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研論文的撰寫范文
我們先把“論文”的概念加以界定。嚴格的“論文”,在朱子南先生主編的《中國文體學辭典》中定義說:“是對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議論性文章。”這里規定了它的文體是“議論”,內容是反映科學研究及其成果,這就要求帶有較強的學術性、理論性,而且文章的篇幅也不能太短,太短(例如說千字文)就不足以論證一個科學問題。根據這個定義,教研中有三類文章可稱之為“論文”:學術論文、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研究某一問題為目的所組織的調查報告)。平時我們習慣地稱論文,實際上已經把外延擴寬了,即凡是教師所寫的有關教學的議論性文章都稱之為“論文”,教育教學雜感、教學經驗總結、教育教學評論等等都稱為論文。為了表述的方便,這一節我們只討論幾種學術性論文的寫作。
一、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是對教育教學改革實驗課題進行總結的文章。實驗終結后可以寫,實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也可以寫。實驗工作是寫實驗報告的前提,沒有進行實驗,不可憑想象、憑認識去寫出一篇實驗報告來。在實驗的過程中要經常研究情況的進展,詳細作好記錄,積累資料,為寫實驗報告作好素材準備。
實驗報告的寫作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需寫清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實驗的緣由。為什么做這個實驗,面對的是什么實際情況,受了什么啟示,依據怎樣的理論。
實驗的措施和過程。實驗是如何操作進行的,分幾個方面實施,分幾個階段開展。實驗中遇到了什么新情況,新問題,如何解決的。這一部分是實驗報告的主體,要寫得詳細一些,要讓讀者看過后了解其作法,做到能仿效操作,這才具備推廣的條件和價值。實驗的成效。這一部分歸納要得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如將實驗班與非實驗班進行比較,必須有可比性,即除了實驗這個因子以外,其余條件要相等,如果實驗班學生本來基礎較好,教師力量較強,或者增加了學習時間,這樣,雖然成績優于非實驗班,也很難證明是實驗的結果。就是拿實驗班自身成績前后比較,也不能單以考分來說明提高幅度,因為考題難易也不會完全一致。歸因要合邏輯,不能因為搞了一個單項實驗就把所有成績都歸作實驗的成果,這樣做是不科學的,也是沒有說服力的。表述成績時,可以量化的宜用量化。
下面,對《探索高中語文教學教改之路》作綱目性的介紹及簡要評點,以具體了解實驗報告的一般結構。
探索高中語文教學教改之路
面對21世紀的語文教育,應該是關注人的未來發展的教育,應該為受教育者能夠度過幸福的一生奠定必備的語言文化基礎。雖然語文教育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但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的教學都應該有自己的要求,鮮明地突出各學段的個性特點,只有如此,才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和經常出現的簡單重復現象,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效率與質量的問題。
(評點:這是報告的小序,對有一萬字的報告來說,它寫得很簡要。說了兩層意思,第一句話說新世紀語文教育的任務,這是實驗的總的理論前提。后面兩句是一層意思,強調要“突出不同學段的個性特點”,因為本實驗是探索高中段語文教學的,不是研究整個中學語文教學,所以強調學段特點,也就成了立論的一個前提。)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對于語文教育概念和性質認識不明確,導致了教學實踐的混亂。(闡述已略去。下同)
2.人文教育淡化,語文教學僵化。
3.過分依賴教材,教學視野狹窄。
4.“教師、課堂、教材”三中心,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5.沒有突出高中段特點,忽視了學生個性差異和自由發展。
“語文實驗室計劃”的由來(摘要)
“語文實驗室計劃”是受了“道爾頓計劃”的啟發創立的。基本特點是每個學科都有一個實驗室。其理論可概括為“目中有人,心中有數,擴大讀寫,增強感悟,尊重個性,鼓勵創新”。
(評點:以上三節合起來為報告的第一部分,寫開展實驗的緣由。小序寫對語文教育的認識,實際是本實驗的一個認識基礎;“存在問題”是對現狀的分析,實際上提出了本實驗力圖解決的問題,體現試驗的針對性;“由來”寫探索中所受到的啟發,此中也就寫到了實驗的理論依據。相對下面的主體內容來說,這一個部分寫得簡略一些。)
“語文實驗室計劃”的實施(摘要)
1.建立語文實驗室,調整教學關系,實行教學民主化,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語文實驗室形同閱覽室,配備中學階段必讀、選讀、參考書2000冊,刊物20種,報紙60份。還有音像、軟件資料及投影儀、錄音機、放像機、電視機等。這里,沒有教師說學生聽、教師教學生學那種嚴格的形式,學生在自由閱讀中互相切磋,與老師共同討論,共同參與的多向多邊活動中探索、汲取知識。
2.調整課時安排,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充裕的時間。
以100分鐘為一個課時,連續學習。每周3課時,學課本花1課時,課外閱讀和寫作各1課時,都在語文實驗室進行。
