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國維與中國美學的現代轉型
一、現代美學的哲學意蘊
1905 年, 年輕的王國維以中西比較的眼光指出: 中國人是實際的、通俗的, 而西方人是思辨的、科學的②。作為中國人之“特質”的“實際”是王國維在學術上加以批判的, 《論近年之學術界》就是王國維對當時學術界只重“實際”的一次全面批判。他指出, 先秦時期是“中國思想之能動時代”, 到兩漢則有所停滯; 宋代儒學調和了中國固有的思想和印度的思想, 使思想由受動的時代“稍帶能動之性質”, 但此后又停滯了。而當時傳入的西洋思想, 就好比“第二之佛學”, 影響很大。可是, 在王國維看來, 此前中國所接受的西方學術主要是“形下之學”, 與中國思想上沒有絲毫關系。從嚴復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開始, 加上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的論說, 西方學術對中國人的思想產生了較大影響。然而, 王國維并不滿意這些人對待西方學術的態度, 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們以學術為手段, 以政治為目的。介紹西方哲學的, 興趣在政治學與法學; 介紹西方文學的, “亦不重文學自己之價值, 而唯視為政治教育之手段, 與哲學無異”。因此, 他提出了在當時極富新意的觀點: “故欲學術之發達, 必視學術為目的, 而不視學術為手段而后可也!雹 這種視學術“為政論之手段”的觀念是傳統的, 因此, 王國維還從歷史的角度批判學術上的政治功利主義。
那么, 獨立的學術以什么為自己的目的呢? 王國維講的就是真理和人生。他一方面引進了西方現代學術的普遍觀念, 即學術以求真為目的; 另一方面又接受了西方生命哲學家的人本主義思想, 主張學術以滿足人性的需要為目的。他的學術獨立論主張是從人固有的需要出發來立論的, 其直接的思想來源是叔本華關于“人是形而上學的動物而有形而上學的需要”的觀點。所以, 在王國維那里, 學術也不僅僅是為了客觀的真理, 還為了人生, 而且他把后者看作是根本, 他的學術獨立論是指向人生價值論的。因為王國維所理解的“真理”, 實質上就是對“宇宙人生上之根本問題”的解釋, 按照他當時的觀點, 這種根本問題還是人生問題。正是確立了人生這個本體, 王國維才確立了中國現代美學的形而上學根據。
研讀王國維的前期論著, 可以發現王國維反復強調學術獨立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目的, 那就是關注甚至推崇學術的形而上意義。他講學術獨立, 首先是強調哲學的獨立; 而哲學的獨立,又是指哲學在“形上之學”意義上的獨立。從康德、叔本華等西方現代哲學家那里, 王國維接受了“本體論”的觀念以及“經驗”與“先驗”、“相對”與“絕對”、“形而下”與“形而上”等相對的概念, 并十分注重哲學作為形而上學思辨的性質和價值。王國維的這種學術主張固然同他近似國粹派的學術立場有關④, 但是, 更是出于他對西方現代哲學的一種敏感和對人生問題的關切。葉秀山評論說: “在當時中國學術界, 對于歐洲大陸和英美的哲學之區別, 不像現在這樣清楚, 但實證哲學和形而上學的分界, 也還是有的。所以, 我們可以看到, 王國維選擇了歐洲大陸的哲學, 是一種根據自己的習性的自覺行為!雹 他是深感中國的學術太關注形而下問題,注重實際經驗有余而思辨和理論不足, 因而在引進和理解西方學術的過程中, 往往只看到“形下之學”, 即使是西方的形而上思想也往往被誤解為形下之學。在他的心目中, 形下之學不是不必要, 而是低于形上之學。所以, 他評價學術明顯地褒形上之學, 貶形下之學。這種學術追求源于王國維的學術志向, 他力圖重建中國的思想文化, 創立真正可以與西方對話乃至比肩的中國現代學術, 而在他看來, 引進西方的形下之學(如科學技術) “與我國思想上無絲毫之關系”,惟有形上之學才可能改造中國的思想文化乃至國民性, 這就是他所謂的西方思想要“與我國固有之思想相化”⑥ 的要義所在。因此, 王國維講學術獨立要打破一切偏見, 并“毋以為政論之手段”, 正是以學術的形而上意義而言。也正是這種對學術的形而上學意義的追求, 使得王國維創立人生論的美學成為可能。
