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中國當代文學的思維方式
中國當代文學的思維方式是中國文學史的長河中值得探究的問題,文學思維方式作為文學創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決定著文學作品的情感走向以及思維傾向,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中國當代文學的思維方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前言
文學思維問題是關于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問題,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存在,文學思維是具有一定情感取向的,文學思維方式直接影響著文學作品的行文方式和內容方向。從作家的角度來看,文學作品的創造過程往往是作家有感而發的過程,文學作品因此也作為情感的產物而有了情感。文學作品的這種情感來源于作家內心深處的秘密,而這秘密恰好又是作家創作的動力。然而,由于受到來自現實中的各種因素的制約,這種秘密常常難以正常表達,迫使作家使用文學思維方式。于是,文學思維方式既是作家的思維方式,又是不完全是作家的思維方式,因為它是經過喬裝打扮、幻化變形的方式?梢哉f,文學思維方式是作家個人思維方式與社會思維方式的綜合體現,這樣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文學作品就成了一種特殊的狀態。為此,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文學思維方式的特點,探討中國當代文學思維方式的形成過程。
二、文學思維的含義與特點
文學創造也是一種思維勞動,因而它是一種特殊的十分復雜的勞動。更由于它是一種精神勞動,它除了具有其他勞動共有的特點外,就還必然直接受作家個人修養的影響和制約,如作家的經驗、情感、意志、習慣、理性、世界觀等。文學創作是一項意識活動,便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文學思維的直觀性
正如一位名人所指出:任何神話都是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在很多情況下,文學思維實際上就是對現實生活的直觀表現,因而,文學思維首先具有直觀性的特點。比如,文學作品往往是表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直接認識到的客觀事物。人們的思維活動主要通過大腦的思維直接地認識客觀事物的屬性,即為直觀性。即便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創造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文學作品,也會隨著這些自然力的實際變化或者在實際上被支配而逐漸消失。這更進一步說明了文學思維的直觀性。由于對形象思維命題本身的懷疑甚至否定,關于文學思維問題,在很多情況下是避而不談,或者用比較模糊的方式或表述形式將其帶過。顯然,不正視文學思維這文學創造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問題,是不能使文學思維問題得到解決的,當然也不利于促進文學思維發展的。于是,對文學作品、文學創造的文學思維進行梳理發現,作者的文學創造往往是從思維的直觀性出發,通過視覺直接看到了客觀世界,雖然在升華為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也含有作者對客觀事物的獨特感受,這主要來自于作者的直觀性。因而,首先發現了文學思維的直觀性特點。
(二)文學思維的連續性
所謂文學思維的連續性,主要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家思維的連續性特征。簡單地說就是由此及彼,在作家大腦中不斷地使一連串的客觀事物的形象活躍起來的過程。文學的思維方式一直是中外文藝理論家、作家和藝術家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研究和總結文學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規律時我們發現,關于文學思維方式的論述十分豐富,而且與創作實踐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學與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其他學科相比,它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思維方式或運思方式上的鮮明特色,例如,在中國古代文論體系中,思維之"思"這一概念僅僅就字面意義而言,就有數十種相關的說法:"神思"、"凝思"、"潛思"、"苦思"、"覃思"、"精思"、"妙思"、"詩思"等等,此外"興會"、"妙悟"、"冥搜"、"想象"、"虛靜"、"醞釀"、"現量"等都與文學思維密切相關。文學思維在文學文獻中時隱時現、牽牽連連,為了對文學思維有一個更清晰明了的認識,通過橫向分析和縱向梳理發現,文學思維不僅在文學作品的文情語義中具有互為補充、彼此呼應的連續性,而且文學思維具有縱向歷史的連續性和橫向密切的關聯性,并在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形成了一個中國文學文論所特有的文學思維體系。
(三)文學思維的概括性
