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順應論視角下周恩來外交語言語用模糊現(xiàn)象分析

        時間:2022-11-21 11:39:40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順應論視角下周恩來外交語言語用模糊現(xiàn)象分析

          摘要:由于直接涉及一個國家的根本利益,外交語言非常講究措辭和言語技巧。為了外交活動的成功,外交家們常常借助語用模糊這一有效外交策略解決外交難題,以實現(xiàn)最佳交際目的。本文基于語言順應理論,從心理順應、社會順應和物理順應三個方面對周恩來總理的外交語言進行分析和探討。結果表明,在外交話語中恰當?shù)剡\用語用模糊可以保證發(fā)言穩(wěn)妥、嚴謹、靈活、禮貌和高效,達到最佳交際效果。

          關鍵詞:順應論;外交話語;語用模糊

          外交辭令指的是在外交活動中談論較尖銳或較敏感的問題時所使用的經(jīng)過慎重考慮的措詞。一般來講,外交辭令是一種正式、保守、準確的說服性語言,但出于說話者的立場和語言表達的策略需要,說話人常常故意使用一些含糊其辭的言語,保證發(fā)言穩(wěn)妥、嚴謹、靈活、禮貌和高效,以達到最佳交際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使外交活動順利進行。中國外交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周恩來總理,在外交場合中恰當?shù)剡\用語用模糊,使其話語得體、適當,具有超凡的言語魅力。本文從順應論的視角對周恩來總理的外交話語中的語用模糊進行分析。

          一、語用模糊與外交語言

          語用模糊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是指說話人在特定語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確定的、模糊的或間接的話語向聽話人表達數(shù)種言外行為或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force)的現(xiàn)象[1]。它是說話人在很強的交際意圖的驅使下所作的語言選擇,使用該策略可以使語言表達更委婉、含蓄、禮貌。

          語用模糊是從語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談語言的不確定性,常常表現(xiàn)為間接指示語、模糊限制語、低調陳述和間接言語行為等手段的運用。語用模糊的現(xiàn)象包括約略(approximation),模糊(fuzziness),籠統(tǒng)(generality),兩可(ambiguity),含混(ambivalence)等,以及寓意表達,如比喻(metaphor),弱陳(meiosis),反諷(irony)和夸張(hyperbole)[2]。

          外交語言是一種正式、保守、準確的說服性語言,其最普遍的含義是那種能夠使外交官(家)措辭犀利而又不失謹慎和文雅的“謹慎性保留陳述”(Guardedunderstatement)[3]。外交語言非常講究措辭和言語技巧,為了完成交流,外交家必須既要有所言又要有所不言,因此“建設性模糊”可保證發(fā)言穩(wěn)妥、嚴謹、禮貌、靈活和高效,以解決外交難題,達到最佳交際效果,正如何自然教授所講,“該精確的時候要精確,該模糊的時候要模糊;精確之中有模糊,模糊之中有精確——這是問題的起點也是問題的最終結果!盵4]正是由于語用模糊策略的大量運用才使得外交語言更具有得體性、簡約性、幽默性、形象性以及靈活性的特點。

          二、語言順應理論

          語言順應理論(LinguisticAdaptationTheory)由Verschueren提出,他認為語言的使用是語言使用者不斷做出語言選擇的過程,不管這種選擇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也不管是出于語言內部還是出于語言外部的原因都是這樣。從語言本身的特點看,語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夠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做出種種恰當?shù)倪x擇,是因為語言具有變異性(variability)、商討性(negotiability)和順應性(adaptability)[5]。語言的變異性是指語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選擇的可能性;商討性是指所有的選擇都是在高度靈活的原則和策略的基礎上完成的;順應性是指語言能夠讓其使用者從可供選擇的項目中作靈活的變通從而滿足交際的需要。變異性為順應提供了可能,商討性是順應的手段,順應性體現(xiàn)在變異性和商討性之中,是語言使用的過程的核心。

          根據(jù)語言順應理論,語言的選擇過程是語言結構與語境之間的動態(tài)順應過程,不同語言結構的選擇是語言使用者順應語言內部和語言外部因素的結果。在選擇語言之前,交際者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根據(jù)語境和交際目的,從交際雙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及物理世界等多方面進行考慮,并對話語做出相應的調整,最后做出順應交際的選擇[5]。為達到順利的交際,語言使用者在做出選擇時需順應說話人和受話人的心理世界。首先,說話人自己的個性、情感、愿望和欲望等心理因素影響著語言的選擇。同時,說話人的話語選擇總是試探性地或成功地順應自己對受話人的心理世界的評價。社交世界指社交場合、社會環(huán)境、規(guī)范交際者言語行為的原則和準則。物理世界主要包括時間和空間的指示關系,時間指示關系包括事件時間、說話時空和指稱時間。

          三、外交語言的語用模糊分析

          作為外交辭令的一種策略手段和言語技巧,語用模糊的特征具體表現(xiàn)在表層模糊,深層明確,從外交場合這個特定的語境來看,語用模糊是利用語言的不確定性作為一種交際策略達到明確其交際意圖的目的[6]。根據(jù)語言順應理論,我們可以將其看成是在一種高度的意識程度下,為達到交際的目的,對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進行選擇順應的結果。本文以周恩來外交語言為例,探討其語言模糊所表達出的外交語言的得體性、簡約性和幽默性。

