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訓:析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模式
論文摘要: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繼續教育日益顯示其重要性。運用校本培訓形式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是高校青年教師繼續教育的有效模式。結合學校實踐,從校本培訓的特點、優越性及構建有效模式的思考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高校青年教師隊伍。
論文關鍵詞:校本培訓;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擴招吸收了大批青年教師隊伍,不少高校35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達到40%-50%,一定意義上,這批青年教師是我國未來高等教育事業的支柱。在這一背景下,高校應如何加強青年教師繼續教育,切實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教學能力、教學技能等綜合素質,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隊伍,關鍵在于正確選擇符合高校實際的繼續教育管理模式。結合學校實踐,筆者認為校本培訓是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模式。
一、對高校青年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的特點
校本培訓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規劃和指導下,以人為本,以教師任職學校為基本培訓單位,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等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把培訓與教育學習、培訓與科研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繼續教育的模式。它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基于學校
校本培訓要求學校根據本校教師教學發展的需要,在調查分析教師需求基礎上,根據教師成長過程特點,有的放矢地選擇教師學習內容、安排學習時間,策劃學習方法,并進行一系列的評價和調控,以提高培訓效果。
2.在學校中
校本培訓利用學校的地域優勢及特點,依托本校教師,以學校為主要基地開展培訓,充分挖掘和利用學,F有資源,本校教師既是接受培訓學員,又是培訓教員的同事,教員、學員在培訓過程互動交流,教學相長。
3.為了學校
校本培訓注重以學校的辦學方向為目標,以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在教師培訓過程中以師為本,既要強調教師完成社會和學校發展所承擔的義務,又要求以教師需求為本,弘揚教師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通過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實踐獲得大量的新知識,實現專業發展,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修養和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最終提高學校競爭力。
二、對高校青年教師實施校本培訓的優越性表現
校本培訓是學校依據自己的發展規劃,在對學校教師的現狀與潛力評估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資源,通過自行規劃設計主要在本校為主要基地開展旨在滿足學校需要和教師需求的培訓活動。它實現了對傳統培訓模式的揚棄,其優越性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夠保證其針對性
校本培訓以教師為本,注重解決本校教師教學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培訓的組織與設計也較人本化和個性化,針對性強,有利于教師發展。教師可根據自己實際所長的專業發展階段對自己的學習內容、方法和途徑作出選擇。同時學校在深入了解學員學習動態,掌握學員學習信息的情況下,能夠給年輕教師創造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創新。
2.能夠保證其兼顧性
校本培訓目標是鼓勵青年教師不斷進取,建立個人培訓目標,在教師個人目標和本校教學工作進行分析和研究基礎上制定學校的培訓目標,故能夠兼顧學校與個人目標。學校培訓規劃有長遠的教師專業發展目標,也有具體的年度培訓目標。培訓堅持循序漸進,有重點,分階段、分步驟,不急于求成,不急躁冒進。因為青年教師繼續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制定目標要從學校需求出發,與學校自身發展相協調,目標定位適中,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如果組織目標定位過高,會挫傷教師積極性,如果過低,輕而易舉就能實現會失去激勵作用。
3.能夠保證其實效性
校本培訓形式靈活、投資少,針對性強,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學習與工作相結合,解決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它不僅能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教學能力、身心健康和科研能力等綜合素質,更能最大限度地開發教師的潛能,提高教師自主學習新技術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成為一個主動的探索者和創造者,故具有很強的實效性并深受學校青睞。
4.能夠保證其靈活性
多數新教師都承擔較重的教學任務,出外學習往往會和培訓時間相沖突,既影響教學又影響培訓效果。校本培訓時間上有更多的自主權和空間,安排便利,可以緩解工作、家庭和學習之間的矛盾。校本培訓方式和內容較靈活,可以分散與集中相結合方式的方式,如崗前培訓、業余培訓、自修、分散自學、集中討論、互動參與、專題報告、課題研究、示范、觀摩、模擬教學等形式,內容豐富多彩,既讓青年教師感興趣,有利于提高教師培訓效果。
三、構建高校青年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的幾點思考
1.構建學習型組織,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首先必須具有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知識面廣,熟知本學科甚至相關學科發展的前沿及發展方向,并且善于學習和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特別是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科技創新、知識創新、教育創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教師入職前教育只是人生學習的一個短暫階段,終身教育則是一個持續而漫長的過程,它需要高校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激發教師學習熱情,不斷接受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能。
