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通用7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1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構建的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目標、內容和評價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創新。這對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更新觀念,轉換角色,更新教學方法,使自己盡快進入新課程中,并伴隨新課程的實踐而成長。在語文教學方面,更新教學方法的前提是必須了解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語文的人文性。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學科性質界定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一性質的界定,應當說是語文教育界經過長期實踐探索而達成的一種共識?隙苏Z文的人文性符合語文課程的實際。語文本身是一種文化,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但它又與一般人文學科不同,是一門帶有工具性的基礎人文學科。作為課程主要資源的教科書以文選方式呈現,選文從不同側面,運用不同方式反映人類生活,內容豐富多彩,而不是直接單純地展示“工具”。確認語文的人文性,有利于全面實現語文教育的功能,它意味著學習語文,應在廣泛吸收人類文化營養,培養理性精神,受到人文關懷的同時,不斷提高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課標正是由于對語文課程性質全方位的、內涵豐富的定位,進而才形成了囊括于工具性知識、技能和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及個性風采的課程新概念“語文素養”。
理念之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概念,它的.主要內容包括: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具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良好的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健康的審美情趣。語文學科是一門專門培養語文素質的基礎人文學科,而培養語文素質或者說語文素質的養成,正是語文素養提升的過程。因此,進行語文課程教學,必須以語文素養為核心。教學過程中“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極為重要,它可以涵蓋識、寫、聽、說、讀、寫多方面,是真正意義上的“工具”的準確內涵,是語文教學的直接目標,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課標從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和不同側面提出了語文課程的目標體系,即盡可能充分地發展學生個體的能力體系。其中包括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是語文素養中的重要內容。語言能力是指以語言積累為基礎、語感培養為指向的實踐性能力,分別表現為注重情感體驗、豐富精神世界、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耐心專注地傾聽、文明得體地表達和溝通、富有感染性和說服力的口語交際能力,感情真摯、條理明確、追求獨特感受、有創意的寫作能力,以及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標強調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質上就是要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語文,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實現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理念之三:課程內容著眼于生活化。
課標著眼于課程內容與學生主體經驗世界、情感世界的內在聯系,關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需求差異而對課程內容予以不斷調節和更新發展。課標確立了嶄新的理念:“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痹趯嵤┙ㄗh部分,更是具體要求:“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币驗閷W生的語言能力不可能從系統完整的基礎知識及其訓練中轉化而來。課程著眼于生活,突出語文實踐。其一,教材內容安排上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想象世界,從而扎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其二,著眼于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去設計課程目標、培養和優化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靈活多樣,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其三,教材富于開放性和彈性,既合理安排作為共性要求的基本課程內容,又要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個性化開發和選擇的空間,特別是為學生主體留出自主取舍和拓展的空間。因此,學習語文只有將課堂語文學習同社會生活言語實踐結合起來,言語能力的培養才能真正落到實處。課標特別提到,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還要有意識地強調在生活中學語文。生活言語實踐既是課堂言語學習的源泉,又是課堂言語學習的延伸和補充。我們的教師要在課標的引導下走出“課堂為中心”、“教科書為中心”的誤區,開發課程資源,使語文教學達成共識:“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2
由于語文新課程理念的更新,同時也要求語文教學的觀念需要創新,并且只有對本學科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活水,它才有發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把創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為語文學科教學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語文教學實行了創新教育,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我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實踐:
一、教學方法的創新
傳統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師教一篇課文常常是五大塊: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些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毫無關系,因此也就談不上什么創新教育了。由于沒有注入創新因素而導致:教師說得頭頭是道,而真正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訓練內容則顯得蒼白無力,教師一時口舌快活,而學生卻是“霧里看花”,臨考總搞題海大戰、時間加汗水、日光加燈光,這樣就幾乎抹殺了學生所有的創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須改進。我們必須要考慮:(一)怎么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叭绻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語)興趣對求知對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如何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形成,是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的先決條件,掌握一定的知識又是創新的先決條件,可見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三)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有了興趣和習慣還遠遠不夠,要有堅強的毅力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才能激發創新的潛意識。(四)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上改進教學方法,要大膽走出課文、走出課本,讓課內長骨、課外長肉,讓潛在的創新意識大展宏圖。
