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資本詮釋學

        時間:2022-11-20 01:00:04 哲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資本詮釋學

          

        馬克思不僅是現代社會批判的開啟者,而且也因其批判的深刻性和超前性而著稱于世 。然而,在正統的闡釋者們那里,馬克思這方面的卓越貢獻卻被掩蔽起來了。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他們試圖把馬克思的思想分解為哲學 、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并分別對它們進行研究 。不幸的是 ,他們完全忽視了馬克思哲學的特殊性。我們認為,馬克思哲學與傳統哲學之間的一個重大差別在于 ,馬克思哲學也是一種經濟哲學。這就是說,必須把哲學和政治經濟學貫通起來,才可能真正進入馬克思哲學的視域。

        一進入馬克思哲學的視域,立即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馬克思在 1858年 11月 —1859年 1月完成了書名為 “政治經濟學批判 (第一冊 ) ”的著作,而第一冊的標題則是 “資本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他沒有按照原來的設想寫出第二冊 、第三冊等,而是在 1867年出版了書名為 “資本論 (第一卷 ) ”的著作,并把 “政治經濟學批判 ”這個短語調整為全書的副標題。在這里,發人深省的是 ,為什么馬克思要把 “資本 ”一詞提升到他一生中最重要著作的書名中,而把 “政治經濟學批判 ”這一短語放到副標題的位置上 ? 這是因為,隨著研究活動的深入,馬克思發現,無論是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還是對現代社會的考察,都會不約而同地聚焦在 “資本 ”這個現代社會的內在靈魂和核心原則上。換言之,資本乃是解開現代社會秘密的一把鑰匙。

        顯而易見,當馬克思把資本理解為考察 、批判現代社會的出發點和核心原則時,他實際上倡導了一種可以稱之為 “資本詮釋學 ” ( die Hermeneutik des Kap itals) 的重要理論 。盡管馬克思在一生中只有一次使用過 Hermeneutik (詮釋學 ) 這個詞,而且也不是在嚴格的學術意義上加以使用的①,但無可置疑的是,在他的思想中蘊含著一種獨特的理解和詮釋理論。按照我們的看法,資本詮釋學奠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它把資本理解為現代社會一切現象的起因、動力和內在靈魂 。下面,我們從四個不同的方面著手對它進行探討。

        一 、資本與形而上學
        眾所周知,海德格爾在 《哲學的終結和思的任務 》中留下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形而上學就是柏拉圖主義 。尼采把他自己的哲學標示為顛倒了的柏拉圖主義。隨著這一已經由卡爾 ·馬克思完成了的對形而上學的顛倒,哲學達到了最極端的可能性! (《海德格爾選集 》下卷,第 1244頁 )

        盡管 “形而上學 ” (metaphysics) 這一概念是古代學者安德羅尼柯在整理亞里士多德的文稿時創制出來的,但是當人們回溯哲學史的時候,卻常常把柏拉圖主義理解為形而上學最初的、經典性的表現形式。其實柏拉圖主義乃是關于存在者的形而上學。在柏拉圖看來,理念是一切存在者的原本,因而完全可以說,柏拉圖主義是 “客體 (即存在者 ) 形而上學 ”。至于尼采對柏拉圖主義的 “顛倒 ”則具有雙重含義 :

        一方面,在尼采以前,笛卡爾、康德等哲學家已經開創了以 “我思 ”為核心的 “主體形而上學 ”。不用說,尼采也認同了這一傳統,而從客體形而上學翻轉為主體形而上學,構成了 “顛倒 ”的第一重含義 。

        另一方面,自笛卡爾以來的主體形而上學又可以細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而其中比較重要的兩種類型則是理性形而上學和意志 (或欲望 ) 形而上學 。一般說來,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等哲學家堅持的是理性形而上學 。按照這種理論,理性 (認識 ) 是第一性的,意志 (或欲望 ) 是第二性的。然而在叔本華那里,這種理性形而上學遭到了徹底的批判。叔本華寫道:“從我全部的基本觀點看來 ,這一切說法都是把實際的關系弄顛倒了。意志是第一性的,最原始的 ; 認識只是后來附加的,是作為意志現象的工具而隸屬于意志現象的。 ……在舊說,人是要他所認識的 (東西 ) ; 依我說,人是認識他所要的 (東西 ) ! (叔本華,第 401 - 402頁 ) 叔本華的上述見解之所以特別重要,是因為他以意志 (或欲望 ) 形而上學顛覆了理性形而上學,從而構成了 “顛倒 ”的第二重含義。