在王國維的早期著述中, 哲學和藝術經常是相并列而論的, 認為二者都是最高尚、最無用的學術, 最需要強調它們的獨立性。他認為: “天下有最神圣、最尊貴而無與于當世之用者, 哲學與美術是已!倍咭哉胬頌槟康, 哲學家發明真理, 藝術家表現真理。但是, 在中國歷史上, 沒有純粹的哲學, 也沒有純粹的藝術。因為, 中國沒有純粹的哲學家和藝術家, 哲學家和詩人作家“無不欲兼為政治家”。他說: “若夫忘哲學、美術之神圣, 而以為道德、政治之手段者, 正使其著作無價值者也!雹 于是, 哲學、藝術等學術應當獨立于政治和道德之外, 前者不能作為后者的手段, 而應該有自己的目的。在他看來, 藝術與哲學一樣, 都關注宇宙和人生的大問題, 只不過方法不同。在《奏定經學科大學文學科大學章程書后》一文中, 他說中國文學中最可寶貴者, 不過周秦以前的古典, 他們都是亦哲學、亦文學的, 所以要理解這些經典, 必須注重其哲學底蘊。
中國古代美學雖然也具備了某些形而上的哲思, 但就總體的原初形態而言, 更注重經驗的歸納總結⑧, 特別是長期處于主流地位的儒家美學更是特別執著于現實的生活經驗。這既是一種民族特點, 有顯著的長處, 但也存在著理論思維上的不足。王國維在研讀西方哲學美學的過程中, 首先抓住了其從哲學思辨的高度來反思審美經驗和藝術的特征, 并針對中國傳統美學在思維方法上的某些不足, 特別強調美學研究的現代哲學品格和形而上意義。他說: “故我中國有辯論而無名學, 有文學而無文法, 足以見抽象與分類二者, 皆我國人之所不長, 而我國學術尚未達自覺(selfconsciousness) 之地位也!薄把哉Z者, 思想之代表也, 故新思想之輸入, 即新言語輸入之意味也。十年以前, 西洋學術之輸入, 限于形而下學之方面, 故雖有新字新語, 于文學上尚未有顯著之影響也!雹 這里雖然直接論述的是言語更新問題, 實質上卻是包含著檢討我國傳統學術在理論思維方面的不足, 向西方學習形而上的理論思維方法, 以改造我國固有思想方法的現代性命題。
王國維所主張的藝術獨立論是同他接受了康德、叔本華等西方學者的審美獨立論直接相關的。他說: “美之性質, 一言以蔽之曰: 可愛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薄耙磺兄, 皆形式之美也!雹 這里, 我們先不去追問王國維說這些話所包含的確切含義, 只是先指出, 這種審美獨立論的現代性意義。現代性是在啟蒙運動中被建立起來的現代時期的中心特征, 與純粹理性至上和現代自我的自主決斷相聯系,F代人以理性為武器, 尋求一種基于統一形而上學構架的普遍觀點來看待世界。他們尋求他們自己的主體性自律, 并拒絕歷史、傳統和文化的鉗制11!皩徝廓毩ⅰ被颉八囆g獨立”的觀點都基于這樣的一種現代性思想, 即主張在文化領域中的人性以及價值的“自律”; 而使這種現代性美學思想得到合理證明的則是“審美無利害性”命題, 正如一位美國美學家所指出的: “除非我們能理解‘無利害性’這個概念, 否則我們就無法理解現代美學理論!12 王國維始終抓住了來自康德、叔本華等西方現代哲人的“審美無利害性”理論, 來闡述他的“美是形式說”和“藝術獨立論”, 其深層意義就在于突出美、審美和藝術的獨立性這個現代美學命題, 從而使他的美學研究突破經驗歸納和即興感悟的傳統套路, 具有了現代哲學的理性思辨特征。由此出發, 他對于中國文學藝術的研究也超越了傳統學術的經驗層面, 使得他的《紅樓夢》研究、詞學研究以及戲劇(特別是悲劇) 研究開創性地凸顯了現代哲學自上而下的演繹思維品格。這些都從思維品格上創造性地推動了中國美學的現代轉型。
