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校日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論文摘要:外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日語作為一個熱門語種近年來在全國很多高校中發展迅速。如何審視目前的日語課堂教學,如何充分考慮高校日語課堂內外的諸多因素而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本文的一個出發點。本文擬嘗試采用新的視角來解讀日語課堂教學,將文化因素以及跨文化意識等作為一種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究。文化因素的導入應貫穿語言學習的全過程,語言學習的過程更應該是文化的學習過程。
論文關鍵詞:日語課堂;文化因素;跨文化意識;文化差異
一、日語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外語教學作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主要內容也在不斷發展,近年來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專業教育在全國各地高校中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日語專業異軍突起,成為學生規模僅次于英語專業的一個熱門專業。雖然日語專業的課堂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在很多高等院校里,日語專業的學生是從零起點開始學習的。雖然在師資配置和教學硬件設施上,高校日語專業教育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畢竟由于客觀原因的限制,日語專業特別是低年級日語專業的課堂教學模式仍停留在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而眾所周知,語言的學習在低年級階段,特別是作為小語種的日語的學習,低年級階段的學習對學生的整個專業素質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研究如何在這一階段改進教學方式,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高等教育中的外語專業教學的發展特別是高校日語教學的發展必定會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很多高校的日語教學仍停留在相對傳統的模式上,簡單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學過程相對機械,教學內容程式化。雖然很多高校日語專業的建設發展迅速,引進人才的力度和規模也很有突破。但在目前的高校外語教學環境下,日語教學很難擺脫傳統教學的一些不足。雖然素質教育的目標早已被提出,但在探索具體的教學方法上,目前還沒有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授課模式基本上是圍繞著教材進行的一系列備課、答疑、復習、測試等內容。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即使有興趣深入學習,久而久之也會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改善。其次,課堂互動比較欠缺。外語教學很容易陷入一種填鴨式的教學過程中。作為傳統的文科類學科,無可否認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專業積累,需要學生必須通過相對豐富的方式介入課堂。但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下,教和學都是圍繞著教材這一主線開展的。潛意識里很容易將教學過程任務化,這就會使學生參與的課堂活動被壓縮,最終發展成為老師唱“獨角戲”,學生無法積極投入的局面。第三,課堂教學培養方案的不合理性。雖然外語專業教學的發展較之以前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大多數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執行中,都沿襲了傳統語言類教學的內容。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往往讓學生疲于語法與單詞、課文的記憶。無可否認這是外語學習的基礎。但這也在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結果,那就是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相對欠缺。
二、語言教學與文化因素
語言與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首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本身又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對文化本身的定義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簡單來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也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也可以說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世界上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民族,同樣也有各種各種不同的語言,它作為不同民族思想意識的體現形式,當然也與各種不同的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語言的學習過程就不能局限于語言本身的學習,而應該放開眼界,擴大視野,把它和與之相關的文化有機聯系在一起,也只有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語言本身。而作為從事語言教學活動的教師,只有深入思考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并在教學實踐中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個教授語言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象就是文化的差異。而作為日語教師,在面向學生教授這門語言的時候,文化差異的現象就更有其特殊性了。中日兩國的文化有著很深的淵源,而日語本身就是受到漢語的影響而產生的,所以大家往往習慣性地認為這種表面上的相似性是我們學習日語的一大優勢。誠然,我們看到很多日本的文化元素都覺得似曾相識,看到日語漢字和假名就可能會在潛意識里覺得這來源于我們中國的漢字。其實這種思維上的習慣性有時候反倒不利于我們去學習日語。也許在一開始的時候,學習者會因為這些先決條件而覺得學日語比較輕松,但時間一長這種條件將可能反過來制約日語學習的進一步深入。產生這種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們對日本文化的了解還不夠深入。古代漢文化作為日本的母體文化對日本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但是畢竟這是兩種獨立的文化,所以日語和漢語即使有很多關聯和相似的地方,在表達上還是有著更多本質的差異。如果對日本文化的一知半解或不夠深入,勢必會影響的日語的學習。所以我們在日語課堂上既要明白兩種文化的相似性,更要強調文化的差異,從文化背景入手,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去了解日本文化,去真正了解日本人的思維習慣和表達方式,這樣的日語課堂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高校日語課堂教學中,文化因素如此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具備跨文化意識,在講授日語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跨文化教學。中華民族和日本大和民族雖然在文化方面淵源很深,但兩國人民所處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畢竟有很大不同,由此所產生的社會文化特質和風土人情也截然不同。在教授日語這門外語的時候,語言習慣上的差異固然不能忽略,而更深層次上的文化差異更值得我們去仔細把握。語言教授過程中的跨文化意識,要求我們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對除了本民族之外的文化要持一種寬容的理解態度。這不僅僅是為了學好一門外語,有時候通過與自身文化的對比也有利于我們更客觀更清晰地認識本民族的文化。在這樣一個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但能學好一門外語,還會收獲對不同文化的較好的適應能力。雖然目前高校里也開設有與文化相關的課程,如日本概況、日本歷史等。這些文化相關課程在數量上處于一種很明顯的劣勢,而且在培養方案的設置上也往往是到了高年級才開始開設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語言本身的學習并沒有形成一個同步的過程。而且與精讀等課程相比,這些課程一般都處于一個相對次要的地位,學習者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積極性也不是很高,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要面臨畢業或繼續深造的選擇時,學習往往有明顯的功利性。而文化涉及到的內容是很廣泛的,是需要學習者進行長期的鉆研和積淀方能有所成果。而且這個學習過程本身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這不但要求學習者培養主觀興趣,更需要教師投入相對較多的時間進行教學活動。目前我國高等學校日語專業的發展速度很快,到處都能看到日語學習者的身影。學習熱潮對日語教育的發展有促進作用,同時隨著一大批高校日語專業的興建和進步,日語課堂中的問題就很明顯地呈現出來。
三、結語
語言的學習與文化密切相關,日語課堂教學也絕不是一個單一的語言教學過程。在日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把文化因素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為此,我們必須從多方面入手,反思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首先應當考慮的是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方式的設計上,因為這是課堂教學的根本,這方面內容既要求教師的課堂準備必須匠心獨運,安排恰當合理,同時也對學生的課堂狀態有一定的要求。作為課堂引導作用的教師必須具有相當數量的文化知識儲備,同時還必須善于捕捉學生的學習訴求,而且要能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第一位的,要想達到比較好的課堂效果,必須對學生進行非常有效的引導。這就不僅僅需要外語專業方面的能力,更需要培養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和較強的自學能力以及對自身學習過程的整體認知能力。其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教學過程中的文化導入并不僅僅是記住了若干文化概念,而是真正將其消化理解并吸收轉化為自身的東西,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讓合理科學的思維習慣轉化成一種高校的學習能力,只有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才能真正了解日本社會及日本民族的思維習慣,日語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迥然不同。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更有利于培養出全面高素質的復合型日語人才。
上一頁 [1] [2]
【高校日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相關文章:
日語教學的新模式研究分析11-14
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12-11
構建“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11-20
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模式研究11-22
教育模式的研究12-04
新時期高校語文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論文02-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