        當然,與叔本華比較起來,尼采以更徹底的方式顛倒了柏拉圖主義 。尼采早先受到叔本華的影響,后來又與他的悲觀主義哲學劃清界限,并以積極的 “權力意志 ”取代了叔本華消極的 “生命意志 ”。所以,海德格爾把尼采視為柏拉圖主義的真正的顛覆者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還須加以深思的是,為什么海德格爾要把馬克思理解為這種始于叔本華 、尼采的 “顛倒 ”行動的完成者呢 ? 這是因為: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乃是對柏拉圖主義的更深刻 、也更具威懾力的顛覆 。恩格斯在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 (1883年 ) 中曾經指出:“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 、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 、藝術、宗教等等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 3卷,第 776頁 ) 無庸諱言,恩格斯這里說的 “吃、喝、住、穿 ”涉及到的正是人的生存 (或生命 ) 意志。也就是說,在肯定生存意志的始源性這一點上,馬克思與叔本華、尼采之間存在著某種共同點。事實上,恩格斯在 1890年 9月致約 ·布洛赫的信中關于歷史的結果體現為 “意志 ”的 “合力 ”的比喻,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在任何社會形態中人都是有欲望的,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的欲望卻展示出一個迄今為止最大的可能性空間,而這種欲望又是沒有限制的,所以資本的原始積累就表現為一部血跡斑斑的歷史,正如馬克思所說:“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保R克思,第 1卷,第 829頁 ) 就資本來說,不僅它的誕生是一部不光彩的歷史,而且它的全部存在、運作 、積累和擴張無不籠罩在陰云慘霧中。馬克思告訴我們:“作為資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而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獲取剩余價值,用自己不變的部分即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余勞動。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 ! (同上,第 260頁 ) 一方面,人的欲望的擴張不斷推動資本的積累 ; 另一方面,資本的積累又使人的欲望空間不斷擴張。實際上,欲望和資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

        與叔本華和尼采的思維進路不同,馬克思運用經濟哲學的眼光,尤其是通過 《資本論 》這一鴻篇巨制,揭示出傳統形而上學在以資本為動力和靈魂的現代社會中的新變種 ———意志 (或欲望 ) 形而上學。如果說在叔本華和尼采那里,這種形而上學還是對生活世界的一種單純的哲學洞見,那么在馬克思這里,它同時奠基于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性的、科學的考察 ; 如果說叔本華、尼采滿足于用意志形而上學來說明現代社會中單個人的行為方式,那么馬克思注重的則是運用這種形而上學來批判現代社會的整個現實,并暗示我們意志 (或欲望 ) 形而上學本質上就是資本形而上學

        如前所述,馬克思不但把資本理解為 “一種無止境的和無限制的欲望 ”, 同時也把它理解為獨立的主體。在 《共產黨宣言 》中,他告訴我們:“在資產階級社會里,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著的個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 1卷,第 287頁 ) 在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 》中,馬克思明確地提出了 “資本作為主體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6卷下冊,第 123頁 ) 的觀點。事實上,資本形而上學既是主體形而上學,又是意志 (或欲望 ) 形而上學在現代社會中的真正謎底;蛟S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海德格爾認為,馬克思完成了 “對形而上學的顛倒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對柏拉圖主義顛倒的 “完成 ”, 并不像有些學者認為的表明他已完全脫離形而上學。海德格爾在 《關于人道主義的通信 》中說:“絕對的形而上學連同它的由馬克思與尼采的倒轉一起都歸屬于存在的真理的歷史之中! (《海德格爾選集 》上卷,第 379頁 ) 既然馬克思學說也“歸屬于存在的真理的歷史之中 ”, 這就表明,他不但沒有脫離形而上學,反而成了新的形而上學 ———意志 (或欲望 ) 形而上學和資本形而上學的真正的開啟者和批判者。

