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深基坑開挖支護現狀分析
1、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城市中的建筑密度隨著城市現代化的推進而增大,隨著高層建筑的不斷興建,深基坑開挖支護問題日益突出。因而深基坑開挖支護及對鄰近建筑、道路及設施的影響日益為工程師們所關注,研究開發出許多好的措施.但是基坑開挖深度越來越深,開挖環境日益復雜,設計及施工人員經常遇到新的問題及新的挑戰,從而使基坑工程的成功率降低。尤其在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事故發生率更高。上海在一年之中就發生近四十例基坑事故,上海廣東路某基坑事故,導致交通主干線廣東路下陷1.8m,致使各種地下管線產生嚴重破壞,煤氣泄露產生爆炸,當場熏倒二十多人,直接經濟損失達五千多萬元,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98年深圳某基坑工程,出現了嚴重的塌方事故,幾名施工人員被埋,基坑周圍幾棟建筑物出現嚴重破壞,轟動全國.本文通過對深基坑開挖支護現狀的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供設計和施工參考。
2、深基坑工程特點及現狀
(1) 基坑越挖越深;驗榱耸褂梅奖悖蛞驗榈仄ぐ嘿F,或為了符合城管規定及人防需要,建筑投資者不得不向地下發展.過去建1~2層地下室,即使在大城市也不普遍,中等城市更為少見.現在在大城市、沿海地區尤其是特區,地下3~4層已很尋常,5~6層也有。因此基坑深度多在10~16m間,在20m左右的也為數不少。
(2)工程地質條件越來越差。這一點在某些沿海經濟開發區較為突出。
(3)基坑周圍環境復雜。重要高層和超高層建筑集中在人口稠密、建筑物密集的地方,并緊靠重要市政公路。而此處原有建筑結構陳舊,地上與地下管線密布。因此,基坑開挖不僅要保證基坑本身的穩定,也要保證周圍的建筑物和構筑物不受破壞。
(4)基坑支護方法眾多。諸如人工挖孔樁,預制樁,深層攪拌樁,鋼板樁,地下連續墻,內支撐,各種樁、板、墻、管、撐同錨桿聯合支護,此外還有錨釘墻等。
(5)基坑工程的成功率較低。一旦基坑支護失效,常造成鄰近房屋、地下管線及道路的開裂,引發工程糾紛,甚至出現嚴重的破壞,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及人員的傷亡。
3、深基坑工程事故的分析
由于深基工程的上述特點,使深基坑支護成為一個最感頭痛的工程難題.通過工程事故實例的調查分析,對其原因提出如下看法:
3.1 設計方案失誤
(1)方案選擇錯誤.此類工程事故出現較多,如濟南某大廈工程,位于繁華市區,地上23層,地下3層,基坑深12m,場地狹窄,東、南、北三面距建筑物較近.施工單位提出,采用大直徑灌注樁,設一土層錨桿,樁頂設混凝土圈梁的樁錨支護體系,需費用約100萬元.建設單位提出,部分采用φ800懸臂灌注樁,部分采用φ150鋼管懸臂樁,部分放坡方案,費用40萬元.結果按建設單位方案:西側采用1∶0.3放坡.東、南、西北澆筑C30的φ800懸臂灌注樁57根,@1800,樁長18m,懸臂12m,入坑底6m.北部用φ150鋼管懸臂樁7根,@1000,樁長15m,懸臂12m,入坑底3m.結果幾次斷樁,塌方來勢兇猛,均在瞬間發生,共造成坑內土方堆積3000m3,斷樁23根,樁傾斜2根,7根φ150鋼管歪倒.可見,基坑支護必需認真對待,絕不能為節省費用,隨便定個方案.經分析,原先施工單位提出的方案還是可行的,建設單位亂定方案,不科學辦事,結果是浪費了投資,拖延了工期,欲速則不達。
(2)實施方案與設計方案不符。
