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下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了解過經濟發展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網絡經濟下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網絡經濟下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 1
信息網絡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那么,在網絡經濟下,經濟和虛擬經濟要如何發展呢?
一、信息網絡經濟、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
目前,由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各國的影響仍然存在。同時,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已越來越離不開信息網絡技術的支撐,信息網絡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人們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研究很多。概念的清楚界定是理論分析和政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礎。在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的梳理和研究后,提出信息網絡經濟、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概念如下:
信息網絡經濟。信息網絡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基于信息網絡尤其是互聯網所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支撐信息網絡經濟的基礎設施(信息技術產業);二是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滲透和改造所產生的互聯網上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包括電子商務、網絡金融、商品制造的信息化、各種生活性服務活動以及生產性服務活動的信息化。信息網絡經濟以信息為基礎,以互聯網為依托,以信息技為支撐。信息網絡經濟是一種新經濟形態。
虛擬經濟。目前主要有兩個英文詞在我國被譯為“虛擬經濟”,但其含義完全不同。一是Fictitiouseconomy,指股票、債券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二是Virtualeconomy,特指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支撐所進行的經濟活動,是信息網絡經濟中內容的一個部分。Virtual是指計算機模擬仿真的虛擬,在國際上有網絡虛擬世界(VirtualWorld)和網絡虛擬人生(VirtualLife或SecondLife)的提法。此后文中所討論的虛擬經濟均指Fictitiouseconomy所對應的虛擬經濟概念。馬克思《資本論》英文本中有虛擬資本(FictitiousCapital)的提法。成思危認為,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以金融平臺為依托所進行的各項活動,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從學術上說,是用所有權證去交易的活動。我們將虛擬經濟定義為不僅包括以金融平臺為依托的交易活動,如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也包括在非金融平臺上進行交易的,以價值增值為目的的虛擬資本交換活動,如投機性房產等。虛擬經濟的內涵決定了其主要特征有高風險性、不穩定性、高投機性和高流動性。
對虛擬經濟的理解有三個關鍵點:
一是虛擬經濟交易的載體是虛擬資本,虛擬資本的顯著特點是以資本化定價為基礎,心理預期決定虛擬資本的價格水平。這個特征使其明顯區別于以成本和技術為定價基礎的實物資本。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可以認為虛擬資本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不僅包括股票、債券和衍生品,而且還包括用于投機的房地產、古董、大豆等。實際研究中,由于統計困難,僅以股票、債券和衍生品為代表進行實證分析。
二是虛擬經濟的價值增值過程僅僅通過交換環節實現,它僅是一種交換活動,與實際生產過程相脫離,而實體經濟必須經過生產環節去實現價值增值。
三是虛擬經濟指的是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而非某一具體行業。以金融業為例,金融業本身既不能說它是虛擬經濟,也不能說它是實體經濟,而要看它所從事經濟活動的性質。
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概念較為統一:不僅包括物質生產和服務,如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等;還包括精神生產和服務的經濟活動,如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在對三者概念界定后,可以發現三者之間是有明確的區別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聯系。信息網絡經濟是相對于傳統農業、工業經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是實體經濟,但也通過股份化和上市等行為,進入到虛擬經濟領域,還包括了計算機網絡虛擬技術所支撐的Virtualeconomy的部分。而虛擬經濟是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的,它既可以存在于傳統經濟中,又可以存在于信息網絡經濟中。信息網絡經濟是在傳統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信息網絡技術既可以服務實體經濟,也可以服務虛擬經濟。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隨著發展階段的不同,信息網絡技術對它們的作用也有不同,F有一些觀點將信息網絡經濟等同于虛擬經濟,是完全錯誤的。