        總之,馬克思的資本詮釋學表明,資本不僅是現代經濟學的謎底,也是主體形而上學尤其是意志(或欲望 ) 形而上學的謎底。換言之,只有當人們認識到,正是資本形而上學主宰著現代社會的全部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識時,他們才有可能對現代社會作出真正有份量的 、批判性的考察。

        二 、資本與異化勞動
        當我們把探討的目光轉向經濟哲學領域 、特別是異化勞動問題時,馬克思哲學與叔本華 、尼采哲學的根本性分歧便開始顯露出來 。叔本華認為,他的哲學是接著康德的實踐理性而展開的 。他不僅把康德的 “實踐理性 ”解讀為生命意志,也把他的 “自在之物 ”解讀為生命意志 。他告訴我們:“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 (叔本華,第 165頁 ) 那么,意志的本質特征是什么呢 ? 康德認為,意志的本質特征是自由,但他所說的 “自由 ”卻是以意志無條件地服從道德法則和絕對命令為前提的 。叔本華激烈地反對康德的上述見解:“這顯然是伸手便可碰到的矛盾,既然意志是自由的又要為意志立法 ,說意志應該按法則而欲求:‘應該欲求呀 ! ’這就等于木頭的鐵 ! 可是根據我們整個的看法,意志不但是自由的,而且甚至是萬能的 。” (同上,第 373頁 ) 這段話清楚地告訴我們,意志的本質特征是自由,而這種自由是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制約的 。無庸諱言,叔本華的這一見解沒有深入地反思意志在現代社會中真實地起作用的方式,而這與他的思想缺乏經濟學的背景有著實質性的聯系。

        眾所周知,在德國古典哲學家中,黑格爾是唯一對英國經濟學發生興趣并作了深入研究的哲學家,也正是這方面的研究使黑格爾哲學與現實生活保持著密切聯系 。在 《精神現象學 》的 “自我意識 ”階段,黑格爾一開頭就談到了 “生命 ”和 “欲望 ”。欲望包含著對欲求對象的否定,因而享有十足的自我感 。然而,這種自我的滿足感稍縱即逝,因為它缺少客觀的方面 。與此相反,“勞動是受到限制或節制的欲望,亦即延遲了的滿足的消逝,換句話說,勞動陶冶事物。” (黑格爾,第 130頁 )在主奴關系的歷史語境中,奴隸由于恐懼而不得不從事勞動,用勞動產品來滿足主人的欲望,從而得到主人的承認,但勞動本身通過對事物的陶冶而使奴隸獲得某種獨立性。在這里,黑格爾實際上以抽象的思辨語言表達了如下的意思:人的意志和欲望并不是無條件地自由的 ; 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它們只能通過勞動的方式表現出來 。

        由于康德、叔本華也缺乏經濟學方面的背景,所以當他們談論實踐理性或意志自由時,完全是脫離社會經濟條件、脫離勞動的。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在康德那里,我們又發現了以現實的階級利益為基礎的法國自由主義在德國所采取的特有形式 。不管是康德或德國市民 (康德是他們的利益的粉飾者 ),都沒有深究到資產階級的這些理論思想是以物質利益和由物質生產關系所決定的意志為基礎的。因此,康德把這種理論的表達與它所表達的利益割裂開來,并把法國資產階級意志的有物質動機的規定變為 ‘自由意志 ’、自在和自為的意志 、人類意志的純粹自我規定,從而就把這種意志變成純粹思想上的概念規定和道德假設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卷,第 213頁 )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馬克思在這里提到了 “由物質生產關系所決定的意志 ”,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法 。它告訴我們,意志并不像康德所想象的那樣,是完全自由的 ; 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它不得不投入到生產勞動中,并受制于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物質生產關系 。

        其實,馬克思在談到歷史時早已告訴我們:“我們首先應該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人們為了能夠 ‘創造歷史 ’, 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 、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 (同上,第 31頁 ) 這就啟示我們,只要我們不像康德 、叔本華 、尼采那樣脫離社會歷史條件 、脫離物質利益和物質生產關系來談論意志自由,就會發現,人們不得不首先把自己的意志投入并消耗在具有生存意義的生產勞動中 。

