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公共新聞”對新聞傳播理論的影響

        時間:2024-08-25 04:36:44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公共新聞”對新聞傳播理論的影響

              摘要:公共新聞”是1990年前后在美國提出、在近十多年中引發很多爭議,并且也激發美國新聞界作出一系列探索性新聞實踐的新理論。作為一項運動,美國“公共新聞”在進入新世紀后已基本停息下來。但作為一種理論,我們可以對“公共新聞”進行含義界定和特點分析,從而了解它對新聞傳播理論的影響,進而豐富我們的新聞傳播理論,推動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公共新聞 特點 新聞傳播理論 影響
          
          一、“公共新聞”的含義
          
          20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冷戰剛剛結束,美國意識形態似乎在全世界都取得了勝利,而在美國社會中卻普遍存有一種民主荒廢的憂患:參與投票的選民減少;公眾傾向玩世不恭,缺乏責任意識;公民選舉往往受廣告、投票站喧嚷的擴音器和媒介事件的影響,少有獨立的思考;公眾社區生活參與性與日俱減——在這種狀態下,有相當數量的學者和新聞從業人員都感受到了一種危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80年代末期美國新聞界發生了一場“公共新聞學”運動。
          北卡萊羅納大學新聞傳播學教授菲利普?梅耶提到:許多人認為“公共新聞”這一理論還在發展中,給它下定義可能會限制它的發展。但由此帶來的一個后果就是,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好惡對其做出解釋。梅耶教授就從六個方面對“公共新聞”作了限定,即他提出的“公共新聞”六要素:1.對重新樹立公共意識本身的要求。2.新聞媒體不應該總是從報道一事很快地轉向另一事,而應對那些重要的公共問題關注時間長一些,直到它引起公眾的關注,吸引公眾參與。3.媒體應具有解釋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系統的意愿。不能僅僅關注事件本身的報道,還要幫助公眾看到事實背后潛在的社會問題的根源。4.不要只關注極端,關注反常,大多數人是中間派。5.對有關時事政治爭論的報道,該重視爭論的內容而不是熱鬧的技巧。6.要培養公眾的思考能力。
          當然,也還有很多學者對“公共新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見解。但一般而言,“公共新聞”主要是指新聞工作者以參與性的立場去報道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新聞事件,遠不是作為一個中立旁觀者而存在的新聞報道理念!肮残侣劇钡陌l布中,大眾傳媒是以組織者、行動者的身份參與社區事務的。通過進行高強度、大規模的報道,爭取對社會各界產生最大程度的影響, 以實現某個良好的愿望或解決某個社會問題的媒體行為。“公共新聞”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鼓勵公民參與社會事務, 而直接表現則是新聞媒介首先更直接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公共新聞”的話題是“市民心聲”和“共同關心的問題”,并對此發起討論,以各種方法吸引公眾廣泛參與。
          “公共新聞”一經提出,很快被澳大利亞等國的新聞媒介引進,在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推行開來。隨著2004年蔡雯教授發表《“公共新聞”:發展中的理論與探索中的實踐》一文,“公共新聞”進入國人視野。此后我國學者對“公共新聞”學進行了比較多的研究。
          
          二、“公共新聞”的特點
          
          “公共新聞”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反潮流的新聞改革運動中出現的一種新聞學理論。把“公共新聞”這個概念引人國內的中國人民大學蔡雯教授稱“公共新聞”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征:一是報道對象是公共事件或問題;二是報道方法以發動公眾參與、共同討論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為主。具體地說,“公共新聞”的特點是主張新聞報道與媒介活動相結合,強調新聞傳播者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還可以組織者的身份介入到公眾事務中,發起公民討論,組織各種活動,尋求解決公共問題的對策,使公共問題最終得到解決。的最大特點可以概括為:關注公共事務,發動公眾參與,組織公共討論,謀求公共問題解決。就具體新聞理論和實踐而言,“公共新聞”超越了簡單的客觀真實報道,進而強調媒介對社會生活的能動性改變。在國內對“公共新聞”的研究中,很多學者結合美國和國內的新聞實踐,對“公共新聞”的相關理論進行了梳理,指出“公共新聞”其目的在于培育和營造公民社會,監督和構建公共領域,報道和指導公共事務,交流和引導公共意見;指出“公共新聞”旨在提高公眾應對社會問題、解決公共事務的能力,強調媒體在實踐“公共新聞”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公共新聞”對于社會問題和公共事務的熱衷。
          