文學思維的概括性是指作者在觀察體驗之后,經過對材料的分析比較、綜合抽象,將事物的個別性歸納到一般性,即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文學作品創作是作者進行思維概括性的直接表現,這是文學創作中作家思維的又一特性。如《紅樓夢》,就是得力于曹雪芹對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關系的思考和概括,他才寫出了"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思維是創作主體在文學創作流程中的一種心理活動的具體表現,在文學創作中有著它獨有的特性。文學創作是對社會生活中真、善、美的綜合概括或對假、丑、惡的綜合揭露或鞭笞,這就是文學思維的概括性,也是作者思維的概括性。對于中文系學生而言,運用辯證思維能力應是多方面的,如講演、交談等等,但與專業相結合,則主要是以之為指導,撰寫有理論分量的文學批評文章。在實踐中,指導和要求學生學以致用,撰寫文學評論,是培養他們思維能力尤其是辯證思維能力的一個好形式。因為思想的東西只有形諸文字,才能得以系統有效地整理,思維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得以系統化。中國古代哲學、文學理論本身即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將之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結合起來,融匯到文學概論課的教學中,將大大促進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中國當代文學的思維方式與形成過程
關于文學的思維問題,中國當代文學已經進入到學術的深層思考,有人提出了思維問題是文學創作和文學研究的一個根本問題。無論這種說話的精準程度如何,文學思維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存在,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并且,對其思考任重而道遠。
(一) 有感而發
正所謂文學是情感的產物,文學作品在初創階段,作家的創作往往是有感而發,情感內容伴隨著文學創作而生成,這就是文學思維的起點。古今中外文論體系中有關文學思維的觀念范疇:"虛靜"、"神思"、"凝思"、"苦吟"、"興會"、"妙悟";"迷狂說"、"天才論"、"激情理論"、"酒神精神"、想象、無意識、"白日夢"、"形象思維"、靈感,等等,作為文學的思維方式,就在于這對文學創造和創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在人類原始思維、野性思維、神話思維、理性思維、靈性思維等思維類型的演化中,文學獨特的思維方式形成了自身的發展規律。中國當代文學的思維方式逐漸呈現新的發展趨勢。文學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的思維的本質到底是是抽象思維還是形象思維雖然還存在不同的觀點。但由文學創作的全過程來看,中國當代文學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結合,它們在中國當代文學的思維方式中是相輔相成的,而且趨向于將抽象思維納入形象思維的軌道。用"形象思維"來概括藝術中的思維是文學理論研究學者們對蘇聯學者關于文學思維提法的繼承,但是對于形象思維的內涵、思維的過程以及它與邏輯思維的關系等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就是對"形象思維"這一概念本身也存在有許多模糊之處。西方詩學體系中的文學思維論西方文藝理論體系中,關于文學思維的論述極為紛紜繁雜,就其對西方文論和中國文論的影響而言,最有代表性的理論主要有以柏拉圖為代表的"靈感說"、康德為代表的"天才論"、尼采的"酒神精神"、浪漫主義流派的"激情理論"、精神分析學派的"想象"、"無意識"、"白日夢"理論等等。在文學創作時,文學藝術的思維形式有著自己的獨特的特性,無論這種特性是怎樣的,都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作者的思維沉浸在要創作的意境里,就像"攪拌機"一樣,精篩細選,然后下筆如有神,把腦子里想的思維記錄下來。有人說是想象,有人說是典型化,有人說是具體感性的方式,筆者認為,完全可以簡單的概括為"有感而發"。
(二)邏輯梳理
文學創作過程中,作家把腦子里想的思維記錄下來還不夠,當然語言要通順,這就是文學作品的語言邏輯。同時,文學活動還要遵循情感邏輯。情感體現在整個文學活動中,從文學創作到讀者的文本解讀,必然是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情感因素的支配和制約。有人說,"詩無理而妙"或"愈無理愈妙"。其實,不盡然。包括詩在內的任何文學形象的"無理"都必須建立在邏輯和真情的基礎上,否則無理便成了無稽,毫無價值了。無理之所以好,它的藝術價值就在于無理有時更能反襯出情之真。文學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對于形象思維的內涵、思維的過程以及它與邏輯思維的關系等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就是對形象思維這一概念本身也存在有許多模糊之處,關于形象思維的內涵歷來都有許多分歧,有人說是想象,有人說是典型化,有人說是具體感性的方式,這一概念本身到底指的是什么,還真的值得研究。散文家在不同的散文創作中其思維的概括性與小說有著不同的表現。方紀的《揮手之間》表露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情感,而且表述了"當時群眾對抗戰勝利的熱烈心情",表現了一個歷史轉折時期特有的復雜關系,描述了去機場送行的人們當時所表現出的對毛主席的擔憂、依戀的情感和激昂情緒。由于作者抒發的情懷具有廣闊的普遍意義,所以他的散文才能給讀者以感染和激情。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由游山洞而想到了"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結論?梢姡季S的概括是作者在對客觀事物觀察體驗之后得出的一種理性思考,與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維有著根本的區別。所以西方現代派作家,特別鐘情于悖理傳情手法的運用,因而被稱為非理性主義者。如卡夫卡的《變形記》寫一個小職員一夜醒來變成了一只大甲蟲;尤奈斯庫的《犀牛》寫全城的人爭先恐后變成犀牛在大街上狂奔,他的《禿頭歌女》則寫一對夫婦一同到朋友家做客,結果到了朋友家卻互不相識,等等。馬克思分析古代希臘神話的方法,是我們解讀這些作品的一把鑰匙。這些荒誕性的文學雖然不合乎生活事理,但它完全合乎情理,它遵循的是情感邏輯。總之,緣起于情感,歸宿于情感,其間按照情感邏輯來構思形象、跡化形象和解讀形象,這就是文學思維的邏輯。