這種誤解的產生,有語言翻譯問題而導致的概念混淆,也還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從信息網絡經濟的物理形態和交易空間來看,它是在網絡上的,是在計算機模擬的虛擬空間的;
二是信息網絡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以網絡公司為代表的股票指數暴漲、暴跌等經濟現象。信息網絡技術在虛擬經濟中的應用產生了新的虛擬經濟,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產生了新的實體經濟,它們共同構成了信息網絡經濟。在信息網絡經濟的大環境下,研究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十分重要。
二、現狀分析和作用機理
(一)現狀分析
1.我國信息網絡經濟發展現狀信息網絡經濟在我國發展十分迅速。截止2013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5.8%,雖然同北美地區78.3%、歐洲地區58.3%
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發展勢頭十分強勁;電子商務持續快速發展,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2萬億,同比增長29.9%,增速約為當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4倍;電子商務刺激消費的作用明顯,截止到2013年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達到2.42億人,網絡購物使用率達到42.9%;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8,851億元,較2012年的13,25億的同比增長42.8%,網絡零售總額占社會消費零售總額比重達到8.4%;網絡金融發展迅猛,2013年已監測到的中國電子商務投融資事件共有165起,其中風險投資152起,總額逾26.3億美元、2.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發展現狀在信息網絡環境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虛擬經濟,發展異常迅猛。近二十年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不協調發展趨勢日益明顯,這點可從虛擬經濟規模和實體經濟規模的比例變動關系中看出。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分析:全球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規模從199年的1.42倍增加到了27年的14.6倍,之后有所回落,到2011年為12.2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不均衡態勢十分明顯(主要是場外金融衍生品的迅速發展)。我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規模在2年時為.9倍,26年之前發展相當緩慢,28年達到了3.5倍,近幾年虛擬經濟快速增長,2011年達到了8.4倍。我國虛擬經濟內部發展不平衡,債券和場外金融衍生品發展規模較小,而商品期貨、股票市場發展速度相對較快。通過對我國1994-2011年虛擬經濟增長率和實體經濟增長率的比較發現,我國虛擬經濟的波動要遠遠大于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呈明顯背離(見圖3)。通過對我國國家經濟實力與政策保障、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等經濟指標的分析,發現:我國信息網絡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信息網絡化綜合指數從21年的1.45上升到了2011年的24.12,增長了17倍。其中:實體經濟網絡化程度從21年的.96到2011年的31.6,虛擬經濟網絡化程度相比更高,從21年的2.9到2011年的47.62。
(二)作用機理
信息網絡環境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運行效率大大提高,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分工水平取決于分工交易所帶來的好處和由于分工而產生的交易成本之間的均衡。分工出現之后,專業化水平提高,加速了經驗的積累和技能改進,使生產率進一步增加。但分工深化會增加交易成本,如果生產力的進步和財富的積累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費用,那么,分工水平會進一步增加,而交易技術、交易方式和制度安排是影響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社會分工加速,同時還降低r信息成本(包括時空成本和由于減少交易雙方之間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信息搜尋成本),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信息網絡環境下的經濟增長呈現出一種交易成本不斷下降、分工不斷深化的發展態勢。
(三)信息網絡經濟測度指標體系構建
