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區的藝術教育與啟發創新思維教育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西北地區 藝術教育 啟發 創新思維
【論文摘要】西北藝術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種類豐富多彩,但西北地區的藝術教育存在著思想僵化、創新觀念不足等問題;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應充分重視藝術創新思維啟發教育的重要性,借助古人傳于后世的藝術品思索古人的創新意識,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輔助工具和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開啟心里巨大的創作空間,讓受教育者在素質修養、能力提高的同時,永遠保持著新鮮的創造活力。
一、西北藝術文化及其歷史背景
西部地域遼闊,歷史久遠,是個多民族聚集的地區,積累了豐富的藝術審美經驗,創造了絢麗多彩的藝術作品,形成了多樣而璀璨的民族藝術文化。自古以來,由于西部地處邊疆,外來文化多次傳入中原,多民族格局及其紛繁復雜的民族關系一直深深影響著西部的文化傳承,藝術文化多元并存。
1、西北藝術發展概述
(1)遠古的藝術。西部黃河流域是彩陶的發祥地,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仰韶文化”時期,造就了質地細膩、造型渾厚的仰韶彩陶,這個時期的魚紋、鳥紋圖案造型已經非常生動多姿,作為圖騰符號標識,取材于自然與社會生活,用于巫術祭祀等活動。甲骨文、金文作為書法藝術的起源也隨之有了古樸的開端。
與此同時的音樂和舞蹈,從生產勞動的號子與動作中萌芽,在巫術祭祀活動中逐漸成熟。原始社會最初的文化交流形式就是由繪畫圖案與音樂舞蹈開啟了人類的藝術審美意識。
(2)周秦漢唐的風采。周秦漢唐是中華民族最為輝煌時期,相應的藝術文化也達到后世很難逾越的高峰。這時期的藝術可謂百花齊放,盛世溢彩。四代建都于長安,活動范圍位于現在中國的西北,是當時全球最為繁華的區域。自開創了絲綢之路之后,外傳中華藝術文化,內染西方新鮮的文化氣息,相互碰撞,交融,和諧并存。
在繪畫藝術中,帛畫、壁畫、紙畫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涌現出繪畫各種素材的畫家群體,繪畫手段技術多樣,不斷推陳出新呈現個性特征明顯、技術精湛的曠世佳作,讓后人嘆為觀止。書法文字藝術也是最為豐富的時期,篆隸楷行草都已達到了書法藝術巔峰狀態。隨著各朝代的執政方針,儒、道、釋等各種文化、宗教藝術題材的壁畫、雕塑、建筑藝術也獲得了全面發展。
音樂藝術方面,夏周有“八音”“五聲”“十二律”的成就,繼而春秋戰國時期由公孫尼子所著的《樂記》開創了一套完整的音樂理論體系;秦漢時期盛行鼓吹樂,是漢族音樂與少數民族音樂的結合的藝術;舞蹈藝術也有很高的造詣,民間舞蹈和少數民族舞蹈同時盛行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視覺盛宴。隋唐的君主偏愛音樂歌舞,兼收并蓄了西部多種民族的音樂風格,規范樂部,使音樂藝術更系統、完整。
(3)宋元明清的衰退。隨著宋元明清的遷都至中原、北方,政治文化中心也由西部轉移到別處;交通也由單一的“絲綢之路”轉為“鄭和下西洋”海上運輸,開拓了海上對外交流的先例;加之西部戰亂頻繁,自然環境惡劣,經濟文化中心東移或北上,漸漸呈現出整體衰退的現象。
2、豐富多彩的西部藝術種類
(1)民間藝術與工藝裝飾藝術。由于少數民族眾多,而且邊界線最廣闊,所以西部的民俗文化是異常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種類繁多,吃、穿、住、行都是根據生活環境就地取材,使其具有藝術性,創造了普通生活的藝術品。工藝裝飾方面其中包括金銀工藝、陶瓷工藝、染織工藝、漆器工藝、家具工藝、還出現了木器、琉璃、編織等工藝也是十分精美。民間藝術有剪紙、雕刻、皮影、食品、刺繡、和民族服飾等,無不包含著各民族的藝術文化的精髓。
(2)書法藝術。從歷朝歷代的傳碑來看,大多數漢唐及之前的都遺存在西部地區,西安的“碑林”、陜西關中地區的“漢唐十八陵”、蜀地的三國時期的石刻等等地方部分都保存完好,能清楚地欣賞到當時古人深厚的書法造詣。西部各少數民族也都創建了自己的文字,文字種類繁多,書寫也別具特色。
(3)巖畫壁畫等繪畫藝術。西北地區的各個角落分布著許多少數民族及外來民族的巖畫和壁畫的藝術結晶。各個時期、各個民族的表現技法各異,內容基本上歸納為四方面:氏族圖騰崇拜、巫術宗教儀式、平時生活情景、狩獵動態造型與場景。由遠古新石器時期到清末,巖畫壁畫均有歷史的痕跡,各有特色,各朝代繪畫藝術的繁榮表現在了宗教壁畫上。舉世聞名的敦煌壁畫便是其中的代表。自漢朝蔡倫發明造紙術后,畫家逐漸開始由絹帛轉用宣紙進行繪畫,到唐時期已出現專攻人物、花鳥、山水等著名畫家。