          三、“公共新聞”對新聞傳播理論的影響
          
          公共新聞與傳統新聞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這種全新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對傳統新聞學是一大沖擊。我國的許多學者都進行過論述,如學者李青龔將這些差別歸納為:媒體角色的轉換;制訂長期的報道計劃;平民化;集結多個媒體的力量共同出擊;目的明確。
          1.對議程設置理論的影響。關于媒介議程與公眾議程,德弗勒與丹尼斯寫道:“議程理論認為,新聞媒介提供給公眾的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而是新聞媒介的議程——是對世界上發生的事件有選擇的報告。”他們把這此理論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媒介如何確定(選擇)議程;二是媒介如何確定把什么事件作為議程并以多大比例或規模告知公眾;三是公眾在媒介議程的影響下如何形成自己的議程并接近媒介的議程。從麥庫姆斯和肖,以及丹尼斯?麥奎爾等的研究中可得出結論:在特定的時間與地點,公眾關心的問題正是媒介突出的問題。我們從美國公共新聞活動實踐中可以看到,他們已經突破了上述有關議程設置的理論框架,以往零星的、分散的、臨時的、無計劃的媒介議程設置活動,如今在公共新聞活動中變成聯合的、集中的、持續的、有計劃的活動。這些活動是媒介議程設置活動的放大。這種放大表現在: ⑴在議程設置內容上,媒介已經從以往以選舉為主要議題發展到關系社區重要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⑵在議程設置方法上,擺脫單純的信息發布和被動的記錄者的角色,要求記者走進社區,與居民面對面交談,傾聽他們的想法,尋找共同關心的問題,得到公共議程設置的內容,同時,他們一改往日記者或媒體單兵作戰的習慣,幾家甚至十幾家同城媒體聯合起來,共同致力于一項公共新聞計劃,各媒體相互為對方的報道作宣傳;⑶在議程設置目的上,媒體以組織者的身份發起各種論壇,召開市鎮會議,邀請廣大公眾參與討論,以求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報紙如今不僅要告訴你正在發生什么,還要告訴你對此應當做些什么,以得到‘正確的結果’——‘以結果為基礎的媒介’!”
          2.對新聞客觀性的影響。由于新聞客觀性的存在并且被人們所堅持,才使得現代新聞業能夠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中為受眾提供準確、權威的信息,并承擔起傳播者的職責。而公共新聞學的興起與客觀新聞學的理念直接相關。在公共新聞學看來,客觀新聞學所提倡的超然、置身事外的中立態度,會讓公眾產生“媒體并不真正關心公眾利益”這樣的成見,并導致報紙讀者的流失、競選投票率的下降、公民歸宿感的喪失等等。與之相反,公共新聞學所堅持的價值觀就是要讓新聞從業者投入到其所報道的事務中去,并與公眾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公共新聞學與傳統的客觀新聞學之間的沖突,看似是新聞記者報道態度的問題,實際上卻關乎新聞學中最為基本、最為核心的原理?梢哉f,公共新聞學的提出,是對新聞學傳統某種程度上的顛覆?陀^新聞學強調新聞業是一個獨立的行業,它的從業者應當秉承新聞職業價值觀,對事件進行準確、真實的報道與傳播,強調在報道過程中的技巧與旁觀立場。而公共新聞學則是以解決現實問題為目標,因此,記者從一開始就棄了客觀新聞學的旁觀、中立態度而主動地進行議題的策劃,并組織公共論壇、開展相應的公眾活動等;而且,公共新聞學認為客觀新聞學僅僅是提供新聞信息,并不能為公眾的生活提供幫助。        3.“公共新聞”是對媒體與閱聽人關系重新的科學定位!按蟊姟睆娬{閱聽人的無意識,“受眾”強調的是閱聽人的被動接受意識,而“公眾”強調的則是媒體與閱聽人“互動”的對話意識,從“大眾”、“受眾”走向“公眾”意味著閱聽人本位的回歸,也是“以人為本”宣傳方針的具體化!肮残侣劇备又匾暶襟w立足公共利益,匯聚社會的多元聲音,就公共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設計選題,使公民能夠加入到公共討論之中,不作某個行政部門或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不是為“揭露”而“揭露”、為“曝光”而“曝光”,而是通過報道新聞事件的沖突場景,展示新聞事件的復雜性和連續性,提供多種解釋框架和視角供公眾參與討論,稟賦客觀公正、解決問題的立場來報道新聞事件,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新聞”互動性和主動性的優勢。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在此基礎上具體探討了公眾存在的四個條件:擁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而不只是單向地從媒體接受來自上頭的旨意;及時地、公開地對他人的意見陳述做出回應;通過公開的討論進行有意義的公眾行為;運用大型公眾組織來保護自己。