(3)止水帷幕力度不當。如南京交通銀行大樓,地上28層,地下室1層,基坑深6.7m.設計方案是:支護采用?800懸臂灌注樁,@1000,樁長14m,在樁頂設800×500mm圈梁,樁嵌入坑底8.8m;防水及降水在排樁背后設高壓旋噴混凝土,形成止水帷幕.坑東側42m 長,距房屋15m左右,采用1∶1放坡開挖.在坑內設3個深20m管井作為降水井。實施方案是:基坑加深0.7m至7.4m,樁長改為13m,樁嵌入坑底 5.6m.放坡面因場地限制改為1∶0.3~0.5。為搶進度,樁頂圈梁未施工即開始挖土,且一次挖到設計標高。基坑開挖后,東南角樁間出現大量涌泥和流沙,支護結構向基坑內側移位達20cm以上,樁后形成5~10cm地面裂縫,放坡地段滑移失穩,降水井失效,以至東南面的和平電影院嚴重開裂破壞,被迫停止拆除,北側湖南路路面開裂,被迫采用土層錨桿加固,直接經濟損失100多萬元。可見,不按原設計方案施工,灌注樁與噴射混凝土未形成止水帷幕是基坑事故的主要原因。
3.2 設計計算錯誤
(1)錨桿計算錯誤。如石家莊某高層建筑,建筑面積10萬多平方米,地上28層,地下4層,基坑深達20.5m,東西長120m,南北寬 100m.基坑用φ600灌注樁,@1000,樁長20m,入土5m,混凝土強度為C25,配12根φ22的Ⅱ級鋼筋,樁頂設帽梁,帽梁頂砌5.5m高 370磚墻作護墻,墻內有構造柱及壓頂圈梁.護壁樁設三道?130錨桿:第一道錨桿長15.5m,@2000;第二道錨桿長20m,@1500;第三道錨桿長18m,@1000.用槽鋼與護壁樁相結合.1993年9月12日,施工完西部坑底墊層,施工管理人員發現基坑西部護壁樁間成片掉土,并有滲水現象,頂部磚墻外傾,頂部地面出現裂縫.9月15日西側北部有部分腰梁槽鋼脫落,部分錨桿螺母松動.施工人員將槽鋼補焊接上,擰緊螺母.在坑頂局部挖土卸載.9 月16日下午5時左右,基坑西部南北約50m的護壁結構迅速倒塌,折斷鋼筋混凝土樁48根,倒塌邊緣距坑邊約13m,護壁樁折成三段,折點分別在第二、三層錨桿處,第一層錨桿從土中完全拔出,第二、三層錨桿錨頭拉脫,腰梁扭斷開.經分析計算,第一道錨桿的錨固長度需25.6~30m,第二道錨桿的錨固長度需22~25m?梢姷顾闹饕蚴窃O計中完全拔出,第二、三層錨桿錨頭拉脫,腰梁扭斷開.經分析計算,第一道錨桿的錨固長度需25.6~30m,第二道錨桿的錨固長度需22~25m。可見倒塌的主要原因是設計計算錯誤所導致。
(2)支護樁嵌入深度不夠.上海某工程基坑采用深層水泥攪拌樁做支護,基坑開挖深度5~7m,樁長12m,嵌入深度5m.開挖到5m時未發生事故,但開挖到7m時,發生管涌,涌砂涌水.由于大量砂土冒出,最終導致支護結構全部倒塌.僅加固費就增加投資30萬元(原支護結構費80萬元),工期延長2個月.經對管涌計算知,支護樁嵌入深度需7m。
(3)安全系數偏小。許多基坑設計時,為單純追求造價,而忽略許多因素,使工程的安全系數偏小。如遇雨水或少量偶然的坑邊堆載,就導致基坑的失穩。
3.3 未進行穩定驗算
由很多工程事故可見,僅進行基坑支護設計或選擇一個方案是不行的,還必須進行穩定驗算,以確保基坑的整體及局部穩定,特別是軟土地區。
3.4 施工管理方面的問題
(1)嚴重超挖,不遵守分層分段開挖原則;(2)坑邊過量堆載;(3)管理混亂。
4、建議及對策
4.1 堅持分層分段開挖與支護的原則
一般情況下,邊坡破壞有一個從局部開始,逐漸擴大的過程.首先產生局部破壞的部位為突破點.當某部位土體應力達到或超過其強度時,突破點開始破壞,并引起周圍土體力學性質的變化和臨近部位應力的升值,使破壞面擴大.城市高層建筑的發展,使基坑深度日益增大,邊坡也越來越陡立(一般在 80~90°).目前各種邊坡穩定的理論計算模式都是在60°左右建立的,與陡立邊坡的初始受力狀態有較大差異.邊坡開挖后,破壞了原自然土體的三向受力狀態,在開挖面附近產生一個高能區.其中一部分能量傳給周圍土體,一部就成為使土體變形的動力.對近于直立的邊坡,若一次開挖深度太大,積聚的能量就很大,有可能成為破壞的突破點而產生塌方.所以施工中必須控制開挖面的長度與深度,并進行快速支護,使支護盡早發揮效能,達到控制和消滅破壞突破點的目的.分層分段開挖并支護有利于邊坡能量的釋放.前期開挖掘層段的能量有一部分通過錨體傳到土層較深部位,有一部分受已施工面板影響留在坡面淺層部位.當下一層段開挖后,就被后期開挖段吸收并釋放.因此,分層分段開挖并支護的施工方法也是一個能量釋放的過程,最后總的開挖能量留在坡面的較少,這對整個破面的穩定是有利的。