(4)雕塑藝術與建筑藝術。雕塑的設計與制作總是跟宗教有關,西北地區的石窟、墓葬遺址上千座,遺留的雕塑作品也成千上萬,給后世進行考古等學術研究留下了可觀的財富。西北的建筑由于民族眾多,風俗習慣、信仰不同而各具特色,最典型的代表有蒙古包、陜北窯洞、關中民居、新疆民居等等。
(5)音樂戲曲藝術。由于少數民族語言和樂器的不同,各個地區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唱腔,后來逐漸分為地方民歌和戲曲。從春秋的樂理的建立,到漢朝的相和歌出現,魏晉南北朝的《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著名器樂獨奏的優秀名作,再到隋唐十部樂的綜合演藝,都在展現著古代西部的藝術輝煌的風貌。
視覺藝術是從橫向來說,是對此時此景的綜合表現,除此之外,還是對文化歷史的記錄。表現聽覺的藝術門類由于事過境遷,逐漸丟失了各自的藝術語言,但是這些動態的時間性藝術形式,卻被作為造型藝術的表現題材,靜態地展示出來,在古代繪畫、雕塑和傳統工藝品中,留下了昔日輝煌的痕跡。
由于自然環境和歷史、人文等各方面的差異,我國西部與東部南部地方相比,已現出經濟和藝術文化雙落后的局面。
二、西北藝術文化教育現狀
西部地區地域的長期封閉,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淀,使西北人的思想觀念較為保守,創新意識普遍薄弱的狀態。
西安美術學院的李青教授在《西北民族藝術文化與西部大開發》一文也曾提到“西北地區的文化藝術在繼承與創新方面曾有過突破性的發展,比如60年代‘長安畫派’興起,70年代末‘絲路花雨’的創作,以及當代‘西部文學’的熱潮等,但從當前的普遍現狀來看,西北文化藝術界依然面臨著一個繼承與創新的難題。西北地區文化積淀深厚,但傳承多于創新,對傳統文化的滿足感,造成了西北人對藝術創新的漠視。對于傳統文化,西北人有著單一的思維定勢,墨守傳統文化的固有模式,難以以客觀的態度去認識傳統文化多元性和開放性的真諦。這種定式思維和封閉心態,只能消減西北人的創造力,使其與開放的現代社會產生一定的'距離。對當代西北文化藝術界來說,對傳統文化遺產的價值開拓和合理轉型問題,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西北藝術教育在傳承傳統藝術的同時,應避免思想僵化,只埋頭苦讀,不思考創新,在學習古人的藝術品的同時,也要借助他們傳于后世的藝術品思索古人的創新意識,這個恰恰是現在西北藝術教育緊缺的一種意識。
三、藝術創新思維啟發教育的重要性
1、什么是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國家教育部培養21世紀優秀人才的首要條件。許多研究者對創新思維都有自己的定論,筆者認為創新思維是一種先“破”后“立”的發散性的活躍思維方式,不同于常規的思維方式,不按照常理思考問題,具有從歸納總結中求異的反邏輯的特性。
2、藝術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藝術教育的真正任務不是壓抑情感,而是使這些情感得到升華并進入有利于社會的途徑和渠道。
傳統的藝術史主要介紹是精華的藝術品,中國古代藝術品在早期多是匠人的產品,其無獨立的思想和人格,要制作或雕刻的主題,是已經規定好的,代表了當時的政治文化的主流,但在技術上可以發揮創新思維,例如漢代的長信宮燈,其工藝造型和實用功能完美結合,讓世人驚嘆漢代工藝設計師精湛的工藝技術和豐富的想象力。這種工藝造型與實用功能的完美結合,創新思維是占必不可少的位置,如果燈就是燈的傳統造型,人像就是人像的工藝裝飾作用,那世界的藝術史上就缺少了許多意外的驚喜,這種前人給我們經驗可以與藝術院校教授藝術課程相結合,在介紹了藝術的發展史和各種藝術的背景文化,聯系當今時代的潮流,開拓思路,進行創新思維,對提高藝術修養和激發藝術創作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藝術創新思維的鍛煉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維克多?洛溫菲爾德(viktorlowenfeld)在他的著述《創造性思維的發展》(creativeandmentalgrowth)中認為藝術教育的任務“既不是藝術本身,又不是藝術作品,也不是審美體驗。而是兒童,通過藝術教育,他們將越來越富有創造力,越來越思維敏捷,他們將在任何可能適應的環境中運用他們的藝術經驗”。洛溫菲爾德著眼于保護孩子們對于創造的自信心。他譴責現代教育阻礙孩子們天生能力的發揮,相信解決問題的出路在于訓練教師,使得他們成為孩子發展的欣賞者從而改善局面。
教育者應該從成年的豐富的閱歷提取適合受教育者的創新思維鍛煉,培養受教育者的自信心,不懼風險,敢于質疑,敢于嘗試。為培養創造力而教授藝術。