        顯然,這種具有謀生意向的勞動決不是自覺自愿的,它具有異化的特征,而這一特征在現代社會的雇傭勞動制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在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中,馬克思提出了 “異化勞動 ”的新概念,并分析了它的四種表現形式,即勞動過程對勞動者的異化、勞動產品對勞動者的異化、人的本質的異化 、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 。馬克思認為,一方面,異化勞動是私有財產的直接原因 ; 另一方面,私有財產,尤其是當它在現代社會中普遍地以資本的方式出現時,使得異化勞動的發展獲得了巨大的推動力 。誠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只有對資本來說才是使用價值,而且就是資本本身的使用價值,也就是使資本自行增殖的媒介活動!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6卷上冊,第 265頁 )

        為什么資本只有借助于勞動才能 “自行增殖 ”呢 ? 馬克思說:“資本雖然也體現在易逝的商品中,采取這種商品的形態,但同樣也不斷地改變形態,交替地時而采取永恒的貨幣形態,時而采取易逝的商品形態 ; 不滅性表現為它唯一可能成為的東西,表現為易逝性的不斷消逝 ———過程 ———生命。但是,資本只有當它像吸血鬼一樣,不斷地吸吮活勞動作為自己的靈魂的時候,才獲得這樣的能力。” (同上,下冊,第 153頁 ) 事實上,馬克思這里講到的資本 “不斷地吸吮活勞動作為自己的靈魂 ”, 也就是把資本投入到生產勞動的過程中去,使它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剩余價值。說得更明確一些,“資本是通過占有他人勞動而使自己的價值增殖!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6卷上冊,第 267頁 ) 由此可見,只有資本才是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異化勞動的真正的導演者。

        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不是以按部就班的方式促使異化勞動形成和發展的,而是試圖突破一切可能的界限來加劇勞動的異化性質 。他憤慨地指出:“資本由于無限度地盲目追逐剩余勞動,像狼一般地貪求剩余勞動,不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界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純粹身體的界限! (馬克思 ,第 1卷,第 294 - 295頁 ) 不用說,也正是在資本的無限制的欲望中,我們窺見了作為 “人格化的資本 ”的資本家欲望的無限性 。我們也明白了,康德、叔本華和尼采談論的所謂 “意志自由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事實上,在異化勞動中,工人的 “意志自由 ”就是為謀生而拼命勞動,而資本家的“意志自由 ”則是無限度地追逐剩余勞動和剩余價值 。有鑒于此,馬克思氣憤地寫道:“平等地剝削勞動力,是資本的首要的人權。” (同上,第 324頁 )

        盡管青年馬克思也從道德評價的角度出發,對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異化現象進行了強烈的譴責 ,但在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以后,馬克思堅持首先從歷史評價的角度來看待異化現象。 (參見俞吾金 ) 他啟發我們:“在資本對雇傭勞動的關系中,勞動即生產活動對它本身的條件和對它本身的產品的關系所表現出來的極端異化的形式,是一個必然的過渡點,因此,它已經自在地、但還只是以歪曲的頭腳倒置的形式,包含著一切狹隘的生產前提的解體,而且它還創造和建立無條件的生產前提,從而為個人生產力的全面的、普遍的發展創造和建立充分的物質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6卷上冊,第 108 - 109頁 ) 也正是基于這一總體性的歷史眼光,馬克思既肯定了 “資本的歷史的合理性 ” (同上,第 247頁 ),也肯定了 “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 1卷,第 274頁 ) 。由此可見,正是通過對私有財產資本化及資本追逐剩余勞動的歷史現實的分析,馬克思深刻地揭示出現代社會異化勞動的根源,也揭示出 “意志自由 ”在現代社會中起作用的真實的方式。

        海德格爾高度評價了馬克思對現代社會以異化勞動為核心的種種異化現象的批判:“因為馬克思在體會到異化的時候深入到歷史的本質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馬克思主義關于歷史的觀點比其余的歷史學優越 。但因為胡塞爾沒有、據我看來薩特也沒有在存在中認識到歷史事物的本質性,所以現象學沒有、存在主義也沒有達到這樣的一度中,在此一度中才可能有資格和馬克思主義交談! (《海德格爾選集 》上卷,第 383頁 )

