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論文關鍵詞:全球化 信息化 高等 質量 保障體系 論文摘要: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要實現全球化、信息化,就必須立足于科學發展、多樣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構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一、高等教育的全球化
全球化是一個與本土化同步進行的多維動態發展過程。全球化首先發生在領域,但全球化絕不限于經濟全球化,而是涉及、、、技術、特別是教育等各個層面,極大地影響到世界所有國家的經濟形態、文化形態和政治形態,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進人21世紀,全球化呈現出進一步加速的發展趨勢,國家之間相互交往和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帶來了信息、資源、資金、人才等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互惠型和跨國界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世界正在成為一個“地球村”。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高等教育在國家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不僅包括人員流動,而且還包括課程國際化、科學知識共享、跨國教育、合作科研、建立區域性和全球性協作組織等。
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
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世界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國際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革命席卷全世界,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現代信息技術徹底改變了知識的創造、收集、儲存、的方式。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教育的觀念、內容、方法、結構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許多國家從90年代初期就開始重視教育的信息化。美國于1993年就提出,要把教育廣泛構架在因特網上,使信息高速公路通向每一所學校、教室和,使美國每一個8歲兒童都能夠獨立閱讀網上信息,12歲能借助網絡學習。英國、法國、芬蘭、日本、韓國、新加坡都紛紛制定規劃,加快發展教育信息化。我國1999年國務院在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把“實施現代化遠程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作為重要內容。十多年來,信息技術已經在全國高等學校普及。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遠程教育可以把優質教育資源傳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最大限度地實現全球教育資源共享。
三、構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1.樹立多元化的人才觀和質量觀
樹立多元化的人才觀和質量觀,就是要樹立富有時代特色的人才觀和質量觀。社會需求是多樣的,學校規格是多樣的,學科門類是多樣的,學生個性是多樣的,所有這一切都決定了質量標準的多層次、多規格、多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既需要學術型人才,也需要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職業在不斷變化,高校的學科專業也在不斷調整。因此,人才的內涵必然隨之改變。我們必須建立符合時代特色和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發展規律的、科學的人才觀,構建符合多樣化需求和不同類型學校特點的多樣化的質量觀。
2.建立和完善人才質量標準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僅是一個國家的勞動者和建設者,更是國際社會的建設者和人類和平發展的推動者。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有利于為世界勞動力市場提供資源。高等教育國際質量保證和認證體系的建立、國家間相互承認學位、學歷和文憑的雙邊協議為人才的國際流動創造了條件。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質量,最終從其所培養的優秀人才的數量和素質反映出來。信息化時代對人才選拔標準的制定有三個方面的規定:其一,具有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對知識的駕馭能力和創造潛力首先來自于完整的學科體系和科學的知識結構,并不是首先來自于某種方法,因此愈是信息多元和創新要求高的時代,愈是要重視學科知識體系的建構。其二,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良好的思維品質主要表現在思維的系統性、思維的綜合性和思維的創造性上,這實際上是信息時代和創新型人才觀對人才標準的核心要求。其三,具有問題意識、批判意識和實踐技能。問題意識、批判意識和實踐技能是學習潛質和創造力的主要體現,應是人才標準的重要內容。
3.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高等承擔著重要的知識創新使命。沒有創新,的質量也就無從談起。適應全球化和信息化發展要求,世界各國都在圍繞著知識創新,實施其國家科技,高等教育被賦予創新生力軍的使命。美國開展了“創新美國計劃”,英國設立了“科學與創新計劃”,加拿大推出了國家創新策略,俄羅斯開發了創新性大學評審標準。近幾年,我國大學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開始引入了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但大都處于實驗階段,還沒有形成一種和制度。我國大學應建立以發現和探究為核心的學習模式,不但開設有關研究方法、創造方法、思維科學等方面的課程,而且倡導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以研究為基礎的學習、以發現為基礎的學習,以及多種新的探究學習模式。加強教育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在教育體制、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制度、教學模式以及教育評估等方面進行改革,注重個別化教學,鼓勵教師創造性地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賦予學生以更大的學習自由。
4.構建教育評估與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高等教育的質量歷來為公眾所關注。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評估制度是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高等教育的大發展,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更加凸顯。美國高質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組在1984發表的研究報告《投身學習:發揮美國高等教育的潛力》,提出保證高等教育質量有三個重要條件:一是學生投入學習;二是嚴格要求;三是評價與反饋。所謂學生投入學習,是指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多少時間、精力和努力。大量研究證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的時間、作出的努力越多,對他們自己的學習安排得越緊,他們的成長就越快,收獲就越大,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就越滿意,合格率越高,他們也就越有可能繼續學習下去。嚴格要求是學生和學校努力追求達到一定的教育成果,包括對畢業生的標準和所期望的成績水平。學校的要求對學生的成績會有明顯的影響,學生對合理的要求的反應是積極的。但要求要適當,要切合學生的實際。同時要將要求標準公布于眾,讓大學生、家庭以及其他人都了解要求的具體內容和通過什么途徑去實現。評價和反饋是保證質量的第三個重要條件。利用評價信息可以更正學生努力的方向,成為投身學習的有力杠桿。學校不僅有責任說明對學生的要求和標準,而且有責任評價要求和標準執行的結果,并反饋給學生和教師。評價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傳統的標準測驗、作文、談話、、成績考試等。學生入學時要有測驗,畢業時也進行同樣的測驗,才能說明在學習期間發生了多少變化。
除了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外,對學校也要進行評價或評估,這就是對學校的物力、財力、接受的資助及經費、學校課程的廣度和深度、教師學術成就、入學新生的水平等的評估。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評估,了解高等學校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在知識、能力、技能以及態度方面有多少進步。因為各個學校在高等教育中的層次不同,辦學條件不同,新生入學時的水平有差異。
因此不能用一個指標來評價,也不能以一次測驗而作為評價的結論,應該從發展的角度來評價學校和學生的進步,也就是強調重視績效指標,進行發展性評價。教育評估已經成為高等學校質量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參考文獻:
[1]顧明遠.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經驗[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科學版),2006,(5).
[2]鐘秉林.適應全球化變革需要 重塑高等教育質量觀[J].中國高等教育,2008,(1).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談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相關文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發展探析11-25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教育質量觀論文03-03
中醫藥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實踐11-16
試論新課改背景下德育管理體系的構建12-04
談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創新12-09
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學校評價體系06-06
談新課程背景下高師美術教學改革12-02
淺議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經濟法發展11-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