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變動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及應對模式論文
一、物價變動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影響
(―)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首先,貨幣計量的前提是幣值穩定,即使發生變動,其變動幅度必須很小,不會影響它的計量功能。但是通貨膨脹或者是通貨緊縮的存在,基本上否定了幣值不變的會計假設。其次,歷史成本原則是傳統會計最基本的計量原則,它建立在幣值不變的基礎上。在物價大幅度地持續上漲或下跌的情況下,歷史成本原則就缺乏現實基礎,據此提供的會計信息不真實、不可比。第三,會計的目標是為使用者提供其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然而物價的大幅度變動,動搖了會計的計量屬性。會計信息的失真,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進而影響會計目標的實現。
(二)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1.會計報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通貨膨脹為例。主要表現在:第一,低估了非貨幣性資產的價值。第二,沒有反映貨幣性資產的購買力變動損失和貨幣性負債的購買力變動收益。通貨膨脹時期,企業固定金額的貨幣性資產所代表的商品或勞務的數量會直接減少,從而產生貨幣購買力損失;相反,用貶值的貨幣償還原欠的相同金額的負債,會產生貨幣購買力收益。第三,高估收益。雖然歷史成本原則強調收入與費用的配比,但由于以現時價格計量收入,以歷史成本計量費用,此時成本并未真正得到回收,結果必然高估企業收益。
2.不能保證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無法正確反映投入資本的保全清況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按歷
史成本計提的折舊費小于更新固定資產需要的金額。由于不能保證固定資產的重置,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會不斷萎縮,其生產經營能力相應削弱。企業所有者投資的目的主要是獲取收益,而資本保全是其前提條件。由于按歷史成本原則計量的資產賬面價值低于報告期的現時價值,形成少計費用和虛增收益,還要按虛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稅和支付股利,最后必然會形成虛盈實虧的情況,進而使企業所有者的產權資本受到侵蝕。另外,由于會計報表提供企業虛假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據此作出的決策會導致嚴重的失誤。
(三)專統財務會計對物價變動影響的消除方法
物價變動對傳統財務會計的影響最終表現在資產的計價和收益的確定上,而資產計價是關鍵,因為資產的計價決定了資產轉移價值即成本的分攤一費用的確認,進而決定了收益的確定。所以,歷史成本會計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來部分地消除物價變動帶來的影響,以期對物價變動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狀況進行局部改善:一是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對存貨采用后進先出法;二是在物價可能下跌的情況下,對存貨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三是對某些固定資產的折舊,采用快速折舊法、重置估價法或不提折舊法等。對于上述方法的應用,一方面,各方法本身有一定的弊端;另一方面,并不能滿足通貨膨脹條件下會計信息使用者對相關、可靠的會計信息的需要。這就要求改變傳統財務會計的計量尺度和計量基礎,改變傳統會計模式,建立物價變動會計模式。
二、物價變動會計的基本模式
(一)_般物價水平會計
一般物價水平會計即歷史成本/不變幣值會計模式,是以傳統歷史成本會計編制的會計報表為基礎,采用幣值購買力湘等的貨幣單位(即通過一般物價指數將按各年度不同幣值貨幣編制的歷史成本會計數據)統一地調整為按本期期末或本期平均幣值貨幣的會計數據,并把它作為傳統會計報表的“補充報表”借以反映和消除一般物價變動對傳統歷史成本會計報表的影響。
其會計程序和方法是:首先將原來報表中列示的項目劃分為“貨幣性項目”和“非貨幣性項目”,而后將各項目以各期名義貨幣表示的金額,按一般物價指數換算為等值貨幣計價的金額,再計算貨幣性項目的購買力損益,最后編制一般物價水平會計報表。具體方法是:確定等值貨幣的時點標準和貨幣性項目與非貨幣性項目換算系數或指數,對資產負債表各項金額進行調整,并用與上相同的計算口徑對損益表各有關項目進行調整。對貨幣性項目的購買力損益的計算可用“貨幣性項目購買力損益=期末實際持有的貨幣性項目凈額一期本應持有貨幣性項目凈額”公式確定。
期本應持有的貨幣性項目凈額=期初貨幣性項目凈額X(期末一般物價指數/明初一般物價指數)+期間貨幣性項目增加額X(期末一般物價指數期間一般物價指數)一期間貨幣性項目減少額X(期末一般物價指數期間一般物價指數)
通過換算以后可得到貨幣性項目購買力損益,編制出一般物價水平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這種會計模式是在傳統財務會計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為了反映和消除通貨膨脹影響,也是傳統會計模式的重大變革和進步。它的優點是能在報表上反映和消除通貨膨脹對傳統會計報表提供信息的影響,使其接近于物價變動后的實際,成為“真實性”的會計信息;增強了不同時期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從而有助于會計目標的實現;有利于加強企業管理和宏觀調控;會計方法具有繼續性且簡單易行,也便于對信息的社會審計和監督。其缺點是:如果調整財務指標所依物價指數與企業報表項目內容的物價變動不符時,調整后的會計指標就會缺乏正確性。只能了解會計期末物價變動的資料,無法掌握核算期間通貨膨脹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因而無法把握企業平時的財務狀況和資料,難以滿足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各有關方面對會計信息的需要。