3.制定教學目標,體現分層次教學的原則。
4.加強學習指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注重教學評價,及時調整教育行為。
學生在實驗室中學習,重視的不是印記,而是新的發現。規定統一的學習目標,但閱讀的書目、學習的形式不作統一規定。“三論”(議論、爭論、辯論)進課堂,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經常處于思想交鋒狀態。學生心智活動處于活躍狀態。對學習質量評價注重幾個“結合”:口頭測試與書面測試相結合;質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測、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
5.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靠攏,寫真事,抒真情,拓寬學生的寫作實踐渠道。
6.營造語文教育大環境。
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評點:這一部分是實驗室報告的主體。主要是介紹作法和過程。本報告的特點是只介紹作法,沒有分步分階段實施的過程。突出介紹的是它與傳統作法不同的內容。如改教室為“實驗室”;課時安排上只用1/3的時間學課文;教學主要不用講授的形式,而是自學為主;只有統一目標,課本以外設有閱讀的書目;改革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評價。報告的原文作了詳細的介紹,別的學校、老師只要創造了條件,便可以參照實施。)
“語文實驗室”的收獲
1.突出了高中語文教學的特點,實現了教學民主化,促進了師生雙向交流與共同提高。迫使教師認真讀書,16位語文教師四年來平均讀書86本1600萬字。學生閱讀量超過傳統教學的6倍,學生參加各種作文賽事及在報刊發表的文章664篇,占學生總數的33.6%。
2.提高了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心理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評點:這一部分寫效果,寫得較實在,能量化的作了量化,不能量化的也作了對比說明,狀況描述。第2、3點雖然不屬語文能力的范疇,但仍是語文教學應實現的目標,也是教改成功的應有的結果,這樣概括地寫一點并不覺得牽強。 寫這一部分不必重復前面已闡述過的認識,也不必用抒情的語言來作夸贊,說多了反給人華而不實之感。)
二、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與實驗報告的區別在于:實驗報告是對實驗作總結,以實驗為主要題材,再從實踐中提煉出認識規律;學術論文主要是提出新認識、新思想、新理論,以理論為主要題材,以對問題的邏輯分析為主線。實驗報告也會寫認識,寫理論,但那只是作為實驗的理論依據,或對實踐規律的認識、評價,主體仍是實驗本身;學術論文中也有時寫到實踐的內容,如列舉事例等,但那只是用來論證論點,其核心仍是理論。
學術論文其結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它也有一個基本形式,即序論、本論、結論三段式。
1.序論
序論也叫前言、引言、引論、緒論等,是文章的開頭部分。教研論文的序論,大體有以下一些內容:說明選題的背景,寫作的緣由、目的、意義。
寫序論要注意以下幾點:
序論要明確地提出問題,揭示文章的基本觀點。通常采用開門見山的寫法,讓讀者迅速了解文章所談的問題是什么,基本內容是什么。
序論要能抓住讀者。在讀者的閱讀選擇中,文章的開頭部分起著重要的作用,序論應為讀者的閱讀選擇提供方便,并使之對文章產生良好的初始印象,吸引他們讀下去。
序論要簡潔有力。開頭部分宜盡量寫短一些,這部分即使再重要,畢竟不是文章主體,寫得過長,便會喧賓奪主,給人以頭重腳輕之感。
2.本論
本論是論文的主體部分。在序論中提出問題后,對問題的分析,對觀點的證明,都在這一部分完成,要力求寫得豐富、深刻,有新的見解。
本論部分內容多,篇幅長,下筆前必須做好計劃,擬出提綱,安排好結構,否則就難免產生混亂、蕪雜、重復、疏漏的毛病。
寫論文大多按邏輯順序來安排。一個中心論點,可以分解為幾個分論點,一個大道理可以解析為幾個小道理。把這些分論點、小道理再按先后、主次寫下去。一大段說一個內容,有些為了醒目,讓讀者閱讀方便,還可給大段安上小標題,或編上序號,使之條理井然。
3.結論
結論寫在文章的收束部分。結論是提出本文論證的結果,它在極簡要歸納全文所論述的問題及論證內容后,提出對問題的總體看法,結論性意見。結論,要有充分論證作基礎,不能建造空中樓閣,也不能牽強附會,缺乏合理性。
結尾部分除了主要寫論證結果以外,文章篇幅長的,還可寫些別的內容,如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明哪些方面還應努力,為自己今后的研究,或為他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線索。此外,如果這項研究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和推廣意義,也可就推廣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并對其可能產生的影響作出實事求是的說明和估計。
【語文教研論文的撰寫】相關文章:
論文撰寫及答辯03-27
體育論文的撰寫12-09
撰寫教育論文的意義12-09
如何撰寫科技論文06-10
撰寫論文提綱11-14
怎樣撰寫技術論文12-07
論文提綱撰寫的意義12-11
論文提綱撰寫的意義與范例12-07
撰寫數學論文忌諱12-0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