二、教學手段的創新
教師授課一直擁有的是三尺講臺,三寸粉筆,兩袖清風。近年來有多了一塊小黑板,稍微豐富了一點。伴隨著教改的轟轟雷聲又多了投影器,配了錄音機,這一改革的確為課堂增色不少,但總吃菠菜豆腐總會膩的,因為投影片總是永恒不變的一種顏色,時間久了,也就索然無味了。隨著信息技術的大沖浪,電腦真實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它幾乎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于是單調的課堂一下子變的有趣了,學生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嘗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五彩的畫面、神秘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曲線、圖形、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極大極濃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與創新,以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加入創新分子的目的,讓學生愛創、樂創、變成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
三、教學觀念的創新
傳統的教學就像《師說》中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絕對正統的.本本教育,知識傳授僅限于課本,即就課論課,所有習題答案都以教師為準,課堂上教師一人主宰,提問成了教師的專職,回答成了學生的必須義務。這樣時時處處都控制學生思維,總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這樣的教育還從何談創新呢?因此應轉變觀念,建立一種“大語文”觀,讓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多樣化的傳授,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鼓勵學生多動腦、多疑、多發現;在閱讀與寫作方面要大膽嘗試、探索,出新成果;要讓學生完成從“學答”到“學問”的轉變;要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
1、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激發學生創新。
面對我們的學生我不禁有些擔心,他們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說;總怕錯,不說。久而久之成了教師一人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線下降。他們總期盼別的同學來發言,然后都舉雙手贊成,所以答案總是唯一的。其實語文教學中有些題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來說吧,面對一篇文章總得先分清層次脈絡,然后才理解賞析。一篇文章也是一個多面體,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劃出不同層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及時給予肯定,不要在他們發言的第一次就扼殺他們的創新能力。并且閱讀一篇課文,你不拘泥于一種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多角度來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創新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學中,用一句話來說明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讓學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有說一個關于長征的故事;一個關于中國紅軍戰爭的故事;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一個發生在長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一個無名戰士保護和傳遞七根火柴的故事…….他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幾十種答案,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這樣的發散思維中已或多或少的滲入了創造性閱讀的內容,這樣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你看,大家說的多好啊!
2、創造性的進行閱讀指導與作文訓練。
在課文中適時地對重點段進行閱讀指導,可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做,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課內閱讀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課外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只有大量地課外閱讀才能真正起到增長見識的作用,因此要對課外閱讀進行藝術的指導、有創造性地指導。
(1)指導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這是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標志,可一期一訂,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證切實可行。
(2)指導學生獲得基本閱讀方法。教給他們默讀深思、朗誦吟詠、背誦記憶、精讀提煉、速讀獵取等方法,以達到開卷有益的目的。
(3)指導學生形成基本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必須從內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內容反復深化,并適時使用工具書。
(4)閱讀后要及時寫出體會、心得。
(5)要指導學生適時檢查閱讀情況。用以上方法達到創新閱讀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作文只有“讀萬卷書”,才能“行萬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筆如有神”,作文重在積累材料。在作文訓練中,我認為應當這樣:
(1)提前明確寫作任務,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材料。
(2)寫作時間不必局限于兩節課,可適當推后。
(3)可改一周一篇為兩周一篇,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4)為保證大面積提高寫作水平,就要加強檢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數,提高評析質量。另外,還可借辦黑板報、手抄報,向報社投稿等方法激發學生創作欲望,提高寫作水平。
3、突出“思”字,變學生的“學答”為“學問”。
一直以來教師主宰課堂,學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談創新?為此,要把學生的活動變為“思維體操”,強調學生“跳起來摘果子”。課堂上,根據學生實際設疑或讓學生互相設疑,啟發學生多思解疑。如講《說勤奮》之后,教師肯定司馬光和童弟周精神,然后讓學生知道只有勤奮和汗水才能有所成就。還通過一題多問,一問多答等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使學生觸類旁通,解決各種疑難,還能培養其創造力。
4、在語文教學中有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教學中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知道《泉城》是一種自然美,《一路花香》是一種人性美等。另外,要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如音樂美、結構美,內容美、音樂美、藝術美等?山Y合教師講評提高鑒賞美的能力,進而來發現美,創造美,提高美的創造力。
