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構建“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
摘 要:“研究型”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對現有的大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突破,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本文在簡單闡述“研究型”教學涵義和作用,并提出構建“研究型”教學創新氛圍的策略。關鍵詞:構建;“研究型”教學模式; 主導作用; 主體地位
教學模式是教學過程中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和操作程序,具有實踐性。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學的形式是靈活多變的,因此,教學有模,但無定模,貴在創新,必須研究“研究型”教學模式。
一、“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涵義和作用
課堂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運行形式,F代教學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一個主動參與、構建以及創造的過程。在當今以創新為主要特征的信息時代,高等教育質量也受到高度重視,“研究型”教學模式被廣泛引入教學領域,成為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把芯啃汀苯虒W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優化課程結構,建立一種基于研究探索的學習模式,以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的,將學習、研究、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在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研究過程中,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使學生有所發現和創造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研究型教學的核心在“研究”,它包括教師的研究和學生的研究,教師在研究中教,學生在研究中學,也體現在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活動的創新上;同時鼓勵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即突出學生主體,強調問題中心。它引入科學研究的基本要素,對于提高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培育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急需的創新型人才,實現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偉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把芯啃汀苯虒W模式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研究型”教學有助于改變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理念的全面轉變應包括著重實現知識傳授向行為引導、能力培養轉變;教師單向主導向師生雙主體轉變;接受型學習向研究型學習轉變。認識到教學理念的轉變不僅針對教師,而且也要針對學生改變單純接受型的學習方式,引導他們以自主探究、合作、開放、實踐的態度,進行研究型學習,已成為提高教學效果的必然選擇。充分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是主體,只有都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教學相長,從而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觀、教師觀、師生觀方面,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大大強化,教師的話就是絕對真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確立,教學活動在大部分情況下,只演化成“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圖景。在這種圖景中,教師是主動的,學生是被動的,存在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能平等對待學生,沒有通過對理論或現實問題的研討、探究,使學生獲得相關知識,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芯啃汀苯虒W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創設了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實現了學習觀由苦學到樂學的轉變,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教學活動更富有民主性、平等性。樹立“研究型”的教學理念,對于充分認識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對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有助于課堂教學中構建教與學方式的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把教學看做我講你聽的單向灌輸過程,教學成了教師的一言堂。這種扼殺個性的教育機制,導致教師的教停留在知識的填充,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死記硬背,學而不思。在研究型教學中,教師貴在引導,學生重在自我探究,且教與學的方式呈現多樣化,采用講授、啟發、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教學方式,教學方法重點培養學生能力,教會學生學習。教學對理論性較強的內容采用講授,現實針對性較強的內容采取討論研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研究型”教學還淡化了課內課外的時間觀念,教學不再只是課內的事,基于動機和興趣,學生自主選題、自主研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研究為紐帶,開展合作與交流,學習不再只是一件吃苦的事情,學生能從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求知的樂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分享成功的喜悅。并加大學生自學力度,在課內為學生推薦先進的課程教材和參考書目,精心設計作業,規范作業管理,使課程作業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指導學生課外學習和研究小組,定期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促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學習團隊,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三)有助于整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創新性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想受教材和教學大綱的束縛,習慣于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材的框架里。一切教學活動均圍繞教材和教學大綱來組織,使課堂停留在只讓學生掌握前人已懂的東西,學生缺乏思考而無力創新!把芯啃汀苯虒W倡導問題意識,主張在領會把握教材內容,作出主次、輕重、詳略區分的基礎上,以“少而精”的原則,以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為主線,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它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從現實問題切入,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構建一個動態、開放的教學體系。一方面,重在講思路、講線索、講重點和難點。講授內容突出“少而精”的原則,大部分學生能在課外閱讀的內容不在課堂上講述,變“教材”為“學材”,做好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的工作;另一方面,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師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現代科技文化發展的趨勢,及時更新授課內容。尤其注意在課堂上增加行為規范和創新思維訓練的內容,使學生的行為規范養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得到發展。
(四)有助于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具有導向性的功能
“研究型”教學質量評價是教師考評和學生考評相結合、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它是一種整體考核和綜合評定。尤其運用不同的評分標準,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努力和價值,并能有針對性地給以具體的改進建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教育。特別是完善了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體系方面存在的諸多不合理之處和學生的實際素質水平和動手能力的考核以及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有效評估體系。
