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話語分析中的語篇分析與外語閱讀教學
【論文關鍵詞】話語分析 語篇分析 閱讀教學
【論文摘要】閱讀是外語教學的關鍵,它既是運用外語的一種能力體現,又是學習外語的手段之一。而傳統的外語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這一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因此,本文將話語分析中的語篇分析作為應用外語閱讀教學方法的補充,主要論述了語篇分析與應用外語閱讀教學之間的關系。
閱讀是外語教學基礎課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學生獲得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外語閱讀教學開展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外語綜合能力的提高。然而,傳統的外語閱讀教學使其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得不到體現,在此情況下,話語分析中的語篇分析的理論和實踐為應用外語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基本概念
1.1 話語分析:簡單來說,即考慮到語言交際的參與者、語言情境,按照一定的對于詞句語法等的分析原則與方法,對某一段話所作的連貫性的分析與解釋。
1952年,美國哈里斯首先提出:“語言不是在零散的詞或句子中發生的,而是在連貫的話語中的”。此后,“話語分析”作為一個專業術語開始為人們所熟知,并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學者對此進行研究。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研究,“語言分析”
不僅囊括了言語行為理論,甚至已經超出單一交際語言學范疇,與人類學、學等其他領域緊密相連。
1.2 語篇分析:語篇是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一次實際交際中一系列連貫的語段或句子所組成的語言整體。
語篇分析,就是從整個內容出發,分析段際、句際的關系,然后分段落找出其中心思想及重要信息,再將長句、難句放入特定的語境中進行語法剖析,有些地方也可以等同于“話語分析”。隨著現代語言學界以及教學界對于語篇分析的深入研究,其內容、內涵也在不斷得到充實與豐富。語篇分析的基本內容包括:銜接、連貫、句際關系、語篇宏觀結構分析及語篇的語境分析。
2 語篇分析與外語閱讀教學的關系
2.1 語篇分析的要求:語篇分析,是將文章當做一個統一整體,對其結構進行研究的一種分析方法,因此,運用語篇分析法,不能將理解只停留在文章的單個詞或者句的表面意思上,而是要通過對文章結構、作者意圖的分析,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主旨、內涵。要求教師盡可能地創造機會,給學生提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最后解決問題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加學生直接使用語言的機會,從而幫助學生盡可能多地獲取閱讀文章的信息,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以及加強閱讀理解的能力。
傳統外語閱讀教學的模式是逐字逐句分析講解,而語篇分析正好與此相反,反對逐詞逐句理解法,提倡科學、系統地對文章進行閱讀分析,不僅要分析文章的語言形式特點,還要對句子以上層次進行分析,要弄清語言是在文章的哪個具體位置,在這個位置上如何產生意義,進而把握文章的結構模式以及表現這些結構模式的語言手段,發現其內在規律性的東西。
2.2 語篇分析在外語閱讀教學中的意義:不管是人類的思維方式,還是交際表達方式,都是通過語篇來實現的。因此,更深層次的閱讀理解也是建立在對語篇的把握上的。因此,語篇分析在外語閱讀教學中的主要意義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促使外語閱讀教學課堂的結構更加嚴謹、清晰。
。2)語篇分析使教師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較多地采用一些分析討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格局,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
(3)在文章的分析過程中,由于教師給學生努力創造的各種表達自己想法以及提問、討論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文章基礎知識教授的同時,把重點轉移到了對于文章整體語言形式特點、總體結構的分析,以及文章前后句、前后段落銜接方式的分析,使學生從文章整體感覺上了解其內容,并把握住文章的宏觀結構,使學生學會文章的閱讀方法以及把握方式,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外語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理解能力,提高了外語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2.3 語篇分析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2.3.1 轉變外語閱讀教學觀念,增強語篇分析意識:運用語篇分析理論,重點分析外語閱讀篇章的銜接方式、結構形式,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對文章的話語分析的層面上來,強調文章各組成部分對于表現整個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從而加強閱讀課上的語篇分析環節,培養學生語篇分析的能力。
外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在基礎知識的教學平臺上,將文章的技巧、寫作風格、表達手法以及深層含義全面教授給學生。因此,要提高外語閱讀教學質量,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以往逐字逐句過細研究詞匯、語法的教學方式,將著眼點放在文章整體上。其次,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主體的作用,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給學生創造直接使用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增強學生語篇分析的意識及能力。
2.3.2 重視文章語境,加強背景知識學習:加強文章語境的分析,也是加強學生理解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語境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語境意識,比如讓學生參與文章的分析、、推理等構建文章中的語境,從而增強學生對于文章語境的敏感度,能夠更加準確地找到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學生養成結合語境進行文章閱讀分析的良好習慣。
同時,背景知識是連接文章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擁有豐富的背景知識,對于理解文章的寫作意圖以及寫作目的都有幫助,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對于文章語言的理解以及使用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自身文化修養的不斷豐富與提高,以在課堂講解中可以滲透與文章相關的背景知識,便于學生理解,以及培養跨文化意識。
2.3.3 正確處理好語篇分析外語閱讀教學與基礎知識教學的關系:語言基礎知識是語篇分析的基礎與前提,因此,教師在外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語篇分析的能力,也要引導學生掌握好文章的語言基礎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語篇分析并不是意味著完全放棄對于文章詞匯、語法的放棄,語篇分析離不開語言基礎知識而獨立存在,語篇分析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增加學生的語言知識并促進語言基礎知識向語言能力的轉變,從而提高學生的外語閱讀能力。因此,作為語言的構成要素,也不能忽視對于文章詞匯、語法的講解,但還是以語篇分析為主,同時將詞匯、語習與文章語境相結合進行教學,對于一些較長的句段,也可以采用簡明的句法分析方法。
2.3.4 分析語篇結構,文章閱讀:文章的語篇體式不同,其教學方法也有所差別。例如,就文章的表達方式而言,有記敘、說明、抒情、描寫等,每一類都有各自的獨特性,因此,表現在文章內容和風格上也就不同。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文章體式,指導學生掌握各種文章體式的獨特性,并掌握其中的內在聯系以及一定的規律性,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通讀全文,劃分意義段并概括其中心意思,然后根據文章的引言等從整體上整理文章的結構層次,獲得文章的完整信息。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形成對于不同篇章體式以及外語閱讀文的表達特點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外語閱讀與分析能力。
將以上幾個步驟貫穿于外語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久而久之,對于提高學生的外語閱讀能力、語言交際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謝堯臣.語篇分析法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教學與,2009
[2] 馬海英.語篇分析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
[3] 鄧小亞.列文森話語分析理論的優缺點[J].科技信息,2010
[4] 周江林教授.“話語分析”課程教案及相關論著.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話語分析中的語篇分析與外語閱讀教學】相關文章:
論積極話語分析的產生、發展及其研究狀況11-15
話語分析研究方法對外語教學的啟示11-15
淺談語篇分析在中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12-09
淺析話語分析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3-04
論外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語用推理能力的培養03-02
外語教學中的翻譯教學分析11-17
論《兒子與情人》中的母子關系分析11-21
論閱讀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途徑11-23
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母語正遷移現象分析11-1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