邊坡層段開挖的大小應作為設計的重要內容,在分析土體力學性能、地下水和邊坡附加荷載分布的基礎上預測突破點可能產生的部位,這是劃分層段的重要依據.據此繪出每一坡面的層段開挖圖,作為施工依據,并在施工中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4.2 信息反饋是基坑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施工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基本上指兩方面:一是指坡面開挖過程中對暴露出來的地質構造、地下水分布的變化及未知地下建筑物的信息反饋;二是指施工過程中對邊坡位移及應力監測的信息反饋.其中,施工中發生側移有以下原因:(1)土力學的模糊性:土的層面結構多變,影響因素多,物理力學性能分散性大。其結構計算原理及各種參數取值有較大的模糊性,不可能一次計算到位。(2)外力作用下的變形。(3)施工階段的不穩定性。
4.3 支護結構的革新
(1)從結構受力改變結構形式。閉合拱圈擋土、連拱式基坑支護,都是將平面結構改變為空間支護結構,利用拱的作用,一方面減小土對樁的側向壓力,另一方面將結構受彎變為拱圈受壓,充分發揮混凝土的受壓特性,降低了工程費用。
(2)從施工方法上改變。樁墻合一地下室逆作法,是將基坑支護樁和地下室墻合在一起,將地下室的梁板作為支護,從地下室頂往下施工,地下室外墻也施工.它的優點是節約投資,在地下水豐富、不易降低水位地區,尚須作防水帷幕。
(3)發展新的支護方法。近年來,噴錨網支護法、錨釘墻法在工程中得到應用,并顯示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它不要一根樁、一塊板、一根管、一根撐,完全拋棄了傳統法及其被動支護概念,以盡可能保持、顯著提高、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坑邊壁土體固有力學強度,變土體荷載為支護結構體系的一部分.它主動支護土體,并與土體共同工作,具有施工簡便、快速、及時、機動、靈活、適用性強、隨挖隨支、挖完支完、安全經濟等特點。其工期一般比傳統法短30~60天以上,工程造價低10%~30%.支護最大垂直坑深18m,建筑淤泥基坑深達10m。
4.4 進一步研究基坑支護理論
可以看到,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基坑工程的可靠性成為高層建筑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進一步探討基坑支護的方法和計算理論,尤其是新型支護方法的計算理論,乃為工程實際所急需。如噴錨網支護法、錨釘墻法。
4.5 探討基坑護壁搶險技術
如前所述,基坑工程的破壞率較高。因此,配合施工過程的監測與信息反饋技術,進行基坑護壁搶險技術的探討非常必要.目前,發現基坑護壁失效,采用的方法是停止開挖或回填土方等,收效甚微。因此在支護設計或確定施工方案時,就必須考慮基坑護壁的搶險措施。如基坑護壁帷幕漏水化學灌漿搶險技術,具有簡單、經濟?焖俸陀行У奶攸c,是目前基坑漏水涌砂最好的搶險補救方法。
【深基坑開挖支護現狀分析】相關文章:
探析深基坑支護的施工監理及體會03-18
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探索03-27
淺談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03-19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應用論文11-29
公司治理現狀分析12-08
護理安全現狀分析與應對06-06
網絡招聘現狀模式分析03-18
函數概念教學的現狀分析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