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詩意的棲居”與禪的自在

        時間:2022-11-19 10:16:44 哲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意的棲居”與禪的自在

          

        ;;; 提要:本文通過對海德格爾“詩意的棲居”內涵的探討,將其與老莊和禪宗所倡導的人生境地進行了比較,提出了在世俗人生的層次上“詩意的棲居”,即“以審美的人生態度居住在大地上”是人生最好的存在內涵,并進一步提出了比至高的世俗人生審美境界更為高妙的應物、處事、待己的生存境界是超越世俗人生層次的、宗教精髓要義所啟迪的境地--“明心見性”、“中道無為”的禪境至地。
        ;;; 關鍵詞:“詩”、“詩意的棲居”、審美人生、“傾聽”、“存在”、禪的自在

        一、“詩意的棲居”

        ;;; 海德格爾在倡導“詩意的棲居”這一存在的至高境界時,其中的“詩”所具有的內涵已經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文學之“詩”了。而是一種被海氏提升到很高層次的、具有意味的“詩”。這里的“詩”除了包含文學審美意義上的詩意之外,更包括了人的主觀能動的構筑和創造。這是人得以實現人生自我價值存在的重要途徑。
        ;;; 有學者概括地認為:“‘人詩意的棲居’也就是‘人勞作地居住在大地上’,即‘人技術(巧)地居住在大地上’,‘人自由地居住在大地上’”。[1]我以為還應當包括“以審美的人生態度居住在大地上”。 審美態度的人生境界可稱得上是一種與圣人境界相當的最高人生境界,是在人的層次上以一種極積樂觀、詩意妙覺的態度應物、處事、待己的高妙化境。但是未達到此化境的低層次的審美人生態度則會落入玩世不恭、缺乏精進向上、認真踏實的下品。
        ;;; 關于審美的人生態度和境界,有學者認為莊子即倡導審美的人生態度和境界。事實上莊子所倡導的“逍遙自在”、“齊物我、齊萬物”的“物我兩忘”的境地并非完全等于審美的人生境地,而是遠高于審美人生境地的,是一種類似于佛家的“無喜無悲、無苦無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境至地。此說我在另文有所詳敘。(見拙作《老莊學說之宗教哲學精神解讀》載于鞠 曦主編《恒道》輯刊第二輯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3年12月)
        ;;; 純粹的給人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并不能給人帶來善的判斷和是非好壞的判斷,只是能促使人審美能力和美感品位的提高,真正的大美、至美應當與大善和大道相融合。從希特勒的納粹帝國的大批殺人魔鬼皆是具有極高美術建筑造詣的高官來看,極高造詣的藝術品位并未能夠改變其魔鬼性,反而能夠增強其魔性的法力?梢娝囆g在本質上仍然只具有法術的屬性。其本質功能與一樣,在根本上并無太大的崇高神圣性和善惡的教化功能。“文以載道”在根本上是很難行得通的,“道”一經過文(藝)所載,必然會載歪。因為“道”是不能假以文(語言)載的,用語言加藝術的方式更難載“道”。
        追求藝術效果、追求樂趣、快慰、追求幸福和樂境并非人生的最高境地。無喜無悲、無苦樂、“應無所而生其心”的大自在、大解脫、“中道無為”境地才是至高境地。用審美態度去對待一切(包括人生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煩惱、痛苦等等)只能算是一種智慧的,而不是終極目標。佛家和道家之所以不提倡刻意追求奇技淫巧(包括所謂藝術美和藝術的精巧),更反對人們用任何技能法術去獲取追求享樂和舒適,包括精神的享樂,其深邃的旨意正在于此。

        二、何謂人的“親在”?

        ;;; 海氏給出的 “親在”意義是:“個人處于‘煩’、‘畏’、‘死’狀態下的情緒體驗!保2],又說:只有語言才使人成為人的存在。因為:“存在在思想中形成語言。語言是存在的家,人以語言之家為家。思想的人能與創作的冷暖使人成為這個家的看家人!保3]
        ;; “人要重返詩意的棲居,就需拯救語言。所謂拯救語言,即是重新擺正人與語言的主從關系。人不要自居為語言的制造者,人只能順從語言,聆聽它的要求。顯然,海德格爾是在拚死反對本世紀的邏輯語言哲學,反對人工語言、機語言。他的詩化語言,就是指人聆聽語言的要求而服從于它。這一使命又落在詩人身上!保4]
        ;;; “詩人越是詩意化,他的詩便越能自由地,也即是更樂意向言外之意打開戶牖,他便越能果敢地將詩留與恭立的‘傾聽’去體味,他的詩便越能超脫出那可由人研討其正確或錯誤的命題陳述!保5];
        ;;; 沒有死、焉知生?沒有對人生煩、畏、死、孤獨的至深的體驗和超越便不能夠獲得“親在”的境地,而只會依舊在人生的迷途與失義中“沉淪”。

        三、“在一個貧乏的里,詩人如何為?”

