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職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設置探討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 非計算機專業 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合格的技能應用型人才,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作為一門實用技術,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已經顯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對高職非計算機專業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設置進行了探討。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和《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相關專業開設的兩門專業基礎課,但由于計算機的普及,社會需要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維護和網絡應用知識。我們根據高職高專教學特點和要求,以“能懂、夠用、實用”為教學原則,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把這兩門課整合在一起,在高職非計算機專業開設了《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這門課。
一、《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設置
1.《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定位
“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定位于“信息技術基礎”課的深人和提高。在大學一年級,所有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都系統學習了“信息技術基礎”課并參加了河北省大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系統組成理論知識。
2 .《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教材選擇
《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的知識更新周期非常短,時代特征鮮明,應選擇適合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教學現狀和發展方向,在內容組織上突出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結合具體操作步驟加以講述、圖文并茂的教材。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由教研室組織任課老師通過上網查詢、翻閱其他最新文獻等方式自行編寫了課程講義作為簡易教材。在編寫時,我們每年組織教師深人社會、了解市場,調查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所具備的核心職業技能,經過分析和總結,制定出課程標準和能力測評大綱,最后分解出課程學習單元。課程講義以學習單元為內容目標,精選相關的教材內容;編寫時以計算機硬件和技術的發展為依據,保證教材內容與時代同步;注重教材內容的知識性和新穎性并注重實踐能力的開發性。
3.《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時分布
《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總課時為72學時,其中理論課為12學時,實訓課為40學時,討論課為20學時,課時比例約為1:4:2。從教學方式來看,先集中完成計算機系統維護理論課,再集中課時完成計算機系統維護實訓課,然后完成計算機網絡理論課,再集中課時完成計算機網絡和綜合實訓課。這樣做既能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又有足夠的實訓課時使學生能充分掌握本門課程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
4.《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實訓安排
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在完成規定的實訓課程后,可完成一些選學的實訓內容。
5.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
在每次課程開始時,首先提出一個任務,課程的教學內容圍繞這個任務進行設計,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對相關知識充滿了好奇,會想盡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論課上要求學生在理論課程結束后,交一份根據市場調查的結果完成的適合日常辦公、圖形圖像設計、游戲等不同需求的計算機裝機配置作業。學生會去了解市場,回來后都說收獲很大。實訓課上,例如硬件組裝模塊,教學組織與實施的一般過程為:課堂設計~示范引導~模仿試做一糾錯重做一復述總結。課堂組織以學生小組為中心,內容教學以問題或任務為驅動,形成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學習氛圍。討論課上,例如故障檢測模塊,教學實施的一般過程為:課堂設計一預設故障一分組討論一嘗試修復一糾錯重試一分析總結。上課前教師提前預設若干個可控制故障,上課開始時分組討論每個故障產生的原因,在討論的基礎上小組嘗試排除故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必然會引起素質的變化。這個素質指的是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方法、動手能力和技能、習慣和行為標準及直覺經歷、需求調節等方‘面的綜合。
6.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于學習指導,其基本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學生只是教育教學實施過程的被動受體,而不是自己學習的主體,缺乏個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夠理想。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在網絡環境下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是推進高職教育創新的一個手段。學院現有實驗設備組數少,課時緊張,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識,教師利用開放的網絡環境,可將各種資料(如授課講義、背景知識、課程信息等)以文件資料庫的形式存放在網上,供學生直接網上閱覽,進行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活動將延伸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絡環境。學院建立了網絡實訓室,為了充分利用實訓設備,也為了學生課下實訓方便,實訓室開放了網絡環境,某些實驗可以通過WEB方式登錄到實訓室服務器進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課程考核目標是重點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廢除了期末筆試考試,用形成性考核成績作為期末總成績,該形成性考核成績包括學習過程評價+綜合考試?己酥袑W習過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學習過程包括所有實訓課的平均成績、社會調查報告成績、平時作業成績;而綜合考試包括實踐技能操作考試和口試。
通過改革教學方二法和考試方法,促使學生的個性和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發展。我們在我院機電系、經濟系和文法系多個專業開設了這門課,并對三屆畢業生進行了跟蹤調查,學生普遍認為符合市場需求,受到用人單位重視。用人單位反饋,學生不僅專業知識扎實,而且對于計算機維護和網絡應用有一定的處理能力,解決了單位的一大難題。
相對來說,《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是一門新課。筆者認為不論高職高專院校還是本科院校,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這門課都是有必要的。但課程內容設置是否恰當,課時分配是否合適,如何更好地安排實訓課程,都有待于實踐的檢驗和專家的進一步探討。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淺談高職計算機系統維護與網絡應用課程設置探討】相關文章:
高職網絡課程開發應用調查與對策研究12-03
探討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12-05
職教計算機應用課程資源的開發探討11-17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探討分析03-30
試論基于計算機應用能力分類的課程設置03-29
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02-22
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優化與整合11-16
淺談高職英語教學的應用11-15
談高職網絡課程的優化02-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