(三)作品呈現
文學作品呈現給讀者,閱讀活動正是在讀者多方因素構成的情感結構和期待視野中,從而完成了具有時代和現實意義的解讀。文學作品完成之后,其呈現方式和面向對象有多種。其中,讀者對象之一就是學生,它要向學生闡述文藝學的基本原理,從理論上講清文學得以發生、發展及文學作品構成和批評鑒賞活動的一般規律。文學概論不僅承擔了為中文系學生學習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馬列文論、中國古代文論等文學史、文學理論知識提供理論基礎的任務,而且在一定意義上,它也是大學生理論思維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文學概論課不僅要教給學生以系統的文學理論觀點,而且還要培養他們以科學的方法論思考和理解文學問題;理論觀點的滲透與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二者在文學概論的教學中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文學概論課對于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訓練不僅有其必要性,更有其可行性。就必要性來說,辯證思維能力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思維素質;對于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培養而言,文學概論課又因其自身的課程內容和學科特色,具有了其他課程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它本身就是理論色彩極強的一門課,是與哲學聯系較為緊密的一門文學課程。這一課程所蘊含的眾多理論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思維在文學上的理論反映,這些內容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辯證思維的問題。因此,教師在講清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核心理論和難點問題進行探討和論辯,無疑能大大強化他們對理論本質的理解,促進辯證思維能力的訓練。
四、結語
文學的思維方式問題是文學理論研究無法回避的最重要的基本問題之一。辯證思維訓練只是文學教育目標的一個方面。當然,進行好這一訓練,關鍵在于教師。首先,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文學理論基本功,而且要有較為良好的哲學素養和理論功底,要在教學中把二者結合起來,相互融匯,達以舉一反三的能力。缺乏辯證思維能力的教師,是難以真正培養出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的。其次,由于文學的教學內容較多,目的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能否培養出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也有賴于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及是否有意識地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再次,辯證思維能力的訓練必須循序漸進,因時制宜地進行,不能搞急功近利、教條主義,而要把它與其他文學課的教學及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配合起來,共同進行。
參考文獻:
[1]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第二冊)[C].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0.
[2]錢谷融.當代文藝問題十講[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姚斯.文學史向文學理論的挑戰[A].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
【淺談中國當代文學的思維方式】相關文章:
淺談語文教學中辯證思維的培養08-18
談談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論文(通用5篇)09-26
從思維方式談東西方文化的差異08-06
淺談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05-25
淺談將聲樂訓練融入小學歌唱教學方式05-12
關于中國當代文學評價問題的一點思考08-26
淺談儒家思想對中國法制的影響04-13
淺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政治思想04-28
淺談企業新入職大學生培養使用方式方法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