作為一種物價變動會計模式的選擇首先要考慮的是成本效益原則。一般物價水平變動直接影響的是貨幣性項目。如果貨幣性項目在企業資產、負債中所占比重較小,考慮到一部分貨幣性資產和貨幣性負債可以相互抵消的因素和利息率的影響,實行一般物價水平會計所能提供的利益就未必高于所花費的成本。因此,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非金融企業似乎不宜實行一般物價水平會計。反之,金融企業主要地、大量地是貨幣性的,因而有必要實行一般物價水平會計。
(二)現時成本會計
現時成本會計即現時成本名義貨幣會計模式,是以企業資產的現時重置成本或再生產成本作為計價基準,反映和消除在通貨膨脹條件下,個別物價變動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這種模式的程序和方法是:在進行傳統財務會計核算的同時另設一套賬簿,以資產的現時購買價格進行日常核算。即對日常購進的資產以現時成本入賬,期末對結存資產和本期已耗資產的累計發生額,按其現時成本進行調整,在調整的基礎上確定通貨膨脹對企業本期損益的影響,并在編制傳統會計報表的同時,根據所設置的現時成本會計賬戶體系中各賬戶的期末余額和本期發生額編制現時成本會計報表,以反映和消除通貨膨脹對傳統會計信息的影響。可見,組織現時成本會計的日常核算是其重要內容和方法之一,而后才是現時成本會計報表的編制。
現時成本會計以現時成本為計價基準,以名義貨幣為計量單位,且設置有反映在物價變動或通貨膨脹影響的賬戶等會計處理辦法,改變了傳統財務會計模式,并不同于一般物價水平會計處理。其最明顯的優點是可以提供更加符合客觀實際的會計信息,從而有利于財務決策;以現時成本彌補所耗用資產的價值,可以保證已耗資本的收回,從而維護了企業產權和生產經營能力;現時成本會計所提供的各項財務指標,既真實地反映了企業現實擁有經濟資源和經營能力,還能把本期收益區分為經營管理水平所致的收益和管理人員應變能力決定的收益兩部分,有利于加強和改進經營管理;對存貨的計價一律以現時成本為準,改變了傳統會計中的多種計價方法,這種較為合理和單一的計價方法,一定程度上也簡化了核算。與一般物價水平會計相比,它能及時地消除個別物價變動對傳統會計信息的影響。
實行現時成本會計,較之一般物價水平會計難度更大,花費也可能更多,因此更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不能否認,當前企業在用資產的賬面價值嚴重低于其實際價值。但是,這種情況,在不同類型的企業中卻有很大差異。資產的結構是這種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在考慮實行現行成本會計時,應當對這一點予以充分注意。一般來說,資本密集型企業的機器設備占總資產的較大比重,這些機器設備一經投入使用,就很少有拆除變賣的可能,在短期內也不可能重置。因此從使用的觀點出發,按現行成本,對企業的價值進行估價較為恰當。因此認為對固定資產凈值占資產總額50%以上的大型資本密集型企業有必要實行現行成本會計。
(三)現時成本/不變幣值會計
現時成本/不變幣值會計模式是以現時成本為計量基礎,以不變幣值貨幣為計量單位,全面消除物價變動影響的會計模式。現時成本/不變幣值會計模式是不變幣值會計程序(只消除一般物價水平變動對傳統會計信息的影響)與現時成本會計模式(只消除個別物價變動對傳統會計信息的影響)的有機結合,試圖全面消除物價變動對傳統會計信息的影響的會計模式。如果日常會計核算是以歷史成本會計模式為基礎進行的,現時成本/不變幣值會計要對歷史成本會計報表在期末進行兩次調整:把歷史成本數據按現行成本(個別物價水平重新計量,并確認資產持有損益;把名義貨幣計量的資料按一般物價水平重新表述,并確認貨幣性項目凈額上的購買力損益。如果通過現時成本賬簿來組織日常會計核算,則期末只作上述第二次調整。
由于現時成本/不變幣值會計處理方式是一般物價水平會計和現時成本會計兩種模式的結合,所以具有這兩種會計模式的優點:能夠既反映非貨幣性資產現時成本的變動,又反映凈貨幣性項目的購買力損益,綜合了現時成本會計模式和一般物價變動會計模式的優點,使報表使用者對企業的會計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使決策和管理的有用性大大提高。但其在應用過程中核算費用高,計算復雜,會計信息不易為一般的使用者所理解。此外,這一會計模式的信息成本非常高,是否能產生足夠的利益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證明,會計界本身也存在著爭議,故很難付諸全面實施。勞動密集型企業資產結構的特點與資本密集型企業差別很大,因此在物價變動會計模式的選擇上也有區別。在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資產總額中,固定資產占較小比重,存貨等流動資產比重卻很大,因此,勞動密集型企業多采用現時成本/不變幣值會計模式。
【物價變動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及應對模式論文】相關文章:
對信息化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研究論文03-02
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創新論文03-07
我國物價變動會計的應用分析11-27
淺談電子商務對現代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11-15
試論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12-09
探討需求變動影響貿易模式演進內在機制02-28
網絡營銷對會計理論和實務影響的教學探析12-05
中職企業會計的崗位實務教學模式論文02-20
當前會計理論研究與會計實務狀況分析論文03-22
當前會計理論研究與會計實務狀況探究論文04-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