2.營造良好的團隊學習氛圍
青年教師從課堂步入工作崗位,由原來“以學為主”向“以教為主”的角色轉換,需要努力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和探索教育實踐,更需要發揮教師的團隊優勢,學校經常組織正式或非正式的討論、研究與交流是教師成長最直接的實踐資源。因為雖然教師個體存在差異,但遇到的問題可能相似,這種相似體驗的相互交流容易產生共鳴,具有較大的啟發性,不僅能學到理性的知識,還能受到實踐感悟,能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吸取其失敗教訓,學人之長,補己之短。
3.緊跟時代,合理安排培訓內容
。1)職業道德培訓教育。教師對職業的認識,教育事業的熱愛,是激勵每個教師在工作中兢兢業業、誨人不倦的內在動力!盀槿藥煴、言傳身教”,“學為人師,行為示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職業之所以崇高,在于教師以自己的高尚品質言行作學生的表率,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的素質修養,直接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直接決定他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不僅應學識淵博,還應該具備高尚職業道德。
高?梢匝堃恍┲螌W嚴謹、務實敬業的老教授、老專家現身說法,言傳身教,圍繞教師應如何為人師表,如何用自己的言行為榜樣,通過完善的道德人格和愛的言行,把科學與知識、感受與理想、真理與追求、積極健康的情感傳授給青年教師。這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陶冶,對教師養成良好的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2)理論知識教育。大多數青年教師畢業于非師范院校,較缺乏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實踐基本技巧。采取集中脫產的方式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學法規概論、現代教育技術等課程。對教學原理及教學手段、教學技術的系統學習,年輕使教師進一步了解什么是教育?如何他們掌握教學規律和教學環節?如何很好地組織、表達教學內容,生動活潑的進行教學?如何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規范的板書書寫能力?如何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因材施教,學會怎樣教學,當好名合格的老師。
。3)教學能力的實踐培養。教學實踐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門藝術。更好地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不僅要知道教什么,還要知道如何教,需要大量的教學實踐。首先請老教師作《如何備好課、上好課》、《如何當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等專題報告,講示范課和案例分析。此外鼓勵青年教師開展教學技能的訓練,提高語言表達、文字書寫和社會交往的能力,多組織優秀教師上教學觀摩課,在培訓班中挑選學員進行示范講課,然后請專家和年輕教師一起評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4.勇于創新,探索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改變單一教學形式,采用多種授課方式,增加示范、觀摩、研討、模擬教學等形式,加強教師對教學環節、教學技能的感性認識,提高效果。
(1)導師制。選拔一批師德高尚,責任心強,教學效果好的優秀教師實施“一幫一”的新老教師結隊制度,教學上做示范,對新教師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和批改等進行指導,新教師模仿、借鑒老教師的教學、教育模式與技巧,在觀摩的過程中獲得啟發,提升教學技能。
。2)專題講座式。專題講座主要介紹學科前沿性知識,職業道德、教育法規、學校管理等基礎知識?梢哉垖W校黨委書記、校長、人事處處長、教務處處長、科技處處長、重點學科辦主任、學院領導、教學名師從不同角度勉勵學員熱愛教育事業,培養高尚品德,掌握教學技巧,了解世界和中國高等教育的起源和發展歷史、學校的概況以及辦學特色。
。3)互動參與式。發揮學員學習主觀能動性,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師和學員之間互動、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動的內容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解答問題,爭取人人參與、個個受益。
。4)團隊合作式。選拔學科帶頭人和科研骨干,建立學科梯隊,根據青年教師特點,教研組、學科組、志同道合的同事就學科建設或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一同合作探討和研究。
。5)課題研究式。教學、培訓、科研相結合,教師通過參與課題或自設課題、申請課題、進行合作獲得力的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基礎上,不斷提高教學與研究能力。
5.建立良好的保障體系
建立校本培訓,必須有良好的保障體系。首先是制度保障。(1)建立學習評價考核機制,理論考核主要采取書面或論文的形式進行。實踐考評主要通過上課、評課等途徑考核,并對考核優秀者,或比賽獲勝者給與適當的獎勵。培訓考試成績及合格證作為教師評優、晉升職稱應具備的條件。(2)管理部門設專人及時了解培訓工作發展中的新動向、新問題以及新趨勢,調整工作方向與思路,以便更好地為教師服務。
其次是時間保障。青年教師一心一意參加培訓,首先必須有時間保證。因為現在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壓力較大,特別是基礎課教師教學任務很重,參加培訓同時承擔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超負荷的工作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繼續教育的效果和熱情。
再次是物資保障。加強學校行政、教務、科研、后勤等對繼續教育工作的協調管理,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學校每年除撥出一定經費支持教師參加國內外的進修,各種學術研討會外,拔出一定經費組織校內的各種培訓,加強培訓學習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良好的設備,加快教師信息化的步伐,大力發展現代化遠程教育,使教師足不出戶就可以學到新知識,并與專家名師對話,使不同層次教師在同等條件下接受指導。
上一頁 [1] [2]
【校本培訓:析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模式】相關文章:
論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模式11-25
簡析MIS 開發模式的策略11-15
探析商務人員外語培訓的有效模式論文11-19
析圖書館管理模式02-27
簡析高校設備維修經費預算03-04
簡析提高投資回報的有效途徑11-18
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模式探討11-17
高校教師教育技術院本培訓模式的探究11-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