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儒家倫理思想對當代青少年德育的現實價值
論文摘要:的”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厚德載物”的包容精神、”天下為公”的奉獻精神等等,一直以來影響著中華的發展,并日益形成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思想在新的條件下,儒家所倡導的倫理思想任然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價值,對于當代青少年的德育有不可忽視的現實價值。
論文關鍵詞:儒家倫理 思想德育 現實價值
一、儒家倫理思想的基本原則
(一)德性原則
德性原則是指儒學系統中的基本道德原則與范疇。儒家最根本、最具普遍意義的道德范疇是”仁”。儒家之”仁”以人為出發點,也以人為終極關懷,它所追求的目標是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是道德人文精神的發揚光大、代代傳承。
“仁”的內涵極其豐富,有親親、孝悌等基于血緣親情的道德情感,如所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立足于人性之善而產生的愛人、泛愛眾的道德情感,如孔子所說”仁者愛人”,”泛愛眾,而親仁”,也有反映”仁”之特性的“恭、寬、信、敏、惠”等道德原則。”仁”的外延則為義、禮,”義”的本義是指合乎”仁”的行為?梢哉f,儒學的”義”既有”仁”的含義,又有”禮”的含義,它是介乎”仁”、”禮”之間的道德原則。在儒家道德中,”仁”與”禮”雖然同為德性原則,但相互之間卻存在一個表里、體用的關系,即”仁本禮用”的關系。
(二)倫理原則
“禮”在儒學理論體系中雖然是德目之一,但其更重要的地位是作為倫理原則呈現的。第一,”禮”既是”定親疏、決嫌疑”的人倫準則,又”別同異、明是非”的理性準則。第二,”禮”是成全內在道德情感的外在性規范。第三,”禮”作為倫理規范,對每個成員都提出了道德要求。儒家所講的”禮”,雖然具有很廣泛的社會功能,但它主要是用以確立等級社會中人與人關系的外在性的規范和制度,是一種他律性的倫理原則,而非自律性的德性原則。
(三)修養原則
儒家道德倫理體系中還有為成全德性、落實倫理服務的修養原則。第一、立足于對”性相近,習相遠”、”仁者人也”的基本認識,建立了一套以克己白省、好學修德為基礎,以言行合禮、執兩用中為標準,以行仁政、安人民為社會責任,而以成全道德人格為依歸的修養原則。第二、立足于對”性善”和”仁義內在”的基本認識,建立了一套以盡心知性、存心養性為原則的道德修養理論,而其道德修養的目的,也如孔子~樣,在于道德人格的完善,并建立一個以民為本、推行仁政而且符合倫理秩序的理想社會。第三、堅持”由內及外,內外統一”的修養模式,即首先重視的是克己修身,然后推己及人,最后及于社會的修養路線。其一貫之道,即是以道德之”為體,以倫理之”禮”為用,以”內圣外王”為實踐的目標,從而構建了道德、倫理、政治三位一體的思想體系。
二、對當代青少年德育的現實意義
在西方個人主義、極端功利主義等腐朽思想的猛烈攻擊下同時又處于主義轉型期的特殊中,使得青少年的價值追求和價值觀念呈多元發展。欲望被無限制地刺激而急劇膨脹,使得一些學生道德迷失,甚至是丟失了自身善良的本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求助于儒家倫理道德來加以弘揚我國傳統美德。我們當然不是說傳統儒家倫理道德如何盡善盡美,而是要本著客觀的態度來批判地繼承,因為其精華和糟粕總是繁雜地糅合在一起。一方面是存在著與現實生活相沖突的思想因素:另~方面也有與社會主義道德相一致的進步成分。我們的任務就是針對青少年表現出的世態炎涼、待人冷漠、損人利己、良心泯滅等現象,探究造成當代青年的德育問題的根源并加強學生的道德。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把儒家的倫理思想滲入其中,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第一,高效利用家庭教育的獨特性。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點,在培養個體道德品質和道德人格方面,起著奠基的作用。由于教育雙方的特殊關系,使得教育效果有著巨大的實效。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也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質以便于建立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環境。有效地利用家庭道德教育的獨特性,幫助青少年早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二,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主體作用。學校是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機構,它對青少年給予完整、系統的教育。因此為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質,學校要把道德教育放到首位。同時在德育教育中,由于青少年具有不成熟的特點,學校道德教育必須堅持正面教育。教師不僅要教好書而且更要育好人,也要積極發揮其表率作用。教師不應只是在課堂上宣傳道德教育,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言一行來”矯正”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而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孤立的個人是不能存活的,人要生存就必須與人交往并由此形成了社會。良好的社會風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給人以道德的熏陶,會形成一種強勢,促使人們按合乎社會發展潮流的行為方式行事,還會在一定的范圍內形成一種輿論氛圍,給不愿按照這種方式行事的人施加有形無形的壓力。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加人宣傳力度。二要注重”以高尚的形象顰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三要及時揭露、批評不符合社會豐義道原則和規范的言行,引導青少年進行比較和評價,從內心深處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思考與共鳴,從而加深其對道德善惡的認識和理解,在良好的輿論環境的熏陶中自覺遵守道德準則,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總之,儒家傳統道德教育中的許多遺產,由于社會的發展促使意識形態的變化,德育與意識形態的關系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對此我困德育必須因應這種變化,適時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使德育功能在新時期得以充分發揮。
【儒家倫理思想對當代青少年德育的現實價值】相關文章:
試論儒家科技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05-09
儒家生態倫理思想述略05-29
淺析傳統儒家倫理思想中的意志自由問題05-09
簡析科學認識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09-24
論朱熹生態倫理思想探析04-29
淺論弗洛姆科技倫理思想初探05-11
試析佛教律學倫理思想05-09
儒家音樂思想的基本特點05-29
我國當代舞蹈藝術的當代性傳承發展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