在對國內外相關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設置了我國信息網絡經濟綜合測度指標體系,由3層5大類14小類構成。分別為:第一層次(目標層)表示信息網絡經濟總體水平。第二層次(基礎層)由構成網絡經濟水平的五大類組成,五大類指標分別描述了國家經濟實力與政策保障、網絡基礎設施、網絡應用、實體經濟網絡化程度和虛擬經濟網絡化程度。第三層次(指標層)是五大類指標中的具體指標,其中,國家經濟實力與政策保障分為教育投入/GDP、R&D投入/GDP、人均GDP三個細分指標;網絡基礎設施分為信息產業增加值/GDP、信息產業對GDP貢獻率、信息產業投資/總投資、信息產業就業/總就業四個細分指標;網絡應用分為網絡普及率、萬人計算機擁有量、電子商務交易額/GDP三個細分指標;實體經濟網絡化程度分為網絡零售額/社會零售總額、網絡經濟市場規模/GDP兩個細分指標;虛擬經濟網絡化程度分為網絡證券交易額/證券交易總規模、網絡金融衍生品交易額/衍生品交易總規模兩個細分指標。將信息網絡經濟指標分為橫向指標和縱向指標。縱向指標以我國2年作為基年進行縱向對比,橫向指標以美國作為基準進行橫向比較。研究結果如下:我國信息網絡化綜合縱向指數從21年的1.45上升到了2011年的24.12,增長了17倍,表明我國信息網絡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其中:實體經濟網絡化程度不斷提高,從21年的.96到2011年的31.6,虛擬經濟網絡化程度相比更高,從21年的2.9到2011年的47.62。同美國相比,我國信息網絡經濟橫向指數約為美國的4%左右,近幾年同美國網絡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在逐漸縮小,從24年的.63降到了2011年的.34。通過對信息網絡經濟下實體經濟發展指數和虛擬經濟發展指數的構建,可以發現,虛擬經濟的網絡化程度要遠遠大于實體經濟網絡化程度,從實證角度說明了信息技術在虛擬經濟的傳播和擴散程度要遠遠大于實體經濟,因此,信息網絡技術所服務的經濟類型不同,其作用也十分不同,在制定政策時,更應區別對待。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信息網絡技術加大了虛擬資本的交易風險實體經濟的過程完整(生產,流通,交易等),信息網絡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信息網絡技術在虛擬經濟中應用也能降低虛擬經濟的交易成本(虛擬經濟只有一個交易過程)、拓展虛擬經濟服務范圍、優化虛擬資本配置;而且信息網絡技術可使虛擬經濟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僅僅通過數字轉換就能使資本快速流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貨幣乘數的放大效應,加快貨幣流通速度,為虛擬經濟的投機提供更大可能。目前全球網絡上高速流動的巨額資本,有相當一部分是高度投機的資本,沒有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虛擬經濟規模不可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飛速增長?梢哉f,信息網絡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不均衡發展,
與信息網絡經濟配套的相關政策仍不健全現行建立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的各項政策已不適應快速發展的信息網絡經濟的需求。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日趨成熟,傳統貿易方式交易數量減少,現行稅基受到侵蝕,稅務部門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設仍跟不上電子商務的進展,造成了網上貿易的稅收流失十分嚴重。信息網絡經濟環境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相關稅收、產業扶持和監管政策需待完善。
虛擬經濟網絡交易法規制度不完備虛擬資本網絡交易信息量巨大,具有全天性和連續性的特點,虛擬經濟網絡交易相關法律法規需完善,如網絡證券交易法律建設、虛擬經濟網絡監管和預警制度建設等。如果虛擬資本網絡交易信息不能有效及時的收集、保存、評估、監測和識別,就會造成信息不對稱,從而加大虛擬經濟系統風險。
四、政策思考
在對相關理論和實證分析后,最終的落腳點是要提出政策建議。那么政策制定的切入點應是什么?經研究認為:馬克思的平均利潤率規律可以很好的解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從背離到均衡的過程。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工業的平均利潤率僅在7%左右,而房地產、金融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則都在3%左右。虛擬經濟的高額回報,導致資源大規模地從實體經濟抽離進入虛擬經濟,其結果是虛擬經濟中的資源嚴重供過于求,而實體經濟的資源供不應求,最終,經濟規律將強行體現作用,新的平衡將以巨大破壞得到恢復,國際金融危機便是很好例子。因此,只有當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投資回報率趨于大致均衡,市場功能發揮完善時,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才能實現均衡發展。因此,在信息網絡經濟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提升和各項政策的實施與完善來合理分配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行業間的資源和利潤,將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均衡發展的重點。
第一,應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其對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支撐作用。繼續加大對信息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工業和經濟社會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信息網絡技術在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中的作用。關注和研究大數據在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中的應用。高度重視信息安全。我國目前在互聯網安全方面的設施相對于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2012年,我國安全互聯網服務器2僅為3個,而美國為151個,韓國為2733個,德國為112個。3因此,應加大安全互聯網服務器建設,在網上銀行的各個關鍵位置布置入侵監控系統,對存在的安全漏洞進行定期檢查和修補。
