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過程性評價的實踐思考
【摘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如果能夠恰當而準確地選擇評價項目和評價標準,注意實施過程中各個細節,那么,過程性評價完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穩步提高。【關鍵詞】語文學科;過程性評價;實踐構想
一、過程性評價的評價項目和評價標準
基于語文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情況,在實施過程性評價時,可以將評價項目分為“常規”和“獎戒”兩個部分。
常規評價項目和評價標準如下:
1.達標評價。包含兩個項目:(1)日常作業;(2)閱讀摘抄。這兩個項目,學生只要能夠完成并有一定質量保證,就可以讓他們通過評價。
2.等級制評價。共分A、B、C、D、E五個等級,包含五個項目:(1)課前演講;(2)課堂筆記;(3)周記隨筆;(4)“大作文”;(5)單元測試(以百分制命題,根據試卷難易度不同,以相應標準轉化為等級制)。
獎戒評價項目和評價標準如下:
1.獎勵部分。(1)參加各級各類與學科學習相關的競賽(作文賽、演講賽、辯論賽等),根據獲獎級別不同確定評價標準:①全國一、二等獎,加20分;②全國三等獎和省一、二等獎,加15分;③省級三等獎和市級一、二等獎,加10分;④市級三等獎和校級一、二等獎,加5分;⑤校級三等獎,加3分。(2)發表文章,根據刊物級別的不同確定評價標準:①全國性報刊上發表的,加10分;②省級報刊上發表的,加7分;③市級報刊上發表的,加5分;④學校文學社刊物上發表的,加3分;⑤年段刊物上發表的,加1分。(3)其他方面:①常規評價項目中以達標方式進行評價的“日常作業”項目,完成質量良好的,在階段過程性評價(一般為一個月一次)時視情況不同一次性加1-3分;②參加綜合性學習、課本劇演出等學科活動,視參與中的表現情況給予1-10分的獎勵。
2.警戒部分。(1)常規評價項目中相關任務沒有完成的,每次扣0.5分;(2)在階段過程性評價中,如果“常規評價”部分的評價項目雖已完成,但在表上沒有記錄,視同相關任務沒有完成,每次扣0.5分;(3)在階段過程性評價中,如果《匯總表》缺失,不能參加階段過程性評價,階段過程性評價成績為0。
二、過程性評價的實施
1.評價資料的收集。開學初,將含有評價時間、評價內容、評價結果、評價人與評價備注等項目的《語文學習情況匯總表》印發給每位學生,讓學生將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每一次評價情況都及時地記錄在上面。
2.評價主體的選擇。(1)學生自評:讓學生自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在回顧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監控。(2)同學互評(一般是同桌或小組長):讓同學互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參與對他人的評價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和薄弱之處,學會在與同學的交流中提高學習能力,明確目標定位。(3)家長評價:讓家長評價的目的,在于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情況,并以參與評價的方式幫助家長樹立起在引導、督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權威。
3.過程性評價結果的認定。
。1)常規評價項目評價結果的認定。學生本人根據《情況匯總表》中的記錄,將常規評價項目中以等級制評價方式進行評價的五個項目的等級,按照A、B、C、D、E五個等級分別對應5分、4分、3分、2分、1分的標準,將等級轉換為分數,然后將五個分數相加除以5,就可算出自己階段過程性評價的評價分數,而后參照自己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表現情況,再將分數轉換為相應等級。比如,某生以等級制評價方式進行評價的五個項目的等級分別為2個A、1個B、1個C、1個D,按照轉換標準進行套算后,即可得出階段過程性評價的評價分數為3.8分,再將分數轉換為等級,3.8介于B、C之間。參照表現情況,如果該生認為本階段自己在學習上的表現不錯,就可以給自己評“B”;如果認為本階段自己在學習上的表現有待改進,就只能給自己評“C”;如果認為表現一般,按照四舍五入的標準,可以給自己評“B”。如果每個項目中又有若干個小項目,比如,“周記隨筆”有三次,那么,也可以按照上述轉換方式算出相關分數,得出相應等級。同學、家長以被評價同學提供的階段性常規評價項目部分的評價等級為基礎,參照自己平時在班上、家中觀察到的該同學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表現情況,將評價結果的等級作適當的調整。比如,對上文提到的那個學生,如果同學認為他在班上的學習表現不錯,就可以將他的等級評為“B”,家長認為他在家中的學習表現不能令人滿意,就可以將他的等級評為“C”。教師以學生、同學、家長在常規評價項目上的評價等級為基礎,仍然按照上文“等級——分數——等級”的轉換方式和轉換標準,確定出該生在階段性常規評價項目部分的最終評價等級。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評價中,除了以上以過程學習情況為基礎、結合過程學習表現以等級制呈現的定量評價外,還要作出一個以“溫馨提示”形式出現的“描述性”的定性評價。
。2)獎戒評價項目評價結果的認定。將各項獎勵項目的得分相加,算出獎勵總得分;將各項警戒項目的扣分相加,算出警戒總扣分。獎勵總得分減去警戒總扣分,即可得到獎戒評價項目的評價分數,然后按照5分一個等級、余數四舍五入的標準,就可得出獎勵或警戒的級次。比如,某生獎戒項目的評價總分為+7,根據標準,就可算出該生可獲得升一個等級的評價結果。
。3)階段過程性評價結果的認定。教師根據獎戒項目評價結果,將學生階段性常規評價項目部分的最終評價等級提高或降低相應的次級,獲得該生階段過程性評價結果的最終等級。比如,某生階段性常規評價項目部分的最終評價等級為“B”,獎戒項目評價為升一個等級,那么,該生階段過程性評價結果的等級就為“A”;如果該生獎戒項目評價為降兩個等級,那么,該生階段過程性評價結果的等級就為“D”。
(4)期末過程性評價結果的認定。學期末,教師將四個階段過程性評價結果的等級,仍然按照上文提到的“等級——分數——等級”的轉換方式和轉換標準,算出學生一個學期的過程性評價等級。
。5)過程性評價與期末終結性評價的關系。學生的期末終結性評價成績由兩個部分構成,其中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占70%,過程性評價占30%,過程性評價A、B、C、D、E五個等級分別以過程性評價所占分值的90%、80%、70%、60%和50%的比例進行計算。假定期末考試卷面總成績為150分,甲、乙兩生卷面成績都考了100分,過程性評價等級甲為“A”,乙為“D”,那么,他們的期末成績分別是:
甲:卷面成績為:100×70%=70 乙:卷面成績為:100×70%=70
過程性評價成績為:150×30%×90%=40.5 過程性評價成績為:150×30%×60%=27
卷面成績70+過程性評價成績40.5=110.5 卷面成績70+過程性評價成績27=97
顯然,甲的期末成績比卷面成績多出10.5分,乙的期末成績比卷面成績少了3分,而這多出的10.5分和少掉的3分,正是對甲在過程學習中所做出的良好表現的“獎賞”,對乙在過程學習中的欠佳表現的“警戒”,獎、戒之間,必然引起學生對過程學習的重視。
以上我們對語文學習過程性評價的評價項目、評價標準以及實施過程作了簡要介紹。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過程性評價的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1)注重評價內容的選取與標價標準的制定,讓評價有效發揮引導、激勵功能;(2)堅持可操作性原則,盡可能降低實施難度,保持過程性評價的持續實施;(3)引導學生本人及家長的參與,提高他們對過程性評價的認識,獲得他們的支持與配合。
【語文教學過程性評價的實踐思考】相關文章:
1.教學過程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