        責任編輯: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三 、資本與經濟權力
        在現代社會的語境中,說起 “權力 ”問題,自然而然會聯想起尼采提出的著名概念 “權力意志 ”( derW ille ZurMacht) 。叔本華把生命 (或生存 ) 意志理解為世界的本質,并認為生命意志所蘊含的欲望是無限的,而可能滿足這些欲望的環境和資源永遠是有限的,由此而引申出悲觀主義的人生哲學。尼采在批判叔本華哲學的悲觀主義傾向時指出:“生命就是權力意志 ! (尼采,第 182頁 ) “我們的物理學家用以創造了上帝和世界的那個無往不勝的 ‘力 ’的概念,仍須加以充實。 ……‘權力意志 ’, 即貪得無厭地要求顯示權力 ……” (同上,第 154頁 ) 尼采認為,權力意志引導人生奮發向上,因而人生不是悲觀的、消極的,而是樂觀的、積極的 。

        盡管尼采從 “權力意志 ”的角度出發去解讀現代人的生命含義這一做法是富于啟發性的,然而他考察生命的著眼點主要是物理學 、生理學和心理學 。與叔本華一樣,他也沒有潛心研讀過經濟學 ,因而不了解這種神奇的 “權力意志 ”同樣起源于人們的經濟生活。而正是在尼采躊躇不前的地方 ,馬克思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引申出遠比尼采具有穿透力的結論來。

        在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中,馬克思指出:“資本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 (Regierungs2gewalt)。資本家擁有這種權力并不是由于他的個人的或人的特性,而只是由于他是資本的所有者。他的權力就是他的資本的那種不可抗拒的購買的權力 ( die kaufende Gewalt)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2卷,第 62頁 ; 見 Marx, 1987, S. 30) 盡管馬克思在這里使用的 Gewalt與尼采使用的 Macht不同,但在德語中這兩個含義相近的詞完全是可以互換的 。在這段話中,馬克思暗示我們,資本家之所以擁有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這與他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特征并沒有什么關系 ; 有關系的只有一點,即他是資本的所有者。也就是說,實際上擁有權力的真正主體是資本,而資本家不過是這種權力的一個象征或一個符號 。

        在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 》中,馬克思以十分明確的口吻告訴我們:“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的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 (oekonom ische Macht) !保ā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6卷上冊,第 268頁 ; 見Marx, 1974, S. 27)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在這里使用的是 Macht這個詞 。這再一次表明,在他的語境中,Macht與 Gewalt這兩個詞的含義并沒有實質性的差別 。馬克思認為,資本行使權力的真正的起始點是生產勞動。因為只有在生產勞動的過程中,資本才能通過對活勞動的吸吮 、對工人的剩余勞動和他們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攫取而使自己不斷地增殖和膨脹。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強調,技術上的發明 、分工的合理化、交通工具的改善和世界市場的開辟等等,“都不會使工人致富,而只會使資本致富,也就是只會使其支配勞動的權力 ( die A rbeit beherrschende Macht) 更加增大,只會使資本的生產力增長。因為資本是工人的對立面,所以文明的進步只會增大支配勞動的客觀權力 ( die objective Macht)! (同上 ; 見同上,S. 215)

        在他看來,資本越是在積累的過程中得到擴大,它所擁有的 “客觀權力 ”也就越大,而且這種權力不再單純是經濟權力,它侵蝕并滲透到現代社會的一切領域之中 。此外,它也不再單純是地區性的權力,而是成了世界性的權力 。歷史和實踐都已證明,資本已經按照自己的意向,運用自己所擁有的巨大的權力資源,為自己塑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在 《共產黨宣言 》中,當馬克思談到資本的載體 ———資產階級時,曾經這樣寫道:“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 ———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 ———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 ; 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的文明,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 1卷,第 276頁 )①其實,當代人津津樂道的所謂 “全球化 ”, 馬克思早在 150多年前就已經預見到了。令人沮喪的是,當代人至今還以十分淺薄的方式來談論 “全球化 ”, 仿佛 “全球化 ”是一個突然從天而降的、無主體的過程 。這說明他們對馬克思是多么無知 !

