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言輸入與自主學習意識培養
論文關鍵詞:輸入假說 自主學習 主動建構 論文摘要: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負責自己的學習,自主選擇學習目標、內容、策略,從而獲得有效學習的認知能力。第二學習應該是一種自主的習得過程。作為語言學習的重要環節,語言輸入過程中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的提高對語言學習的成功與否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試從Krashen的輸入假說和自主學習理論出發,分析如何在語言輸入階段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實現學習者語言知識的自我構建。
在自然語言習得機制的作用下,足夠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可以使語言學習者自然地掌握語言。然而,第二語言學習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語言輸入,而是要學習者積極、主動地調控學習手段。近年來,隨著二語習得研究的進展,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學習者是參與語言學習過程的主觀能動者,其個體差異及其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語言習得的質量和效果。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語言輸入階段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學習者內化、吸收語言輸入,主動構建語言知識。
一、語言輸入與自主學習意識的理論基礎
1.輸入假說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包括五大假說的“監控理論”。其中,語言輸入假說是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部分。在輸入假說中,Krashen認為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即略高于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且輸入的量是足夠的,才能產生習得。這就是Krashen著名的“i+1”公式。“i”代表習得者現有的水平;“i+1”是學習者下一階段要達到的語言水平;“1”代表學習者現有語言水平與學習者下一階段要達到的語言水平的過渡距離。
2.自主學習理論
現代自主學習理論是伴隨著人類思維的成熟與科學的發展而產生的,有著堅實的、學以及教育學基礎,其中最主要的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認知心派的一個重要分支,源自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是認知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個人知識結構與交往互相補充,認為學習是一個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和體驗的過程,學習者應該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1]其基本觀點包括:(1)作為學習者的個人具有主體性和能動性,并建構著關于客觀世界的知識。(2)學習是學習者的一種主動建構活動,是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即新知識的過程,是發揮學習者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的過程。(3)學習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背景下進行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交往過程。[2]
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和終生必須具有的學習能力,自主學習在國內外教育研究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自主學習”進行了界定。首次正式提出了“學習者自主”概念的Holec(1981)指出,學習者自主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3]Zimmerman(1994)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了自主學習的六個理解維度,即自我激發的學習動機、有計劃的學習方法、定時有效的時間安排、對物質和社會的高度敏感和隨機應變能力?傊谧灾鲗W習過程中,學習者自愿承擔學習責任,根據自身語言學習情況和客觀物質條件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監控學習過程,進行學習效果的自我評估,并根據目標的實現程度不斷實施學習目標或方式的自我調控。
二、語言輸入與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根據Krashen的輸入假說,只要學習者接觸到大量有意義的語言,向學習者提供足夠數量的可理解輸入,語言習得就會自然產生。保證真實語言材料輸入的數量和質量是二語習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隨著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習者可以獲取的信息資源不斷豐富,數量巨大,獲取方式更加方便快捷,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輸入形式的多樣化要求學習者具有更高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形成自主學習態度、選擇略高于現有水平的可理解輸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或策略、通過對主動的知識構建完成對輸入語言材料的內化,是實現有效語言輸入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1.自主學習態度的形成
在與自主學習相關的個體學習者等諸因素中,對待自主學習的態度被認為是促使學習者對自身學習行為承擔責任的心理因素,在自主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為了保證語言輸入的有效吸收,學習者必須形成正確的自主學習態度。一方面,學習者需要端正關于自身學習角色的觀念,逐步減輕對教師的依賴心理。另一方面,學習者需要具備關于自身能力的正確觀念,培養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學習動機的重要理論之一,指的是人對自己能夠進行某種行為的實施能力的推測或判斷,即人對自己行為能力的推測。
在選擇語言材料的自主輸入之前,學習者必須形成正確的自主學習態度,以便在語言輸入過程中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對自己學習負責。
