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控制對策研究
論文摘要:根據安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針對目前影響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的幾個因素,提出了道路運輸企業交通事故3C4E控制和預防體系框架。從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組織保障和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體系建立和健全,探討了對促進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的問題。對提高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論文關鍵詞:道路運輸;交通事故;3C4E;安全生產
1 引言
根據事故致因理論,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控制就是采取針對性的有效的對策措施,消除或控制企業存在的安全生產方面的危險因素,從而預防事故發生實現企業安全生產的目的。目前,影響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的危險因素盡管有人(主要是駕駛員)、車、道路環境和安全管理四大因素,但車、道路環境因素實際上可以通過企業的安全管理加以控制。因此,改善道路運輸企業生產安全狀況最重要的是企業要建立一個科學的交通運輸事故控制與預防體系,采取一系列有力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和消除企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駕駛員方面存在的不安全行為,而這一切決定于道路運輸企業對安全管理的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
2 建立科學的道路運輸事故控制與預防體系
盡管通過運管部門的不斷努力,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礎,但相當一部分企業安全管理機構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員不落實,企業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一些企業不知道企業安全管理應該管什么?怎么管?
在我國工程質量管理中,為了確保工程質量而采取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即“三控制”(即3C)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預防和避免了工程質量事故地發生。借用工程質量“三控制”的這種全過程控制的思想,根據企業生產事故發生三個階段不同特點,采取相應的“工程技術對策、教育對策、法制對策和應急救援對策”(即4E對策),便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道路運輸事故的發生。
從橫向講,整個事故控制和預防體系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事故前的控制預防工作,即采取一系列對策措施控制事故發生。第二部分是事故中的控制預防工作,即通過建立企業事故應急救援機制盡可能減少事故所帶來的損失。第三部分是事故發生后,通過總結教訓、提高認識、完善措施,通過對事故的處理達到預防控制事故的效果。縱向來講,每個部分分別從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技術措施入手。
3 建立和健全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保障體系
3.1 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組織保障
企業沒有安全生產管理組織機構和人員,就無從談企業安全管理。財政部、安全生產監管總局頒發的《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暫行辦法》中已明確將道路運輸列為高危行業。因此,作為高危行業的道路運輸企業,一定要根據《交通汽車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的要求,設置與安全生產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如安全處、科、股),并配備相對穩定,責任心強,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安全生產管理經驗,能運用專業知識和規章制度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人員。
3.2 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體系
根據國家對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結合其他行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經驗,道路運輸企業不僅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體系,而且每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必須要有科學完善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規范企業員工行為的作用。
(1)進一步完善駕駛員管理制度。
應當包括駕駛員聘用制度、駕駛員行車安全管理制度等。進一步健全道路運輸企業駕駛員檔案建設,建立駕駛員電子信息庫。
(2)行車安全教育與培訓制度。
運輸企業應重點對安全管理人員、駕駛人員、維修人員、乘務人員、車輛安全技術檢查人員等進行以業務和技術為主要內容的行車安全教育和崗位培訓。行車安全教育與培訓制度對企業各類人員的安全教育與培訓時間、具體內容、形式及方法、要達到的效果等做出明確的規定。
(3)嚴格車輛管理制度。
運輸企業要加強車輛管理,建立車輛技術管理制度,對管理機構、管理人員及職責做出明確規定;嚴格車輛維修、檢測,規定車輛維修、檢測時間、機構、程序、內容等。強化車輛風險保障能力的管理和建立健全車輛技術檔案管理制度。
(4)完善落實安全交底制度。
借鑒礦山、建筑危險行業成功經驗建立安全生產交底制度。主要是在出車前和交接班,對行車途中惡劣天氣、道路環境、危險路段、經營線路交通狀況等影響行車安全并應注意的問題和措施,通過安全交代卡、提示牌、召開出車前班組會議或者通過電話、短信提醒等形式告知駕駛員。
(5)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安全獎懲制度。
目前,道路運輸企業都制定了獎懲制度,但大多數存在獎懲不夠合理的問題。企業應該根據具體的考核指標、考核方案,征集駕駛員的意見,根據自身企業的承受程度,確定最能激發員工積極性的獎金比例。例如可以施行
“7?2?1”工資,“7”即生產任務或管理任務工資,“2”為安全生產工資,“1”為安全教育培訓工資。還可以實行安全積分獎金,通過設立各種考核指標轉換為安全積分,用積分乘以單位積分獎金數,使其能夠直觀算出所得的獎金數額,調動各級各類人員的安全工作積極性,使得每個人的安全目標都和安全生產的總目標相結合。
(6)建立科學的安全目標管理制度。
以道路運輸企業總的安全管理目標為基礎,逐級向下分解,使各級安全目標明確、具體,各方面關系協調、融洽,把企業的全體職工都科學地組織在目標體系內,使每個人(尤其是駕駛員)都明確自己在目標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通過每個人的積極努力來實現企業安全生產目標。
(7)強化行車安全監督檢查制度。
運輸企業行車安全監督、檢查應包括日常常規檢查、安全重點檢查、安全綜合檢查、節假日前檢查等。
(8)安全工作例會制度。
道路運輸企業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會議,遇有特殊情況和發生重大、特大行車事故時應及時開會處理。
安全工作例會的主要內容是傳達、學習有關安全管理工作的文件、指示;分析安全生產形勢;總結本單位近期內行車安全工作的經驗教訓,制定措施,布置開展安全活動。
(9)建立完善安全活動制度,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組織安全活動(“安全活動日”、“安全活動月”)是企業進行全員安全意識教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非常重要的形式。同時,通過組織安全活動還可以增進員工對企業的感情,增加企業的凝聚力。
(10)企業安全檔案管理制度。
運輸企業應建立行車安全檔案制度,包括基礎資料檔案、行車事故檔案。目前,道路運輸企業普遍存在檔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數企業沒有對安全檔案管理的內容、人員、要求等作出規定,檔案資料零散。
(11)事故應急管理和統計報告制度。
道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能在安全事故發生時,有效防止事故的繼續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對環境的危害,是控制事故的重要措施。
(12)安全經費管理制度。
道路運輸企業必須建立安全經費的提成、使用、審批制度。提取的安全生產專項經費比例應符合財政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制定的《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客運企業按照營業收入0.5%、普通貨運企業1%、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1.5%提取;主要用于:預防事故及重大事故隱患的監控、防范、整改等方面的安全技術措施費用;購置從業人員勞動保護用品和防護用品費用;安全檢查與評價費用;車輛安全狀況檢測及維護系統、工具附屬安全設備費用;宣傳、教育、培訓及事故應急救援演練費用;從業人員健康體檢費用;安全科技創新等的開支。
4 結論
要提高道路運輸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須了解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現狀,并有的放矢的研究和探討相應的對策控制措施,基于此提出了道路運輸企業交通事故“3C4E控制和預防體系”框架。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組織保障和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體系建立和健全對促進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具有決定性意義。
【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控制對策研究】相關文章:
飼料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的建議和對策論文12-24
研究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對策11-16
大體積砼施工裂縫控制對策研究11-26
危險品道路運輸的問題及對策分析11-24
論述企業營銷成本控制研究12-05
現代企業成本控制研究論文11-11
物流企業成本控制研究論文05-01
試析企業工程造價控制的現狀與對策11-17
關于電網企業薪酬管理對策研究12-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