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分析孔子的禮學思想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論文
引言
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育成為教育行業最為關注和最難攻克的課題之一[1]。市場經濟的多元價值觀念在對馬克思主義人才培養規范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遮蔽中占據了大學生思想高地的多個山頭,高校青年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急需矯正和拔高。
孔子禮學思想的深刻內涵不僅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在今天的中國顯示出最迫切的需要。春秋戰國之際的孔子面對禮樂之崩壞提出了原則具體、內涵豐富的禮學體系,今天的社會失序更加需要孔子禮學思想的光輝重新煥發,對于高校青年的思想道德修養培育更是如此。不論是修身養性、孝老敬親還是仁義道德,都是能夠在今時今日的時代背景之下得到改造和繼承的優秀思想精髓。取其精華、剔除糟粕之后,孔子的禮學思想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理想培育、人格健全、思想凈化、修養提高等方面皆有極大益處。不僅可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理論內涵,也能夠對民族思想道德修養水平的提高起到實效。研究孔子禮學思想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關聯并探討兩者之間的多種可能,是極有時代意義的[2]。
一、孔子禮學思想的內涵與價值
(一)禮的道德規范功用
禮是立身之本?鬃诱J為,人離開了禮儀規范就不能成為真正完整的人,人的存在以禮教的約束為根本?鬃釉谶@里提出的“禮”的概念不僅僅包括從前的宗教、祭祀之儀式,還包括人在社會中應該遵守的禮節。所謂君子,就應當一言一行都符合禮教規制,不能越軌、隨心所欲?鬃右恢睆娬{,“不知禮,無以立”,證明“禮”是立身之本。另外,“禮以行之”、“克己復禮”、“以禮約之”都體現了孔子心中“禮”對人的格局、境界、修養的培育功能。
禮是交際原則。雖然孔子的“仁義”學說強調人與人的社會交往和內心修煉,“禮教”思想更多針對于社會秩序的遵循,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割裂和獨立的體系。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仁”也是一種“禮”。因為對人和善、團結和諧是與人交往和立身立命的一種較好的方式,也是高尚情操的一種行為準則,當然能夠成為一種“禮儀”。彬彬有禮則得孝、忠、親、愛,這已經涵蓋了社會關系中與父母、領導、朋友、配偶等幾乎全部范疇。
禮是統治之道?鬃诱J為,為政者不僅要“仁義”,更要“尊禮”。在統治層面上,“禮”既是政權體系、權力結構、法律規制;也是社會道德、行為規范。既有上層秩序,也有民間秩序,貫通了國家的全體層級。要想長治久安,必須遵循禮教秩序。
(二)禮的基本遵循原則
以情遵禮?鬃诱J為,禮儀這一形式化的抽象詞語背后寄托的是真實的情感,因而成為具體的行為規范,并在生活中鮮活存在、廣泛接受。例如在對喪事的禮教規定中,就體現著臣子對君王的忠誠、子女對父母的感懷、妻子對丈夫的不舍。在祭祀的禮節中,體現出天子對神明的敬畏和對臣民的思慮。沒有這些,“與其奢也,寧儉”。也即是說,如果不懷著真情實感,宏大奢侈的禮節場面還不如省去?梢姡鬃訉ψ裱Y制的要求之一,就是內心認同、發自肺腑。
以仁遵禮!叭柿x”、“禮教”難以分家,只有講仁義、懂謙讓,才能形成“禮”的局面。在遵守禮教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仁”和“敬”,待人尊敬誠懇,才能“歸禮于仁”。
。ㄈ┒Y的時代教育價值
禮能夠提高自身修養水平。正由于“禮”是立身之本,通過“遵禮”才能實現自身的安穩立足和價值實現。自身修養的水平是以“禮”的外在表現為標志的,待人誠信、親和,處事得體、盡心,不僅都是“禮”的體現,而且還是當今急需的個人品質。
禮能夠改善社會和諧面貌!岸Y”是一種倫理,直接面向人際溝通與交流。社會和諧的根基,就恰恰在于社會關系的的秩序井然與合理有度。通過宣揚并踐行一種價值規范意義上的“禮”,社會和諧的根基將得到極大穩固,不必要的沖突和對抗將自然化解,社會面貌也隨之煥然一新。
禮能夠提升社會契約程度。一旦“禮”成為全社會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社會契約程度就會得到提升。社會成員心照不宣,彼此向善、行為得當,因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得到增強,社會安全也會得到保障。共同遵守禮法,就是最好的社會契約,并將對法制建設、文化建設等起到幫助作用。
二、孔子禮學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的啟發
(一)對教師教育原則的啟發