        其實,馬克思早已告訴我們,所有這一切都是在現代社會的經濟權力 ——— 資本的推動下完成的。在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 》中,馬克思告訴我們:“只有資本才創造出資產階級社會,并創造出社會成員對自然界和社會聯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產生了資本的偉大的文明作用 ; 它創造了這樣一個社會階段,與這個社會階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會階段都只表現為人類的地方性發展和對自然的崇拜。”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6卷上冊,第 393頁 ) 如果借用當代人的語言來表達馬克思這段話的含義,那就是:資本乃是推動 “全球化 ”進程的真正的主體和靈魂 。

        與尼采的 “權力意志 ”概念比較起來,馬克思關于 “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的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 ”的理論遠為深刻、遠為全面地揭示出現代人本質的異化和現代社會矛盾的激化 。如果說,尼采哲學把對個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分析作為考察現代社會的出發點,那么,馬克思的資本詮釋學則把社會歷史分析作為考察的出發點。馬克思在敘述作為 “經濟權力 ”的資本的歷史作用時,從來也沒有把它理解為由個人的生理或心理特征導致的結果。相反,馬克思告誡我們:“正如人類勞動力并非天然是資本一樣,生產資料也并非天然是資本 。只有在一定的歷史發展條件下,生產資料才取得這種獨特的社會性質 ……” (馬克思,第 2卷,第 45頁 ) 馬克思并不否認人是有欲望的,但他認為這種欲望是淳樸的還是貪得無厭的,取決于人置身于其中的社會歷史環境 。

        顯而易見,在馬克思的資本詮釋學的視域中,資本的存在方式和運作方式從來就是歷史事件和社會現實,無須任何個人的生理特征或心理特征對它負責 。此外,這種詮釋學還啟示我們,現代社會的全部權力都是在作為 “經濟權力 ”的資本的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任何詮釋活動若要站在當今時代的高度上,若要獲得真正的批判性的識見,就必須對它自己置身于其中的這個無所不在的 “權力場 ”先行作出深入的反思 。

        四 、資本與生產關系
        與同時代和當代的某些思想家比較起來,馬克思的卓越之處在于,他不僅全面地敘述了資本產生的歷史過程和資本運作的社會后果,而且深刻地闡明了資本這一社會歷史現象的實質。由于資本不論采取何種形式,如地產 、商品、貨幣 (貴金屬、鑄幣或紙幣 ) 等等,都有著 “物 ”的外觀,所以經濟學家們常常陷入錯覺,把資本理解為單純的物,把它的自行增殖理解為物的自然屬性或物理性質產生的神奇結果,就像土地會自動地長出植物 、貨幣會自然地帶來利息一樣。針對這種普遍存在的錯誤觀點,馬克思在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 》中批評道:“資本被理解為物,而沒有被理解為關系。”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6卷上冊,第 212頁 ) 那么,馬克思這里說的 “關系 ”究竟是指什么呢 ? 在這部手稿的另一處,馬克思已經把答案告訴我們了:“資本顯然是關系,而且只能是生產關系! (同上,第 518頁 ) 由此可見,馬克思前面說的 “關系 ”就是指 “生產關系 ”。

        還須進一步追問的是:究竟什么是生產關系 ? 在 1847年撰寫的演講稿 《雇傭勞動與資本 》中 ,馬克思寫道:“各個人借以進行生產的社會關系,即社會生產關系,是隨著物質生產資料、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而變化和改變的。生產關系總和起來就構成所謂社會關系,構成所謂社會,并且是構成一個處于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具有獨特的特征的社會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 1卷,第345頁 ) 從這段話中可以引申出如下的結論:第一,生產關系就是人們在生產活動中結成的關系 ; 第二,生產關系是隨著生產力的變化而改變的 ; 第三,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是由一定的社會關系構成的,而一定的社會關系又是一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這就啟示我們,當馬克思把資本理解為生產關系的時候,也就等于把資本理解為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存在的社會現象,并把其實質理解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顯然,把資本理解為生產關系乃是馬克思資本詮釋學的根本性的理論預設 。事實上,正是從這一理論預設出發,馬克思解開了現代社會意識形態的核心之謎 ———“拜物教 ”。他認為,在以資本與雇傭勞動為根本特征的現代社會中,拜物教主要顯現為以下三種不同的形式 :