二、關于構建“研究型”課堂教學創新氛圍的策略
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高等教育質量也受到高度重視,“研究型”教學模式被廣泛引入教學領域,成為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開展“研究型”教學的基礎
開展“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建設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師資隊伍。一要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師資培訓等制度,積極開展教師講課比賽、教學改革與研究等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科學素養和業務素質。二是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的結構,培養學者型、研究型教師。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教學理念的改變尤其需要造就一批創新型教師。只有創新型教師,才能熱愛和投入自己的職業和專業,開展研究、探索和創新,才能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本學科扎實的理論知識。通過教師人力資源的新型培訓模式,把校本培訓和校外培訓相結合,增強教師教學水平,開發教師人力資源的創造價值。通過鼓勵教師結合自己所從事的學科建設來探尋解決實際需要的問題,并將其作為科研課題,將有助于教師在研究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與完善教師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品質結構。只有構建學術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才能做到真正改變教學理念,逐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 改變教育教學觀念是開展研究型教學的前提
先進的教學必須以先進的理念為指導。然而,在當前課堂教學中,以傳授更多知識為目標的教學舊觀念仍深深影響著課堂教學,反映在教學目標觀方面。大部分教師重視理論知識講授,忽略培養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行為習慣養成較少,許多教師沒有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的內在要求,尚未建立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最終目標的現代教育觀。
“研究型”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包括新的學習觀與質量觀。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反映不夠充分,從側重社會政治意識形態教育功能出發,忽略了以學生發展的需求來設計他們的知識結構,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缺乏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把芯啃汀苯虒W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創設了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現問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實現了學習觀由苦學到樂學的轉變。在質量觀方面,改變了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評價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以分數論高低引導學生死記硬背的考試方法。采取整體考核和綜合評定,教師考評和學生考評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對學生成績考核重在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對教師的教學考核重在教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更為客觀,并發揮好導向功能。
(三)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主體的地位
“研究型”教學就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使教學過程民主化,在平等的教學關系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雙向交往互動關系。教師既是導師,又是學習伙伴。教學中,教師“一言堂”變成了師生“群言堂”,理論知識的獲得和各種能力的提高,是通過學生的自主研究和師生的共同探討來實現的。在研究中,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教學活動更富有民主性、平等性。樹立“研究型”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研究型”教學對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意義,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掌握和熟練運用研究與探討問題的思想方法、學習方法。
首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教師肩負教書育人的重任,是現代教學模式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教師主導作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構建“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成敗。教師的“教”集中在“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為學生理解問題創造條件。依據教學目標,擬定一定量的達標測量題,對照評分標準,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量化;也可創設一定的情境,對某一問題作出分析、表明態度或提高解決方法,對學生的能力、覺悟和行為狀態進行綜合評判。
其次,必須以學生自學為主,把學習和質疑主動權讓給學生。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以“分數”為目標,以“灌”為主,只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極大地影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研究型”教學模式以“能力”為目標,以“導”為主,既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師生共學,雙方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
在科學性的前提下,通過注重針對性和啟發性,教師基礎知識的傳授達到教育性的目的;通過情境設置,以境育情,在感情的比較、流露以及對具體事例的分析中,讓學生理解觀點、規范并形成正確的信念,進而通過教師的“表率”和“榜樣”作用的引導以及對學生的行為訓練,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動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教師在授課前必須認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并把重點、難點設計成幾個思考題,要求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完成。教師必須做到樹立學生自主或協作學習的意識,創設學生自主或協作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總之,研究以人為本的“研究型”教學模式可以糾正教學中目標不明確的盲目性,目標不全面的片面性,目標不具體的籠統性。老師的課堂教學只有有了明確、全面、具體的教學目標,才能增強針對性及課堂實效,從而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人的素質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后天環境的影響,教育的作用對人的素質培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凇把芯啃汀苯虒W模式,必須以人為本,從尊重、平等、自由的人格出發挖掘人的潛能,才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霍蓋萍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課堂定位[J].課程•教材•教法,2000(11):33-36
[2]陳麗萍,課堂教學互動效應的內涵、層次與演變[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6)
[3]龔萱.關于基礎課教學理念轉變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8):75-76
【構建“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相關文章:
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論文09-19
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08-05
企業文化構建思考06-13
構建初中歷史課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08-20
試析高校法律英語師資培養模式的構建08-30
高職英語項目化情境教學模式構建06-04
關于教學管理文件體系構建的認證模式08-08
淺論高校和諧班級構建的理論思考08-30
試析對優化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全面思考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