曉之以情,讓學生發自內心地主動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其根本前提是學生對修養的提高具有主動的訴求和原發的意愿。截至目前,已經開展了的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教育實踐無一例外地證明,被動接受和一味說教根本無法達到預先設定的教育效果,并且只會事倍功半,F代教育理論從心理學和行為學的視角也類似地提出,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育必須是發自內心的主動建構。在教育布道這一方,教師只有通過曉之以情的“真情教育”,運用鮮活的示例和親身的體驗來為學生展開“說教”——說服式教育。
仁義寬厚,以身作則地為學生樹立思想道德修養典范。教育學生如何為人處事,是思想道德修養培育的一大重要目的。而大學生群體的可塑性高、自主性強,在多樣價值選擇中怎樣才能鐘情于所謂“正統”的規范,做到“克己復禮”呢?拋開教育體制和意識形態因素不論,單就教育行為的收效提高而言,就需要教師以身作則,用仁愛為學生樹立思想道德修養高尚的模范,直接感染受教育者,實現最有力的證明。同時,正確認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培育的艱巨性和長期性,才能更加客觀地對待這一事業本身,以更加寬厚仁愛的眼光對待學生,從而因材施教、耐心施教——這樣的做法又在側面為學生樹立起“為人有禮”的標尺來。
。ǘ⿲ωS富思想道德修養培育之內涵的啟發
自我反省,克己自律。現代社會對大學生人才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具備自我管理、自我約束、適應環境的能力,這一要求的實際內涵就是學會反省、懂得自律。在孔子生活的時代,他主張每個人都應當遵循對應的階級秩序,以維護社會的正常運轉;在今天的發達社會,任何群體都有特定的社會標簽,整個社會機體之所以能夠有條不紊的運行,就是有賴基于契約意識的循規蹈矩。遵紀守法、照章辦事并不是墨守成規、因循守舊,而是社會文明的體現,與創新創造也并不沖突。相反,只有懂得在秩序內生存才能活得更好,方可談及創新創造。我行我素、囂張跋扈的人則沒有生存市場,不懂得自我反省和約束就無法進步。
處事有度,彬彬有禮。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為人處事張弛有度是一種分毫不差的理想標準,在社會實踐中很難有人做得到。但是,處事得體,講究禮儀也是成熟的標志和修養的體現。孔子在禮制中也強調“中庸”的概念,這并非折中主義或得過且過,而是基于至善境界的君子之道。不卑不亢、有禮有節,這也是一種應有的和諧處世之法。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育應當包括這一內涵,以消除青年人嬌生慣養、囂張跋扈的戾氣,養成彬彬有禮的君子之風。
立志長遠,親躬親嘗。要想在社會中立足,就必須給自己定下長遠的志向,并且以一貫制、持之以恒;否則,就有可能變得游手好閑、無所事事。在孔子看來,人倫不定、秩序失常,這是極不符合禮法規范的。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育也需要強調立志和親躬的內容,這對不僅對青年人的成長成才有幫助,還有利于從理想信念追求的角度對社會秩序的構建與維護起到正向推動作用。
三、結語
長期以來,國家一直把人才培養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如何培養人才以及培養何種人才,是高校致力突破和解決的實際問題。教育事業的先驅——孔子,對于運用禮法對人施以道德教育早已有了先期的嘗試和廣泛的經驗,因此可以說孔子的禮學思想在今天的教育界仍不過時。
誠然,孔子禮學思想的原貌是帶有鮮明的封建色彩和綱常禮教性質的,一些內容在今天已經不能相適應。但是,吸取其合理成分并加以改造是完全可行并富有意義的,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培育大有裨益?鬃佣Y學思想的豐富內涵在今時今日將能夠得到更加深刻的解讀,對教師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育方法,以及學生學習視角、學習目標等都有一定的啟發。
參考文獻:
[1]陳曉雷,等.孔子修身之道對大學生道德素質培養的啟示[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1(4):94-97.
[2]路丙輝,馬俊.以孔子“仁”的思想推動大學生思想道德成長[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78-82.
【試分析孔子的禮學思想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論文】相關文章:
孔子和柏拉圖思想涵義比較分析論文02-27
孔子政治思想的論文01-07
淺析孔子的“仁”學思想論文(通用11篇)01-12
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分析論文12-01
孔子教育思想與知識管理初探論文03-31
論孔子權變思想及其在現代的意義論文03-21
《禮記·學記》的教育管理思想分析03-12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11-23
孔子的仁與禮論文03-21
高校大學生思想意識社會學論文12-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