        一是 “商品拜物教 ”。乍看起來,商品是很平凡的東西,但在普通人的意識里,它卻充滿了形而上學的微妙和神學的怪誕。比如,當人們見到價格昂貴的黃金制品或鉆石制品時,自然而然地會產生崇拜的心理,仿佛它們的昂貴源自它們的自然屬性 (或物理性質 ) 。其實這完全是一種幻覺 。馬克思寫道:“商品形式和它借以得到表現的勞動產品的價值關系,是同勞動產品的物理性質以及由此產生的物的關系完全無關的 。這只是人們自己的一定的社會關系,但它在人們面前采取了物與物的關系的虛幻形式 !谏唐肥澜缋,人手的產物也是這樣 。我把這叫做拜物教。” (馬克思,第 1卷,第89頁 ) 事實上,黃金制品和鉆石制品并不天然地是昂貴的,只有在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中它們才可能獲得昂貴的價格。這就啟示我們,商品作為 “社會的物 ”, 其神秘性是社會生產關系賦予的。

        二是 “貨幣拜物教 ”。這種拜物教比起商品拜物教來,顯得更為抽象也更為強烈。因為擁有某種商品只意味著擁有某種使用價值,而擁有作為 “一般等價物 ”的貨幣卻等于潛在地擁有一切商品的使用價值 。所以,人們習慣于把貨幣作為萬能的神來崇拜 。其實貨幣尤其是紙幣只是貴金屬的符號或象征,本身幾乎毫無價值可言,可是在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中,這個輕飄飄的存在物儼然成了一切使用價值的化身,從而受到人們的普遍崇拜。由此可見,貨幣拜物教不過是商品拜物教的更為顯眼的表現形式,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貨幣拜物教的謎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謎,只不過變得明顯了、耀眼了!保ㄍ,第 111頁 )

        三是 “資本拜物教 ”。一旦商品或貨幣作為資本被加以使用時,資本拜物教也就完成了 。馬克思寫道:“在資本 - 利潤 (或者,更好的形式是資本 - 利息 ),土地 - 地租,勞動 - 工資中,在這個表示價值和一般財富的各個組成部分同財富的各種源泉的聯系的經濟三位一體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神秘化,社會關系的物化,物質生產關系和它的歷史社會規定性直接融合在一起的現象已經完成:這是一個著了魔的、顛倒的、倒立著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資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為社會的人物 ,同時又直接作為單純的物,在興妖作怪! (同上,第 3卷,第 938頁 ) 為什么這個世界會以顛倒的方式表現自己呢 ? 這正是資本拜物教導致的必然結果,因為它造成了這樣的假象,似乎資本會自動地產生利潤 、土地會自動地獲得地租 、勞動會完全地轉化為工資等等 。其實,所有這些幻覺都源自資本拜物教,而 “在生息資本上,資本關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質的形式 ” (同上,第 440頁 ) 。因為作為生息資本的貨幣資本一旦被貸放出去,“那就無論它是睡著,還是醒著,是在家里 ,還是在旅途中,利息都會日夜長到它身上來 ” (同上,第 443頁 ) 。

        其實,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理財和投資意識的普遍化,無論是商品還是貨幣,都以越來越普遍和深入的方式轉化為資本 。在這個意義上,盡管資本拜物教和貨幣拜物教都起源于商品拜物教,但資本拜物教卻是商品拜物教和貨幣拜物教的真理和歸宿 。馬克思曾經說過:“在一切社會形式中都有一種一定的生產決定其他一切生產的地位和影響,因而它的關系也決定其他一切關系的地位和影響。這是一種普照的光,它掩蓋了一切其它的色彩,改變著它們的特點。這是一種特殊的以太,它決定著它里面顯露出來的一切存在的比重!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6卷上冊,第 44頁 ) 作為現代社會的生產關系,資本正是掩蓋其它一切色彩的 “普照的光 ”, 也是決定一切存在物比重的 “特殊的以太 ”。