總之, 創新教育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學更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3
一、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1.傳統對新形勢的沖擊
新課標是教育界一項重要的改革,新在思路、在內容、在目的,新課標語文教學更重視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和自身素質的修養,通過語文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是傳輸思想的重要課程,通過語言的交流和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文化提高素養,這是同傳統語文課堂有所區別的。這種改變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沖擊,有一部分教師沒有及時調整教學模式,繼續以傳統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這種情況導致改革沒有實質性進展。
2.學生性格突出
現階段小學二年級獨生子女較多,自我意識較強,合作精神有待提高,并且隨著當下“二孩”政策的頒布,很多這個年齡的父母都考慮要“二孩”或者已經有第二個孩子,此時的學生心理波動較大,性格容易出現叛逆、不聽話、以激進的行為得到家長和教師的關注,又或者性格突然沉默、害怕、孤僻。學生的性格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并且低年級語文教學本身也有義務為學生培養積極的性格和生活態度。
3.學生語文基礎不同
由于二年級學生年紀小,語文水平不同,有些學生上了早教班,在早教班和幼兒園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有些學生按部就班,沒有接觸更多的知識,造成語文基礎掌握程度不同的情況。拼音、字母、閱讀等方面有的學生記得滾瓜爛熟,而有的學生還沒學過,學生層次不同,導致語文教師在課堂授課難易程度方面很難把握。
二、對策與建議
1.充分利用課本資源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設置的十分合理,教學單元清晰,配圖豐富有趣。為教師提供了很好的幫助,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本提供的資源和模式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從二年級上冊單元設計來看,第一單元是讓學生領略秋天的景色,教學目的.是為了通過課文的學習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欣賞能力,從而讓學生熱愛自然;第二單元是生活篇,教導學生熱愛生活,通過學習,達到培養學生積極生活態度的目的,接下來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則是從祖國和人生說起,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接下來又涉及社會,讓學生學會融入集體,懂得合作,保護環境為自己生活的地球作貢獻。整冊書思路十分清晰,教師充分利用教材,合理設計教學順序,通過教案的設計,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
2.充分利用校園資源
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興趣,語文教學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和課外活動教學,以輕松的授課形式提高學生課堂效率。比如講秋天時,教師可以將課程選擇在秋天落葉的時候講述,讓學生觀察秋天的不同,什么叫秋高氣爽、什么是大雁南飛,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這些詞語,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帶學生走到校園中,感受詩人描寫秋天時的情感等。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電影,讓學生通過看視頻或者電影,既讓學生有一個放松的機會,又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放視頻前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以小組的形式各自分工,找到問題的答案。
3.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設計教學計劃
由于學生語文基礎不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困難,涉及的生字多了會讓學生抵觸,生字少了學生會不專心聽講,同時學生基礎的差異更增加了教師教案設計的難度。教師可以組織互幫小組,小組中分配成績中高低三個檔次的學生,其實二年級的學生成績并不是很固定,并且有可能某一方面不強但是其他方面有優勢,所以教師可以采取優勢互補的形式,讓學生相互督促。比如讓認字多的學生幫助認字慢、認字少的學生識字,朗誦好的學生幫助弱一點的學生練習朗誦,通過這種形式增加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新課標形式下的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抓住各個方面來創新,來設計自己的教學計劃,通過課本運用、實際資源應用等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從而保證教師課堂教學高效性。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4
教學語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和難以估量的作用,優化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一、情感真摯,用語含情
“情感是一切藝術之母。”情感性是藝術的內隱特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切乎義!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話,言簡意賅,發人深。赫Z言、語聲、語義可以通向情感,情感又可以接觸心靈。有情感性的語言,不但能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而且可以直接訴諸他們的心靈。我們的教學語言藝術來自教師對事業的高度的敬業精神、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熱愛和自覺提高自身教學語言藝術的恒心。正如特級教師于漪說的:“教學語言要做到優美生動,除了知識素養、語言技巧外,還必須傾注充沛、真摯的感情。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對所教學科、所教對象傾注滿腔熱情,教學語言才能顯示其生命力,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痹谡n堂語言中滲透了對學生的熱愛之情和對數學知識本身的熾熱之情,才有如此充沛的精力。
二、說大道理,講通俗話
這是指教學語言既要有書面語言的精確,又要有口頭語言的明白易懂,易于被學生所接受。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學取得成功常常是因為教師能深入淺出的講清理由,不成功的教學往往是教師不能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圖。顛三倒四,詞不達意,含混不清。教師要做到自己的教學語言通俗易懂,就必須對教材上的書面語言進行加工、改造,這是一個創造性過程。既要滲透教學大綱的要求,又要按照一定的線索和需要調整講授知識的先后,還要把書面語言轉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從而使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比如黃素蘭老師在上《可能性》一課時她說:“當事情的發生不確定時,我們可以用‘可能’來描述,當事情的發生確定時,我們可以用‘不可能’和‘一定’來描述”。學生一下就能明白這三個可能性詞語的作用。
三、語言準確,簡潔明朗
準確性是教學語言的靈魂,沒有“靈魂”教學語言就沒有生命。缺乏科學性的語言,無論用詞如何考究,語句怎樣華美,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比如 “數”與“數字”、“除以”與“除”、“時間”與“時刻”等概念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們每個人也是軸對稱圖形”之類的語言很自然的就脫口而出,“自相矛盾”的故事又重演;同樣,有的教師指導學生畫圖時說“這兩條平行線畫得不平行”,“這個直角沒畫成90度”等就違背了矛盾律。
