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緩解策略
摘要:九月份是開學季,由于環境、生活方式等發生較大改變,許多剛步入集體教育大門的三歲幼兒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學上稱之為“分離焦慮”的癥狀:焦急、不安、愛哭、恐懼、情緒波動大。為盡快穩定新入園幼兒情緒,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生活和教育環境,保證幼兒園教育的盡快開展,教師在小班第一階段大多會集中開展“入園教育”。
關鍵詞:幼兒園 學前教育 分離焦慮
教育之前教師必須認識到:兒童的性別、年齡、遺傳特性(如氣質類型)、認知發展水平,以及家庭環境等因素,都會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產生影響。每一個體是否會產生分離焦慮,焦慮的程度如何,要看孩子獨特的生活環境、遺傳影響及孩子主動對遺傳和環境影響的整合。綜合所有的影響因素,我們提出以下策略幫助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
一、營造家庭式的環境氛圍,降低幼兒的分離焦慮
入園前幼兒大多接受家庭教養,家庭環境是嬰幼兒熟悉的環境,讓他們產生安全感。為此,幼兒園可以營造家庭式的環境氛圍來降低幼兒的分離焦慮。幼兒園的生活環境不論是室外的還是室內的,都應當是溫馨而又充滿童趣的。小班幼兒的教育環境不僅應當考慮教育教學的需要,更為重要的是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大家庭氛圍,因為,模擬家庭式的環境最能讓幼兒找到家的感覺。可以創設“娃娃家”,擺上迷你廚具、嬰兒床、小衣柜、小房子、小沙發等, 讓幼兒有個相對私密的空間,然后,在娃娃家再貼上他們的“全家福”,掛上孩子熟悉的卡通小窗簾,再放上布絨玩具,然后讓幼兒在娃娃家中玩各種游戲,如:幼兒輪流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去照顧寶寶等。這種溫馨、舒適的家庭生活場景不僅可以深深地吸引幼兒融入集體生活,而且可以逐步轉移幼兒對于父母的依戀,消除幼兒對于幼兒園環境的陌生感,形成對新環境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從而淡忘分離所帶來的痛苦。
此外,幼兒園應該允許新入園幼兒帶著自己的依戀物來園,也許是個布絨玩具、或者只是一塊不起眼的布,但是因為熟悉,有家的氣息,就會使幼兒有安全感。
二、創新梯度式入園法,讓幼兒逐漸適應集體生活制度
“所謂梯度入園是幼兒園為了幫助幼兒緩解入園焦慮,為幼兒分解入園適應難度的一種坡度入園方式。”
第一種做法是:入園第一天,由家長全程陪伴幼兒在自己班級開展游戲活動,讓幼兒熟悉班級環境與教師;第一周是采取半日入園,一般是上午來半天而且不在幼兒園吃午飯。第二周半日入園并且在幼兒園吃午飯,在幼兒熟悉環境和教師的基礎上,幼兒園用一周的時間來幫助幼兒面對和解決在幼兒園吃午飯的問題。第三周半日入園再加上在幼兒園吃午飯、午睡,主要讓幼兒面對和解決在幼兒園午睡的問題。第四周全天入園,在幼兒前三周熟悉的基礎上,讓幼兒逐步適應正常的幼兒園作息制度與生活。
第二種做法是目前許多幼兒園都在實施的:在入園之前的一個學期,或利用暑假或利用雙休日時間,讓家長陪同孩子到幼兒園來上親子課,每周一次的集中課程,每次一小時,內容主要涉及淺顯的認知、有趣的親子游戲等;除了集中課程,還在雙休日開放幼兒園的一些大型玩具等,家長陪同親子班孩子自由玩耍,以此增進孩子對幼兒園環境的熟悉程度。
三、因材施教,實現幼兒、家長、教師之間的多元互動
入園前,為了讓教師更快的了解幼兒,能更好的幫助幼兒解決分離焦慮,教師可以首先進行家訪,一方面讓幼兒熟悉教師,另一方面了解家長怎樣為孩子入園作準備、幼兒的個性特點與生活特點等。然后,成立家長委員會、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的生活作息制度及其意義,和家長溝通解決幼兒分離焦慮的辦法等。
入園后,教師要區別對待不同的分離焦慮幼兒。對于暴躁型幼兒,等待他們宣泄過后,可以用音樂、玩具來吸引他、穩定情緒,或者帶他們到戶外玩滑梯、蕩秋千等,分散他們思念親人的心情。對于波動型幼兒,可給他創造一個熟悉的環境,以幫助他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可以教他們學會用語言進行自我安慰:“哭是沒有用的”。當孩子表現出初步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師就應該適時表揚和鼓勵,以更多的親吻、擁抱、發小獎品和語言表揚等方式,來肯定、鞏固他的自我安慰能力。對于戀親型幼兒不能一味地安撫或單獨照顧他。在他情緒相對穩定后,應多引導他參與集體活動,讓他體會到老師是大家的老師,不是一個人的老師。對于憂郁型幼兒可引導他到活動區或宣泄室充分發泄自己的情感,甚至到這里哭一會兒,將真實情感表達出來。這樣幼兒就會慢慢地接受教師了,愿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教師,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師幼關系。
家長也應主動配合幼兒園,必須改變幼兒家庭生活的隨意性,制定與幼兒園相近的作息制度,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技能等,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使幼兒更適應幼兒園生活,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
為了降低了家長焦慮行為的發生以及對其孩子影響,目前也有一些幼兒園通過網絡平臺,把幼兒在園情況用照片、文字等形式匯報給家長,滿足家長需求。這種網絡時代的教育創舉值得贊賞。
四、游戲化、生活化的入園教育,提高幼兒集體生活意識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在園的基本活動,在游戲中,幼兒能始終處于積極的主動狀態。這不僅為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條件,更為幼兒宣泄和轉移自己的不良情緒提供了可能。因此,“教師應從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重視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選擇情節簡單、生動有趣、配合身體動作的游戲,牢牢抓住孩子的興奮點與興趣點,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熱情與沖動,進而促使幼兒打破各自封閉的內心世界,增加同伴交往的頻率與深度,使幼兒在嬉戲玩耍的過程中,在分工合作的協作過程中,既體驗到了合作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也能在集體中找到自身的位置,重新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克服其對幼兒園環境的焦慮感和恐懼感,并逐漸實現對新環境的脫敏。”
另外,要巧妙地安排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以生活活動為切入口,幫助幼兒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生活,這也是消除幼兒分離焦慮的一種好辦法。為了衛生考慮,多年來幼兒園要求每人固定使用口杯、毛巾、座椅、柜子、床等生活用品,并且在上面貼上孩子喜歡的固定的卡通標識,這種做法能幫助幼兒有歸屬感、從細節上喜歡幼兒園、降低分離焦慮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劉少英,陳 幀,方小蘭. 梯度入園對幼兒入園焦慮的緩解[J].學前教育研究, 2009,(3).
[2]史文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視野下的新入園小班幼兒分離焦慮及其緩解[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12).
【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緩解策略】相關文章:
消除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的教育論文12-08
淺談大學生英語課堂焦慮及其緩解03-19
幼兒園游戲組織與指導策略研究06-15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新策略09-28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聽力焦慮及應對策略03-19
英語聽力測試中的焦慮情緒及其解決策略03-11
幼兒園挫折教育實施策略論文12-03
新員工入職培訓的誤區及改進策略03-22
試論傳統媒體新空間的拓展策略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