包毫斯做了創新思維鍛煉的典型先例,進行教育改革,影響最大的課程是著名的“基礎課程”。學生入學后6個月的試讀期間所學習的就是這種“基礎課程”,設置這類課程的目的是解放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他對自然材料的理解力,在讓學生熟悉材料的同時,培養創新思維,對材料進行創造性嘗試。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行創新思維教育,首先要時刻更新自己的藝術教育觀念,從傳統的藝術教育觀念中轉變,吸取創新理論新知識,與時俱進,養成創新思維習慣;并且尊重受教育者的情感、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欲求。
4、點擊藝術創新思維的火花
藝術和科學不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進步”,有的只是變化,在藝術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失去一些東西,同時也得到一些東西。每一種見解都要重視,有多少人,藝術就應該有多少思維方式。藝術可以開發社會中的個體天性,也是表達、思考以及同他人廣泛交流的一個載體。培養受教育者自我有限的興趣,點擊無限的創新思維的火花,也是開發了受教育者的另一番新天地。
個人在藝術上的表達也是感情的流露,隨著受教育者的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感情和認知能力也在變化。教育者在創新啟發性教育中觀察他們的變化,注重他們的表達。不同的年齡段的受教育者有其特定的繪畫符號、表達方式和語言,了解他們的這些變化,及時給予受教育者創作方式的引導、創作材料的補充和擴大藝術視覺表現形式的欣賞范圍,開發個人更為廣闊深邃的創作天地。采取鼓勵大于批評的方式讓孩子保持著真善美美好的情感。
四、西部藝術教育的發展與民族素質
在西方教育界,從柏拉圖《理想國》中的藝術教育到現代w?德韋恩?格里爾(w.dwainegreer)使用以學科為基礎的藝術教育(discipline-basedarteducation,簡稱dbae),其教育史中各個階段進行了對藝術教育的精細剖析和研究,認為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等能力的重中之重。藝術課形式的單一短時期看不出有任何弊端,實際上卻會延伸到學生在各學科方面缺乏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和道德素質的缺憾。讓受教育者認識真善美,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各方面的能力,需要西北教育工作者開發自身的眼界與思路和開拓再創造的思維方式,提高自身的藝術文化修養,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輔助工具和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開啟心里巨大的創作空間。
創作中獨立的思考將幫助孩子們自己處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不論感情上的還是理智上的。藝術創作通過對美的理解曾經被認為是培養良好道德、美好感情的途徑,20世紀中期又增添了培養完美人格即健康理智的新內涵。新一代教育家都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怎樣能使藝術創新思維在年輕人的生活中生根成長?西北藝術教育者所做的取決于他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在20世紀,藝術創造有助于個人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好的本質,最后與心靈健康相聯系,創造性就是它的一個標志。在已經進入21世紀的教育中,我們西部藝術教育者應該繼承前人寶貴的教育經驗,在西部大開發的良好時機下,充分利用豐富的藝術資源與歷史背景,進行受教育者創新思維的培養鍛煉,尤其在藝術教育中,潛意識地影響學生的創作生涯,讓受教育者在素質修養、能力提高的同時,永遠保持著新鮮的創造活力。
【參考文獻】
[1](美)布朗(auricebrowu),科贊尼克(dlanakorzenlk)[m].馬壯寰譯.藝術創造與藝術教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3.
[2](美)艾迪斯(stophenaddlss),埃里克森(marryerlckson)[m].宋獻春,伍桂紅譯.藝術史與藝術教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
[3]李向成,任強.點擊學生的創新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10.
[4]袁濟喜.傳統美育與當代人格.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4.
【西北地區的藝術教育與啟發創新思維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