第二,應著力改善信息網絡時代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發展的金融環境。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打破金融壟斷,積極推進金融體系市場化。金融的壟斷使得虛擬經濟利潤不斷膨脹,不利于經濟的均衡發展,今后金融體制改革的目標是打破金融壟斷,建立以資本市場為核心、一體化市場為載體、混業經營為方式、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金融工程為技術的現代金融體制。著力提高金融信息化發展水平。強化基于信息技術的金融創新能力,鼓勵網絡金融創新,如網絡期權、網絡投融資等,營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網絡金融創新環境。優化不同類型的企業融資結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對于中小微企業,要加大對其間接融資支持力度。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以及專門針對小型微型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對于大企業,要加大直接融資的投入力度,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支持它們做大做強。
第三,建立健全與信息網絡經濟交易相關的各項財稅政策制定實體經濟網絡交易相關財稅政策。抓緊研究網絡商務征稅策略,支持網絡交易這種新型商業貿易模式發展。加大對網絡實體企業的財政補貼力度。中央及各級財政加大對發展電子商務的支持力度,設立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重點對電子商務科研創新、模式創新、產學研成果轉化、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融資等提供支持。營造有利于虛擬經濟網絡交易發展的財稅環境。當虛擬經濟發展不足時,適當降低虛擬經濟交易費用;當虛擬經濟過度發展時,通過國際協商合作的方式征收虛擬經濟交易稅,如資本利得稅、證券交易印花稅等,以抑制投機,使得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在合理水平內均衡發展。
第四,應制定有利于虛擬經濟發展的網絡技術監控模式和預警機制加強網上虛擬經濟業務標準的國際協調,建立監管協調架構。在此架構下,對各種虛擬資本協調監管。加快虛擬經濟網絡交易預警機制和相關法律建設。加快對國際資本市場準入、網絡安全等法律責任和相關金融保護措施的立法步伐,尤其是要清晰界定電子貨幣支付交易相關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為虛擬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體系和服務支持體系。
網絡經濟下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 2
1.引言
網絡虛擬經濟,是指網絡世界中通過使用的虛擬金錢來實現支付的經濟發展方式,這個過程中一些網絡公司為方便網民支付服務費用推出的一種網上虛擬貨幣。如用戶購買IT產品或使用網站各種增值如我國互聯網公司推出的騰訊Q幣、新浪U幣、盛大元寶、網易POPO幣等。網絡虛擬經濟也具有支付功能,由各網絡機構自行發行,但是不能實現現實的價值,不能通過銀行轉賬,沒有形成統一的發行和管理規范,只能流通于特定網絡世界。
網絡虛擬經濟從產生至今,規模越來越大。據業內人士估計,國內互聯網已具備每年幾十億元的虛擬貨幣市場規模,并以15%-20%的速度成長。這種現象也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關注:一些專家表示,隨著虛擬經濟的出現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有財產屬性,對現實實體經濟的沖擊也逐漸出現。200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信息產業部、中國人民銀行等14個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網吧及網絡游戲管理工作的通知》來規范相關網絡公司進行的網絡虛擬經濟的行為,防止其影響我國的貨幣流通。
那么,網絡經濟貨幣是否能對現實貨幣流通甚至實體經濟形成沖擊?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分析網絡虛擬經濟的相關問題,論證其存在的合理性。
2.網絡虛擬經濟的貨幣屬性分析
網絡虛擬經濟是一個新興事物,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電子計算機的推廣逐步走進千家萬戶的,一經誕生便給人們的生活、生產乃置實體經濟發來了巨大改變和沖擊,那么它以后的發現究竟如何,是曇花一現還是久盛不衰呢?讓我們從基本經濟原理出發,深入了解網絡虛擬經濟的前景和未來。
(一)貨幣相關理論概述
貨幣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止實體經濟,虛擬經濟也是如此,貨幣是指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體現生產關系西方學者則一般把貨幣定義為“在交易和支付中被人們普遍接受的交換媒介”。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必須具有兩個特征:能夠衡量和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能夠和一切商品進行直接交換。
一般情況下,貨幣均可以執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價值儲藏手段和支付手段這四種職能。
。ǘ¦絡虛擬貨幣的特征
網絡虛擬貨幣屬于符號的范疇,若要成為貨幣,必須滿足貨幣的特征和執行貨幣的職能。網絡虛擬貨幣是特定商品預售的工具,以私人信用作擔保。一般來說,網絡虛擬貨幣是一種定向支付工具,供人們購買發行者提供的各種商品等,以便滿足自己的需求。轉賬支付則受銀行清算系統服務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更加難以滿足需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供應商設計了各自的虛擬貨幣,通過系統認證接受隨時支付。用戶只需在規定時間內購買虛擬貨幣,就可根據需要隨時在線支付。