四、幽默詼諧,引人入勝
培養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機智是調節師生情緒狀態所不可缺少的有效策略。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機智,常會在師生之間筑起無法理解的高墻,增加許多無謂的矛盾,實踐也證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機智的教師比起缺乏這方面素質的教師,容易實現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制約,更善于緩和工作中的緊張局面,也更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處理矛盾,從而造成一種良好的教學氣氛。如:針對學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條件,忽略隱含條件而引發出錯誤的證題思路,結合當今的學生錯別字較多的情況,我分析題意后說:“這位同學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將“邪”讀成“牙”,引起學生轟堂大笑,這既提高了學生認真分析已知條件的重要性,又告訴了學生“重理輕文”的思想要不得。
五、體態語言,錦上添花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根據實驗指出,人們獲得的信息量,7%來自文字,38%來自語言,55%來自面部表情。可見體態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理由,加深印象,教師除了充分利用有語言外,還要輔以體態語言。
體態語言主要有以下幾種:注視,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用目光注視可以溝通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建立視線聯系要平視,不要仰視或俯視。教師的目光多是信賴的,鼓勵的,贊揚的,但也有批評的,否定的,種種目光都使學生心領神會,從而受到教育、啟發。有經驗的教師用眼掃視一下,課堂就會安靜下來,“此時無聲勝有聲”,用目光批評比語言責備更有效。表情:教師和藹微笑的表情,有利于學生在親切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嚴肅思考的表情會啟迪學生對理由鉆研,探討;微笑、點頭表示肯定,搖頭、皺眉表示否定。教師的表情能把學生帶到一定的意境當中去。動作:課堂教學中若沒有手勢,就像運轉機械一樣冷漠死板。在課堂教學中,手勢使用得當可以增強語言力度,給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畢竟和舞臺不同,應強調自然和真實,無須刻意追求某種形式。如走近學生,用手輕拍學生的肩,撫摸一下學生的頭或背,以示鼓勵;手掌向上,要求學生站起來,手掌向下,要求學生坐下;舉起學生的作業,以示贊賞等等。
總之,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多種多樣,好的教學語言是一種創造性的運用藝術,是教師先進的教育思想、豐富的知識積淀、嫻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完美結合。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弊鳛閿祵W教師要善于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和教育性,用藝術化的優美形式和策略訴諸學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腦、入心靈,從而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5
摘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小學語文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并且通過寫作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在語文寫作教學方面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水平,使之停滯不前。指出了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或建議。
關鍵詞:
寫作教學;興趣;教學理念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寫作教學中很多學生缺乏寫作興趣,不善于實踐,既不想動手又懶于動腦,甚至有些學生對寫作存在排斥心理。如此惡性循環,寫作便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這樣就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同時,教師也沒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從而造成了學生對寫作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由于現階段學生的寫作內容太過于空洞,沒有真實情感,沒有來源于生活,甚至背離生活,無法將實踐中的東西表達出來,不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未能與自然融為一體,學生并不懂得生活中無處不美的道理。而且寫作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沒有內容與情感,且缺乏創新。這是因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大部分過于傳統,在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學方式過于形式化,不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理解方式,不善于通過各種各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還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學生對字、詞、句、段的積累。因為寫作的前提是積累各種語文基礎知識,包括修辭、美文美句的積累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盲目地進行各種項目的訓練,致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過少,在寫作訓練中,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由于學生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給他們造成了較大的困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減弱。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1、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讓他們認為寫作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而是一個陶冶情懷、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事情。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寫作的欲望,寫作的教學目的.也很難達到。學生一旦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寫作便不是學生的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那么寫作教學只是來輔助學生寫作的,教學的目的相應的也就很容易實現。那么,教師應當通過何種方式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呢?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多進行溝通交流,并成為亦師亦友的好朋友,與學生相處融洽。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選擇一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交流,告訴他們該寫什么、怎么寫。教師應當盡可能給學生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讓他們寫自己熟悉的內容。教師在選定作文話題時一定要寬泛,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圍繞他們所熟悉的人或事進行寫作,以激發他們對寫作的欲望,把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呈現出來。只有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滋味,他們才有繼續將寫作進行下去的想法,并逐步將寫作變成一種習慣。