         。ㄒ唬⿲π睦硎澜绲捻槕

          根據(jù)Verschueren的觀點,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際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圖等心理因素,語言的選擇受到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心理世界(包括他們的個性、情感、信念、愿望、動機等心理因素)的影響[5]。語言的選擇受到交際雙方的心理世界的影響,說話人選擇語言的過程正是順應自己和聽話人的心理世界的動態(tài)過程。1971年,周恩來總理會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時,該團有一名叫格倫?科恩的19歲的運動員進行提問:“總理先生,我想知道您對美國嬉皮士的看法。”周恩來笑了笑說:“看來你也是個嬉皮士嘍。世界的青年們對現(xiàn)狀不滿,正在尋求真理。在尋求真理的時候總要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是可以容許的,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就曾經(jīng)想試試各種各樣的辦法。因此,我們是理解青年的想法的!敝芸偫磉說:“如果經(jīng)過自己做了以后,發(fā)現(xiàn)這樣做不正確,那就應該改變。這是我們的意見,只是一個建議而已!保ê媳妵H社北京1971年4月14日電)。

          周總理恰當?shù)剡\用了模糊語言,漂亮且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委婉地指出我們的態(tài)度是“可以容許”,對它們的存在是“理解”的,以建議方式含蓄委婉地表達了我們的意見:“如果發(fā)現(xiàn)這樣做不正確,就應該改變!奔软槕寺犜捳叩男睦,也維護了說話人的面子。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評價說:“這整個事情是周恩來的代表作。與中國人的所有舉動一樣,它有許多層意義,對這些美國青年邀請的最明顯的意義是:它象征著中國已承擔了和美國改善關系的義務,而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它保證比任何渠道發(fā)出的外交信息都更有分量——現(xiàn)在肯定將被邀請的使節(jié)將來踏上的是友好國家的國土”。

          (二)對社交世界的順應

          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場合、社會環(huán)境、規(guī)范交際者言語行為的原則和準則。這里的交際者不是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語言使用者,他們的言語行為受社會和文化的制約[5]。語言使用者在不同的交際場合,出于交際的需要,必須動態(tài)地順應或遵守社會規(guī)約,受到社會和文化規(guī)范的制約。因此說話人往往會通過語用模糊來實現(xiàn)自己的交際目的,順應社會規(guī)范。

          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周恩來總理到機場迎接。當尼克松走完梯階,離地面還有三四級臺階時,便微笑著伸出他的手,周總理的那只手也伸了出來。兩人緊緊地握著手,輕輕地搖晃著,足足有一分多鐘,周總理說:“總統(tǒng)先生,你把手伸過了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呵”。“遼闊的海洋”不僅代表了中美之間的地理上的距離,更說明兩國間相去甚遠的政治觀點和對峙25年這一漫長的歲月。隨著兩位領導人的親切握手,這一切似乎都發(fā)生了改變。周總理的一個恰到好處的比擬,順應了當時的社交場合,并充分體現(xiàn)中方改善中美關系的良好愿望和對美方友好姿態(tài)的欣賞。

         。ㄈ⿲ξ锢硎澜绲捻槕

          物理世界主要包括時間和空間的指示關系。就時間而言,它包括事件時間、說話時間和指稱時間?臻g指示即地點指示關系,它包括絕對空間關系和參照指稱對象的相對空間關系[5]。采用模糊語言這種策略順應物理世界就是避免第三者的干涉和參與。

          1960年4月下旬,周恩來總理與印度談判中印邊界問題,印方提出一個挑釁性問題:“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嗎?”周恩來總理說:“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遠的不說,至少在元代,它已經(jīng)是中國的領土!睂Ψ秸f:“時間太短了。”周恩來總理說:“中國的元代離現(xiàn)在已有700來年的歷史,如果700來年都被認為是時間短的話,那么,美國到現(xiàn)在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不是美國不能成為一個國家呢?這顯然是荒謬的!

          在周恩來總理的反駁中,在語言策略上對物理世界做出選擇順應,用了兩個時間的對比來否定對方的觀點。700年與100年相比較,要否認700年而承認100年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其結果是承認100年就得承認700年這個事實。堅定立場都包容在寥寥數(shù)語的含蓄表達之中,充分顯示了模糊語言妙不可言的表現(xiàn)力。

          四、結語

          語用模糊是指在言語交際中,說話人為達到某種特殊的交際目的,把原本可以清楚表達的意思故意使用不明確的語言表達出來的一種特殊的語言使用現(xiàn)象和交際策略。在外交場合中,出于說話者的立場和語言表達的策略需要,說話人常常使用語言模糊策略。正是此語用策略的大量運用才使得說話者的語言更具有得體性、簡約性、幽默性、形象性以及靈活性的特點。本文基于語言順應理論,從心理順應、社會順應和物理順應三個方面對周恩來總理的外交語言進行分析和探討。分析結果表明,在外交辭令中切當?shù)剡\用語用模糊可以保證發(fā)言穩(wěn)妥、嚴謹、靈活、禮貌和高效,達到最佳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俞東明.語用學定義與研究范疇新探[J].浙江大學學報,1993(4).

          [2]何自然.再論語用含糊[J].外國語,2000(1).

          [3]Nicholson,H.Diplomacy[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50.

          [4]何自然.語用學講稿[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999.

          [6]錢冠連.漢語文化語用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順應論視角下周恩來外交語言語用模糊現(xiàn)象分析】相關文章:

        談語用視角教師課堂提問08-02

        論哈貝馬斯的普遍語用學08-03

        談廣告英語的語用分析論文09-25

        關于圖書管理的多視角分析08-04

        倫理視角下醫(yī)療服務營銷對策06-13

        淺談社會工作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個案分析08-26

        分析情境學習在人類學視角下的成人教學理論論文(精選12篇)04-26

        談談倫理視角下醫(yī)療服務營銷對策05-25

        探析社會語言學視閾下的英語語言性別差異現(xiàn)象論文05-05

        關于解釋學視角下的外語教學08-3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