機操作,讓他們進行自我摸索探新,鍛煉思維和學習方式。理論和實踐的課程比例1:1是比較合適的,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適當增加上機的時間。面對新的事物,學生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總是無窮無盡的,教師首先要正確的面對這些提問,盡管其中的某些問題會顯得幼稚。然后教師應該對提問的學生積極地解疑和引導,努力開拓學生思維,往創造性的方向發展。
教師要在上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包括每個學生德智體發展的特點,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如何,有何興趣愛好,擅長及不足之處,然后采用有針對性的方法。比如,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包括必修—— 《信息技術基礎》和兩本選修—— 《多媒體技術應用》和《算法與程序設計》(兩選一)。兩本選修教材的差別比較大,前一本偏向于形象,感性的思維, 比較適合文科班的學生;后一本偏向于抽象,理性的思維, 比較適合理科班的學生。分析了教材特點與學生特點之后,我們決定文科班選修前一本教材,理科班選修后一本教材。
因材施教使每個人每堂課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繼而有為這個目標努力的信心和行動,使每個人每堂課都有收獲,使每個人的學習取得最大限度的進步,潛力盡最大限度的挖掘。
二、鼓勵學生思考,拓展創造性思維
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引導的時候要注意啟發他們的辯證創造思維,保持思維的相對性與求真性,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在實踐練習過程中,最好不要用一樣的題目,可以提供一個范圍的框架,讓學生自己去想象發揮,自己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比如讓學生用word設計書目,什么樣的頁眉頁腳,什么樣的版式版花,都由學生自己去決定。計算機教師應該把教學活動當作一種文化的滲透熏陶,讓學生產生自覺自主學習的意愿,這樣才有可能開發他們的創新實踐能力。教師對學生的習作首先要進行肯定,然后鼓勵他們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向新的角度思考,拓展創造性的思維,學以致用,學以創新。計算機教學,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成為“我要學”的生力軍,激勵他們自主思考,發揮出潛在的創造力。 筆者采用了注重過程性、生成性、開放性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圖文編輯”為例,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對已經掌握的Word、PowerPoint軟件的操作方法進行比較,讓學生仔細觀察異同。學生很快得出結論,無論多復雜的編輯無非是幾種情況:增、刪、改,而增、刪、改又必須遵守先選中再操作的原則,具體操作又分為菜單操作、按鈕操作、快捷鍵操作種方法,學生把這種原則遷移到其他軟件的操作中,對很多沒有學過的軟件變得“無師自通”。偶爾也有不能“無師自通”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查看“幫助”菜單,而不是簡單直接地教他怎么做。這樣一來,教學效率非常高,教師避免了重復而無意義的講解,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實踐。因為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時間,筆者還引導學生思考,現在的編輯方法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不方便或者有缺陷?如果是你,你有什么改進的方法?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學生必須仔細體驗實踐中的每一個過程,熟悉各種常用的“編輯方法”,甚至還要想象不同的用戶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不便,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知道操作方法中的不使之處和缺陷。必須弄清“圖文編輯”技術的發展歷史,以及現代最新的技術狀況,結合歷史和現實,加上自己的體驗,才能對此提出改進的意見。這樣一來,原本簡單被動的聽課就變成了學生主動的探究,學生存探究中掌握了知識和技能,并學會了歸納、總結、遷移,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建構新的知識。
三、選擇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創新意識
常言說: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這個“漁”是什么呢?是捕魚的方法,是學習的規律。鼓勵學生多動腦筋,讓學生自己能把學到的知識匯總、統計而找到其中的普遍規律;鼓勵學生勇于實踐、勇于嘗試新方法, 能夠自己解決或試圖解決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 鼓勵學生碰到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的時候,不是簡單的請教老師, 而是經過自己的思考以后把自己所設想的解決方法融在問題中來請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更多的感受勤奮耕耘后收獲的快樂。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培養出適應信息時代的、合格的人才;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
教師是教學主體, 學生是學習主體,只有富有創造力的教學主體, 才能煥發學習主體的創造活力。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 不是讓學生按照老師教的步驟依次完成任務, 而是啟發學生通過探索掌握方法并能靈活地加以應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 尤其要加強發現學習。傳統教育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中心, 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 這樣往往造成學生循規蹈矩, 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發現學習是學生自己從各種特殊事例中歸納出結論,并用其來解決新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克勝.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五種“流行病”及其防治[J].中國電化教育,
2008, (03)
[2]韓正濤.中學計算機教學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理
論),2007, (O4)
[3]孫惠穎.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建議[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
【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融合淺談論文05-05
淺談高中化學新課標教學05-29
淺談體育信息技術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08-29
淺談高中美術水粉畫教學05-07
淺談高中美術欣賞中的模糊層面與教學05-26
淺談高中美術新課程《美術鑒賞》的有效教學06-10
信息技術與高中美術教學整合05-17
淺談信息技術如何實現創新型教育08-24
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學05-25
淺談高中數學興趣的培養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