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語學習充滿創新的律動
創新思維培養就是在我們過去常用的邏輯思維——如聯想思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的基礎上,結合非邏輯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新創建的一套思維模式,學生通過練習,逐漸養成從新的角度看待、思考問題,得出自己合理的結論,解決問題,培養他們自強自力的能力。學校是實施創新的重要陣地之一,培養創新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已成為學科實施素質的關鍵所在。那么,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呢? 本文結合筆者近15年的經驗及對創新、創新思維概念的理解談談對此問題的認識。創造思維就是合理地、協調地運用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及直覺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創新教育是以開發創新性思維為核心,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基本取向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把學生作為一種知識的載體,偏重于對學生傳授知識能力的檢測,而忽視了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作為教師,首先在課前應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之生活化;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創新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應提倡建構有效地教學環節,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通過巧設計,觸動學生的創新;促生成,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使英語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發展創新的平臺,成為老師培植和綻放學生創新之花的沃土。下面就活化教材、課程和課堂教學設計兩大方面去闡述,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 活化教材、課程
1. 聯系當地實際和文化,活化教材
在教材整合過程中,若能恰當地與當地實際和文化相聯系,創造一種熟悉的文化背景,這定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望,使每位學生有話可說。因為當地實際和文化是學生生活中熟知的內容,學生易被感染和進入角色。如在初二(下)學“Asking the way”一課,可結合學校外道路、景點和建筑物的實際情況來擴展這一課。如可讓一位學生扮演外國人或從其它城市來的游客,對諸暨市環境不熟悉,要問路。老師可設置一些問題,如“到西子賓館該怎么走?” “到中國銀行該怎么走?” 等等。也可以設置情景為一位同學第一次到另一位同學家里作客,不認識路,另一位同學告訴對方他家的位置,等等。這樣通過巧妙聯接,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從而達到綜合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2. 適當使英語課程“生活化”
英語教材的編寫者已經考慮到接近學生生活,但作為教師仍應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生活因素,并善于挖掘教材以外的生活課程資源,使英語教學生活化。這樣,學生能學以致用,也易于將自己在課堂學到的英語知識運用到自己身邊的生活中去。如許多的廣告、標示語、流行歌曲、電影電視、報刊雜志等,教師應善于捕捉這些容易被忽視的資源,拉近英語和學生生活的距離,讓英語融入學生的生活,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街道兩旁的廣告,我們已可以學到不少英語: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麥當勞,McDonald;李寧鞋的廣告,Everything is possible;閑人免進,No admittance等等。只要你留心身邊的事物,你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你會學到很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英語。而作為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和注意身邊的事物,并與我們的英語學習相聯系。那樣學起來學生沒有壓迫感,并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學到英語。在諸暨和紹興的一些大型超市里,有些商品擺放的提示語分別標了英語和漢語,買東西時可以有意識地每次記幾個;或者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外進行收集。這不僅易于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易于激發學生的創新。
在教學中進行教材內容的“生活化”模擬和操練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真實生活情景進行教材內容的演練。比如在教weather 一課,可布置學生回家留意觀看本市第二天的天氣預告。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用英語模擬天氣預報員,向全班同學預報天氣情況。有的學生能運用所學課本該課的句型,并有所創新,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另外,還可根據教材模擬生活情景,如在學習“Shopping”這一課時,可課前讓學生分小組作適當的預習,把教室布置成“Toy Shop”、“Fruit Shop”、“Clothes Shop”等,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角色表演。此時課堂已變成了真正意義的生活交流場所,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學生心中就會產生成就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增強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更新教與學的方法,讓教材為我所需,為我所用。教師還應設法把靜態的文字變成活潑的交流活動,使學生在語言運用中學習語言,在創設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語言。這樣,學生會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背景,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說出來,從而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 創設高效課堂
1. 導入要新,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那么在課堂一開始就得緊緊抓住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新課的導入,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連接新舊知識的重要環節。導入要新,就是要在一節課的起始階段努力尋找一個新的著眼點,從一個新的角度,采用一種新的教學手段或教學策略,來使學生的心理與思維都興奮起來。如由舊知識導入,手法要新;由生活導入,認識要新;由故事導入,角度要新。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由于牛津初中英語教材難度比較大,要求也比較高,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牛津初中英語每個單元由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Vocabulary, Grammar, Integrated Skills, Study Skills, Main task, Checkout等8個模塊組成。在每個單元的Integrated Skills板塊中Part A,設計了聽力部分,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筆者開展了對9A教材中Integrated Skills進行嘗試,并以9B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Part A為案例展開。課程開始,通過展示圖片和問題討論,引入本節課學習的話題——機器人。聽前,教師設計了Robot Exhibition的圖片,生動再現了What can a robot do?為下面的聽力訓練做好準備,成功導入新課程,落實新課標,切實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聽力技巧,將聽與說、讀、寫有機結合。 2. 新授要實,促進學生的思維進程
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思維的發展,基本上都在這個環節完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創新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課堂中要充分體現“英語教學是英語活動的教學”。通過創設“思維場”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暴露知識創新過程,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創新得到訓練,創新能力得到提升。例如,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6 Reading一篇閱讀課文,是第6單元第一課時討論自然條件和自然災害的延續。在本課學生將了解男孩Timmy在1999年臺灣大地震中被困在瓦礫堆下的親身經歷。故事用第一人稱敘述,有助于學生深刻感受遭遇地震的恐懼不安和死里逃生。課前教師讓學生查閱有關地震方面的資料,課中利用這些資料展開討論,設計了What will happen to you if there is an earthquake here?和Do you know how to protect yourself in the earthquake? 等實在的問題,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增大學生的知識量,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綜合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促進學生的思維進程。
3. 練習要精,發展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我們在每堂課的教學中,不但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還要重視通過練習來發展學生的思維,本著“立足基礎,力求變化,適當發展”的原則,在發展練習中深化新知,在開放練習中內化新知,注重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觀察與分析,令學生的思維更富延展性。
在練習設計中,要精心設計訓練題,注意精煉性和典型性,以及練習設計的層次性和目的性,要準備一些開放性的題目,鼓勵學生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題多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此教師可以設置智力臺階,以“基礎性應用——綜合性應用——發展性應用”來訓練發展學生的創新。
4. 總結要活,活躍拓寬學生的思維
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減輕記憶的負擔的重要環節。它對于發展學生創新、強化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畫龍點睛的結束則使成功得以鞏固。因此,課堂總結可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或進行歸納總結,或設置懸念,或開拓延伸,或活動游戲,力求拓展學生創新,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總之,要吃透教材,立足于課堂,功夫要下在課內,注意設計合適的銜接語言,使各個教學環節自然過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并開展活動。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盡最大可能考慮學生情感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靈活地把它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設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英語中創新。
【讓英語學習充滿創新的律動】相關文章:
淺談英語創新教學11-18
淺談體態律動對兒童音樂學習的意義論文06-09
淺議英語學習動機和英語學習12-11
營造充滿活力的英語課堂12-03
新課改小學英語創新初探論文02-19
淺談英語教學的創新意識03-04
淺析創新教育在英語中的教與學12-04
讓素質教育充滿中職英語課堂03-2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