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論文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論文篇1
一、在生活情境中“找”數學
所謂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之類的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情境中去。創設生活情境,能激發學生探索規律的興趣,新課程標準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的培養。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學生能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與教學活動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在生活實例中發現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都是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具體表現。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探索、創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在互動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能力,體驗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
二、動腦、動口、動手中“思”數學
在新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還學生主人的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好師生間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時空。在《三角形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大家看看自己脖子上的'紅領巾是什么形狀?(三角形)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是的,生活中形狀是三角形的物體有很多,除了大家剛才說到的,還有三角小旗、馬路上的標志牌等。數學來源于生活。聯系學生身邊的實物認識三角形,動腦、動口說三角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再讓學生用準備好的幾根小棒擺成一個三角形,動手畫三角形,同桌合作拉一拉自己準備的學具長方形框架,看看會不會有變化。讓學生在擺一擺、畫一畫的過程中,獲得對三角形的感性認識,再通過議一議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地探究、思考,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
三、在不同的玩中“學”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必然會想方設法去認識它,研究它,占有它,從而獲得與此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教師要抓住低年級學生好玩的心理,設計不同層次的“玩”,由開始的跟著老師玩,到最后的合作玩,自己玩,讓他們在玩中不停地思考、探索。
四、游戲中“悟”數學
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把游戲引入課堂,可以把教學內容寓于游戲之中,變靜態的課堂教學為動態的教學活動,進而使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獲取知識。兒童注意的特點主要是無意注意,有意注意不可能持久。因此,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后,注意力就容易分散,精神不集中,思維不活躍。這時侯,用游戲的形式來完成剩下的教學任務,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戲中“悟”數學,可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數學與身邊世界的聯系,這樣的教學方式,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遵循兒童的學習規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經驗的積累,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新課程教學實驗的不斷深入,通過家庭、學校的有效溝通和一系列的實驗作業,既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數學。
六、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做”數學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課堂教學應順應孩子的天性,依據孩子的愛好和興趣設計教學,在學生喜愛的找朋友、送信、小魚吐泡泡、送小動物回家等游戲中展示活動內容,讓他們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使情感得以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自己和充分交流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共同尋找、探究、體驗,掌握數學的知識、思想與方法,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和樂趣。
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論文篇2
社會在不斷進步,舊的教育理念已經不適應社會的需求,要求我們的教育理念要進一步更新!稊祵W課程標準》是新形勢下數學教學的行為目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大部分教師正處在從原有的教學理念轉變到新的教學理念的一個過渡時期。我們要真正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髓,既要突出新課標下的先進教學理念,又要發展傳統教學中優秀的教學思想方法。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啟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給學生充分提供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學生還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學,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也能有所進步。實踐結果證明,課堂教學的變化,學生思維活躍,敢于質疑,愿意與同學、老師交流,勇于發表不同見解,樂于表現自己。下面就自己對數學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轉變淺談一點自己的做法。
。ㄒ唬┙嬓滦蛯W生觀。
學生觀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具體表現,也是教師教學行為的出發點。新課程體系充分肯定學生的內在價值,將個性發展作為課程的根本目標。要實現這一理念,首先要求教師改變陳舊的學生觀,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其次,要著力改變學生由來已久的自我認識和學習方法,通過自身教學方式的改變去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生從被動的世界中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的主體,要自己思索、自己動手、獨立學習。具體說,教師應賦予全體學生比傳統教學中多得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和權利,用動態的、發展的觀點評價學生的學習,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學習體驗,善待學生生命過程中的各種表現,給學生創造進行獨立思考、辨析的空間,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
。ǘ┙⑿滦蛶熒P系。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往應是一種對話式的,平等式的“我——你”關系,在這種關系下,師生雙方以知識作為對話的文本,尊重彼此視界的差異,敞開精神,相互接納,無拘無束的自由交流,最終實現視界的融合及知識的生成。對話式教學要求師生雙方都作為有思想、有感情、有個性的豐富的人彼此真誠交流,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作可與之對話的“你”,雙方都作為完整的人在完整的精神世界深處投入到對話中,互相接納、敞開、理解。即教師不是作為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與學生共同探究、創生知識;學生也不再作為知識的容器被動聽從教師的指令,而是帶著各自的興趣、需要和觀點直接通過與教師的對話而與知識對話,并從中獲得生活的意義。對話雙方通過彼此心靈的互動與溝通,共同創生和開發課程,并探錄、體驗、感受知識之中、之外的世界或存在的意義。
。ㄈ┰诳鞓分小皩W”數學
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就必然會想方設法去認識它,從而獲得與此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教師就要抓住學生好玩的心理,設計不同層次的“玩”,由開始的跟著老師玩,到最后的合作玩,自己玩,在玩中不停的思考、探索。在教《0的認識》一課時,先出示一幅空教室圖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在我們的周圍找一找什么地方有0?再讓學生玩一玩、變一變?并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怎樣的情況下,0表示起點。怎樣的情況下,0表示沒有。整個教學,學生在快樂中學會了“0”的有關知識。
。ㄋ模⿲嶋H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經驗的積累,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新課程教學實驗的不斷深入,通過家庭、學校的有效溝通和一系列的實驗作業,既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數學。
總之,教與學的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不斷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識形態來呈現,而是以行為的方式來呈現;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以適應課程改革地需要。
【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優化課堂教學轉變教學方式的論文04-03
優化課堂教學,轉變教學方式11-21
轉變教學理念,探索新課程歷史教學12-06
新課標下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03-22
轉變教育理念,打造高效課堂論文12-15
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研究03-20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2-05
語文教學中的習作評價的問題和方式論文12-21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07-16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寫作03-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