          4.“公共新聞”重新解釋了新聞的本質!肮残侣劇钡母灸康脑谟诠膭罟駞⑴c社會事務,而新聞媒介應首先更直接地參與到社區生活中去。公共新聞的倡導者要求記者走進社區,與居民面對面溝通交談,傾聽其想法,尋找共同關心的話題,解決共同的問題。操作上采取媒體調查,并邀請焦點小組做訪談,以確定哪些問題對民眾來說是重要問題,媒體雇用研究人員采訪調研并解答這些問題。除了對重要問題組織強大的報道外,媒體還以組織者的身份發起各種論壇、召開會議,邀請廣大公眾參與討論,最終找到解決辦法。湯姆,瓦霍沃教授說,“公共新聞”關注的已經不是“新聞應該反映什么”,也不是“新聞應該如何表現”,而是“新聞為的是什么”。
          作為一項運動,美國“公共新聞”在進入新世紀后已基本停息下來。但作為一種理念,卻借助新興的網絡博客等新的媒介形式和新的傳播現象,不斷得以延伸并獲得了進一步發展。蔡雯教授2004年作為富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赴美,對“公共新聞”進行了實地觀察和研究近兩年后認為,“公共新聞”在美國的最新發展, 實際已經有點偏離它最初的方向, 出現了“公共新聞”與“參與式新聞”相融合的新趨向。事實已經證明,上世紀末的“公共新聞”運動,實際上是以新聞媒體和職業記者為主導的,因為它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聞報道業務改革和職業記者的行動, 雖然普通公眾在這場改革中的作用極其重要,但媒體在其中的組織和領導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而“公共新聞”走向“公共參與式新聞”,實際上已經在質疑新聞媒介的權威地位和主導作用,其性質已經轉向另一個層面,一個目前還不是很明朗、很確定的層面,其最終結果還有待觀察。
          盡管“公共新聞”運動在美國已經基本停息下來,但在我國卻在以其它方式出現,也許不能為真正的“公共新聞”,可已經具有其雛形,如江蘇衛視《1860新聞眼》。面對著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公民意識在不斷覺醒的國內情況,新聞界應該重視“公共新聞”的相關理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利用好“公共新聞”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不斷完善新聞傳播學的理論體系,更好地發展新聞傳播事業。
          
          參考文獻:
          [1]袁光鋒:《美國“公共新聞學”運動:民主的式微與媒體的救贖》,《法制社會》,2006.8。
          [2]謝 靜:《協商規范——美國媒介批評與新聞專業規范之建構和解構》,《新聞大學秋季號》,2003。
          [3]蔡 雯:《美國新聞界關于“公共新聞”的實踐與爭論》,《新聞戰線》,2004.4。
          [4]鄭保衛、樊亞平:《我國公共新聞研究的回顧與前》,《新聞記者》,2008.8。
          [5]董 燕:《“公共新聞”理念與地方電視臺的社區化》,《懷化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06.4。

        【“公共新聞”對新聞傳播理論的影響】相關文章:

        試論網絡融合新聞對新聞傳播的影響03-27

        基于對話理論的手機新聞傳播研究12-08

        文學在新聞傳播中的表現12-10

        網絡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編輯理念的突破12-10

        新聞學碩士論文:“傳播學的雙重公共性問題與公共傳播學的“誕生11-24

        從新聞傳播的視角審視文化帝國主義理論11-19

        提升廣播新聞傳播效果的措施探析02-23

        數字虛擬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12-08

        廣播新聞傳播效果提升措施研究03-02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