        人總是應當為自己尋找一個精神家園的,生而為人就應當不斷追問人之為人的意義以及人應當具有的精神和心靈的終極關懷!爸挥凶鳛橐环N審美現象,人生和世界才顯得合情合理”。[6]海氏給出的精神家園和終極關懷不是宗教的而是哲學的,并且是詩化哲學的。是一種準宗教的審美人生哲學。
        “‘在一個貧乏的時代里,詩人如何為?’荷爾多林如是提問!保7]海氏深沉地引述了荷爾多林的這一追問。海氏所處之時代是一個“上帝缺席”、“諸神隱退”的時代,與之相比,今日之時代不僅上帝缺席、諸神隱退,而且哲學貧困、世風日下,人文精神墜落、衰敗,高品位審美貧乏而人欲橫流的時代。由于商業文明的弊端,由于一味的刺激和撩撥人的感官享樂和虛榮滿足的追求,而將人們的勤奮、競爭和創造引入了歧途。競爭將變為惡性競爭,創造活動將變為不顧效益的標新立異,勤奮也深深打上了狹隘自私的極端個人主義的個人奮斗特征。長此以往將導致各種社會危機、導致人際關系緊張、世風日下、社會人文精神衰敗……,人類將變得連與自身同類都不能和睦相處,更談不上與保持可持續性的和諧共生。人類對自然必將導致更大惡性掠奪和擴展,最終導致自相殘殺的戰爭,導致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這樣進一步加劇了人類的精神領域中情感因素(特別是一些具有非理性特征的心靈因素,如直覺、妙悟、禪悟、玄覽的靈性等)被大大排斥、壓抑和弱化的程度。而這些非理性、超理性的因素,對人類來說是更為重要和根本的。以往在傳統社會中人類那種注重情感交流、心靈溝通,注重和睦融洽、互幫互助的人際關系氛圍,在當今社會正逐漸被實用的、工具效用性的、彼此算計利害得失的人際交往氛圍所取代。當今人們的交往已逐漸變成了完全按照是否互利互惠、有無功效實惠的原則來進行。并且這種交往大多數必須以當場兌現的方式才行,欠情的交往方式都不大行得通,熟人之間是這樣,朋友之間,甚至家庭之間都是這樣。人們在交往中已很少有重情重義的成分,維系其間的僅僅是一種利益、效用和利害因素。人際關系已變得感情淡薄。加之當前社會競爭的日愈激烈,人類文化的商業化實用功利和效用的趨向日愈加強,社會生活中的商業文化導向正在日愈加大刺激、撩撥人類本性中低層次的感官享樂和膚淺的虛榮追求,這使得當前社會突現出一個重要的現象:人們在物質的溫飽以后,精神反而日愈失落、無依托,心靈反而日愈無家可歸,內心日愈深陷苦惱、緊張、空虛和不安,甚至消極厭世的現象卻反而較之以往大大加劇了,溫飽以后如何關注精神和心靈的就變得十分的突出和重要了。在這樣的時代里,人類究竟應當尋求什么樣的“存在”?成了當今時代最重大的問題。   

        四、“詩意的棲居”是一種與圣人境界相當的高妙人生境界

        ;;; 在溫飽之后決定一個人是否幸福是否自在的最根本所在是其內在的心靈感受、心靈狀態。溫飽以后的人們更多注重的應當永遠是自身的精神生活的質量和精神家園美好的構建,而不是無止境的物欲的追求。無止境的物欲追求將導致人成為非人。“事實上,當今的物質文明較以往是大大豐富了,人們在物質生活方面已基本獲得了溫飽,然而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在于人有精神需要,并且這是人類最本質、最根本的需要,物質生活方面的溫飽條件不過是人類為獲得這一最根本、最本質需要的一種物質前提。不要說物質溫飽,就是物質極大的富足也決不是人類生活最根本和本質的需要。那么溫飽以后的人們究竟應當更關注什么呢?毫無疑問,應當更關注自己精神家園的美好構建,通俗的說就是應當更關注人類自身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的美好構建和健全,這才是事關人類的終極關懷和人類最根本、最本質的需求所在。人類對物欲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對此應當加以反省和節制,如果對人類追求物欲的滿足不加以節制,任其無限發展,必將導致人類精神境界的墮落和人性的退化。最終人類將喪失了自己的本性而退化為動物,只不過是比普通動物在獲取衣食住行方面更有智慧和本領的動物。人類追求駕馭的手段和能力可以是無止境的,但這種追求絕對不屬于追求物質享受,而是屬于人類追求精神需求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區分。如果說人類社會在未能達到物質生活條件的溫飽時,應當不惜采用過分偏重于開發和刺激人類對物欲追求,激發和促使人們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是有其一定必要性的話,那么一旦人們在物質生活方面獲得溫飽以后,就不可再過分注重發展物質文明,而應當將重點轉過來,注重發展和構建精神文明了。在溫飽之后評價人的生活質量的綜合標準和根本準則歸根到底是決定于一個人在心靈上、精神上是否自在、充實和幸福,這在根本上將歸結為一個人內心的心靈感受和精神狀態,而與人的財富、名望、地位無關。這也正是建立一個健全和完備的心理健康體系以及人類心靈棲居的家園最基本的出發點所在!盵10]    注釋

        [1]葉秀山:“何謂‘人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讀書》1995年10月。
        [2]孫翠寶主編 《智者的思路——二十世紀西方思維方式》復旦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版,P318
        [3]海德格爾:《基本著作》,哈普和勞出版社,1977年版
        [4]劉小楓:《詩話哲學》,版; 自e書下載http://oriential.myrice.com/pilosbook.html
        [5]海德格爾:《……人詩意地棲居》,見海德格爾:《講演與論文集》,第137頁
        [6]海德格爾:《海德格爾基本著作》轉引自劉小楓:《詩話哲學》(同[4])
        [7]海德格爾:《詩.語言.思》,彭富春譯,文化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P82
        [8]海德格爾:《林中路》轉引自劉小楓:《詩話哲學》(同[4])
        [9](同[4])
        [10] 楊 全《論佛法、見地和及其相關》鞠 曦主編《恒道》輯刊第三輯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3月出版 P847
        [11](同上)P849
        [12](同[4])

        責任編輯: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詩意的棲居”與禪的自在】相關文章:

        禪籍中諺語的獨有特色05-05

        產品造型中的詩意化空間05-10

        企業戰略的自覺性與自在性分析研究05-0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