2、立足生活,學會發現
作文是生活的寫照,一切都來自生活,所以要立足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教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教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在觀察的過程中學會做人的道理,進而在作文中體現出來。讓學生親近自熱、感受自然、認識自然,在自然中尋求寫作的靈感,將自然作為寫作素材。
3、教師要轉變寫作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熟知每個學生的寫作特點,根據學生的不同寫作風格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摒棄固化的教學模式,發展靈活多變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引導學生寫出具有自己特色與風格的文章。
4、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適當地設置一些教學問題,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培養其能力,組織豐富多彩的言語表達活動,例如成語接龍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訓練其想象力。
5、加強對小學生基礎語文知識的教學
短暫的課程很難使這種復雜而漫長的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產生很好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師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措施來加強語文知識的教學。激勵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各種與語文有關的事物。同時,在閱讀課外讀物時,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并將其適時地運用到寫作中,從而增加文采與文學修養,提高學生寫作的綜合能力。綜上所述,本文就小學語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了研究。由于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與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來解決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讓學生在課堂中收獲更多有用的知識。
作者:馮文彪 單位: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鎮安鎮河東小學
參考文獻:
。1]付召林.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
[2]問俊民.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人間,2015.
。3]付青.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儷人:教師,2015.
。4]呂秀芳.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上旬,2015.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6
摘要:
作為教師教學活動的最高追求是有效性教學。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對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探索應該從研究教法、目標簡明、課堂有效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幾個方面去進行,使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有效地提升。
關鍵詞:
語文教學;研究教材;有效課堂;培養興趣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時期新課改給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坝行А边@個概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關于有效教學的研究成為語文教育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文在學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點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進行一些探索。主要是圍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這一教師關注的問題,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教法、目標簡明、課堂有效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和分析,總結出實踐教學中的一些看法,提出個人對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的看法。
一、深入鉆研文本,研究教法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清,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泛泛而談,“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我執教語文多年,但每教學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系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于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并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于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于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一目了然基礎上,再著手撰寫教案,而且是一氣呵成。教師對教材內容做到心中有數,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執教,在教學中自然知道教學內容時間的分配,做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二、目標簡潔明確
教師精選教學的內容是構建簡約有效語文課堂的靈魂。教師要善于對教學任務進行優化。要善于深度解讀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核心內容,對課程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對教學的策略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通盤考慮知識的鞏固與拓展,技能的形成與轉化,教學目標還要體現出層次性,以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首先,設置目標任務要簡約。教師要善于從教材的整體把握教學目標,要胸中有對教材的宏觀理解和對具體教學內容的微觀把握。教師要善于在相應的活動和現實情境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選擇或確定一個恰當的問題,這個問題應具有典型的意義和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既能達到重現新知識的目的,又有一定的智力坡度,問題的指向能夠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己運用知識、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獲取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其次,實踐操作要求要簡約。語文課堂教學圍繞學習目標展開語文的實踐活動,教師要適時對學生進行策略方法指導,方法要求要明確簡約,便于學生操作和實踐,使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目標和方向,在關鍵點做好提示與點撥,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最后,避免目標的虛化與泛化。教學目標的虛化與泛化是語文課堂教學常見的弊病,是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教師要認真研讀課標對每個學段目標的具體要求,只有教師明確了課標的要求,目標才會清晰明確,才不會虛化,才不會出現“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之類的普通話。
