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稅收信息化之思考經濟論文
一、發展不平衡
從全國看,各地稅務部門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不平衡現象突出。分地區看,稅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由東向西呈現從高到低的格局,東部地區信息化水平較高,如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稅務管理信息化已取得了階段成果,中部地區信息化水平又高于西部地區。分部門看,自1994年組建國稅和地稅兩套機構以來,國稅部門信息化水平總體高于地稅部門。1994年“金稅工程”主要是圍繞增值稅管理而實施。在“金稅工程”的推動下,截止2003年底,國稅部門的四級廣域網已全部聯通完成。而同期,雖然省級地稅部門已全部同國家稅務總局實現了計算機聯網,但在內部,只有部分省級地稅部門建成開通了省內廣域網,還有相當一部分省級地稅部門在覆蓋全省的廣域網開通上處于空白。
二、數據向信息、知識的轉化能力差
目前,隨著稅務管理信息化推進,數據采集量大幅增加。稅收數據是稅務管理的信息源,要發揮數據資源作用,一是要數據充分,二是要數據質量可靠,三是要有較高的數據分析水平。從實際來看,稅務部門只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數據資源數量上的增長,數據應用能力還處在初級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有以下幾方面:一是IT管控能力的挑戰。目前稅務系統中信息技術的實施由信息中心負責,業務需求由各業務處負責,稅務數據從采集、處理到應用,遍及稅收業務的各個環節。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應用和管理,就需要健全稅務部門的信息化管理體制,增強信息化總體規劃和總體架構的管理和把控能力。二是數據資源規劃和管理方面,也缺乏全局性的規劃和管理。三是系統的運作和整合。新業務不斷出現,給軟件的維護帶來壓力.需要進一步整合應用系統。
三、完善稅收信息化的幾點建議
(一)業務系統整合是信息化的前提
稅務管理現狀與信息化的要求相一致,才能保證信息化的順利實施。當前,稅收軟件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受阻,主要原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無序的管理現狀所致。美國國內收入局信息化建設,首先完成了組織結構重組,由分區域進行稅收管理框架組織,改為直接面向納稅人的稅收管理框架組織機構;然后對業務系統進行重新整合,把眾多的應用系統整合成10個核心信息管理子系統,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面向納稅人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最后將業務系統整合方案交付信息技術部門,提出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我國信息化建設也應注重組織機構調整,把傳統的層級制稅務機構體系改為以信息化建設為依托的稅務組織機構體系,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實施業務系統整合,從技術,管理兩個層面規范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使用,從而提高稅收信息化建設和信息管稅的效率和水平。
(二)培養既懂業務又熟悉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
人才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性因素。要針對人才質量、數量與工作要求的矛盾,大力推進信息人才戰略。要加強各級稅務人員的培訓,著重培養既懂業務又熟悉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成為稅收信息化事業的先鋒和主力軍。要加強信息化人才的管理,打破傳統的用人機制,建立科學、公正、合理的能級管理制度,并輔之于相應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調動信息人才的工作積極性。
(三)加強非居民企業稅收信息化建設
強化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提高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進行非居民企業稅收的基礎數據建設和基礎數據研究工作十分重要。據估計,跨國公司每年以稅后利潤、股權轉讓、利息、特許權使用、勞務報酬等多種形式從我國轉移到境外的利潤超過1000億元,造成的稅收流失超過400億元。我國目前在非居民稅收管理中依然使用國外的數據庫,而跨國公司在我國的利潤率明顯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了防止非居民企業的稅收流失,強化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提高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質量和效率,稅務部門在非居民企業稅收基礎數據信息化建設和基礎數據研究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四)加強第三方的信息共享
隨著稅源管理的深入,僅僅依靠稅務機關所掌握的納稅人信息,無法滿足稅收風險分析的需要。金稅三期工程將外部信息交換作為獨立的項目實施,目的是搭建統一的信息交換平臺,以獲取第三方所掌握的納稅人涉稅信息,包括工商部門、房地產管理部門、金融機構等掌握的涉稅信息,有利于提高稅源專業化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談稅收信息化之思考經濟論文】相關文章:
談中職基礎會計教學思考經濟論文03-02
企業稅收風險管理思考11-16
談保險近因原則及立法展望經濟論文03-02
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的思考經濟論文03-02
我國增值稅轉型的若干思考經濟論文02-24
淺論對稅收會計的思考05-26
職校信息化教學的思考論文03-02
教育信息化問題思考論文03-01
保險公司上市若干問題的思考經濟論文03-01
談信息化時代教育創新的設想02-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