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淺談歷史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無效現象

        時間:2024-09-21 23:34:59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淺談歷史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無效現象

                傳統的“填鴨式”、“復印機式”教學,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互動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很多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嘗試應用。確實,課堂面貌因此煥然一新,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氣氛活躍了。但是,倘若仔細探究,就會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在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無效現象,只有努力查找問題,對癥下藥,課堂教學才能更加有效。
                一、小組討論存在的問題
                1.討論中學生參與度低,容易出現“獨白”的演說局面,只為少數人提供機會
                岳麓版必修(一)第1 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教學中,教師在高一課堂教學過程中穿插“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教師對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概念進行解釋后,讓學生按照座位劃分為兩個小組,分別討論、合作探究它們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之后,兩個小組各派一名代表陳述所在組的觀點。教師剛說完,很多學生就埋頭“鉆研”教材,試圖從教材的文字中找出答案來;還有幾個學生干脆趴在桌上休息,以此向教師表明自己沒有思考,不要叫他陳述觀點。最后,教師只能點名要一學生回答,該學生回答完,教室內就非常安靜了,教師只好讓學生記錄答案。
                2.缺乏合理的評價機制,使寶貴的生成性資源浪費,形成“冷場”局面
                在《辛亥革命》一課中,教師在安排上課進度時特意花了八分鐘讓學生討論了一個問題:“有人說辛亥革命最后是成功的,也有人說是失敗的,你支持哪一種觀點呢?”問題一拋出,底下的學生很自覺地分成兩派,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課堂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過了五分鐘,討論告一段落,學生也表示了自己的觀點,并提出許多材料證明之。幾乎是羅列了一些論據后,教師花了兩分鐘對兩方學生的回答作簡單評價,再花了一分鐘說了下自己的看法,之后就進入了課堂小結的階段了。觀摩中發現,這次討論中學生有的提出一些不懂的問題,但是教師卻沒有好好記下來,不講而過。
                3. 教師本身的專業水平限制了課堂教學小組討論的延伸性發展,使有效教學大打折扣
                在《羅斯福新政》一課中,教師在講解羅斯福為緩解經濟危機出臺的內容和措施的時候,設計幾個探究問題,作為小組討論的內容。教師對小組討論結果加以肯定,但是在分析到第二個措施,即恢復工農業生產時,有學生不理解“向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說“既然當時美國已經處于經濟危機,國家哪里有那么多錢還給農民提供補貼?既然是恢復工農業生產,那為什么還要鼓勵減耕減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教師可能是沒有預先準備,就說課后再探討。由于教師本身專業水平限制就無法解決學生討論的生成性問題,也使課堂討論大打折扣。      二、提高課堂小組討論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1.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的指導思想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每個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因此,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適宜合作學習的內容是開展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高中歷史較適宜采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如:①拓展性的思考題,需要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的。如“近代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不同階層的中國人是如何進行抗爭的?結果如何?說明了什么問題?”以此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精神,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②比較性的分析題,如“比較英國君主立憲制與美國民主共和制的異同”。③教學重難點,像“古希臘民主政治的評價”這種重點問題。④開放性問題,如“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問題”。
                3.扎實的教學功底是小組討論有效的必要條件歷史學科的敘事性特點,要求歷史教學具有自身的結構性、具體性和生動性,歷史學科也有思辨性、哲理性和史鑒性的特點。講好課,還原歷史是學生思維和能力得到啟發和發展的前提。課堂教學要回歸歷史學科的本色,要用學科的魅力來征服學生,它的魅力是通過教師的教學體現出來的。要讓課堂散發學科魅力,除了日積月累,別無捷徑。對于一個教師而言,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專業的自信。
                4.三維目標是小組討論有效的根本目的
                《新課程標準》中體現的歷史學科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識人明己,知往鑒來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人文精神、科學精神與人格意志;把歷史的智慧和情感化為學生內在的知識結構和精神支撐。對高中生而言,唯物史觀和憂患意識的培養固然非常重要,但培養關注民生、關愛生命、關注社會的人本主義精神對他們的成長同樣重要。
                小組討論既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也是一種現代“以學為本”的新型教育觀,能讓學生在課堂小組討論中體會到學會學習、合作分享的快樂,實現“輕負高質”的遠景。遠離無效課堂,實施有效教育是教師一直追求的目標,也許教師永遠不會到達教育的最高境界,但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可以離最高境界近點,再近點……

        【淺談歷史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無效現象】相關文章:

        淺談英語合作學習中的小組活動11-20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03-27

        淺談學生小組合作學習01-08

        淺談廣告英語中的模糊現象11-17

        淺談小組合作活動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論文03-09

        淺談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02-24

        淺談思品課堂中的合作學習11-17

        “生本”教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03-04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11-14

        淺談合作學習在中專數學教學中的應用12-08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 中文欧美一区不卡二卡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的中文字幕 | 中文自拍另类中文亚洲无线码 |