二、人生論美學之創立
王國維在中國美學中確立現代哲學的形而上品格的同時, 也給中國美學賦予了現代人本主義的精神。實質上, 當學術超越了實際經驗范疇, 知識便有了全人類的共通性; 只有從形而上意義上看, 古今中外一切學術, 無論其是否有實用價值, 因為只追求宇宙人生的普遍真理, 所以只有真偽之別; 惟有從形而上意義上看, 學術的價值在于學術本身, 即認識真相, 而不能把它作為政治或者道德的手段; 惟有從形而上意義上看, 哲學和美學才可能以人為本, 才可能成為王國維所希望建立的人生哲學和人生論美學;蛘叻催^來講, 正是這種人本主義的立場, 決定了對于現代哲學思辨方法的選擇。所以, 在王國維的思想中, 強調學術的形而上意義同強調學術以人生為出發點和歸宿是完全一致的, 也是互為因果的。只有以形而上的觀點來關照人生,才可能見出一個具有人文主義意義的人和人生; 只有在人文主義的意義上來關照人和人生, 才可能要求學術從一般的經驗層面上升到形而上的層面?梢, 王國維追求“形上之學”的知識觀是同哲學和美學上的“人生論”價值觀高度一致的, 正是這種一致性使得王國維實現了中國美學在價值定位上的現代轉型。
王國維曾經說過: “研究人如何而生活之問題, 此實科學中之科學”13, 這就是把人生作為其哲學和美學的形而上學的根據。而不以此問題為中心的所謂科學, 在他看來都是形而下的學問,也是他所不感興趣的。當時對他影響最大的西方哲學家是叔本華, 在王國維看來, 叔本華主張人的本質是意志, 意志的“一大特質”是“生活之欲”14。既然哲學以人的本質為核心, 意志之源又在“生活之欲”, 那么, 在王國維看來, 所謂真理問題實際上也無疑就是人生問題了?梢, 王國維的學術獨立論是要把學術從從屬的、作為手段的地位轉變為獨立的、自律的地位,但這種學術自律并非是為學術而學術, 不是僅就學術本身來研究學術, 而是讓人生問題在學術(哲學和藝術等) 中凸顯出來, 使學術走向關注人生、理解人生、慰藉人生之路, 從而建立以人生為出發點和歸宿的人生哲學、人生美學等等。他講的作為哲學和藝術的目的的“真理”主要屬于生存論范疇, 而作為認識論范疇的、西方式的客觀真理問題, 在王國維的學術獨立論當中實際上并不占有核心的地位。了解這一點, 正是我們理解王國維的哲學觀和美學觀的關鍵所在。
在《〈紅樓夢〉評論》中, 王國維一開始就直接進入關于人生與藝術(他稱之為“美術”)的話題。接過叔本華的觀點, 王國維認為生活的本質就是“欲”, 而由“欲”必然產生“苦痛”,“故欲與生活、與苦痛, 三者一而已矣。”15 而要想使人生擺脫這種生而俱來的苦痛, 關鍵是使人忘記或超越“欲”, 實現這個功能的最佳途徑就是藝術。在他看來, 由于藝術本身是超越了“欲”的(“欲者不觀, 觀者不欲”) , 因此它也具有了使人超越“欲”的功能。王國維是這樣解釋藝術的目的和價值的: “美術之價值, 對現在之世界人生而起者, 非有絕對的價值也。其材料取諸人生, 其理想亦視人生之缺陷逼仄, 而趨于其反對之方面。如此之美術, 維于如此之世界、如此之人生中, 始有價值耳。
【王國維與中國美學的現代轉型】相關文章:
淺析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03-18
淺談當代美學轉型與藝術批評03-06
新世紀中國后現代文化美學蹤跡03-19
論王國維的超功利美學觀03-19
浪漫型藝術的現代轉型03-19
現代音樂美學思想探微03-15
王國維朱光潛接受西方美學方式比較研究03-18
淺論浪漫型藝術的現代轉型03-19
論浪漫型藝術的現代轉型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