        當然,在馬克思的資本詮釋學看來,既然資本只是一定社會形態中的生產關系,它的存在就不可能是永恒的 。在現代社會中,資本導致的私人占有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尖銳矛盾和社會生活的普遍異化,早已敲響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現有的存在方式與運作方式的喪鐘。馬克思認為,以自由人的聯合體為基礎的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將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并把資本的存在方式和運作方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海德格爾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不是從黨派斗爭或世界觀的角度,而是從本體論的角度出發來解讀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學說的歷史意義的:“人們可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對待共產主義的學說及其論據,但從存在的歷史意義看來,確定不移的是,一種對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東西的基本經驗在共產主義中自行道出來了。” (《海德格爾選集 》上卷,第 384頁 ) 事實上,共產主義正是馬克思的資本詮釋學通過對資本的歷史作用和局限性的深入反思必然引申出來的結論 。

        上面,我們對馬克思的資本詮釋學作了簡要的考察 。這一考察表明,資本詮釋學蘊含著以下三個維度

        一是批判的維度 。馬克思的資本詮釋學與一切實證主義哲學思潮的根本差別在于,它不是以價值中立的方式描述現代社會,而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出發,批判地考察現代社會,并深入到對現代社會的不可見的層面 ——— 生產關系的反思上。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資本詮釋學是一種批判的詮釋學。

        二是實踐的維度 。馬克思的資本詮釋學與其他一切詮釋學說的根本差別在于,后者只關注 “詮釋世界 ”, 而前者則自覺地把 “詮釋世界 ”和 “改變世界 ”貫通起來了。顯而易見,資本不是依靠自己的幻想,而是通過實踐的基本形式 ———異化勞動而自行增殖的。也就是說,無論是資本的存在方式和運作方式,還是對這些方式的改變,都不得不訴諸實踐。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資本詮釋學是一種實踐的詮釋學。

        三是權力分析的維度。馬克思的資本詮釋學與其他一切純粹經濟理論的根本差別在于,馬克思不僅把資本理解為現代社會的 “經濟權力 ”, 同時也把它理解為支配一切的社會權力和政治權力。而人們的全部認識、理解和詮釋活動,都是在以資本為基礎的 、由宏觀權力和微觀權力編織而成的 “權力場 ”中展開的 。事實上,根本沒有純粹經濟學,只有政治經濟學。權力分析的維度也表明,以往的詮釋學理論撇開 “權力場 ”的背景來探討理解和詮釋的活動是十分膚淺的 。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 ,資本詮釋學是一種權力分析的詮釋學。

        綜上所述,馬克思的資本詮釋學既為我們分析現代社會及其意識形態 (包括形而上學 ) 提供了一把鑰匙,也為我們重新審視詮釋學的歷史、深入反省現代性的歷史內涵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思想資源。

        參考文獻:
        [ 《海德格爾選集 》, 1996年,孫周興 選編,三聯書店。黑格爾,1981年:《精神現象學 》上卷,賀麟、王玖興 譯,商務印書館。馬克思,1975年:《資本論 》, 人民出版社!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 》, 1960年、1979年、1980年,人民出版社。《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 1995年,人民出版社。尼采,1996年:《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 張念東 等譯,商務印書館。俞吾金,2003年:《從 “道德評價優先 ”到 “歷史評價優先 ”: 馬克思異化理論發展過程中的視角轉換 》, 載 《中國社會科學 》第 2期。Marx, 1974, Grundrisse der Kritik der Politischen O ekonom ie, Berlin: D ietz Verlag. 1987, ParischerM anuskripte, W estbelin: das Europaeische Buch Verlag.Marx、Engels, 1963, W erke, Band 29, Berlin: D ietz Verlag.]

        責任編輯: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資本詮釋學】相關文章:

        詮釋物資管理不斷改革論文04-21

        試論我國的公司資本制度12-29

        淺析上市公司資本運營戰略05-28

        浙江民營企業資本結構研究06-05

        倫理與政治的雙淘向涵攝—董仲舒思想的再詮釋05-29

        我國居民人力資本投資行為比較分析05-11

        保險資金入市帶來資本市場新格局06-04

        我國銀行業直面巴塞爾新資本協議06-04

        論協調發展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11-09

        彈性生產、全球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改革05-3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