。ㄈ┚W絡虛擬貨幣行使的職能
目前,虛擬貨幣在虛擬世界中可以購買物品、支付物品的流通,甚至出現不同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虛擬貨幣在網絡上已經具有貨幣的交易媒介、支付手段的某種功能,有了現實貨幣的雛形。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網絡虛擬貨幣還不能執行貨幣的四種職能。
。ㄋ模┚W絡虛擬貨幣的本質
網絡虛擬貨幣只是作為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而非一般等價物。實際上,網絡虛擬貨幣屬于信息貨幣。信息貨幣的特點是:第一、信息貨幣是基于電子網絡的分布式的價值中介。第二、其價值具有混合價值形態,是一種附加信息的貨幣卡。一方面其價值取決于面值,另一方面取決于其承載的信息內容;第三、沒有在國民經濟整體水平形成統一市場,其等價物不能與貨幣進行對等交換。
可見,與貨幣的一般等價物屬性不同,網絡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貨幣只是代表發行者所提供的特定服務。其被接受的范圍僅限于有特定需求的人群,與商品供求狀況相同。而這種特殊符號需要被特定的系統識別。因此,不同供應商發行的虛擬貨幣必然不可通用。由此形成分散發行、自成體系的格局,導致每一種網絡虛擬貨幣都只能依靠單薄的私人信用作為保證,不存在“普遍接受”的經濟基礎。所以在這一點上,比起實體經濟還是有著很多的不足。
3.虛擬經濟應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
從上面的論證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網絡虛擬經濟的發展并不完善,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由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市場經濟中,實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以金融業為核心的虛擬經濟支持。
一方面,金融市場的合理運行讓閑置資金匹配合適的實體經濟投資領域,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融資平臺,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場能扮演風險識別的角色,預警實體經濟發展可能出現的問題,也能促進實體行業之間的競爭。例如,股市能將難以進入社會再生產的分散資金集聚起來,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而股票的買入和賣出過程,也是企業風險發現的過程,對企業經營能起到預警作用。
然而,如果網絡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盲目擴張、過度炒作資產等現象蔓延泛濫,也將產生巨大的危害――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和綜合國力的基礎,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礎,也是虛擬經濟發展的基礎。虛擬經濟的利潤最終來自實體經濟,離開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不有力抑制“脫實向虛”、遏制投機炒作,就會導致實體經濟無法獲得虛擬經濟的充分支持,制約其較快發展,不利于增加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最終也將影響虛擬經濟的發展。
同時還會擴大社會貧富差距。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農產品炒作,最終結果都是價格急劇上漲進而產生泡沫。這個過程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資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發起者,而受害者往往是后來的跟進者,大多又是財富擁有量較少的群體。因此,炒作的過程,成了財富從窮人向富人集中的過程,貧富差距會因此而加大。
4.網絡虛擬經濟的未來
經過全文的經濟理論探究可以看出,網絡虛擬經濟其實是一把“雙刃劍”,首先從誕生來看,它既是適應實體經濟的需要而產生,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但是也可能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是破壞性的損害,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在發現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趨利避害,適應實體經濟的發展,即不能過快也不能過慢,在必要的經濟的領域發揮應有的作用。
結語
本文從探討虛擬經濟的發展現狀出發,重點研究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關系,并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了虛擬經濟發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最終論述了虛擬經濟、實體經濟、的關系和以后的發展。
【網絡經濟下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相關文章:
試論網絡經濟學的虛擬網絡08-26
淺議網絡經濟條件下企業組織的虛擬化變遷10-15
網絡經濟下的企業營銷管理09-18
網絡經濟下的現代物流分析06-05
網絡經濟環境下的壟斷分析07-06
網絡經濟下企業競爭戰略08-03
網絡經濟下企業市場營銷09-20
市場經濟發展下公路經濟發展探討09-15
網絡經濟下的企業組織結構變革研究09-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