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寄生蟲實驗動物保種
人類應用殺蟲劑防制蚊蟲已有70年歷史。40年代初二二三問世后,在全球范圍內均作為滅蚊的主要殺蟲劑,但不到10年就發現蚊媒對二二三的抗藥性成為滅蚊的主要障礙。我國在50年代中后期開始大規模使用有機氯等合成殺蟲劑防制蚊蟲,抗藥性亦隨著殺蟲劑用量的增長和品種的發展而演變。
目前,庫蚊抗藥性的監測和研究報道較多,但有關嗜人按蚊抗藥性的監測和研究較少[1~6]。媒介按蚊對殺蟲劑敏感性監測是目前滅蚊防瘧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嗜人按蚊區,進行殺蟲劑敏感性測試,包括WHO推薦的區分劑量和LT50或LC50測試,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定期監測,了解蚊群對當時使用的殺蟲劑的敏感程度,抗性的分布和程度,對可能替代的殺蟲劑敏感性以及對已產生抗性的殺蟲劑停止使用后蚊群敏感性恢復程度,為瘧疾防治合理使用殺蟲劑提供科學依據,F將國內各地有關嗜人按蚊對常用殺蟲劑的敏感性監測概況介紹如下。
1 試驗材料
1.1 成蟲來源
采集從現場(監測點)捕獲嗜人按蚊吸血的成蚊,帶回實驗室產卵孵化幼蟲飼養,蛹羽化后24h內測定;驕y試前夜捕捉剛吸血之蚊蟲,帶回實驗室飼養至次日上午供測試用,此時胃血消化約在謝拉氏Ⅲ~Ⅳ期。
1.2 試驗藥物
二二三、馬拉硫磷、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含量在95%以上。
1.3 制備藥膜濾紙
98%溴氰菊酯(法國產),按WHO要求制作藥膜濾紙,含溴氰菊酯3.57mg/m2(濃度0.01%),8.93mg/m2(濃度0.025%),或其它濃度。
2 測試方法
參照WHO 585號(1976)、655號(1980)、818號(1992)等技術報告;劉維德等:“七種病媒蚊類對擬除蟲菊酯抗性分布及防治對策研究”;“我國尖音庫蚊種團抗藥性現狀—兼論半數致死劑量與區分劑量的關系”。論述用蚊蟲敏感品系LT99.9乘2或用死亡率99.9%~100.0%之間的劑量作為檢測蚊類抗藥性的區分劑量。
2.1 我國區分劑量法(我國推薦:溴氰菊酯3.57mg/m2,濃度0.01%)
蚊蟲接觸藥膜濾紙30min,恢復飼養24h,記錄死亡率。死亡率>99%為敏感群體(S),死亡率80%~98%為初步抗性群體(M),死亡率<80%為抗性群體(R),并設空白對照。
2.2 WHO區分劑量法(WHO推薦:溴氰菊酯8.93mg/m2,濃度0.025%)
蚊蟲接觸藥膜濾紙60min,恢復飼養24h,記錄死亡率。設立對照和評判標準同上。
2.3 半數致死時間(LT50)測定
即以一種濃度測試不同接觸時間(如15min、25min、35min、45min、55min)。接觸后,將蚊蟲置蚊籠內飼養24h,計算死亡率。至少重復實驗1次,另設對照。死亡率按Abott公式校正,用回歸分析方法計算LT50及LT95。
3 結果
3.1 區分劑量測定結果
3.1.1 四川的嗜人按蚊對四種殺蟲劑在實驗室和現場測定的結果 PP′-二二三接觸1h,濃度在10.0g/L以上時,死亡率多數接近100.0%;在10.0g/L以下,死亡率只有67.78%。溴氰菊酯對實驗室品系,濃度在0.6g/L~2.0g/L之間,接觸30~60min,死亡率最高僅90.48%;現場測試濃度在0.01g/L以上,接觸30~64min,死亡率在90.83%~100.0%。氯菊酯用1.0g/L濃度,接觸60~64min,死亡率為93.33%~100.0%。馬拉硫磷用1.0g/L濃度,接觸16~32min,死亡率為96.30%~100.0%(表1)。
根據以上結果,初步建議嗜人按蚊對四種殺蟲劑的區分劑量如下:PP′-二二三:濃度10g/L,1h;溴氰菊酯,濃度1.0g/L,接觸30min;氯菊酯:濃度1.0g/L,接觸1h;馬拉硫磷:濃度1.0g/L,接觸20min。
3.1.2 湖北省溴氰菊酯3.57mg/m2(濃度0.01%)區分劑量法測定的結果 湖北省從1990年開始以15mg/m2溴氰菊酯浸泡蚊帳滅蚊防瘧。1995年調查結果表明,中華按蚊、嗜人按蚊成蚊對溴氰菊酯并未出現抗性。以WHO制訂的區分劑量測試,浸帳4年組和浸帳1年組死亡率無區別,均為100%。但以我國推薦的區分劑量測試,雖無抗性群體,敏感群體亦只有2個,初抗群體占調查點的83%(表1)。這種差異似與兩者的區分劑量不同有關,我國推薦的溴氰菊酯劑量為3.57mg/m2,WHO推薦的為8.93mg/m2。
下一頁
【寄生蟲實驗動物保種】相關文章:
中學化學四種實驗教法的論文11-30
研究論文應當重視實驗動物應用狀況的描述03-29
動物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教學的改革探索11-20
臨床幾種抗癲癇新藥的療效副作用的動物實驗03-08
反義核酸技術及其在寄生蟲學中的應用進展03-18
淺談銀行保函03-07
探析淡水魚類寄生蟲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03-18
金保工程的完善與運用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