2.可理解輸入的選擇
自主學習是以學習者具備自主確定學習目標的能力為前提的。實現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要求教師明確學習者之間的個體差異,采用個性化的語言教學手段來滿足不同語言水平學習者的不同學習需求。然而,在正式的課堂教學中,一個班級學生的語言水平總是參差不齊,在提供“i+1”公式時,教師更多的只能靠直覺和經驗,很多時候照顧不到每個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最多只能做到照顧符合大多習者的目前水平。同樣的語言輸入對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習者來說可能會困難重重,增加失敗的經驗,降低二語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對語言水平較高的學習者來說則可能會因為輸入質量過低而對語言學習產生枯燥情緒。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習者在課堂外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性作用,根據自己的語言水平和興趣,合理利用各種圖書、網絡資源選擇適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輸入是習得的重要條件。學習者進行語言學習內容的自主選擇時,可以自行判斷輸入的難度,進行有選擇性地輸入。這就要求學習者對自己的語言學習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策略性,不能為減少學習難度而選擇對自己沒有任何挑戰性的語言輸入,也不能因急于求成而選擇難度過大的語言材料。同時,只有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新的輸入方式、新的輸入源,才能更好地調動起他們的自主性,激發起學習動機,從而促進學習者有效地吸收、消化新知識,實現語言輸入的內化和語言習得的發生。
3.自主選擇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以及調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內隱的規則系統,也可以是外顯的操作程序與步驟。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認知策略是指語言輸入過程中信息處理和運用的能力;元認知策略是指語言信息加工過程中監控、調節和自主的能力;社會/情感策略是指學習過程中與他人交流、合作及對自身情緒的調節,如降低焦慮等方面的能力。三種策略相輔相成,互為補充,與學習者的自主意識密切相關,對語言學習過程產生直接的影響。
在語言輸入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有助于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認知風格、客觀物質或社會條件等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獨特的學習方法,并不斷進行調整。如果個體認知加工時傾向于以外部信息作為參照依據,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響(即依存性的認知風格),學習者可以在選擇符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材料后,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和語言水平相當的同伴共同探討,再尋求教師的意見,逐步實現語言輸入的意義構建,并不斷監控自己的語言輸入,以便更有效地習得語言。
4.輸入過程中的主動構建
“可理解性輸入”雖然是一個重要的語言習得條件,但不是一個充分條件。在強調外界輸入對二語習得決定性作用的同時,還需要注意學習者的主體性作用。語言輸入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外來輸入,而是主動選擇、同化、順應輸入的信息,使新輸入的材料與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重新構建,形成新的結構。因此,除了保證可理解性輸入自主選擇外,還需要強調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根據先前認知結構注意和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
有意識地關注語言輸入對二語習得是非常必要的。語言材料的輸入首先面臨的是主體的選擇性注意。語言輸入的材料只有被注意,才有可能被理解,從而轉化為吸收。輸入假說強調語言輸入的可理解性,其實,不管輸入如何可理解,最終有多少輸入材料被理解并吸收,還要取決于主體的選擇性注意。輸入的材料如果沒有得到主體的選擇性注意,就談不上吸收,更談不上成功的習得了。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是保證可理解性輸入主體選擇性注意的重要條件。
三、結語
語言學習是一種復雜的認知過程,[4]如何有效地習得語言一直是國內外語言學家和教師所關心、研究的問題。語言學習必須經歷習得的過程才能達到運用的目的,而語言的習得離不開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語言習得的最終結果取決于習得者本身的自主學習意識。語言輸入是二語習得的重要環節,研究語言輸入階段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無論是對語言習得研究還是對當今我國外語教學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導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徐曉瓊,華立群.網絡自主學習與大學能力相關性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10):208-210.
[2]陳青松.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研究與實踐[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
[3]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4]鄧鸝鳴.發展外語習得者的自主學習意識[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2):156-159.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語言輸入與自主學習意識培養】相關文章:
談英語自主學習者學習策略及其意識的培養11-25
論自主學習與學習資源11-17
論高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03-08
論學校體育與培養學生競爭意識11-23
淺談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06-06
論籃球教學與訓練中籃球意識的培養11-24
論在詞匯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12-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