三、有效的教學實施過程
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改變傳統教育的做法,摒棄以往小學語文課堂教師的獨角戲,讓每個學生都善于思考,敢于提問。為提高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就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
1、教學氛圍要平等:教學活動其實就是一種對話交流的活動。教師和學生就是對話交流的兩個主體,而既然是對話那么就應該是一種平等輕松地氛圍,才能夠達到好的效果,從兩個方面來說明:第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存在感,尊重學生,平等交流。第二,教師要讓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自主學習,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不要讓學生有壓力。一個平等的氛圍更加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2、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學習興趣,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樂于學習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有學習的興趣。第一,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游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營造一個歡樂有趣的課堂氛圍。孩子的天性是游戲,通過游戲可以讓學生們更好的學習知識并認知世界。第二,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需要正確的引導。避免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影響課堂秩序的行為,要讓學生明白課堂紀律的重要性,但不能因此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第三,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定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并加以鼓勵,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起到引導幫助的作用。
3、提問形式多樣化: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師將問題創設一個特殊情境,讓學生進入情景去思考問題。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圖片或音樂等帶入課堂,巧妙的通過直觀的.物體來提問,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然后,還可以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答案的開拓思維的問題,讓學生積極談論,主動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后,通過提出具有新舊知識比較特點的比較性的問題,讓學生們在對新知識的探索熱情中自主的且愉快的學習新的知識?梢,提問形式的多樣化對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是有利的。
4、新穎的教學設計:對于構建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新穎的教學設計將使課堂煥然一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去進行教學設計,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師生之間平等交流。教學目標要清晰明確且綜合全面。教學活動設計要充分體現教學目標,設計中盡量讓課程豐富多彩。將各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資源緊密聯系在一起,把文本內容體現在創設教學情境上。用新穎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語文學習的觀念正確樹立,不要將知識學習局限于課本的內容,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創新思維,將有效學習滲入課堂。讓學生們在新穎的教學設計中體會文本的含義,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5、教學評價模式多樣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讓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教師通過學生的反應,從學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增強自身教學水平,同時不斷地改進課堂,師生共同發展進步。
四、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應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敝挥谐浞旨ぐl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發揮語文教學優勢。首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針對小學生,選擇趣味性濃厚的知識內容,在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激發其好奇心。在此基礎上,為小學生設置具有挑戰性和知識性較強的問題,與趣味性融為一體,可順利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其次,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價值信息,并對學生加強教育。例如:在《談讀書》教學接近尾聲時,教師應將教材內容中的最后一句話為學生呈現,使學生明確:年輕人做學問,只是為了潔凈自身的心靈和收獲人生鑰匙,開啟人生每一道門。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傳授語文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加強對小學生人生哲學方面的培養。如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才能更具有效性。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鑒于此,為了進一步的探索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筆者在教學活動中做了如上嘗試,并進行了相關總結,希望本文提出的相關教學實踐策略能給你一點啟示。
參考文獻:
[1]胡華杰.奏響有效教學的旋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2):67-68.
[2]胡歡.有關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6,(5):184.
[3]劉月梅.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6,(29):137-138
[4].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析.《科學導報》.2014年3期.秦貞賢.