            淺談歷史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無效現象

                    傳統的“填鴨式”、“復印機式”教學,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互動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很多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嘗試應用。確實,課堂面貌因此煥然一新,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氣氛活躍了。但是,倘若仔細探究,就會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在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無效現象,只有努力查找問題,對癥下藥,課堂教學才能更加有效。
                    一、小組討論存在的問題
                    1.討論中學生參與度低,容易出現“獨白”的演說局面,只為少數人提供機會
                    岳麓版必修(一)第1 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教學中,教師在高一課堂教學過程中穿插“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教師對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概念進行解釋后,讓學生按照座位劃分為兩個小組,分別討論、合作探究它們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之后,兩個小組各派一名代表陳述所在組的觀點。教師剛說完,很多學生就埋頭“鉆研”教材,試圖從教材的文字中找出答案來;還有幾個學生干脆趴在桌上休息,以此向教師表明自己沒有思考,不要叫他陳述觀點。最后,教師只能點名要一學生回答,該學生回答完,教室內就非常安靜了,教師只好讓學生記錄答案。
                    2.缺乏合理的評價機制,使寶貴的生成性資源浪費,形成“冷場”局面
                    在《辛亥革命》一課中,教師在安排上課進度時特意花了八分鐘讓學生討論了一個問題:“有人說辛亥革命最后是成功的,也有人說是失敗的,你支持哪一種觀點呢?”問題一拋出,底下的學生很自覺地分成兩派,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課堂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過了五分鐘,討論告一段落,學生也表示了自己的觀點,并提出許多材料證明之。幾乎是羅列了一些論據后,教師花了兩分鐘對兩方學生的回答作簡單評價,再花了一分鐘說了下自己的看法,之后就進入了課堂小結的階段了。觀摩中發現,這次討論中學生有的提出一些不懂的問題,但是教師卻沒有好好記下來,不講而過。
                    3. 教師本身的專業水平限制了課堂教學小組討論的延伸性發展,使有效教學大打折扣
                    在《羅斯福新政》一課中,教師在講解羅斯福為緩解經濟危機出臺的內容和措施的時候,設計幾個探究問題,作為小組討論的內容。教師對小組討論結果加以肯定,但是在分析到第二個措施,即恢復工農業生產時,有學生不理解“向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說“既然當時美國已經處于經濟危機,國家哪里有那么多錢還給農民提供補貼?既然是恢復工農業生產,那為什么還要鼓勵減耕減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教師可能是沒有預先準備,就說課后再探討。由于教師本身專業水平限制就無法解決學生討論的生成性問題,也使課堂討論大打折扣。      二、提高課堂小組討論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1.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的指導思想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每個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因此,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適宜合作學習的內容是開展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高中歷史較適宜采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如:①拓展性的思考題,需要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的。如“近代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不同階層的中國人是如何進行抗爭的?結果如何?說明了什么問題?”以此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精神,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②比較性的分析題,如“比較英國君主立憲制與美國民主共和制的異同”。③教學重難點,像“古希臘民主政治的評價”這種重點問題。④開放性問題,如“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問題”。
                    3.扎實的教學功底是小組討論有效的必要條件歷史學科的敘事性特點,要求歷史教學具有自身的結構性、具體性和生動性,歷史學科也有思辨性、哲理性和史鑒性的特點。講好課,還原歷史是學生思維和能力得到啟發和發展的前提。課堂教學要回歸歷史學科的本色,要用學科的魅力來征服學生,它的魅力是通過教師的教學體現出來的。要讓課堂散發學科魅力,除了日積月累,別無捷徑。對于一個教師而言,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專業的自信。
                    4.三維目標是小組討論有效的根本目的
                    《新課程標準》中體現的歷史學科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識人明己,知往鑒來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人文精神、科學精神與人格意志;把歷史的智慧和情感化為學生內在的知識結構和精神支撐。對高中生而言,唯物史觀和憂患意識的培養固然非常重要,但培養關注民生、關愛生命、關注社會的人本主義精神對他們的成長同樣重要。
                    小組討論既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也是一種現代“以學為本”的新型教育觀,能讓學生在課堂小組討論中體會到學會學習、合作分享的快樂,實現“輕負高質”的遠景。遠離無效課堂,實施有效教育是教師一直追求的目標,也許教師永遠不會到達教育的最高境界,但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可以離最高境界近點,再近點……

            【淺談歷史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無效現象】相關文章:

            淺談英語合作學習中的小組活動11-20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03-27

            淺談學生小組合作學習01-08

            淺談廣告英語中的模糊現象11-17

            淺談小組合作活動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論文03-09

            淺談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02-24

            淺談思品課堂中的合作學習11-17

            “生本”教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03-04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11-14

            淺談合作學習在中專數學教學中的應用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