[5].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甘肅科技》.2014年9期.魏周和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篇7
摘要:
在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式教學”,其意義重大,對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等多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之中互動式教學可從以下兒方面著手把握:讓學生分戍小組實施合作互動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實施互動學習法;打造生活化的問題場景,推進互動教學等等途徑。
關健詞: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互動教學
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老師要想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對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的培養尤為關鍵,將傳統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呆板的教學形式進行改變,讓學生做課堂上的主人,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及其有利,既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之中,老師要把主要的任務放在課堂教學上,運用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互動式教學方法的作用
1.推進小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處于小學生階段的孩子年齡大概都是7歲到12歲之間,這一階段孩子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好動,把以往的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施加給孩子,這樣不僅不會實現教學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學生在課堂上興致不高,單單是老師灌輸知識的工具,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時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合理引入可使得語文課堂上僵硬局面被打破,經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學生和與學生之問的互動交流,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加,引導學生自已去走進知識,了解知識。
例如,古詩內容在小學語文部分的學習是比較難的,怎樣能夠讓學生懂得文言文古詩的內涵一直是老師深思的問題,如在《古詩兩首》中杜牧《山行》的講析之中,就可以滲透互動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以往的爬山場景進行回憶,之后把自己當時所見所聞和小伙伴分享一下,之后老師在與其展開互動交流,最后引出本節要講授的內容“山行”。如此一來學生就會對所講內容比較有興趣,使其學習的熱情被大大的激發。
2.推進教學效果的盡早實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意義重大,可使得學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生活知識,此外對于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會幫助小學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教學的高效性一直是小學語文課堂所要追求的方向;邮浇虒W方法的滲透可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對《堰苗助長》、《守株待兔》兩則寓言故事進行講解的時候,老師合理的引入互動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走上講臺發揮其表演、獨白的天賦,這樣極大的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使學生對語言背后的含義有所體會,才外還學會了融會貫通的本領,這樣在以后使用成語方面更會得心應手。是以,互動式教學方法的使用主要優勢就突出在強化教學效果上。
二、在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之中如何更好的使用互動式教學方法
1.實施有效的探討互動。課堂探討互動是指師生就一開放性的話題展開互動,經過討論對遇見的問題實施處理。經過學生自主的思考開放性的話題,可有助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會幫助學生建立對問題總結概括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對于課文內容更好理解的一個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生有一個通性就是喜動,學生對于那種輕松的學習環境比較向往,而討論互動可使得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互動的一種過程。這和在課堂上老師單純的傳授學生知識效果要好很多,學生經過就一個問題實施探討,其學習興趣自然而然的就會被激發,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去學習。小學二年級的孩子思維比較多樣化,對于問題的理解方式不是固定的,而學生之間就某一問題實施探討之后,老師適時的給予一些解釋,這樣可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2.可選用合適的提問互動模式。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完成,在講課的時候,老師可結合文章的內容向學生發問。例如在講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在課前可向學生發出這樣的問題:“以前你們迷過路么,迷路的時候你們是怎么做的”,這樣在提問的時候就突出了老師的主體性,這樣小學生就會發動腦筋,說出自己以前的經歷,這樣就展示了學生的主體性,在這一問一答中就完成了此種互動繼而老師引出本章節要講授的內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該怎么辦呢,這樣使得課堂的氛圍得到活躍。與此用時,老師的發問,可指導學生對課文中的有關問題實施思考,在學習中主動的尋求答案,這樣使得學習效果會更佳的.理想。
3.可經過表演互動實現互動教學模式的效果。教學改革之后,新的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更要具有多樣性,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實施表演互動這已然成為小學二年級語文互動教學中一種重要的途徑。表演互動主要是指通過老師在語文課堂上把文章中的故事情境再現,之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模擬文章中的情境,這個教學過程我們稱之為表演互動。在學生表演的時候,會使得學生學習課文的情緒增加,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更會培養學生的團結在精神,讓他們學會為了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表演互動對于學生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的培養有一定的效果。
比方說,在對《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文章實施學習的時候,由于此文章屬于一首歌,首先向學生介紹這首歌描述的場景,之后播放幾遍音樂,引導學生對此首歌展現出來的畫面實施聯想,繼而讓學生實施探討.并提供一些輔助的道具,讓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表演出來。在整個流程之中,學生對于唱歌和表演比較期盼,這樣就會對這首歌所表現的場景進行深入的理解,把整首歌要表達的意思掌握好,這樣學習情緒就會一下子上來,高漲的學習情緒有助于學生更好的認識情境,促進其對文章的理解。與此同時,在表演互動的時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的理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述,在小學語文教育之中融入互動式教學方法效果十分的顯著,可推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此外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及其有利,既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實際教學之中,老師要把主要的任務故在課堂教學上,運用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萍.小學語文自主探究閱讀教學模式初探2013(6).
[2]鞏春麗.淺析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J].當代教育論壇,教育科學,2013(5)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論文02-25
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論文06-14
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05-16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談識字教學11-19
中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1-20
語文教學論文01-04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讓語文煥發生命的活力12-08
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教育論文05-23
語文作文教學論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